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的地质统计学建模领域,其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沉积相 约束的综合地震、测井等多种数据进行储层空间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 等)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利用地震数据和沉积相来进行约束建模是目前研究 的主流方向。利用沉积相约束进行建模也称为“两步法建模”。第一步是指,用离散变量建 模方法对不同沉积相所引起的大范围非均值性进行建模,即“相建模”;第二步是指,在第一 步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即在不同沉积相的控制之下,利用合适的地质统计学算法对各种物 性参数进行建模,即“相控建模”。具体而言,常规的做法是首先采用地质统计学中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或者采用 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来生成相模型(或“训练图像”),然后进行物性模拟。基于目标的方 法用于表示地质特征的空间分布,研究对象常假定成简单的形状,如正方体或椭球体,其位 置在储层中是随机的,通过研究其形状和方向分布来模拟地质变化性。而多点地质统计学 应用其“训练图像”来代替变差函数表达地质变量的空间结构性,但“训练图像”的平稳性 问题难以解决,在综合地震信息进行研究时,常把地震信息进行解释,将其转换为一种训练 图像,然后再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生成多个实现。由于建立相模型或者生成“训练图像”的 过程属于地质统计学的随机建模中的离散变量的建模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采 用全工区内的已知数据参与模拟计算,从而不能够对单个相进行精细描述,这样就不能突 出单个相的数据分布特征,并会生成多个实现供研究人员选用,因此在此基础上生成的物 性模型存在不确定性和多解性,而人工的解释分析是基于算法所生成的实现,是后续的,因 此不能保证准确性,再以此作为基础的第二步的物性模拟就会延续这种不确定性,从而使 得模拟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单个相进行精细描述,准确性高、 模拟效果好的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 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沉积相图数字化,进行整数编码标识,得到 每一网格节点的坐标和与其相对应的沉积相标识参数;幻分析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物 性参数与作为约束数据的地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与物性参数相关性最紧密的地震数据 作为进行模拟的“第二变量”;;3)以步骤1)中标识的沉积相,以及步骤幻中获得的储层空 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进行已知数据的变差函数分析;4)以步骤1)标识的沉积相以及 空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进行二维物性建模力)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各个二维物性模 型,建立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三维模型。
所述步骤幻的具体实现过程为①分析某一相的变差函数时,将数字化的沉积相 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作为输入数据;②从工区的数字化后的沉积相图中的第一个网 格节点开始逐次扫描,将标识有该相的坐标,以及投影到网格节点后的测井数据值和地震 数据值记录下来;③分析步骤②所记录下来的该相的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的变差函数和它 们的交叉变差函数,即获得该相的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函数,当空间变差函数不稳定时,利用 地震属性的空间相似性,直接计算模拟的井加权系数Ai
权利要求
1.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沉积相图数字化,进行整数编码标识,得到每一网格节点 的坐标和与其相对应的沉积相标识参数;[2)分析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物性参数与作为约束数据的地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 与物性参数相关性最紧密的地震数据作为进行模拟的“第二变量”;[3)以步骤1)中标识的沉积相,以及步骤2)中获得的储层空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 进行已知数据的变差函数分析;[4)以步骤1)标识的沉积相以及空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进行二维物性建模;[5)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各个二维物性模型,建立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三维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 的具体实现过程为①分析某一相的变差函数时,将数字化的沉积相数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作为输入 数据;②从工区的数字化后的沉积相图中的第一个网格节点开始逐次扫描,将标识有该相的 坐标,以及投影到网格节点后的测井数据值和地震数据值记录下来;③分析步骤②所记录下来的该相的测井数据、地震数据的变差函数和它们的交叉变差 函数,即获得该相的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函数,当空间变差函数不稳定时,利用地震属性的空 间相似性,直接计算模拟的井加权系数Xi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的具体实现过程为①将数字化的沉积相数据、地震数据、测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对这三组数据从第一个 网格节点开始扫描,获取各个节点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分别处在哪个相内;②在对某一相进行建模时,从全工区的第一个网格节点开始扫描,将标识有该相的坐 标都记录下来,同时记录该相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③从记录下的该相的第一个网格节点开始计算,参与计算的数据是该相内的地震数据 和测井数据,直至将最后一个该相内的网格节点计算完毕,当空间变差函数不稳定时,利用 地震属性的空间相似性,即差异值来直接计算模拟的井加权系数;④转至第②步,进行下一个相的计算,并以此循环,直至将所有的沉积相都计算完毕。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 的具体实现过程为①将数字化的沉积相数据、地震数据、测井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对这三组数据从第一个 网格节点开始扫描,获取各个节点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分别处在哪个相内;②在对某一相进行建模时,从全工区的第一个网格节点开始扫描,将标识有该相的坐 标都记录下来,同时记录该相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③从记录下的该相的第一个网格节点开始计算,参与计算的数据是该相内的地震数据 和测井数据,直至将最后一个该相内的网格节点计算完毕,当空间变差函数不稳定时,利用 地震属性的空间相似性,即差异值来直接计算模拟的井加权系数;④转至第②步,进行下一个相的计算,并以此循环,直至将所有的沉积相都计算完毕。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幻的具体建模方法为①根据地震-测井标定建立时深关系,在深度域利用层位、断层信息,依据沉积模式图 建立网格,形成模型格架;如果无模式图则以层位作为格架控制;②将模型网格转换到时间域,根据数字化好的沉积模式图或相图,确定各个沉积微相 的网格分布,获取该相内的地震属性和测井数据,求取该相内各井对模拟点模拟值的加权 系数,从而模拟相内的物性参数;③利用每个相对应的网格,由顶部逐网格进行二维模拟,每一个网格层采用其对应的 相约束;④通过井中确定的时深关系,由时间域转到深度域,建立三维油藏模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建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沉积相图数字化,进行整数编码标识,得到每一网格节点的坐标和与其相对应的沉积相标识参数;2)分析所要模拟的储层空间的物性参数与作为约束数据的地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将与物性参数相关性最紧密的地震数据作为进行模拟的“第二变量”;3)以步骤1)中标识的沉积相,以及步骤2)中获得的储层空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进行已知数据的变差函数分析;4)以步骤1)标识的沉积相以及空间上的地震属性作为约束,进行二维物性建模;5)根据步骤4)中得到的各个二维物性模型,建立储层空间物性参数的三维模型。
文档编号G01V1/28GK102147479SQ20111000461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1日
发明者周单, 李绪宣, 王光海,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黄旭日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旭日奥油能源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