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4-30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4-29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临床检查中处理血液或尿等检体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尤其涉及投入检体时的检体的分类。而且,本发明涉及具有减轻在系统内发生异常时的恢复处理作业的功能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是自动进行离心分离、开启、子检体分注、条形码粘贴、子检体分类等处理的系统。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处理的检体是血液(全血、血清、血浆)、尿等生物体试样。投入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时的检体的状态各种各样,因此处理内容也根据每种检体而不同。 以实际的运用为例,离心分离的实施/未实施的检体共存的状况、或突然混入需要优先处理的所谓的紧急检体的场面、或者根据检体容器的种类,处理内容不同的情形等,需要根据各种运用对各检体执行内容不同的处理。对于该需求,以前采用基于能够架设多个检体的检体网架(rack)的搬送方法,进行使该网架具有信息的运用。通过使附加在网架子的识别符的序号的范围或架子的颜色或形状,具有检体的种类(检体种类的识别、一般/校准液/精度管理的区别)或处理内容等信息的方法,自动分类检体,应对前述的多种状况。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083866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对载置了紧急检体的网架附加专用的序号,根据从网架读取的搬送信息,搬送到必要的搬送目的地。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1-304812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发生了网架的识别符的读取错误时的应对方法。此外,把装入了血液或尿等检体的容器,装载到被称为网架或检体容器支架等的用于搬送检体的容器,并提供给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该检体,根据测定的检查项目以及预处理内容,执行离心分离处理、取下容器的塞子的开启处理、根据用途把该检体分到一个以上的其他容器的处理即从母检体向子检体容器的分注处理、对子检体容器粘贴条形码标签的处理、对子检体容器加塞子的封闭处理、根据此后的处理来区分母检体和子检体的分类收纳处理、把子检体网架搬送到自动分析装置来分析测定子检体的处理等。通过多条搬送线连接具有这些各处理的功能的装置,构成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例如在日本特开平7-16786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这样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此外,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通过把检查室内的重复作业大幅度地自动化,对于使检查室作业者转移到附加价值高的作业做出贡献。在操作该系统时,目前还有几个没有完全自动化的部分。作为代表性的部分,列举出消耗品的供给、检体的输出以及输入、异常发生时的恢复处理。在针对检体的处理的过程中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把发生了异常的检体与正常的检体区别而取出到系统外。在日本特开2009-22253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通过在自动分析装置上与运用相结合地定制检体搬出目的,提高作业效率。在日本特开2009-36643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在向检体托盘搬出检体时,按患者、病房这样的检体的种类控制搬出模式,提高了检体的处理容易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1-08386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1-30481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7-167866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9-222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9-366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目前,不仅是基于检体网架的搬送系统,基于只架设一个检体的检体支架的搬送系统也得到了普及。该搬送系统中,对于检体的个别处理来说有如下的优点不需要把检体集中在网架上、能够避免因等待网架的填充而引起的处理的延迟或连带搬送等。但是,该搬送系统不能以这个状态应对大量处理。因此,为了防止处理能力的低下,以往作为代替网架的手段,采用了可在检体投入部架设多个检体的检体托盘。此外,不进行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以前的基于网架的搬送系统中进行的检体托盘的灵活使用。因此,对于各个检体,不得不通过操作部的画面详细输入检体以及处理方法等与检体有关的信息,操作者的负担变大。这样,以往在通过只架设一个检体的检体支架进行搬送的系统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投入检体时需要对于每个检体输入有关的信息的作业。此外,通常结束了预处理的母检体通过分类处理被分类,然后被设置在预定的托盘上,或者在用于搬送母检体的容器是网架等情况下,在架设在网架上的状态下收纳母检体。当从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上位系统、即检查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为LIS)指示了再检或检查项目的追加时,使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操作部的监视器检索母检体的当前位置,从查找到的场所通过手动操作从托盘取出母检体,或者取出架设了母检体的网架,再次投入到投入部,由此来运用。但是,在母检体的收纳场所排列了大量检体容器、检体网架,通过手动操作来取出作为目标的母检体或架设了母检体的网架的作业不仅繁杂且效率不高,而且有可能诱发取错检体等人为的失误。此外,也考虑直接接触检体而引起的感染的可能性。而且,在以前的系统中,固定了异常的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所以根据系统布局,有时异常检体的搬出场所和恢复处理后的搬入场所远离,作业者的移动距离变长,作业效率下降。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进行发生了某种异常的检体的恢复处理作业的情况下,在当前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为了知道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恢复处理,操作者不得不参照画面或票单。此外,在发生了异常检体的情况下,在各种处理部和异常检体的搬出场所分离的装置结构中,在发生异常之后立即发出警报时,有时在异常的检体到达搬出目的地之前操作者先到达搬出场所,从而使操作者等待。鉴于上述的问题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了统一的检体的识别方法,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量,不停滞地并且正确地进行各个检体分别所需要的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因系统利用者即检查技师的手动操作而取错检体,而且避免感染风险,并且实现简便的操作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本发明的前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的特征,通过本说明书的记述以及附图变得明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以下简单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的概要。S卩,准备可架设多个检体的检体托盘,检体托盘附加了用于识别检体托盘的识别符,检体投入部具有读取附属于检体托盘的识别符的识别符读取装置,操作控制部根据通过识别符读取装置读取的附属于检体托盘的识别符,切换与被架设在检体托盘上的检体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控制。以下说明用于达成上述其他目标的本发明的概要。S卩,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具有投入检体的投入部、对检体进行预处理的处理部、收纳预处理结束的检体的收纳部、在投入部、处理部和收纳部之间搬送检体的检体搬送线、对投入部、处理部和收纳部进行控制的操作部,该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特征在于,使用在投入部和收纳部之间能够共同使用的托盘,所述托盘具有用于存储与托盘自身以及被架设在托盘上的检体有关的识别信息的识别符,将通过所述识别符和无线通信等手段读写识别信息的装置设置在投入部和收纳部,具备在所述收纳部进行了取出托盘的操作时,把与被架设在托盘上的检体有关的最新的识别信息和至少该托盘的利用状况写入在识别符的机构,具备在所述投入部进行了投入托盘的操作时,从识别符读取与被架设在托盘上的检体有关的识别信息和至少该托盘的利用状况的机构,具备具有与所述投入部和收纳部的通信单元,并基于该通信单元的识别信息的收发的结果,进行向投入部以及收纳部发送各种指示的控制处理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具有如下功能向检查技师通知在从所述收纳部取出的托盘上架设有再检或追加检查项目的检体;以及向检查技师通知在向所述投入部投入的托盘上没有架设应该再移载的检体。此外,以下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其他发明的概要。S卩,设置与布局或运用相结合而可以自由地设定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结构。由此,能够实现考虑了检查室内的作业机的位置、到通过手动操作结束了恢复处理之后的再搬入场所的移动距离等的布局以及工作流程。此外,设置按异常检体的种类或恢复处理方法区分搬送目的地的结构。由此,根据搬出目的地知道异常的种类或恢复方法,因此,在恢复处理时操作者不需要参照画面或票单。此外,设置如下的单元,该单元把异常通知的时刻变更为搬出异常检体的时刻,而不是异常检体发生的时刻。另外,可以结合作为该系统利用设施的检查室的运用形态,在所述处理部中配备需要的装置群,构筑可应对各种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在本说明书中,省略了关于所述处理部的细节的记载,但所有处理装置并不妨碍本发明的实施影响范围。发明效果以下简单说明通过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得到的效果。S卩、通过代表性的发明得到的效果是,基于附属于架设检体的检体托盘的识别符切换检体信息,由此能够针对每个检体个别地实施内容不同的处理。操作者一旦登记了将附属于检体托盘的识别符和与检体有关的信息相关联的信息,则在以后的运用中不需要针对每个检体每次输入处理内容的作业。此外,通过具有能够由操作者任意设定运用方法的功能,可以进行适应于检查室的个别的环境的运用。通过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其他发明所得到的效果如下。
S卩、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防止因手动操作而取错检体,而且能够在避免感染风险的同时实现简便的操作性。此外,根据本发明,搬出目的地也可以根据每个检查室的布局或运用而定制,所以能够使作业者的移动路径最佳化,提高作业效率。此外,由于按种类或恢复处理方法分类了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所以操作者能够不参照画面或票单,在取得异常检体的时刻立即开始恢复作业。而且,在作业者到达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时,异常检体必定已经到达,所以不发生无用的等待时间。通过以上的组合,在本发明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上的针对异常检体的恢复作业能够更加顺利地执行。而且,没有参照作业,也可以期待减少作业失误的效果。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全体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投入部的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托盘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支架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的一例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附加识别符的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用于说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附加识别符的方法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使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说明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逻辑地分区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第一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第二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第三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第三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其他的第二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其他的第三层画面的一例的图。图16是表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的一例的图。图18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在线系统的一构成例的框图。图19是表示投入部以及收纳部的内部构造例的图。图20是表示投入部以及收纳部的内部构造例的图。图21是表示用于在投入部中使再检和追加检查优先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图22是表示由多台构成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协作例的示意图。图23是表示从正上方看5 X 10个托盘的状态例的图。图24是表示在操作部上显示的收纳部托盘设定参数画面例的图。图25是表示在操作部上显示的托盘信息初始化画面例的图。图26是表示在操作部上显示的托盘有效期限参数画面例的图。图27是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全体概要图。图28是检体投入部的结构图。图29是分类部的结构图。图30是异常检体的种类和搬出目的地的设定例。图31是表示从系统整体看的图30的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例子的图。图32是表示检体托盘内的图30的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例子的图。图33是表示分注失败时的异常检体搬出例的图。图34是表示两种不同检体动态地共享检体托盘的例I的图。图35是表示两种不同检体动态地共享检体托盘的例2的图。图36是表示孔按一列或一行偏移的配置的检体托盘的例子的图。图37是留出一列以上,两种不同检体动态地共享检体托盘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全部附图中,对于同样的部件原则上标注了相同的符号,省略其重复的说明。〈I.系统概要>通过图I 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全体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投入部的结构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托盘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支架的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检体的一例的图。在图I中,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由检体投入部10、离心部120、开启部30、条形码粘贴部40、分注部50、封闭部60、分类部70、检体收纳部80、搬送部2以及进行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全体的操作以及控制的操作控制部(操作用个人计算机)90构成。另外,图I所示的结构是一例,并没有限定于在此所示的配置的意图。通过检体投入部10把检体投入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内,通过离心部20对被投入的检体进行离心分离。通过开启部30开启离心分离后的检体的塞子,通过分注部50,为了在外部的分析装置等中进行分析而把离心分离后的检体细分。通过条形码粘贴部40对该细分的容器粘贴条形码。通过封闭部60对检体的塞子进行封闭,通过检体收纳部80收纳封闭后的检体。通 过分类部70对分注后的检体容器进行分类。在图2中,检体投入部10主要由搬送部2、托盘收纳部110(110a、110b)、检体托盘120、臂130、检体支架140的要素构成,在检体托盘120上架设了检体(试管/采血管)150。在图2中,托盘收纳部110以IlOa表示在托盘收纳部110中收纳了检体托盘120的状态,以IlOb表示在托盘收纳部110中没有收纳检体托盘120的状态。如图3所示,在检体托盘120上设有多个检体收纳用孔121。此外,如图4所示,检体支架140由基座141、外壁142以及支撑物143构成。此外,如图5所示,检体150例如被粘贴有条形码151等识别符。搬送部2沿着路径搬送图4中所示的检体支架140。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图2的箭头21的方向搬送。在托盘收纳部110 (IlOaUlOb)中收纳检体托盘120。在托盘收纳部110 (IlOaUlOb)的底部,设置有传感器(识别符读取装置)111。此外,虽然在图2未图示,但在检体托盘120的底部附属有识别符,采用了与设置同时地通过传感器(识别符读取装置)111读取该识别符的结构。另外,识别符采用一维条形码、二维条形码或RFID等。如图3所示,在检体托盘120上设置有多个检体收纳用孔121,可以架设与最大孔的个数相应的检体150。在臂130上设置有传送带,通过电动机(131、132)可进行纵横上下的运动。操作者把附加了识别符的检体150架设在检体托盘120上,安装在检体投入部10中。以安装为信号,开始通过装置进行自动处理。检体投入部10通过臂130提取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150,并架设在搬送部2上准备的检体支架140上。在检体支架140上附加有如图4所示的环状的基座141,由此能够不溢出地在搬送部2上移动。此外,外壁142的直径是固定值,但为了能够架设直径不同的检体150而附加了支撑物143。以下,检体150被放在检体支架140上,例如按顺序进入离心部20、开启部30、条形码粘贴部40、分注部50、封闭部60、分类部70、检体收纳部80,进行在各个部分中的各处理。
在通过检体投入部10提取检体150时,针对每个检体托盘120,从左内侧沿着右前方按顺序探查各检体收纳用孔121,在针对预定数量以上的检体收纳用孔121连续没有检测到检体150的情况下,看作在该检体托盘120上没有检体150,进行下一个检体托盘120的探查。此外,在检体投入部10的上面设置摄像机,设置自动识别检体150所存在的检体收纳用孔121的功能的方法也有效。〈2.与检体有关的信息的切换和运用方法〉接着,通过图6 9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与检体有关的信息的切换和运用方法。图6以及图7是用于说明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附加识别符的方法 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使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的说明图,图9是用于说明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托盘逻辑地分区的方法的说明图。根据检体种类、紧急度等信息决定检体的处理过程。此外,不仅是患者检体,作为用于管理系统的检体,还有校准液和精度管理试样,识别这些从而使系统识别,显得非常重要。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上述的检体的种类,通过下面的方法使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识别处理内容等与检体有关的信息。首先,作为上述的全部作业的前提,操作者预先关联识别符和与检体有关的信息,从操作控制部90输入该信息而登记。本作业的内容,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购入时或维修时一次输入即可,即使切断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电源也保存。此外,一次登记该信息,此后只要不变更,就进行遵从设定的一定的运用。(I)对检体托盘120附加识别符的方法( i )对检体托盘120附加由二位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作为对检体托盘120附加由二位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根据如图6所示的、把识别符164、检体的种类162、与处理相关的处理信息163关联起来的表161,把识别符附加到检体托盘120。在此,在检体的种类162中列举血清、血浆、尿,而且在处理信息163中列举常规(通常)处理、离心分离处理的必要性、开启的必要性、紧急性(优先性)。把对应的识别符的序号的范围记录在识别符164的区域中。图6中表示的表,假定能够由操作者或服务人员任意地设定、变更,考虑各个检查室内的情况而决定。例如在把处理对象专用于血液分析的检查室内,可以把关于“尿”的纵向的部分全部作为“0-0”,以能够仅选择关于血液的部分的方式设定。此外,在只处理已经进行了离心分离的检体的检查室内,把关于“常规”的横向的部分全部作为“0-0”。根据处理的检体数的信息设定对应的识别符的值的范围即可。接着,关联识别符和处理内容,把该内容登记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例如,关于识别符的值为41 49的托盘,由于架设的检体已经进行了离心分离,所以登记为进行跳过离心部的处理的托盘。或者,关于识别符的值为51 59的托盘,由于架设的检体没有加盖,所以登记跳过开启部的托盘。此外,关于识别符的值为91 99的托盘,登记为是紧急检体且第一优先处理的托盘。操作者按照自己设定的内容在适当的检体托盘120上架设检体150即可。例如,已经进行离心分离的检体150或不需要离心分离的检体150、且全血的检体150架设在识别符的值为41 44的检体托盘120上。或者,没有加盖的尿的检体150架设在识别符的值为58 59的检体托盘120上。另外,紧急的检体150架设在识别符的值为90号段的检体托盘120上。接着,在检体投入部10的没有架设检体托盘120的托盘收纳部IlOb中安装架设了检体的检体托盘120。以表示把检体托盘120安装在检体投入部10的信号为触发器来开始处理。首先,最初,位于托盘收纳部IlOb的底部的识别符读取装置111读取检体托盘120的识别符。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根据读取的托盘的识别符的信息和提取的检体的位置信息,根据预先登记的内容,按检体150识别处理内容。例如,对于从识别符为41到44的检体托盘120提取的检体150,跳过离心部而处理。或者,对于从识别符为58或59的检体托盘120提取的检体150,跳过开启部而处理。此外,最优先处理架设在识别符为90号段的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通过如上那样运用,不需要个别地把检体的信息输入至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可以统一处理。(ii)对检体托盘120附加由多位的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作为对检体托盘120附加由多位的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根据图7所示的把多位的数值的各个位与检体的种类或处理等相关联起来的表170,把识别符附加在检体托盘120上。在图7中所示的例中示出了由七位数值构成的例。通过使用多位的数值,可以进行详细的设定。使图7中所示的各位的数字具有与检体有关的信息。例如,使第一位171具有检体的种类,使第二位172具有离心处理的必要性,使第三位173具有开启处理的必要性,使第四位174具有封闭处理的必要性,使第五位175具有搬送目的地的信息,使第六位176具有与处理的优先度有关的信息,使第七位177具有与检体的容器的形状(容器的种类)有关的信息。 可以任意地选择该各设定项目,此外可以任意地设定内容,假定考虑各个检查室内的情况而决定。接着关联识别符的各位的数值和处理内容或种类等,把图7中所示的内容登记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然后,按照设定内容,把检体150架设在适当的检体托盘120上。接着,在检体投入部10的托盘收纳部IlOb中安装架设了检体的检体托盘120。当安装检体托盘120时,通过识别符读取装置111读取检体托盘120的识别符,以此作为触发器,开始进行处理。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根据读取的托盘的识别符的信息和提取的检体的位置信息,能够识别基于预先登记的所述内容的处理内容。这样能够提供按检体进行适当的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此外,对于这些操作,为了避免操作者的人为的失误的介入,不仅显示识别符的记号,还根据需要增加基于文字的显示的方法也有效。此外,对于托盘附加颜色也是对防止错误有效的方法。而且,在图6、图7中所示的具体例以外,采纳区别从患者采取的一般检体、和管理系统的校准液或精度管理试样的方法也有效(图16)。此外,在投入以多根采血管从相同患者采取的检体时,对于第二根的检体,设置省略作为通常的必要功能的重复确认的处理过程的方法也有效。而且,采取区别第二根检体和再检的检体的方式也有效(图17)。或者,采用能够把手动分注的子检体直接投入到系统的方法也有效(图17)。(2)使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i)使检体托盘120的配置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作为使检体托盘120的配置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使检体投入部10中的检体托盘120的设置场所与处理内容对应,例如如图8所示,对于八个托盘配置场所,把区域划区为五个(181 185)。
分区数和面积可以根据对应的处理内容、处理数任意地指定,考虑使用的医院或检查中心的情况而设定即可。接着,把检体托盘120中的场所和处理内容关联起来登记。例如,把面积最大的区域181与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投入最多的种类的检体150对应起来。实际上,从患者采取的全血的血液中分离血清并分注(细分)的一连串处理,是在多个检查室中频繁地进行的处理。关于安装在区域181的检体150,登记为作为“常规处理”来进行处理。此外,在承担血液的成分分析的大型的检查中心中,有处理离心分析后的检体150的情形。把区域182作为安装已离心分离完的检体150的区域,放置在区域182的检体登记为跳过离心分离处理。同样地,确保处理没有盖的检体150的区域183、处理尿等血液外的检体150的区域184、处理紧急检体的区域185,登记各自的处理内容(例如跳过开启部、最优先处理等)。操作者按照自己设定的内容,在检体托盘120上的适当的场所架设检体150即可。例如,把全血检体架设在区域181,把不需要离心分离的检体150架设在区域182,把没有盖的检体假设在区域183,把尿检体架设在区域184,把紧急检体架设在区域185。以架设了检体150为触发器,开始处理。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I根据提取的检体150的检体托盘120上的位置信息,基于预先登记的内容,对于每一检体150识别处理内容。例如,对于被架设在区域181的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150进行常规处理。此外,被架设在区域182的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跳过离心部。此外,被架设在区域183的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跳过开启部。此外,最优先处理被架设在区域184的检体托盘120上的检体。另外,在此示出了基于检体150的种类的对应,但也可以进行以盖的形状的不同、处理内容的不同等为关键字的区别使用。通过以上那样运用,不需要个别地把检体的信息输入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就可以统一处理。(ii)将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分区的方法作为将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分区的方法,把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划分,把处理内容与各位置对应起来,例如,如图9所示,把检体托盘120划区为四个区(186 189)。分区数和面积可以根据对应的处理内容、处理数,任意地指定,考虑使用的医院或检查中心的情况来设定即可。
接着,把检体托盘120内的分区中的场所和处理内容关联起来登记。例如,关于在区域I (186)安装的检体150登记为作为“常规处理”来进行处理。此外,把区域2 (187)登记为安装已离心分离完的检体150的区域,放置在区域187的检体,登记为跳过离心分离处理。同样地,把区域3 (188)登记为处理尿的检体150的区域,把区域4 (189)登记为处理紧急检体的区域。通过如上那样运用,不需要个别地把检体的信息输入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就可以统一处理。而且,通过把检体托盘120划区为多个区,可以进行更细致地区分。另外,在将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分区的方法中,可以并用使检体托盘120的配置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在检体托盘120的特定的配置场所把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分区。<3.设定画面>接着,通过图10 图1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 画面的一例。图10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画面的一例,图10表不设定画面的第一层画面的一例,图11表不设定画面的第二层画面的一例,图12以及图13表不设定画面的第三层画面的一例,图14表不设定画面的其他的第二层画面的一例,图15表示设定画面的其他的第三层画面的一例。操作者通过图10 图15所示的设定画面能够设定前述的各种各样的内容。首先,作为设定画面的第一层,成为图10中所示的设定画面201。该设定画面201由使托盘的识别符具有信息的按钮((I)选择在检体托盘120上附加识别符的方法的按钮)202、使投入部的托盘配置位置具有信息的按钮((2)选择使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的按钮)203构成。(i)选择了用于选择在检体托盘120上附加识别符的方法的按钮202的情形当按下按钮202时,显示图11中所示的设定画面的第二层的设定画面211。第二层的设定画面211由初始化按钮212、设定按钮213、详细按钮214、显示设定内容的表215的要素构成。其中,当按下初始化按钮212时,所显示的表的数值部分全部被清除。接着,当按下设定按钮213时,显示图12中所示的第三层的设定画面221。第三层的设定画面221,关于在对上述的检体托盘120附加由二位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中说明的内容,能够经由输入单元222输入数值。假定根据使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设施的规模,预先调整能够输入的最大位数。在输入了必要项目之后,按下登记按钮223。于是,信息被存储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内部,切换到图11中所示的第二层的设定画面211,更新后的内容作为表215来显
/Jn ο此外,当在图11中所示的第二层的设定画面211中按下详细按钮214时,例如显示如图13中所示的其他第三层的设定画面224,可以进行在对上述的检体托盘120附加由多位数值构成的识别符的方法中说明的内容的设定。当通过输入单元225输入想要设定的数值,结束了必要项目的输入之后按下登记按钮226时,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内部,信息被更新。(ii)选择用于使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的按钮203的情形当按下按钮203时,显示如图14所示的又一个第二层的设定画面231。在该设定画面231中,进行在上述使检体托盘120的配置场所具有信息的方法中说明的内容的设定。设定画面231由输入检体150的种类的按钮232、检体托盘120的图标233、登记按钮234、详细按钮235构成。以与检体投入部10中的托盘相同的配置来显示检体托盘120的图标23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检体投入部10中的托盘是八个,所以图标也准备八个。当选择要选择的图标时,成为有效的状态。接着,选择用于输入检体150的种类的按钮232之后按下。例如,当将左端上方的托盘设定为紧急检体用时,可以点击左端上方的图标使其有效,按下紧急检体按钮(从按钮232的上方起第二个按钮)。另外,假设设定的图标显示与按钮相同的颜色。在结束必要的输入之后,按下登记按钮234。此外,对于有效的检体托盘120,按下详细按钮235时,切换到如图15所示的第三层的设定画面236。在该设定画面236中进行在把上述的检体托盘120逻辑地分区的方法中说明的内容的设定。在此,能够使用有效的托盘的图标237和表不检体收纳用孔121的图标238,关于 全部检体收纳用孔121登记检体的种类。使各孔有效,选择由输入检体的种类的按钮232设定的内容。此时,为了减少操作者的重复作业,假设能够同时选择多个孔。为了向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反映设定内容,按下登记按钮239。如上所述,操作者能够简单地进行以前可设定的人仅限于服务人员的设定。另外,画面的设计并不限于图10 图15的设定画面。图18是表示采用了本发明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一实施方式的在线系统的一构成例的框图。在图18中所示的在线系统具有对检体进行自动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280、把检体预处理为适于分析的形态后提供给自动分析装置280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260。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260具有投入部261 ;省略详细的构成细节而图示的处理部262 ;收纳部263 ;具有监视器264、扬声器265和与各装置的通信单元266的操作部267 ;从投入部261向处理部262、收纳部263以及自动分析装置280搬送检体的搬送线268。自动分析装置280包括如图中的“自动分析装置I”或“自动分析装置2”那样,通过搬送线268从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260自动地提供检体的形态的机种、和如图中“自动分析装置η”那样没有连接搬送线268,所以通过手动操作来提供检体的形态的机种。操作部267从LIS270接收委托属性信息,更新检体信息DB (数据库),并且通过通信单元266进行各装置的控制,把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发生的警报等事态用画面显示在监视器264上,通过扬声器265发出声音,向检查技师通知事态发生。投入部261是投入架设了多个进行预处理的检体的托盘的模块,相当于在线系统的入口。虽然未图示,但具有从托盘向搬送路径安装检体的机构。向搬送路径安装的检体,通过未图示的识别信息读取单元(主要是条形码读取装置等)读取检体的识别信息,并传递给操作部267。在操作部267中,检索检体信息DB来判断该检体的委托属性信息是否是已经接收,向作为上位系统的LIS270发送表示是否已经接收委托属性信息的到达信息。在操作部267中未委托的情况下,从LIS270向操作部267发送该检体的委托属性信息。通过该委托属性信息接收到在处理部262中应该预处理的检查项目或在自动分析装置280中应该分析测定的检查项目的情况下,操作部267向投入部261发送移载到搬送线268来搬送到处理部262的指示。在图18中省略了详细的内容,但处理部262根据检查室的运用需求,由各种处理装置构成。图19以及图20是表示投入部261以及收纳部263的一实施方式的内部构造例,在托盘271上分别作为识别符(未图示)而具有RFID标签,成为通过拉出部272滑动到装置跟前来拉出托盘271的构造。在托盘架设台273上,在每个架设有托盘271的位置具有天线274,与托盘271所具有的RFID标签进行信息的收发。另外,在投入部261和收纳部263中共用具有RFID标签的托盘271。虽然未图示,但收纳部263具有用于从搬送线268向托盘271安装检体的机构,预处理结束并被搬送到收纳部263的检体,从搬送线268移载并架设在设置在收纳部263中的托盘271上。·对于被架设在收纳部263的托盘271上的检体中的任意一个检体,从LIS270指示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传递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260的操作部267。检查技师维持架设检体的状态从收纳部263取出托盘271。以进行该取出操作时为触发器(例如,在托盘上具备RFID标签,在架设了托盘的装置侧设置RFID天线,根据标签开始移动而从天线离开的状态,设为触发器等),通过设置在收纳部263中的天线274(RFID收发用天线),从RFID标签接收(在此,包含RFID标签读写器,记为“天线”)该托盘271的识别信息并存储,同时从收纳部263向操作部267发送取出的该托盘271的识别信息。在操作部267中,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识别出被架设在该托盘271上的检体中含有被指示了再检或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的情况下,为了向检查技师通知,在监视器264中进行画面显不的同时,通过扬声器265发出声音。检查技师接受从监视器264和扬声器265发出的通知后,按原样把该托盘271设置在投入部261中。此时,通过被设置在投入部261中的天线274读取该托盘271的识别信息,识别被指示了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只把该检体立即从该托盘271移载到搬送线268。另外,有时从收纳部263取出托盘271之后对该托盘271的检体指示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因此,检查技师把从收纳部263取出后经过了短暂时间的托盘271,也再次投入到投入部261。但是,实际上是没有架设有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的托盘,所以没有应该再移载到搬送线268的检体的情况下,在操作部267中基于从投入部261发送的该托盘271的识别信息,也为了向检查技师通知该情况,在监视器264中进行画面显示,并且通过扬声器265发生声音。由此,不需要检索在取出的托盘271的哪个位置有被指示了再检或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能够确保作业的简单化和正确性。此时,期望在从收纳部263取出托盘271时,用于通知在该托盘271上架设了通过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而再投入的检体的情况的画面显示以及声音、和通知即使投入到投入部261,也没有在该托盘271上架设通过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而再投入的检体的画面显示以及声音的种类不同。在通常的临床检查运用中,应该把再检或检查项目的追加的优先度设定成比初次检查(一般检体,且非紧急处理)高来处理。因此,在投入部261中,一边掌握各检体的投入状况,一边通过与操作部267的协作,实现最高效的向搬送先268的检体的移载。在图21中表示用于在投入部261中实现所述处理的判断处理290。虽然未图示,但投入部261中,在架设托盘的场所以外,作为通过手动操作来架设急于通过紧急处理实施检查的检体(以下记为紧急检体)并优先地提供给搬送线268的场所,有紧急检体架设部。最优先处理被架设在该紧急检体架设部的检体,在没有被架设在紧急检体架设部的检体之后,移动到从安装在投入部261的托盘架设部的托盘移载检体的处理(步骤291、292)。综合判断此时在投入部中的全部托盘以及被架设在托盘上的检体的识别信息,先进行从架设了被指示了再检以及检测项目的追加的检体的该托盘只把被指示了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移载到搬送线268的处理(步骤S293、294)。接着,进行从被架设有初次检查(一般检体)的检体的该托盘向搬送线268移载一般检体的处理,到装置停止为止重复进行这些处理290 (步骤295、296、297)。 在前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一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把托盘271从收纳部263再投入到投入部261的运用,但即使在一台所述操作部控制多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在多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间相互把从收纳部263取出的托盘271投入到其他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投入部261的运用。此外,在多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各个中设置有操作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各操作部之间适当地协作,进行同样的运用。在图22中图示了两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501和502。各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501和502具有操作部303和306,使用通信单元266适当地协作。从收纳部302取出架设了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501中结束预处理的检体的托盘,并投入到下一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502的投入部304,由此执行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502中应该处理的预处理。另外,如这样的运用形态,位于第二台以后的系统,由于不是预处理,所以有时称为“后处理”系统。在上述实施例中,叙述了在多个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托盘交接,但把预处理结束后的托盘交给单体的装置(例如自动分析装置)时,通过在该单体的装置侧安装读写识别信息的装置来读取识别信息,也能够交接该信息,继续进行处理。作为该单体的装置,例如除了自动分析装置以外,可以列举以单体运行的分注装置等。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一般惯例把能够架设所需要的个数的检体的一个托盘用作一个区分目的地组,但关于与在一天的处理检体全体中的被委托检测的频度少的检查项目对应的检体,存在检体数部不满足能够架设在托盘上的全部个数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采用把托盘上的多个位置划分为某个特定的区域,集中划分组的运用。在图23中作为一实施例,表示在正上方俯视能够架设5列X 10段的50个检体的托盘311的状态。作为前述运用的例子,如用虚线312围住那样,以左侧3列作为一组的划分目的地来使用,以右侧两列作为另一组的划分目的地来使用。此外,在采用把托盘划分为多个区域的运用时,经常看到以检查技师容易看懂的方式,例如在托盘架设台273中,以把左侧三列着色为红色,把右侧两列着色为蓝色的状态进行用于识别该拖盘的着色,然后作为专用托盘,固定该托盘的架设位置的运用(设想对托盘侧进行着色来区分,使用户容易知道托盘架设台的架设场所的运用)。因此,在本发明中,预先通过操作部267对表示架设台的托盘架设位置的传感器位置信息(传感器未图示)、表示设置的托盘的纵横尺寸的托盘种类信息以及被设置在该传感器位置的托盘的识别符序号(托盘ID)的范围信息进行参数设定。然后,在收纳部的架设区域设置了检查技师专用的该托盘的情况下,进行托盘的识别符和所述参数的合理性确认,在不合理的情况下通过监视器264和扬声器265发出警报,向检查技师通知架设的托盘的种类以及托盘的架设位置错误。在图24中表示在监视器264中显示的所述参数的显示画面例320。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如虚线部321所示,在传感器位置为8的架设位置,使用分割托盘3列X 10段和2列X 10段,以及对相应的托盘ID范围进行参数设定。此外,根据其他的实施例,有任何异常而中断预处理并回收的检体,移载到在投入部261以及收纳部263中设置的托盘271上,根据该异常内容集中安装在各托盘271的各个区域。·该异常内容中包括如分注错误等,如果不通过手动操作来取出该检体,去除堵塞成分等,则不能进行再投入的状态的内容,但如规定的应答时间内从LIS270没有发送来委托属性信息那样的到达确认超时错误检体为不需要处置能够直接再投入的状态。这样不需要处置而能够直接重新再投入的状态的检体,也集中转移到事先设定的预定托盘271的预定区域,把各检体的识别信息存储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检测技师通过从投入部261或收纳部263的预定位置取出该托盘271,并再投入到投入部261,把因到达确认超时错误而回收的检体再次移载到搬送线268。这样再投入的结果,正常地发送了委托属性信息的检体,按原样进行通常的预处理,再次成为到达确认超时错误的检体,在所述预定托盘中划分为因没有相应委托而不需要处理的区域,而不是到达确认超时错误的区域来区别,不进行再投入的方法,作为运用方法也有效。在下一个实施例中,对存储在托盘271的识别符中的信息进行初始化,采用作为新托盘271安装新的检体的运用,所以在操作部267中具有如图25所示的托盘信息初始化画面322。用户在画面中输入对使用后的托盘271附加的序号(未图示)之后,对该托盘271安装新的处理检体,并投入到投入部261,由此对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初始化,重复运用托盘271。或者,从在画面中指示了初始化的该托盘271抽取全部处理检体,向收纳部263安装该托盘271,由此自动地对存储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的信息进行初始化,重复运用托盘271。此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在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了在该托盘271中收纳了母检体的日期,预先具有用于设定托盘有效期限的参数,在操作部267中通过图26中所示的托盘有效期限参数画面323能够由户把该参数设定为在运用中最佳的值。在图26中所示的画面例中,对于每一托盘ID范围,可设定不同的有效期限。超过托盘有效期限的托盘271可通过在识别符中存储的日期和基于当日日期的经过天数、以及参数设定值,判断为超过了有效期限,由此自动地对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初始化。由于这样自动地进行初始化,所以用户能够事先掌握经过了有效期限的托盘271,可以不操作所述托盘信息初始化画面322,而采用架设新的处理检体后直接向投入部261安装,或者抽取全部处理检体后向收纳部263安装的运用。此外,根据其他的实施例,在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上一次架设了该托盘271的场所”,将向投入部261架设后检体的投入处理运用结束而变空的托盘271,当再次向投入部261架设时作为“新”托盘来处理,在把临时存储在识别符中的信息初始化之后,再次把架设信息存储在该识别符中。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发生把针对投入部261的再架设始终作为“新”来处理的运用中的规定,但通过设置这样的规定,通过把托盘271的识别符自动初始化,能够实现省力化。此外,使用作为未图示的硬件的CXD摄像机,检测在向收纳部263架设的托盘271上没有全部载放检体,由此能够自动地对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初始化。此外,使用作为未图示的硬件的重量检测器,检测在收纳部263中架设的托盘271 上没有全部载放检体,由此能够自动地对在该托盘271的识别符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初始化。根据以上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例,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为了极力减少检查技师直接触碰到检体的频度而对托盘进行操作,由此可实现简便的操作,防止作为人为的失误的取错检体或检查结果报告的延迟,并且能够避免感染风险。
图2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的全体概略图。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由检体投入部410、离心部420、开启部430、条形码粘贴部440、分注部450、封闭部460、分类部470、检体收纳部480、搬送部352、操作部490、系统控制部491以及异常通知部492构成。在此,在检体被从检体投入部410取入到系统内以后,在途经离心部420、开启部430、条形码粘贴部440、分注部450、封闭部460之后,接近分类部470或检体收纳部480。在处理检体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异常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91掌握该情况,把检体搬出到系统内的异常检体搬出目的地。有的系统与分析装置连接,此时,检体的一部分被搬送到分析装置,进行各种分析处理。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为横长的系统的情形较多,有时长度达到十几米。因此,理想的是,在频繁发生的作业中移动的距离尽量短。在本实施例中特征在于,为了减轻操作者的负担,能够从多个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中自由地选择,尽可能缩短作业者的移动距离。检体投入部410主要以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内从外部搬入检体为主要目的而设置,但在该实施例中假设还具有把系统内的检体搬出到外部的功能。通过图28说明检体投入部410的结构。由从此集中投入到系统内的检体容器550来架设的第一检体托盘520、架设第一检体托盘520的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集中从系统内取出的检体容器来架设的第二检体托盘521、架设第二检体托盘521的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把检体从第一检体托盘520移动到检体支架540以及从检体支架540移动到第二检体托盘521的臂部530、在与搬送部352之间移动检体支架的模块内搬送部421、读取识别符423的检体识别符读取部422构成。第一检体托盘520和第二检体托盘521都是用于保持检体的支承体,排列多个列地配置有用于保持检体的孔。图32是孔排列为η行、m列的格子状的检体托盘的例子。图36是表示孔按一列或一行偏移的配置的检体托盘的例子。此时,通过把锯齿形地排列的孔考虑为一个行或列,能够以与格子状的检体托盘同样的思路来处理,因此,以后以格子状的检体托盘为例进行说明。各孔是为了插入检体容器而存在的,不颠倒而大致直立保持插入的检体。各个孔能够直立保持标准地使用的直径为9mnTl7mm的试管,即使是不同直径的检体容器,也能够架设在同一检体托盘上。可从检体投入部410拆卸第一检体托盘520。此外,第一检体托盘520最好是把从此处理的数十个到数百个左右的检体容器550集中架设在检查室内的作业台上。操作者把第一检体托盘520放置在检查室的接受场所附近,从接受确认作业结束的检体起逐次安装在第一检体托盘520上。在检体积攒了某程度的时刻,操作者把第一检体托盘520安装在检体投入部410的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上。 接着,臂部530从操作者看来,从架设在第一检体托盘520的内侧或跟前的任意一方的检体容器550起按顺序抓起,把检体移设到在模块内搬送部421上待机的检体支架540上。在检体容器550上粘贴有用于识别为其他检体的识别符423。检体识别符读取部422在检体支架540通过附近时,读取粘贴在检体容器550上的识别符423。在此,发生由于某种异常而不能读取检体的识别符423的情况。如果检体的识别符423是条形码标签,则例如考虑条形码标签的污染、或印刷不良、倾斜粘贴或一部分脱落的粘贴不良、忘贴等。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无法判断应该对检体容器550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因此,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容器550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检体不同的场所。操作者不得不进行用于处理异常检体的处理的恢复处理。操作者通过条形码打印机再次印刷、制作检体的识别符423,重新粘贴在检体容器上,把该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到系统内。系统控制部491不得不基于读取的检体容器550的识别符423的信息,判断、决定检体途经哪个处理模块较好,必须进行什么样的处理。为此,系统控制部491以检体的识别符信息为关键字,从检查室信息系统获取与检体有关的信息。但是存在因某些异常不能获取与检体有关的信息的情形。例如,在检查室信息系统侧信息的返回不及时而发生超时的情况相当于这种情形。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的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之一是,操作者从操作部490输入与检体有关的信息之后,从检体投入部410再次投入检体。另一个方法是,在检查室信息系统侧进行了针对异常的对应的时刻,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检体。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352被搬送到离心部420。离心部420对检体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离心部420由等待离心分离处理的检体支架用于待机的第一检体支架缓冲区、架设有要进行离心分离的检体的离心斗、使在离心分离处理结束之后架设检体的空的检体支架待机的第二检体支架缓冲区以及用于移动检体的离心臂部构成。
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离心中断。在系统侧发生某种异常,与该异常联动而中断离心分离处理。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检体不同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操作者判断离心分离的需要与否,对于需要离心分离的检体手动地进行离心分离处理。操作者把处理后的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352被搬送到开启部430。开启部430自动地去除为了保护检体而加的塞子,为了能够在开启部430以后途经的各种处理部中进行各种处理而设置该开启部430。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开启失败。由于在抓塞子的时候打滑、塞子本身破损等某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开启处理的情况与该异常对应。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操作者以手动作业对检体进行开启处理。操作者把处理后的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 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352被搬送到分注部450。所谓分注,是指把成为源头的一个检体容器内的检体细分到多个检体容器中的作业,通常使用吸移管来进行。在此,把成为源头的检体容器称为第一检体容器,把成为细分目的地的检体容器称为第二检体容器。分注部450从第一检体容器内的检体,按照来自系统控制部491的指示,对单个以及多个第二检体容器自动地进行分注处理。第二检体容器中包括通常高度为70mm左右 105mm左右的试管类型的检体容器;高度比这些短的杯子型、呈高度为70mm左右 105左右的试管那样的外形但容器底部比通常的试管高的高底试管类型的检体容器。在第二检体容器为试管类型或高底试管类型的情况下,通常以在自动分析装置侧可识别检体的方式,通过条形码粘贴部440在分注处理前后打印粘贴条形码等识别符。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分注失败。所谓分注失败,是因第一检体容器内的检体本身的不足或检体内的异物的影响,无法把所指示的量的检体分注到第二检体容器中的情形。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与该第一检体容器相关联的第二检体容器,一同被搬送到同样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指作业者通过手动作业来进行分注处理。操作者把处理后的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投入。而且,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识别符异常。识别符异常是指粘贴在第二检体容器上的识别符,此时是条形码标签的准备失败。通常,考虑条形码印刷的失败、条形码标签用纸的破裂,粘贴的失败等。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指作业者以手动操作印刷条形码标签并粘贴。操作者把处理后的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另外一个方法是将再次成为源头的第一检体容器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包含分注而重新进行处理。操作者以任意一个方法进行恢复处理。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52被搬送到封闭部460。封闭部460自动地在检体容器上安装塞子,保护检体免于蒸发或混入不纯物。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封闭失败。因塞子滑动、塞子自身破损等某种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封闭处理的情况,相当于这种异常。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操作者通过手动作业对检体进行封闭处理。操作者把处理后的检体再次从检体投入部410投入。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352被搬送到分类部470。分类是指把检体按使用目的或行进目的地变换排列的作业。在图29中表示分类部470的概略。分类部470由把架设了检体的检体支架540从搬送部352搬送到模块内的模块内搬送部421、集中架设多个检体容器的第二检体托盘521、架设多个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检体托盘架设部511、把检体从检体支架540移动到第二检体托盘521的臂部530、自动读取安装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的识别符的识别符读取部515构成。第二检体托盘521可以从分类部470拆卸。此外,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可以架设多个检体容器550,能够一次集中架设几十个到几百个左右的检体。在开始动作之前,操 作者把没有架设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5210安装在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在该分类部470中,当需要分类的检体流过搬送部352时,系统控制部491从搬送部352经由模块内搬送部421把该检体支架540搬送到模块内。臂部530抓起检体支架540上的检体,将其移动到存在多个的第二检体托盘521中的一个。按照在操作部490中设定的参数,决定作为移动目的地的第二检体托盘。到第二检体托盘521装满为止,重复进行该分类作业。当托盘被检体装满时,发生警报,催促操作者更换第二检体托盘521。以上是分类部470的正常动作的说明。接着,说明分类动作因某种异常而失败的情形。在此,可能发生的异常之一是分类动作的失败。分类动作的失败可以列举臂部530抓坏检体的情形。此时,系统控制部491把该检体识别为异常检体,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针对这样的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是在操作者消除分类动作失败的原因之后再次从检体投入部投入检体,或者操作者更换装置来执行分类作业本身。接着,检体经由搬送部352被搬送到检体收纳部480。该状况只在检体未通过分类部470分类的情况下发生。收纳是指把结束处理的检体按检体种类变换排列而搬出、保管在检体托盘上的作业。检体收纳部480的结构基本上与分类部470相同。区别是,成为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第二检体托盘521可以比分类部470架设得多,所以相对于分类部470保持与合计数百个检体相应的量的第二检体托盘521,检体收纳部480可以保持与合计千个的检体相应的量的第二检体托盘521。以上说明了检体的处理的概要。其中,记述了被识别为异常检体的检体被搬送到与正常的检体不同的场所,接着详细说明。首先,在本实施例中,在检体投入部410中能够把用于从系统外向系统内投入检体的第一检体托盘520用作用于从系统内向系统外取出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521。它们的形状相同,并且能够相互置换。即,如果在检体投入部410的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安装检体托盘,则该检体托盘作为第一检体托盘、即搬入用的检体托盘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安装在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则作为第二检体托盘521、即搬出用的检体托盘发挥作用。而且,检体托盘架设部也可以通过操作部490的参数设定来切换,可以用作以检体搬入为目的地的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也可以用作以检体搬出为目的的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在针对处理能力的要求高,想要一次集中投入检体的检查室中,全部设定为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反之,在没那么需要处理能力的情况下,把一部分设定为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把异常检体取出到检体投入部410,由此能够当场进行异常恢复处理后的检体的再投入。在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中,把系统内的检体搬出到系统外的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存在于检体投入部410、分类部470、检体收纳部480中。在此,不仅可以搬出正常检体,还可以搬出异常检体。可以按错误的种类以及恢复处理的方法设定异常检体搬出目的地。异常检体有几个种类,根据异常的种类,恢复处理的方法不同,这与已经记载的相同。在把异常检体搬出到一个地方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集中处理,与之相反,存在不清楚对各检体发生什么样的异常,必须进行什么样的恢复处理的情形。此时,操作者不得不在操作部的画面或票单上参照对哪个检体应该怎样处理的内容之后执行恢复处理,非常不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操作者能够在一个位置集中进行作业、且只看检体就能够掌握怎样进行处理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按异常的种类把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指定为不同的场所,即指定为检体托盘或检体托盘内的区域。而且,在搬出目的地,能够事先以文字或颜色等操作者能够识别搬出什么样的检体的方法,记载搬出什么样的异常检体。结果,操作者能够根据搬送的场所掌握异常的种类,不需要参照画面或票单就能够判断应该怎样进行作业,能够进行恢复处理。而且,作为另一个例子,存在不按异常的种类,而按恢复处理的方法来指定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方法。此时,即使是不同种类的异常,只要恢复处理方法相同,则操作者不需要区别异常检体,所以能够达成不参照画面或票单就能够进行恢复处理的目的。以下说明设定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时的选项。一个是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单位。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能够集中取出数十个检体。在发生了装置的强制停止后的复位检体暂时大量发生,所以对于取出这样的检体来说是便利的。对多个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能够指定同一种类的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以便必要的话能够横跨多个第二检体托盘521搬出异常检体。另一个是,能够逻辑上细分第二检体托盘521,以托盘的位置单位指定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此时,参数的设定内容是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和在此架设的第二检体托盘521内的位置。在操作部490的设定画面中,把四种信息关联起来指定异常搬送目的地。四种信息是用于指定异常检体的种类的异常检体种类信息、用于指定成为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模块的异常检体搬出目的地模块信息、用于指定该模块内的搬出目的地检体托盘架设部的检体托盘架设部信息、异常检体搬出目的地检体托盘内位置。在图30中表示按异常检体的种类指定了搬出目的地的设定的一例。在图31中表示基于图30中所示的设定的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在发生了异常的检体中的不可读取检体识别符210、不可获得检体信息220、开启处理失败240的检体,被搬出到被架设在检体投入部410的检体托盘架设部413的异常检体搬出用的检体托盘、第二检体托盘521。发生了异常的检体中的分注失败250的检体,被搬出到被架设在检体投入部410的检体托盘架设部412的异常检体搬出用的检体托盘、第二检体托盘。发生了异常的检体中的离心分离处理中断230的检体,被搬出到被架设在检体收纳部480的检体托盘架设部481的异常检体搬出用的检体托盘、第二检体托盘。都位于检体投入用的检体托盘架设部、即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411的旁边,位于在异常恢复处理结束之后容易再投入的位置。在图32中表示搬出不可读取检体识别符210、不可获得检体信息220、开启处理失败240的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521的细节。基于在图30中设定的信息,系统控制部491向被安装在检体投入部410的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413的第二检体托盘521搬出异常的检体。 第二检体托盘521是具有用于插入5行、10列的检体容器的孔的检体托盘。具有以图32的右下端为基点,以左上端为终点的合计50个部位的检体容器架设孔。第一区域660具有位置f 20的试管架设孔,只架设不可读取检体识别符210的检体。第二区域670具有位置2广40的试管架设孔,只架设不可获得检体信息220的检体。第二区域680具有位置4广50的试管架设孔,只架设开启处理失败240的检体。在下面记载了关于作为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更换的实施例。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粘贴有识别符701。在把第二检体托盘521安装在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的时刻,通过识别符读取装置515读取该识别符701,并传递给系统控制部491。系统控制部491根据该信息,判断在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更换后,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怎样残留检体。记载第一个方法。在系统控制部491中,以最后进行的与检体托盘有关的数据库的初始化或日期变更的时刻为基点,在第二检体托盘521的识别符701是此后第一次读取到的识别符的情况下,判断为架设有去除了全部检体的空的第二检体托盘,从第一位置开始搬出检体。与此相反,在读取了一度被识别的识别符时,判断为再架设了一度被使用的第二检体托盘521,在该检体托盘上,从最后搬出检体的下一个位置起按顺序架设检体。此外,假设不得不把相同的检体托盘使用几次的情形,在操作部画面上或第二检体托盘附近具有检体托盘复位指示部。在执行托盘复位时,系统控制部491判断该第二检体托盘为空,强制性地从第一位置开始搬出检体。记载第二方法。在某个第二检体托盘架设部511中,在第二检体托盘300的更换前后第二检体托盘的识别符701不同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491判断为第二检体托盘上的检体全部被去除,从第一位置开始搬出检体。反之,在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更换前后识别符701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为被架设在相同的第二检体托盘上,从最后放置前次检体的位置的下一个位置起按顺序搬出检体。此时也同样地考虑不得不几次使用同样识别符的第二检体托盘的情形,在操作部画面上或第二检体托盘附近具有检体托盘复位指示部。在执行托盘复位时,系统控制部491判断该第二检体托盘为空,强制性地从第一位置开始搬出检体。
这两个方法事先装入系统控制部491中,能够在操作部上切换。关于异常发生的通知进行记载。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测自动化系统351具有向操作者通知发生了异常的情况的异常通知部492。作为通知的手段,考虑到操作者并不限于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的附近,优选是基于声音输出设备或光输出设备的、能够通知到远处的场所的方法。针对检体的处理的异常,如前所示那样在各处理部发生,但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为了操作者的便利,可以从多个地方选择。因此,异常发生场所和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不一定位于旁边。例如以分注异常为例,是发生了分注异常的是分注部450,但搬出分注异常的检体的是检体投入部那样的情形。此时,从实际发生异常到向异常搬出目的地搬出检体为止,有可能发生数十秒左右的时间延迟。假如,在发生异常的时刻,异常通知部492立即向操作者通知异常,发生即使操作者赶到异常检体搬出场所,也还没有搬出异常检体的状况。此时,操作者取消一次警报,当场等待检体出来或者开始其他工作。在进行其他工作的情况下,由于取消了警报,所 以即使搬出了异常检体也察觉不到,延迟着手处理。为了避免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把异常通知的时刻设为将异常检体搬出到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时刻,而不是异常发生时。假设在此所说的搬出的时刻包含其前后十几秒。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能够从操作部490设定异常发生的时刻。此时的警报发生时刻的选项是刚发生异常后、或者异常检体被搬出到第二检体托盘521的时刻。而且,可设定警报发生时刻的警报的单位,考虑以全部的警报为对象单位、以及按各个警报、按异常检体的恢复处理方法相同的警报分别可设定的单位这三种。记载在发生异常之后,使检体检测自动化系统351再次进行失败的处理的方法。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在处理基本失败的情况下,把失败的检体搬出到系统外,操作者手动地执行该处理。当该检体再次被搬入到系统内时,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从失败的处理的下一个处理开始再开始进行处理。例如,当处理部按检体投入部410、离心部420、开启部430、分注部450、检体收纳部480的顺序排列,依次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在离心部420发生了异常,则操作者手动执行针对检体的离心处理,再投入之后,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继续从开启部开始的处理。但是,在由于某种原因,离心分离开始之后立即发生异常,还几乎没有进行离心分离处理的状况下,操作者有可能判断为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再次进行离心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该系统中提供再次强制性地进行之前失败的处理的手段。实现该手段的一个方法是,设置再处理强制用的第一检体托盘520或第一检体托盘架设部510的方法。从这里搬入的再投入检体,全部从发生异常结束的处理起再次开始。在该方法中,不需要从操作部画面等反复对哪个检体指示再处理,所以在一次集中指示再处理的情况下便利。尤其,在之前叙述的离心分离处理的中断后的恢复处理中,发生一次数十个异常检体,所以本方法有效。实现该手段的另一个方法是,在操作部490画面上设置再处理强制指示部的方法。在操作部画面上指定想要再处理的检体的识别符之后,从再处理强制指示部指示再处理。此后,当投入检体时,仅对所指定的检体进行再处理。相对于依赖于检体的个别的异常,对少数的检体的异常进行再处理时,该方法合适。例如,列举出在检体内部析出纤维蛋白等异物,在分注部中分注失败的情况等。记载在分注部450中分注失败的异常检体的排列方法。在本实施例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351中,当分注时发生异常时,中断分注处理,使检体返回作为源头的第一检体容器。作为细分目的地的第二检体容器,按照来自检查室信息系统侧的指示,最大有可能制作10个,但在分注失败的情况下,全部变空。而且,即使在分注失败的情况下,在第二检体容器上,也粘贴作为识别符的条形码标签。在第二检体容器上粘贴的识别符中,除了用于确定检体的ID、检体ID之外,还印刷有检体分注量、行进目的地、用于哪个分析。这表示在正常进行了分注的情况下,哪个检体应该被分注到第二检体容器中。操作者通过在分注失败的恢复处理的过程中参照该数值,能够不参照操作部的画面或印刷物,而以手动作业辅助进行分注。 当系统控制部491识别为发生了分注失败的情况时,把作为源头的第一检体容器和与此关联的全部第二检体容器、或者分注失败的全部第二检体容器搬送到异常检体搬送目的地。能够从操作部490设定针对异常检体搬送目的地的搬送对象为全部第二检体容器,还是分注失败的第二检体容器。在异常检体搬送目的地,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如图33所示那样排列第一检体容器和第二检体容器。在图33中表示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排列了分注失败的检体的样子。在第二检体托盘上有排列为10行、5列的格子状的孔,能够在各个孔中插入检体容器。在此,可以将合计50个检体容器架设在第二检体托盘521上。各个孔能够直立保持标准地使用的直径
的试管,即使是直径不同的检体容器,也可能在相同第二检体托盘上搬出。第一检体容器和第二检体容器为不同的类型的情形较多,所以必须能够把不同直径的试管架设在相同检体托盘上。按照此后记载的规则,如图33那样排列作为分注源的第一检体容器730和作为细分目的地的第二检体容器731。规则之一是把第一检体和第二检体容器搬出到相邻的位置。首先,初次对某个检体发生分注失败,需要把一个第一检体容器和两个与之关联的空的第二检体容器搬出到第二检体托盘。此时,第一检体容器搬出到最初的行的第一列。而且该两个第二检体容器,以填满与第一检体容器相同行的第二列以后的方式被搬出。此时,搬出到第2 3列。假设,第二检体容器的数量超过列数-I的情况下,第二检体容器从下一行的第一列开始排列。假设该第二检体容器为六个的情况下,第五个和第六个第二检体容器排列在作为母检体的下一列的第一列和第二列。规则中的另一个是,在作为源头的第一检体容器不同的情况下,搬出到互相不同的行。在新发生分注失败,搬出了与之关联的第一检体容器以及第二检体容器的情况下,例如在最后搬出检体容器的行中还有空的位置,也改行到下一行来搬出。搬出时的排列方法是与之前的针对检体的排列方法相同的规则。根据以上的规则,首先,在本实施例中,按异常的种类区别搬出目的地,所以操作者能够根据搬出场所识别搬出的检体分注失败。而且,作为源头的第一检体容器一定存在于第一列,而且作为细分目的地的空的第二检体容器集中排列在一个位置,所以操作者能够容易找出相关联的第一检体容器和第二检体容器。而且,在粘贴在第二检体容器上的识别符上,印刷了不得不以手动作业从第一检体容器分注到第二检体容器的分注量,所以操作者通过声音或光识别异常的发生并赶到检体搬出场所后,能够不参照画面或票单,当场立即开始恢复作业。而且,通过设定为搬出分注失败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和再投入恢复处理后的检体的第一检体托盘位于彼此靠近的位置,操作者能够不移动而当场再投入检体。集中存在多个分注失败检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拆卸搬出了分注失败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在作业机上集中处理。此时,也可以不参照画面或票单地进行作业,所以作业效率也闻。记载在不同的两种检体共用一个搬出目的地的高效率的方法。在作为搬出目的地的第二检体托盘上有排列为η行、m列的格子状的孔,在各个孔中插入检体容器。用于搬出检体的第二检体托盘上搬出两种类的检体,即第一种类的检体和第二种类的检体。第一种类的检体从第二检体托盘前方的行开始按顺序被搬出,第二种类的检体从第二检体托盘的后方的行开始按顺序被搬出。第一种类的检体托盘和第二种类 的检体托盘被架设到彼此相邻为止,架设区域动态地变更。通过检查室的状况变化,每个种类的检体的数量增减。在该方法中,不论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第二检体托盘。而且,记载本实施例的改良方法。在之前的例子中,第二检体托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但是由于边界不明确,所以在没有盖的颜色不同、检体容器的形状不同等在两种检体之间的明确的识别方法的情况下,操作者有可能难以判断哪里是边界。因此,在改良的实施例中,并不是第一种类的异常检体和第二种类的异常检体相邻架设,而是设置彼此间隔架设检体的一个孔、或者一行以上的空隙来架设到彼此相邻为止。在超过该条件的检体到达的时刻,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以某种方法通知检体托盘已满的情况,向操作者催促托盘的更换。即使第一种类和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的形状相同,没有加以区别,操作者也能够将空隙判断为边界。在图34中表示第一种类的检体容器740被较多地分类的情形,在图35中表示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741被较多地分类的情形。可知边界动态地变化,在第一种类的检体容器740多和第二种类的检体多的两种情况下,分类更多的检体。图37是设置一行的空隙,将第一种类的检体容器740和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741架设到彼此相邻为止的例子。在该状态下,接着当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741到达时,不满足“设置一行的空隙来相邻”的条件。接着,在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到达的时刻,发生检体托盘已满的主旨的警报,向操作者催促检体托盘的更换。另外,也可以分类为上述第一种类的检体容器为异常检体,第二种类的检体容器为正常的检体,也可以把第一种类、第二种类按异常的种类来分类。此外,也可以把需要再检查的检体分类为第一种类,把不需要再检查的检体分类为第二种类。这些分类的方法由用户决定,能够预先存储在系统中,可以在画面上具有用户能够选择分类的方法的界面。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地说明了由本发明人做出的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涉及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尤其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通过只设置一个检体的检体支架搬送的系统或装置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检体执行各种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体投入部,其具有架设多个所述检体的检体托盘,并从所述检体托盘取出检体并搬入到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 搬送部,其将搬入的所述检体搬送到各种处理目的地;以及 操作控制部,其进行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全体的操作以及控制, 用于识别所述检体托盘的识别符附属于所述检体托盘, 所述检体投入部具有用于读取附属于所述检体托盘的识别符的识别符读取装置,所述操作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识别符读取装置读取的、附属于所述检体托盘的识别符,切换与被架设在所述检体托盘上的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控制。
2.一种对检体执行各种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体投入部,其具有架设多个所述检体的检体托盘,并从所述检体托盘取出检体并搬入到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 搬送部,其将搬入的所述检体搬送到各种处理目的地;以及 操作控制部,其进行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全体的操作以及控制, 所述检体投入部具有收纳所述检体托盘的多个托盘收纳部, 所述操作控制部根据被收纳在多个所述托盘收纳部的所述检体托盘的收纳位置,切换与被架设在所述检体托盘上的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控制。
3.一种对检体执行各种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体投入部,其具有架设多个所述检体的检体托盘,并从所述检体托盘取出检体并搬入到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内; 搬送部,其将搬入的所述检体搬送到各种处理目的地;以及 操作控制部,其进行所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全体的操作以及控制, 所述检体托盘的内部被逻辑地分区, 所述操作控制部根据所述检体托盘的分区位置,切换与被架设在所述检体托盘上的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来进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包含所述检体的种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处理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离心分离处理的需要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开启处理的需要与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封闭处理的需要与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搬送目的地。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处理优先度。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容器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还包含所述检体的容器的种类。
13.根据权利要求I 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控制部显示用于使操作者输入与所述检体托盘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的设定信息的设定画面,根据通过所述操作者的操作对所述设定画面输入的输入信息,设定与所述检体托盘有关的信息以及与所述检体有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纳部,其把结束处理的检体载置在检体托盘上,进行检体的收纳,并且具备存储单元,其在从所述收纳部取出检体托盘时,把载置在该检体托盘上的检体的信息与该检体托盘的识别符对应起来存储;以及 读出单元,其在向所述检体投入部投入检体托盘时,读取与该检体托盘的识别符相对应地存储的、载置在该检体托盘上的检体的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功能在进行从所述收纳部取出检体托盘的操作时,基于对检体托盘附加的识别符中存储的识别信息,识别在该检体托盘上架设了被指示了再检以及检查项目的追加的检体并通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功能基于对所述检体托盘附加的识别符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只把被架设在向所述检体投入部再投入的检体托盘上的检体中的需要再次处理的检体移载到搬送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功能基于对所述检体托盘附加的识别符中存储的识别信息,通知在被架设在向所述检体投入部再投入的检体托盘上的检体中,没有实际上需要再次处理的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把被指示了再检或者追加检查项目的检体的优先度设定为比初次检查(一般检体,且非紧急处理)检体的优先度高来进行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之间,能够在一个系统中结束预处理之后从收纳部取出收纳了检体的检体托盘,并投入到其他系统的检体投入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能够在预处理结束后从所述收纳部取出收纳了检体的检体托盘,并转交给单体运转的>j-U ρ α装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功能在设置了所述检体托盘的每个位置设置天线或传感器,识别该检体托盘的架设部位以及该检体托盘的识别信息,并自动检查检体托盘的种类和架设位置。
22.—种对检体执行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对检体执行各种处理的多个处理部; 进行所述处理部之间的检体的移动的搬送部; 承载检体在所述搬送部上移动的检体支架; 把用于保持检体的孔并排配置了多个列的检体托盘; 收纳处理结束的检体的收纳部;以及 把持检体,并在所述检体支架和所述收纳部上的检体托盘之间移动检体的臂部,并且具备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臂部,以便把在所述处理部中的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检体搬出到所述检体收纳部上的检体托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检体托盘, 还具有预先从多个检体托盘中选择所述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的选择单元。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预先把所述托盘分割为多个区域, 并具有把所述异常检体的搬出目的地分配给每一所述区域的分配单元。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发生的异常的种类选择搬出目的地的选择单元。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根据发生的异常的恢复方法选择搬出目的地的选择单元。
27.根据权利要求22 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测单元,其检测是否更换了被架设在所述检体投入部的托盘;以及识别单元,在该检测单元检测出托盘的更换时,所述检体投入部所具有的识别符读取装置读取被架设在该检体投入部的托盘的识别符,当被架设的托盘的识别符的信息不同时,识别单元识别为安装了没有架设检体的托盘。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 检测单元,其检测是否更换了被架设在所述检体投入部的托盘;以及识别单元,在该检测单元检测出托盘的更换时,所述检体投入部所具有的识别符读取装置读取被架设在该检体投入部的托盘的识别符,当被架设的托盘的识别符的信息相同时,识别单元识别为检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一直架设在托盘上。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检体托盘复位指示部,即使在所述托盘的更换前后该托盘的识别符相同的情况下,该检体托盘复位指示部也强制性地识别为托盘上的检体被全部去除。
30.根据权利要求22 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操作者通知发生了异常的异常通知部, 该异常通知部在向所述托盘搬出所述异常检体的时刻通知异常。
31.根据权利要求22 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有向操作者通知发生了异常的异常通知部, 该异常通知部能够选择在向所述托盘搬出所述异常检体的时刻通知异常、或者在异常发生之后立即通知异常。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是以下情形中的至少某一种 对于要搬入的检体没有登录测试委托或分注委托的信息的情形、未正常读取检体识别符的情形、针对检体的离心分离处理没有正常结束的情形、未能正常拆卸检体容器的塞子的情形、针对检体的分注处理未能正常结束的情形、针对子检体容器的识别符制作和粘贴处理中的一方或两方没有正常结束的情形、未能正常安装检体容器的塞子的情形、搬送部未能正常移送检体的情形。
3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存在在分注处理中作为分注源的第一检体容器、和用于从第一检体容器分注的检体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检体容器, 在分注处理未能正常结束的情况下,在同一所述托盘上相邻地架设第一检体容器和第二检体容器。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父检体和以相同的父检体为基础的单个或多个子检体在同一所述托盘上被架设在同一列或相邻的列, 而且,从不同的父检体细分、制作的子检体不被架设在相同列。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上的一端并排地架设父检体。
36.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上并排配置了多个用于保持检体的孔, 该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具有 检体支架,其承载检体在所述搬送部上移动;以及 臂部,其把持检体,在所述检体支架和所述托盘之间移动检体, 从预先分割的多个区域的一端塞入来架设被分类为包含异常的有无的第一种类的检体,在与被分配了被分类为所述第一种类的检体的区域不同的区域中,从另一端塞入来架设被分类为第二种类的检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上架设检体,直到被分类为所述第一种类的检体和被分类为所述第二种类的检体相互相邻为止,且动态地变更架设区域。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托盘上架设检体,直到被分类为所述第一种类的检体和被分类为所述第二种类的检体设置一个位置以上或一列以上的空隙相互相邻为止,且动态地变更。
全文摘要
能够减轻操作者的作业量,不停滞地且正确地进行各个检体分别需要的处理的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在检体检查自动化系统中,准备可架设多个检体(150)的检体托盘(120),对检体托盘(120)附加用于识别检体托盘(120)的识别符,在检体投入部(10)中具有读取检体托盘(120)的识别符的识别符读取装置(111),根据读取的检体托盘(120)的识别符,切换与检体(150)有关的信息。
文档编号G01N35/02GK102906571SQ20118002566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佐佐木孝浩, 高桥贤一, 大贺博, 福垣达也, 矢野茂, 安泽贤一, 长谷川望, 塙雅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专利名称::用于测量固体和浆体含水量的低场nmr设备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NMR)测量设备及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固体和浆体(slurry)的含水量的NMR设备及方法。背景技术::NMR测量是基于使用静磁场(主
  • 专利名称:一种雷达时分多元随机码发生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雷达时分多元随机码发生器。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随机信号连续波雷达,发射与接收随机信号相关处理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有望在同一区域多台雷达工作环境的
  • 专利名称: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压器式传感器。 背景技术: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将被测的位移量转换成线 圈互感的变化。公知的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型螺管型、变气隙
  • 专利名称:高性能陶瓷张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力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性能陶瓷张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众所周知,张力传感器是一种应用范围广阔的力敏传感器。目前国内外所应用的各种张力传感器几乎都采用电阻应变片组成的力敏传
  •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皮带秤的标定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皮带秤的标定装置。背景技术:电子皮带秤在现场安装时,或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保证计量的准确度,必须校准。在《电子皮带秤的标定方法》、《电子皮带秤三种标定方法》等论文中均阐
  • 专利名称:钢管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具体说涉及一种钢管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背景技术:钢管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或壳体焊缝检测装置在各技术领域应用很广,自西气东输工程和三峡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