一种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及调整方法。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调节板:中心开有调节孔、两侧各开两个固定螺孔的钢板;一调节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轴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实现导叶在轴向的上升或下降;固定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臂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固定调节板;深度千分尺:用于测量固定调节板到导叶轴端面尺寸的工具;塞尺:用于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间隙尺寸的工具。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依靠外露的调节板和调节螺栓进行安装调整工作,结构简单可靠,一次调整记录导叶轴向间隙后,直接安装导叶端盖,使电站的安装周期缩短,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导叶轴向间隙调整是水轮机在电站工地安装的较重要的一个工序,导叶轴向间隙的控制对导叶转动灵活,并且使导叶在全关时水轮机漏水量最小是至关重要的。
[0003]传统的导叶安装方法是:
[0004]1、在安装好导叶、底环、顶盖等部件,在导叶轴上安装导叶臂,初步测量导叶上端面与导叶臂上平面的距离L,用距离L-用导叶与顶盖的设计间隙δ top,得到垫片的厚度tBPCt=L- δ top),按厚度t垫上调节垫片,盖上导叶端盖,直接拧紧导叶端盖的抗重螺栓;上述过程需多人配合重新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轴向间隙;如果轴向间隙不对,重新拆下导叶端盖,重复上述过程,反复装拆导叶端盖,增减调节垫片厚度,直到到导叶轴向间隙合格。
[0005]此过程通常需要重复3?5遍,一台水轮机的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安装,按一台机24个导叶计,共需重复70?120遍,工地安装十分不便,费时费力。
[0006]2、底环和顶盖安装在未经机械加工过的座环安装面上,其高程、导水机构的净空高度是通过加在底环与基础环、顶盖与座环上平面间的圆垫片来达到。在安装好导叶、底环、顶盖等部件后,在导叶上安装导叶臂和导叶端盖,导叶端盖与导叶轴端面间装填由多层铝合金薄片粘合而成的可撕垫片,可根据导叶上端部与导叶端盖间隙的大小,适当撕去多余层垫片,再直接拧紧抗重螺栓,把导叶悬挂在拐臂上。
[0007]该过程也需多人配合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轴向间隙,如果轴向间隙不对,重新拆下导叶端盖,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到导叶轴向间隙合格。通常单个导叶调节此过程也需要重复3?5遍,一台机24个导叶计,共需重复近100余遍,工地安费时费力。
[0008]《水电站机电技术》2004年第02期,作者徐大桥,《三峡左岸电站VGS机组导叶端面间隙调整》中披露了一种导叶端面间隙调整的方法:
[0009]①导叶端面总间隙的测量:
[0010]导叶端面间隙采用塞尺和百分表测量,以塞尺为准,结合百分表监测,首先在中轴套和导叶底部分别安装两块百分表;然后用专用工具提升导叶到顶部。用塞尺测量底部间隙,同时记录百分表读数,接着百分表归零,下放导叶到底环上,直到底部间隙为零;最后记录百分表读数。
[0011]②导叶端面下部间隙的分配:
[0012]根据实际端面总间隙,根据分配原则,得出底部间隙理论值。
[0013]③调整垫片的测量:
[0014]端面间隙分配完毕后,采用压铅法测量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垫片设计厚度为H=12mm、调整垫片到货实际厚度为H=15mm,留有3mm加工余量,由于导叶端面总间隙不到2mm,无法直接用调整垫片预装,故应先加工在厚度HO=IOmm的预装垫片,配合C>4mm的铅丝,来测量调整垫片的实际厚度。首先用外径千分尺对称测量预装垫片3个厚度并记录测量位置,盖上导叶端盖。
[0015]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调整垫片到货实际厚度留有加工余量,大部分水电站地处边远偏僻的山区里,没有机械加工厂,无加工能力,现场加工困难;2)测量中使用铅丝,含铅物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废弃时会污染环境。
[0016]目前还无专门用于其导叶轴向间隙调整的工具。传统方法工地安装十分不便,费时费力,安装工期长,安装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17]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捷实用的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19]一种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包含
[0020]一调节板:中心开有调节孔、两侧各开两个固定螺孔的钢板;
[0021]一调节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轴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实现导叶在轴向的上升或下降;
[0022]固定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臂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固定调节板;
[0023]深度千分尺:用于测量固定调节板到导叶轴端面尺寸的工具;
[0024]塞尺:用于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间隙尺寸的工具。
[0025]在导叶臂端部本身有螺孔,调节板两侧各开两个固定螺孔,螺栓把合后,调节板能很好的与导叶臂端部配合紧密,方便准确测量导叶轴向间隙。
[0026]应用权利要求1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进行导叶轴向间隙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0027]①在导叶及导叶臂端部位置处装上调节板和固定螺栓,并用扳手拧紧固定螺栓;
[0028]在导叶臂端部本身有螺孔,对于测量导叶轴向间隙调节板固定位置只须露出导叶键即可。
[0029]②在调节板中央处调节孔装入调节螺栓,并旋入导叶轴端的螺孔中,用扳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拧动调节螺栓用于调整导叶高程位置,用塞尺测量导叶与顶盖面、导叶与底环面的间隙尺寸,使导叶上下端面的轴向间隙满足设计预设要求值;
[0030]③用深度千分尺测量导叶轴端面与调节板底面距离并作记录,同时装入导叶键;
[0031]④拆下调整工具,按测量尺寸垫入相同厚度的产品调整垫片;
[0032]⑤换成导叶盖板装在导叶及导叶臂端部位置并作固定;
[0033]⑥重新用塞尺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间隙尺寸,判断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值。
[0034]所述调节板为未完全遮盖住导叶轴头的型式,并且未遮住导叶键。
[0035]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依靠外露的调节板和调节螺栓进行安装调整工作,结构简单可靠,一次调整记录导叶轴向间隙后,直接安装导叶端盖,使电站的安装周期缩短,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整工具与导叶结构示意图。[0037]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整工具与导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实用新型深度千分尺示意图。
[00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塞尺示意图。
[0040]其中:1、调节板;2、调节螺栓;3、固定螺栓;4、深度千分尺;5、塞尺;6、深度千分尺测量调节板到导叶轴端面的测量位置;7、导叶键;8、导叶臂;9、导叶,10、导叶与顶盖的间隙;11、导叶与底环的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如图1-图4所示,导叶间隙调整工具的部件主要由调节板1、调节螺栓2、固定螺栓3、深度千分尺4、塞尺5、扳手构成。
[0042]本导叶间隙调整工具应用于水轮机在电站工地安装的较重要的一个工序一导叶轴向间隙的调整时使用,导叶轴向间隙的控制对导叶转动灵活,并且使导叶在全关时漏水
量最小是至关重要。
[0043]使用本导叶轴向间隙调整的工具,调节板I两端装入两个固定螺栓3,固定螺栓3螺纹尺寸与导叶臂8上的螺孔一致的螺栓,通过固定螺栓3将调节板I与导叶臂8把合固定,调节板I中央开有I个调节孔,装入调节螺栓2。调节螺栓2从调节板I中央开孔处装入,拧入导叶轴端的螺孔中,用扳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螺栓,实现导叶在轴向的上升或下降。
[0044]用塞尺5测量导叶9与顶盖、底环的间隙尺寸,,当导叶与顶盖的间隙10、导叶与底环的间隙11满足图纸设计值(预设设计值)时,用深度千分尺4测量调节板I到导叶轴端面尺寸并记录。按此测量尺寸取用相同厚度尺寸的调节垫片,衬垫于导叶轴端面上,盖上导叶轴端盖把紧,重新测量导叶与顶盖的间隙、导叶与底环的间隙,满足图纸设计值即可。
[0045]采用导叶间隙调整工具应用于水轮机在电站工地安装的较重要的一个工序一导叶轴向间隙的调整时使用,通常只需要I遍即可调整好,一台水轮机的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安装,按一台机24个导叶计,只需重复24次,工地安装十分方便,省时省力,既节省了安装工期,保证安装质量,又能降低安装成本。
[0046]本导叶间隙调整工具中的调节板设计成没有完全遮盖住导叶轴头的型式,并且未遮住导叶键,这种结构方便用深度尺测量调节板到导叶轴端面尺寸,通过其尺寸变化快速确定导叶轴端面间隙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直观检查导叶键的情况。
[0047]由于导叶间隙调整工具在导叶轴向间隙的调整时使用便捷和方便,可以保证水轮机该工序的安装质量,提高水轮机整机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包含 一调节板:中心开有调节孔、两侧各开两个固定螺孔的钢板; 一调节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轴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实现导叶在轴向的上升或下降; 固定螺栓:螺纹尺寸与导叶臂上的螺孔对应的螺栓,用于固定调节板; 深度千分尺:用于测量固定调节板到导叶轴端面尺寸的工具; 塞尺:用于测量导叶与顶盖、底环的间隙尺寸的工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大小未完全遮盖住导叶轴头,并露出导叶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叶轴向间隙调整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还包括扳手。
【文档编号】G01B5/14GK203785596SQ20132062102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宋承祥, 熊建平 申请人: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