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传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元件,具体地说是一种传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传感器的固体电解质;使用寿命缩短、电极材料难以匹配,以及在三相界面处易产生有害物质和消耗能源大等缺陷。由于混合导体材料与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以及收缩率的不同,又使两者在烧结过程中难以保持一致,导致生产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扩散障层和电解质层采用同一种材料烧结加工而成的一种传感器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扩散障层和电解质层,扩散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印制有负电极层和电极层,负电极层和电极层间连接有导线,电解质层的下表面印制有正电极层,电解质层的上表面与电极层的下表面连成一体,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的连接间形成有环形平面,该环形平面上以及电极层、扩散障层和负电极层的外周面上密封有浇铸层,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分别引出有用于连接电源正负极的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扩散障层和电解质层,扩散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印制有负电极层和电极层,负电极层和电极层间连接有导线,电解质层的下表面印制有正电极层,电解质层的上表面与电极层的下表面连成一体,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的连接间形成有环形平面,该环形平面上以及电极层、扩散障层和负电极层的外周面上密封有浇铸层,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分别引出有用于连接电源正负极的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广,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短且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电流表A、扩散障层I、电解质层2、电极层3、负电极层4、正电极层5、负电极引线6、正电极引线7、浇铸层8、电源9。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扩散障层I和电解质层2,扩散障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印制有负电极层4和电极层3,负电极层4和电极层3间连接有导线,电解质层2的下表面印制有正电极层5,电解质层2的上表面与电极层3的下表面连成一体,电解质层2与电极层3的连接间形成有环形平面,该环形平面上以及电极层3、扩散障层I和负电极层4的外周面上密封有浇铸层8,正电极层5和负电极层4分别引出有用于连接电源9正负极的正电极引线7和负电极引线6。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扩散障层I和电解质层2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制作,并且扩散障层I和电解质层2之间隔有电极层3,使本实用新型在烧结时可以避免两种材料因收缩率不同造成的烧结困难和易 发生脱离等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扩散障层(I)和电解质层(2),其特征是所述的扩散障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印制有负电极层(4)和电极层(3),所述负电极层(4)和电极层(3)间连接有导线,所述的电解质层(2)的下表面印制有正电极层(5),电解质层(2)的上表面与电极层(3)的下表面连成一体,所述电解质层(2)与电极层(3)的连接间形成有环形平面,该环形平面上以及电极层(3)、扩散障层(I)和负电极层(4)的外周面上密封有浇铸层(8),所述的正电极层(5)和负电极层⑷分别引出有用于连接电源(9)正负极的正电极引线(7)和负电极引线(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扩散障层和电解质层,扩散障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印制有负电极层和电极层,负电极层和电极层间连接有导线,电解质层的下表面印制有正电极层,电解质层的上表面与电极层的下表面连成一体,电解质层与电极层的连接间形成有环形平面,该环形平面上以及电极层、扩散障层和负电极层的外周面上密封有浇铸层,正电极层和负电极层分别引出有用于连接电源正负极的正电极引线和负电极引线。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广,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时间短且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D21/00GK202734861SQ20122044183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张哲滔 申请人:张哲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