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的一种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
背景技术:
在进行石油化工等产品的成分分析中,石英裂解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 石英裂解管的作用是当样品从石英裂解管的进口注入,石英裂解管除进出口气体部分均置于高温裂解炉中,注入的样品在载气(通常为惰性气体+氧气)的推动下从石英裂解管的出口流出。此时,样品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得到充分氧化裂解后接入专用管道再进入到样品检测池进行定量测定。因此,样品在进入样品检测池之前,在裂解过程中能否得到充分裂解氧化(通常也说成是转化率)是影响测量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之一。样品的转化率越高越好。提高转化率的方法通常可以增加样品裂解温度和裂解管的长度(亦即增加样品流过裂解管的时间)。 其次,是调节载气的流量。然而,由于成分分析的要求,裂解温度和载气的流量通常是确定的,不可以随便增加。于是,人们通常会增加裂解管长度来达到提高转化率。如果这样势必又要增加裂解炉的长度,从而增加制造难度,加大生产成本,以及造成整体分析仪器的体积庞大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样品转化率,而又不增加生产成本的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包括外壳、裂解腔、 气体进口、样品进口和出口,其改进之处是所述裂解腔由内裂解腔和包裹在内裂解腔外侧的外裂解腔构成,所述气体进口分为惰性气体进口、氧气进口和反冲氧气进口,其中惰性气体进口和氧气进口以及样品进口位于裂解管前端,并且与内裂解腔相通,反冲氧气进口位于裂解管尾端,与内、外裂解腔的交汇处相通,所述样品出口设在裂解管前端,与外裂解腔相通。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内、外裂解腔同轴;所述样品进口的前端有硅橡胶塞,并配有微量注射器;所述惰性气体进口、氧气进口以及样品出口与裂解管前端连接部位成S形, 样品出口的端口成球头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石英裂解管的裂解腔由一个变成了二个, 即内裂解腔和外裂解腔。在石英裂解管外径不增加多少的情况下,几乎增加了一倍的样品裂解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样品的转化率。该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样品通过微量注射器吸取一定的样品量,注射器针穿过硅橡胶塞注射进裂解管的内裂解腔。样品在载气(纯氩气和氧气)的推动下,在内裂解腔内流动并进行第一次裂解。当此样品气流动到内裂解腔的端口时,遇到从反冲氧气进口注进的纯氧气作用后共同进入裂解管的外裂解腔,进而又进行第二次的裂解。然后再进入裂解管的裂解样气出口,通过专用管道进入检测池进行定量测量样品的成分含量。按照进一步的方案,本实用新型能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石英裂解管的外壳5内设有同轴线的内裂解腔6和外裂解腔7,裂解管前端设有与内裂解腔相通的样品进口 1、纯氩气进口 2和纯氧气进口 3以及与外裂解腔相通的样品裂解气出口 4,裂解管尾端设有与内、外裂解腔交汇处相通的反冲纯氧气进口 8,样品进口 1的前端有硅橡胶塞,微量注射器9用于注入样品,进口 2、3和出口 4与裂解管前端连接处成S形,出口 4的端口成球头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包括外壳、裂解腔、气体进口、样品进口和出口,其特征是所述裂解腔由内裂解腔和包裹在内裂解腔外侧的外裂解腔构成,所述气体进口分为惰性气体进口、氧气进口和反冲氧气进口,其中惰性气体进口和氧气进口以及样品进口位于裂解管前端,并且与内裂解腔相通,反冲氧气进口位于裂解管尾端,与内、外裂解腔的交汇处相通,所述样品出口设在裂解管前端,与外裂解腔相通。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其特征是所述内、外裂解腔同轴ο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其特征是所述样品进口的前端有硅橡胶塞,并配有微量注射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其特征是所述惰性气体进口、 氧气进口以及样品出口与裂解管前端连接部位成S形,样品出口的端口成球头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微量成分分析的石英裂解管,其特点是管内的裂解腔分成内、外裂解腔,惰性气体进口、氧气进口和样品进口位于裂解管前端,并与内裂解腔相通,裂解管尾端设有与内、外裂解腔交汇处相通的反冲氧气进口,裂解管前端设有与外裂解腔相通的样品出口。该裂解管用于石油制品及类似化工产品微量成分的分析,将传统石英管的一个裂解腔分成两个裂解腔,在不增加石英管和裂解炉长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裂解时间几乎增加一倍,从而大大提高样品转化率,而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G01N1/44GK201993258SQ20102066555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王根忠, 童雷, 袁普俊 申请人: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