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压力式温度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温度测量显示仪器,尤其是指利用液体受热膨胀的原理进行测量温度的压力式温度计。
二背景技术:
常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水银或其它感温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直接显示被测介质的温度,但它们难以适用于如自动开水器、消毒锅之类器具设备中介质温度的测量显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设计了一种“矩形转带压力式温度显示器”(授权公告号CN2303285Y),它包括探头、毛细管、壳体、透明板和面罩,毛细管一端与探头连接充满感温液体,另一端堵住,折合毛细管套上与毛细管同材管压扁卷成的转带,折合处嵌入传动套,传动套安装在度盘中心,传动套插入下壳体上的中心轴,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放置透明板,套上面罩。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它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制造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它包括探头、毛细管、壳体、透明面板,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构成壳体,毛细管一端与探头连接充满感温液体,与毛细管同材管压扁卷成的涡卷弹簧一端嵌入传动套,传动套安装在度盘中心,传动套插入下壳体上的中心轴,下壳体中放置透明面板,涡卷弹簧另一端与毛细管另一端相接,涡卷弹簧另一端还与一短毛细管相接,该短毛细管另一端堵住,短毛细管绕卷在下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利用探头、毛细管及涡卷弹簧中的感温液体受热膨胀产生压力,使传动套产生偏转带动度盘转动指示出被测介质的湿度。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结构,并在涡卷弹簧另一端还与一短毛细管相接,短毛细管绕卷在下壳体内,涡卷弹簧不容易松动,耐震,既使装配容易,又由于短毛细管起了缓冲作用,使测量更加准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具有反应灵敏、耐震、耐潮湿、安装方便的特点,适用于测量气体、液体和蒸汽的温度,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开水器、消毒锅以及其它仪器机械、轻工、化工设备和测量发动机轴瓦温度。
四
图1是本实施例(去一段毛细管和探头)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右转90度放置)。
图3是本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去上壳体和度盘)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去一段毛细管和探头)的仰视图(右转180度放置)。
图中1、度盘,2、传动套,3、透明面板,4、下壳体,5、上壳体,6、涡卷弹簧,7、标牌,8、毛细管,9、短毛细管,10、保护套,11、探头,12、固定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再作描述。
参见图1-图5,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它包括探头11、毛细管8、壳体、透明面板3,上壳体5与下壳体4卡合构成壳体,毛细管8一端与探头11连接充满感温液体,与毛细管8同材管压扁卷成的涡卷弹簧6一端嵌入传动套2,传动套2安装在度盘1中心,传动套2插入下壳体4上的中心轴,下壳体4中放置透明面板3,涡卷弹簧6另一端与毛细管8另一端相接,涡卷弹簧6另一端还与一短毛细管9相接,该短毛细管9另一端堵住,短毛细管9绕卷在下壳体4内。
参见图4,探头11中还开有固定孔12,以便于固定探头11在被测介质中的位置。
参见图4和图5,毛细管8穿过下壳体4卡入下壳体4下面的一段缝内后又穿入下壳体4内,这样拉动外面的毛细管8也不容易使涡卷弹簧6松动。
参见图4,壳体外的毛细管8套有保护套10。
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它包括探头(11)、毛细管(8)、壳体、透明面板(3),上壳体(5)与下壳体(4)卡合构成壳体,毛细管(8)一端与探头(11)连接充满感温液体,与毛细管(8)同材管压扁卷成的涡卷弹簧(6)一端嵌入传动套(2),传动套(2)安装在度盘(1)中心,传动套(2)插入下壳体(4)上的中心轴,下壳体(4)中放置透明面板(3),涡卷弹簧(6)另一端与毛细管(8)另一端相接,其特征在于涡卷弹簧(6)另一端还与一短毛细管(9)相接,该短毛细管(9)另一端堵住,短毛细管(9)绕卷在下壳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探头(11)中还开有固定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其特征在于毛细管(8)穿过下壳体(4)卡入下壳体(4)下面的一段缝内后又穿入下壳体(4)内。
专利摘要一种压力式温度计,它包括探头、毛细管、壳体、透明面板,上壳体与下壳体卡合构成壳体,毛细管一端与探头连接充满感温液体,与毛细管同材管压扁卷成的涡卷弹簧一端嵌入传动套,传动套安装在度盘中心,传动套插入下壳体上的中心轴,下壳体中放置透明面板,涡卷弹簧另一端与毛细管另一端相接,涡卷弹簧另一端还与一短毛细管相接,该短毛细管另一端堵住,短毛细管绕卷在下壳体内。它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制造成本低,适用于测量气体、液体和蒸汽的温度,广泛地应用于自动开水器、消毒锅以及其它仪器机械、轻工、化工设备和测量发动机轴瓦温度。
文档编号G01K5/00GK2632651SQ0326588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
发明者陈永龙, 林尧进 申请人:陈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