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机寿命智能型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测试技术,尤其是一种电机寿命智能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电机企业,为了了解电机可靠性能,要进行电机寿命测试。寿命测试一般都属于抽检测测试,采用随机取样、批量处理的检测方式和批量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更准确和更具参考价值的测试结果,使测试数据更具代表性。目前大多数电机生产企业及电机应用厂家的电机寿命实验现状是采用分离部件组成实验系统、手工操作、手工记录、人工监控, 费事费力,而且数据失真,不能真正反应测试电机的质量特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利用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实时信息化,实现自动化的电机测试平台。采用智能仪表,保证运行稳定;实行在线实时处理;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电机寿命智能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包括电子计算机、转换器、电量采集模块、 电子调压器,其电子计算机的COM接口的2脚接转换器RS - 232的数据发送端口 T)(D、3脚接转换器的RS - 232数据接收端口 RXD、5脚接地;转换器的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的 RS - 485接口信号正极A+、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的信号RS-485接口信号负极B-;电量采集模块的10脚UO+接电子调压器的输出A端子、11脚UO-接电子调压器输出X端子。本实用新型电子计算机给被测电机提供电源的检测及控制,采集所有被测电机参数,进行数据处理。其电量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电机电压、电机电流、电机有功功率、电机电容端电压、功率因素几大参数。电量采集模块通过uo+,UO-端采集被测电机的电压、电流、 功率、电容端电压参数,并通过A+、B-把数据传输至转换器的DATA+,DATA-端;转换器通过 TXDjRXD将各参数采集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地址信号传送COM 口传输到电子计算机PC处理;电子调压器通过A、X为被测电机提供合适的电源,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用户设定的额定电压进行自动调压。本实用新型能完成自动调压,电机自动运行状态控制,各部分之间通过现场总线进行通讯,速度快,可靠性高,实时性强,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系统的运行状态及参数都能及时被监控到,确保在测电机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测试速度快、测试精度高、仪器可靠性高;改变了手工操作、手工记录、人工监控,费事费力,造成数据失真的局面;采用此智能测试装置真正反应了被测电机的质量特性。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被测电机电路连接示意图。[0010]图中1-电子计算机2-转换器3-电量采集模块4-电子调压器5-被测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电子计算机1、转换器2、电量采集模块3、电子调压器4,其电子计算机1的COM接口的2脚接转换器2的RS — 232的数据发送端口 T)(D、3脚接转换器2 的RS - 232数据接收端口 RXD、5脚接地;转换器2的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的RS — 485接口信号正极A+、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的信号RS-485接口信号负极B-;电量采集模块3的10脚UO+接电子调压器4的输出A端子、11脚UO-接电子调压器4输出X端子。被测电机5的Ll和L2脚,分别与电子调压器4的输出A端子、X端子连接。电子计算机1采用研祥“EVOC” IPC-811B嵌入式自能平台;转换器2采用力创 EDA485TZ ;电量采集模块3采用力创EDA9111A智能监控模块;电子调压器4采用苏州调压器厂 TEDGC2-IVA。
权利要求1. 一种电机寿命智能型测试装置,包括电子计算机(1)、转换器(2)、电量采集模块 (3)、电子调压器(4),其特征在于电子计算机(1)的COM接口的2脚接转换器(2) RS — 232 的数据发送端口 T)(D、3脚接转换器(2)的RS - 232数据接收端口 RXD、5脚接地;转换器 (2 )的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 )的RS — 485接口信号正极A+、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的信号RS-485接口信号负极B-;电量采集模块(3)的10脚UO+接电子调压器(4) 的输出A端子、11脚UO-接电子调压器(4)输出X端子。
专利摘要电机寿命智能型测试装置涉及电测试技术。其电子计算机(1)的COM接口的2脚接转换器(2)RS-232的数据发送端口TXD、3脚接转换器(2)的RS-232数据接收端口RXD、5脚接地;转换器(2)的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的RS-485接口信号正极A+、DATA-脚接电量采集模块(3)的信号RS-485接口信号负极B-;电量采集模块(3)的10脚UO+接电子调压器(4)的输出A端子、11脚UO-接电子调压器(4)输出X端子。具有使用方便,测试速度快、测试精度高、仪器可靠性高;改变了手工操作、手工记录、人工监控,费事费力,造成数据失真的局面;采用此智能测试装置真正反应了被测电机的质量特性。
文档编号G01R31/34GK202256629SQ2011203585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3日
发明者姚小兵, 杨安, 米红钢 申请人: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