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分离分析技术之一,芯片毛细管电泳(microchip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μ CE)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将分离柱效提高到上百万理论塔板数,进样量也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其研究和应用涉及环境分析、药物分析、生化分析等几乎所有的分析化学领域。到目前为止,μ CE常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和电化学检测(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ED)两种方式。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灵敏度可达10_1(^10_12mol/L,可检测单细胞中的核酸等物质,甚至可对某些荧光效率高的物质进行单分子检测。但其检测对象必须能产生荧光或经衍生能产生荧光,对于大多数非荧光物质,需柱前或柱后衍生才可检测, 这就使设备和操作复杂化,且对于透光性差的基体,荧光检测难以应用;另外,激发诱导荧光检测器造价昂贵,需要体积庞大、技术复杂的光学系统支持,难以真正实现微分析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而电化学检测传感电极体积小,易于集成化、许多化合物不需要衍生就可以在电极上尝试信号、灵敏度不因通道集合尺度的缩小而降低。电化学检测具有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试样用量少、不受管径限制、对检测部位的透光性无要求、成本低、易于集成化、 微型化等优点,与先进的微加工、微制作技术相匹配,具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潜力,因此电化学检测应用于Microchip CE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培检测是CE电化学检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检测方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自从1987年Wallingford等首次将其应用于CE分离分析中,迄今10多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安培法的基本原理是经过分离的被分析物质经电极表面时, 由于溶液与电极间有电势差,该分析物将被还原或氧化,产生还原或氧化电流,该电流符合法拉第定律。电流经放大检测,记录其随时间的变化,即得电泳谱图。由于安培检测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低能耗、易集成化便携带、与微加工技术匹配、检测器的外围设备简单以及易于集成化等诸多优点,芯片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系统 (μ CE-AD)的研究多年来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芯片毛细管电泳在国外已展开了许多工作,玻璃是常用的基体材料,但需采用光亥|J,蚀刻的微加工技术,微加工技术要求超净室和极其精密的基体材料,制作成本很高。有机玻璃具有容易加工,价格便宜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基体材料,但常采用激光烧蚀的加工方法制作,这些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大大限制了其发展。而且这些电极均是固定于检测池上,每次实验结束都需要拆下电极进行清洗,十分不方便。
发明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成本低且电极易于清洗的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包括毛细管、参比电极、检测电极和正、负电极,还包括通过毛细管连通的一个硅橡胶检测池和一个硅橡胶缓冲池,工作电极设于硅橡胶检测池上,所述硅橡胶检测池和硅橡胶缓冲池上各自转动连接有电极支撑架,工作电极安装于硅橡胶检测池的电极支撑架上,正电极设于其中一个电极支撑架上,负电极设于另一个电极支撑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采用硅橡胶作为基体材料,硅橡胶具有极好的强度和弹性、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耐光抗老化性以及防霉性、化学稳定性, 由于具有了这些优异的性能,便于将硅橡胶制作成检测池,且由于硅橡胶机械性能优良,易于制作成微型的检测池,更加符合现在CE微型化发展的趋势。而且由于制作工艺简单易行,也相应降低了制作成本。实验结束后,只需将电极支撑架转动至离开检测池的位置,即可对电极进行清洗,无需拆下电极,使得电极的清洗十分方便。所述工作电极插入硅橡胶检测池的侧面并与该侧的毛细管口接触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为首先利用金属模具制作硅橡胶检测池和硅橡胶缓冲池;然后在硅橡胶检测池一侧打孔,用于插入工作电极,在该硅橡胶检测池另一侧插入合适管径的针头,将毛细管从针口插入,拔出针头,由于硅橡胶的优良延展性,毛细管可以无缝插进硅橡胶检测池,并与工作电极端口合适接触;接着,毛细管另一端用相同方法插入另一硅橡胶缓冲池侧面;在两硅橡胶检测池上安装电极支撑架,并将参比电极、正负电极分别安装在相应侧的电极支撑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性能优良的硅橡胶材料制作检测池和缓冲池,大大简化了制作工艺和制作成本;同时可转动的电极支撑架使得电极、检测池和缓冲池清洗十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毛细管2、工作电极34、参比电极33、连接高压正极端的正电极31、连接高压负极端的负电极 32和通过毛细管连通的硅橡胶缓冲池11和硅橡胶检测池12,所述硅橡胶缓冲池11和硅胶检测池12上通过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有电极支撑架41、42。负电极32和参比电极33安装于电极支撑架42上,正电极31安装于电极支撑架41上,所述工作电极34设于硅橡胶检测池 12侧面上并与该池内的毛细管2的端口接触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为①利用金属模具制作硅橡胶缓冲池11和硅橡胶检测池12 ;②在硅橡胶检测池12 —侧打孔,插入钼电极作为工作电极34 ;[0019]③在硅橡胶检测池12另一侧插入合适管径的针头,将毛细管2从针口插入,拔出针头,由于硅橡胶的优良延展性,毛细管2可以无缝插进硅橡胶检测池12,并与工作电极34 端口合适接触;④毛细管2另一端用相同方法插入硅橡胶缓冲池11侧面;在硅橡胶缓冲池11和硅橡胶检测池12上安装电极支撑架41、42,并将参比电极33、负电极32分别安装在电极支撑架42上,正电极31安装于电极支撑架41上。实验结束后,只需将电极支撑架41、42转动至离开缓冲池、检测池的位置,即可对电极、检测池和缓冲池进行清洗,无需拆下电极,电极的清洗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51022401000021)研究成果,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包括毛细管、参比电极、检测电极和正、负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毛细管连通的一个硅橡胶检测池和一个硅橡胶缓冲池,工作电极设于硅橡胶检测池上,所述硅橡胶检测池和硅橡胶缓冲池上各自转动连接有电极支撑架,工作电极安装于硅橡胶检测池的电极支撑架上,正电极设于其中一个电极支撑架上,负电极设于另一个电极支撑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电极插入硅橡胶检测池的侧面并与该侧的毛细管口接触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橡胶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装置,包括毛细管、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正负电极,还包括通过毛细管连通的一个硅橡胶检测池和一个硅橡胶缓冲池,工作电极设于硅橡胶检测池上,所述硅橡胶检测池和硅橡胶缓冲池上各自转动连接有电极支撑架,工作电极安装于硅橡胶检测池的电极支撑架上,正电极设于其中一个电极支撑架上,负电极设于另一个电极支撑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性能优良的硅橡胶材料制作检测池和缓冲池,大大简化了制作工艺和制作成本;同时可转动的电极支撑架使得电极、检测池和缓冲池清洗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G01N27/447GK202230052SQ20112039067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冯卫明, 周之荣, 杨冰仪, 毋福海, 王梅, 邹志辉, 陈红红 申请人:广东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