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超声换能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在屏蔽层与线圈之间增加了导磁层,从而达到增强了回波检测信号,增大了提离距离的效果。
【专利说明】电磁超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无损检测领域,对导磁导电材料的检测,传统压电超声波探伤时,存在着不耐高温、必需有耦合剂检测和对被检物表面要求严格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电磁超声检测技术的耐高温、无需耦合剂、对被检物表面要求不高以及能激发多种形式的超声波等多种独特优势,使电磁超声检测设备的发展具备很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国内的电磁超声行业发展缓慢,在探头和弱信号处理方面的设计经验不足,严重制约了电磁超声行业的发展。
[0003]申请号为200910073199.X的中国专利文件《一种可降低磁铁回波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公开了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永磁体粘贴在屏蔽层上,屏蔽层粘贴在线圈上,线圈放置在导体试件上。上述方案的换能器本身转换效率低,导致回波检测信号微弱、信噪比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回波检测信号微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
[0006]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永磁体(I)、屏蔽层(2)和线圈(3),所述屏蔽层(2)与线圈(4)之间还设有导磁层(3)。
[0007]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还设有耐磨层(5 ),所述耐磨层(5 )固定设置于所述线圈(4 )上使线圈(4)处于耐磨层(5)与导磁层(3)之间。
[0008]通过浇注使所述耐磨层(5)、线圈(4)、导磁层(3)、屏蔽层(2)和永磁体(I)形成整体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在屏蔽层与线圈之间增加了导磁层,该导磁层由导磁材料构成,导磁层不仅可使磁场变得均匀,还可以将发散的磁力线“牵引”回来,让磁场更加集中,从而使尽可能强的磁场作用于线圈,有效增强了回波检测信号,增大了提离距离。回波试验效果如图2-1 (不加导磁层,波幅22%)、2-2 (加导磁层,波幅58%)的对比图,在75dB衰减值条件下,图2-2增加了 8dB。
[0010]由于增加了耐磨层,在增加探头使用寿命上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结构图;
[0012]图2-1是不加导磁层的效果图;
[0013]图2-2是增加导磁层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包括壳体(图中未画出),壳体内部从底端到顶端依次固定设置有线圈4、导磁层3、屏蔽层2和永磁体1,最下层为被测物体6。导磁层由导磁材料制成。
[001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将线圈、导磁层、屏蔽层和永磁体粘贴在一起;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在壳体中浇注胶体使线圈、导磁层、屏蔽层和永磁体形成整体结构。
[0017]进一步的,壳体前端开口处有耐磨层5,耐磨层与壳体的开口相匹配,起到密封以及与待测器件接触耐磨、保护线圈的作用。
[0018]以上给出一种具体的方法,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型号、结构、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超声换能器,包括壳体内部从底端到顶端依次固定设置的永磁体(I)、屏蔽层(2)和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2)与线圈(4)之间还设有导磁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超声换能器还设有耐磨层(5),所述耐磨层(5)固定设置于所述线圈(4)上使线圈(4)处于耐磨层(5)与导磁层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浇注使所述耐磨层(5)、线圈(4)、导磁层(3)、屏蔽层(2)和永磁体(I)形成整体结构。
【文档编号】G01N29/34GK203786090SQ20132082205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闫重强, 钱宏亮, 王艳斌, 郭振东, 段凯, 李涛, 郭文利 申请人:中电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