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属于一种微机控制的铁路货车承载鞍全尺寸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铁路货车承载鞍尺寸检测仍然采用人工样板检测,该种测量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工作效率偏低、测量准确度很难达到工艺要求、特别是各种形位误差测量方法复杂,工人手工操作无法保证测量精度随着铁路货车120km/h提速要求,新造货车的各部件产品质量也随之逐步提升,面对着铁路货车各零部件加工制造工艺要求进一步提高,现有的工人手工样板检测已经不能满足承载鞍加工制造及检测的工艺要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工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抓取要检测的承载鞍,分区域、按照承载鞍的不同部位一次将承载鞍各部位尺寸自动检测完毕,并形成统一数据存储,该设备检测速度快,完全适应现代化流水线式生产模式,检测精度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整机包括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和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微机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工控机(I)及操作控制柜(2)组成,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是由上料输送线(3)、检测机主机框架(4)、上下料机械手(5)、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下料输送线(9)、下料工作台(10)、下料臂(11)组成。—种微控承载鞍 全尺寸检测,其特征在于该设备整机包括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和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优选地,所述的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I)、操作控制柜(2)组成,工控机上安装有系统检测软件及检测流程控制软件,检测机上所有动作均由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各动作气缸及伺服电机完成,所有检测数据将汇总到控制系统检测软件部分,并经计算分析,得出实际尺寸数据。优选地,所述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是由上料输送线(3)、检测机主机框架
(4)、上下料机械手(5)、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下料输送线(9)、下料工作台(10)、下料臂(11)组成;所述的上料输送线(3),是高度为0.8米的链板式结构输送装置,其一侧深入到检测机主机框架(4)的上下料机械手(5)正下方,另一侧位于上料操作工人附近,被检测承载鞍由操作者按要求依次摆放到输送线上,控制系统控制输送线驱动电机动作,将承载鞍输送到上下料机械手下方。优选地,所述的检测机主机框架(4),是由方钢焊接的框架式结构,其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上下料机械手(5)行走定位横梁,下层为各检测工位定位支撑工作台,其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全部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优选地,所述的上下料机械手(5)是固定在主机框架(4)的上侧横梁上,机械手上设置有承载鞍抓取及抓取部分升降装置,升降由气缸控制,机械手沿主机框架(5)横梁直线运动,其驱动采用伺服电机加齿轮齿条结构,齿条固定在主机框架(5)横梁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的外部尺寸检测工位(6)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接料输送定位装置、外部尺寸测量装置组成,测量装置是由外部接触卡紧尺及工业照相机组成,检测尺卡紧后工业相机成像,测量软件通过图像识别检测承载鞍外部实际尺寸。优选地,所述的鞍面检测工位(7)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支撑定位装置、鞍面测量装置组成,鞍面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方式,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用位移传感器采用高精度光栅尺,承载鞍上下料是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完成。优选地,所述的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上平面检测装置,与鞍面位置检测装置组成,承载鞍上下料是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完成。优选地,所述的下料输送线(9)是高度为0.8米的链板式结构输送装置,其结构与上料输送线(3)相同,其上料端深入到检测机主机框架(4)的上下料机械手(5)正下方用于接取检测完毕的承载鞍,并将承载鞍传输到下料位。优选地,所述的下料工作台(10)时位于下料输送线的下料端一侧,其高度略低于下料输送线,其上面安装有下料臂(11),并采用分区域存放检测后的承载鞍,下料臂(11)向前伸出直接将向对应的承载鞍摆放到下料工作台上。该设备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工艺先进、操作简便、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较高,是针对铁路车辆货车承载鞍全尺寸检测理想设备。其主要特点如下1.1本机由于采用视觉与接触式测量方式,测量速度可以达到每个承载鞍检测所需时间在45 60秒,既满足现实生产节拍的要求,又提高各种承载鞍在单一检测设备上检测的兼容性。1. 2设备做到了检测不同精度采用不同检测方式,既保证数据检测要求的合理性,又满足承载鞍质量检查项目中测量精度要求。1. 3本机采用流水线式检测方式,完全适应流水线式生产方式。1. 4检测后的承载鞍自动分类存放,方便了承载鞍装配需求,确保承载鞍的装配尺寸。1. 5控制操作按钮柜外观采用喷塑处理,美观大方。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图2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图3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左视图图中1、工控机,2、及操作控制柜,3、上料输送线,4、检测机主机框架,5、上下料机械手,6、外部尺寸检测工位,7、鞍面检测工位,8、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9、下料输送线,10、下料工作台,11、下料臂。
具体实施方式
1.请参阅附图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是由上料输送线(3)、检测机主机框架(4)、上下料机械手(5)、外部尺寸检测工位(6)、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下料输送线(9)、下料工作台(10)、下料臂(11)组成。请参阅附图(以铁路车辆货车承载鞍全尺寸检测为例),操作者将待检测承载鞍依次摆放到上料输送线(3),上料输送线(3)将承载鞍传送到上下料机械手(5)下方,上下料机械手(5)抓取承载鞍,将其放置到外部尺寸检测工位(6)进行承载鞍外形尺寸检测,检测完成后上下料机械手(5)抓取承载鞍,将其放置到鞍面检测工位(7),进行承载鞍鞍面尺寸检测,检测完毕上下料机械手(5)抓取承载鞍,将其放置到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
(8),进行尺寸检测,见完毕后上下料机械手(5)抓取承载鞍将其放置到下料输送线(9),承载鞍沿下料输送线传递到相应下料工位,下料臂(11)将承载鞍勾取到下料工作台(10)相应存放区域,检测完毕。在整体检测过程中上下料机械手(5)在各检测工位自动移动,保证工位检测完毕的承载鞍按顺序转移到下一工位的同时,当前工位的上料工作也同步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在于该设备整机包括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和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I)、操作控制柜(2)组成,工控机上安装有系统检测软件及检测流程控制软件,检测机上所有动作均由控制系统发出控制指令驱动各动作气缸及伺服电机完成,所有检测数据将汇总到控制系统检测软件部分,并经计算分析,得出实际尺寸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是由上料输送线(3)、检测机主机框架(4)、上下料机械手(5)、外部尺寸检测工位(6)、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下料输送线(9)、下料工作台(10)、下料臂(11)组成;所述的上料输送线(3),是高度为0.8米的链板式结构输送装置,其一侧深入到检测机主机框架(4)的上下料机械手(5)正下方,另一侧位于上料操作工人附近,被检测承载鞍由操作者按要求依次摆放到输送线上,控制系统控制输送线驱动电机动作,将承载鞍输送到上下料机械手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检测机主机框架(4),是由方钢焊接的框架式结构,其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上下料机械手(5)行走定位横梁,下层为各检测工位定位支撑工作台,其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7)、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全部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料机械手(5)是固定在主机框架(4)的上侧横梁上,机械手上设置有承载鞍抓取及抓取部分升降装置,升降由气缸控制,机械手沿主机框架(5)横梁直线运动,其驱动采用伺服电机加齿轮齿条结构,齿条固定在主机框架(5)横梁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外部尺寸检测工位(6)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接料输送定位装置、外部尺寸测量装置组成,测量装置是由外部接触卡紧尺及工业照相机组成,检测尺卡紧后工业相机成像,测量软件通过图像识别检测承载鞍外部实际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鞍面检测工位(7)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支撑定位装置、鞍面测量装置组成,鞍面测量装置采用接触式测量方式,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用位移传感器采用高精度光栅尺,承载鞍上下料是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8)是安装在框架定位支撑工作台上,其主要由承载鞍上平面检测装置,与鞍面位置检测装置组成,承载鞍上下料是通过上下料机械手完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输送线(9)是高度为0.8米的链板式结构输送装置,其结构与上料输送线(3)相同,其上料端深入到检测机主机框架(4)的上下料机械手(5)正下方用于接取检测完毕的承载鞍,并将承载鞍传输到下料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其特征是所述的下料工作台(10)时位于下料输送线的下料端一侧,其高度略低于下料输送线,其上面安装有下料臂(11),并采用分区域存放检测后的承载鞍,下料臂(11)向前伸出直接将向对应的承载鞍摆放到下料工作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微控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是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和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组成,微机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工控机及操作控制柜组成,承载鞍全尺寸检测机主体是由上料输送线、检测机主机框架、上下料机械手、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下料输送线、下料工作台、下料臂组成。设备由工控机自动控制,操作者只需要将要检测的承载鞍按要求摆放到上料输送线上,系统会自动将要检测的承载鞍按要求输送到外部尺寸检测工位、鞍面检测工位、鞍面到顶面距离检测工位,检测完毕,系统根据检测结果分区域存放检测完毕承载鞍,等待组装。
文档编号G01B21/02GK202869460SQ20122043734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5日
发明者彭传水, 王蕊, 赵大凯, 张坤, 陈梅 申请人:齐齐哈尔四达铁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