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仪测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度仪测头,包括测球部、测杆部、锥形部和测头部,所述测球部、测杆部和锥形部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锥形部和测头部活动连接,所述测球部为圆柱形设置的测量凹槽型的内圆直径测球,所述锥形部朝外开口设有封口,所述封口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镂空孔,所述测头部由一个以上的接触杆头组成,所述接触杆头的大小与镂空孔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接触杆头贯穿镂空孔;该高度仪测头操作简单,结构合理,且采用多个接触杆头设置达到精确测量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高度仪测头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仪测头。
【背景技术】
[0002]高度测量仪器在制造加工行业的应用中极其普遍,在许多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产品规格进行测量是质量检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对产品的高度的控制和测量有着严格要求的行业,对所采用的高度仪测头的效率以及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测量凹槽型的内圆直径时,一般高度测量仪器的高度仪测头都采用圆形侧头;这样很难高效率;精准的测量出凹槽型的内圆直径。因此,急待一种测量准确快速的高度测量仪的高度仪测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操作简单,结构合理,且采用多个接触杆头设置达到精确测量效果的高度仪测头。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度仪测头,包括测球部、测杆部、锥形部和测头部,所述测球部、测杆部和锥形部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锥形部和测头部活动连接,所述测球部为圆柱形设置的测量凹槽型的内圆直径测球,所述锥形部朝外开口设有封口,所述封口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镂空孔,所述测头部由一个以上的接触杆头组成,所述接触杆头的大小与镂空孔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接触杆头贯穿镂空孔。
[0004]作为优选,所述测球部、测杆部、锥形部为一体式设置。
[0005]作为优选,所述锥形部为倒锥形设置。
[000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高度仪测头,由于设置有测球部,能够对凹槽型的内圆直径进行精准的测量,由于设置有锥形部,且所述锥形部封口处设有接触杆头,能够在测量高低位差时,利用多个设置的接触杆头进行测量,准确性较高,同时一体式设置的测球部、测杆部和锥形部在使用时也较为便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度仪测头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0009]参阅图1所示,一种高度仪测头,包括测球部1、测杆部2、锥形部3和测头部4,所述测球部1、测杆部2和锥形部3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锥形部3和测头部4活动连接,所述测球部I为圆柱形设置的测量凹槽型的内圆直径测球,圆柱形设置的测球可对相应的凹槽型的内圆直径进行精准的测量,所述锥形部3朝外开口设有封口(未图示),所述封口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镂空孔(未图示),所述测头部4由一个以上的接触杆头5组成,所述接触杆头5的大小与镂空孔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接触杆头5贯穿镂空孔,接触杆头5在锥形部3内设有相应的弹性构件(未图示),弹性构件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未图示)进行连接,在接触到待测物体的底部时,因高低位差的不同,各个接触杆头5的接触位差也不同,在接触杆头5到达极限距离后,测量仪器记录下弹性构件的压缩长度,即可得到相应的参数值,故而准确性较闻。
[0010]所述测球部1、测杆部2、锥形部3为一体式设置,整体设置结构较为稳定合理。
[0011]所述锥形部3为倒锥形设置,与相应的接触杆头进行搭配。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有测球部,能够对凹槽型的内圆直径进行精准的测量,由于设置有锥形部,且所述锥形部封口处设有接触杆头,能够在测量高低位差时,利用多个设置的接触杆头进行测量,准确性较高,同时一体式设置的测球部、测杆部和锥形部在使用时也较为便利。
[001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度仪测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测球部、测杆部、锥形部和测头部,所述测球部、测杆部和锥形部依次固定连接设置,所述锥形部和测头部活动连接,所述测球部为圆柱形设置的测量凹槽型的内圆直径测球,所述锥形部朝外开口设有封口,所述封口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镂空孔,所述测头部由一个以上的接触杆头组成,所述接触杆头的大小与镂空孔的大小相适配,所述接触杆头贯穿镂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仪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球部、测杆部、锥形部为一体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仪测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为倒锥形设置。
【文档编号】G01B5/02GK104006718SQ20141026130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崔德柱 申请人:苏州科德溯源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