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为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现有监测装置的供电一般是由电池提供,电池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电池的消耗,会使监测装置的测量精度低下,减缓其使用寿命。同时,现有监测装置中的通信模块一般使用2. 4G RFID的通信单元,该通信单元虽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但穿透力差,功耗高;而且由于这种通信单元体积庞大,所以在一些具有限制性的设备中(如开关柜内部)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稳定,穿透力强,功耗小且体积小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保护单元,该保护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接,该保护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可避免在电力设备中由于雷击、过电流或过电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大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供电单元为电容器或锂电池,将传统的电池供电的模式,改进为感应取电方式,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使得本装置小型化,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感应取电单元为非接触非穿心的互感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类似于电流互感器的部件。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护单元为冲击电流保护电路和冲击电压保护电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电力设备。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为RFID通信单元和与RFID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 RFID通信单元为915M RFID或433M RFID或315M RFID,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同时由于频率选择及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使本装置所采用的RFID的通信单元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穿透3层铁皮柜的有效距离;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通信模块为GSM通信单元和与GSM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GSM通信单元为MC35I或TC35I,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提高了信号穿透性能,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稳定,穿透力强,功耗小且体积小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和保护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保护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接,该保护单元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可避免在电力设备中由于雷击、过电流或过电压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可大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上述供电单元为电容器或锂电池,将传统的电池供电的模式,改进为感应取电方式,减小了本装置的体积,使得本装置小型化,更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所述感应取电单元为非接触非穿心的互感器,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类似于电流互感器的部件。所述保护单元为冲击电流保护电路和冲击电压保护电路,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替代电力设备。上述通信模块为RFID通信单元和与RFID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RFID通信单元为915M RFID或433M RFID或315M RFID,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同时由于频率选择及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使本装置所采用的RFID的通信单元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可穿透 3层铁皮柜的有效距离;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当然,所述通信模块还可以为GSM通信单元和与GSM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GSM通信单元为MC35I或TC35I,这样大大降低了本装置的功耗,提高了信号穿透性能,而且由于本通信单元采用微功耗的设计,所以不会给周围其他设备造成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在装置中采用嵌入式程序设计,可以做到监测数据就地分析、快速分析、综合多因素分析,为设备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和决策依据。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还包括保护单元,该保护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为电容器或锂电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取电单元为非接触非穿心的互感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为冲击电流保护电路和冲击电压保护电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RFID通信单元和与RFID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RFID通信单元为915M RFID 或 433M RFID 或 315M RFID。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为GSM通信单元和与GSM通信单元相连的天线,该GSM通信单元为MC35I或 TC35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温度监测模块、单片计算机、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温度监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相连,单片计算机与所述通信模块相接,所述供电模块与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单元、控制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感应取电单元通过控制单元与供电单元相连,所述供电单元直接与所述单片计算机的电源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长,测量精度稳定,穿透力强,功耗小且体积小。适用于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发热缺陷的智能监测。
文档编号G01K1/00GK202209992SQ20112031839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何剑锋, 向竑, 李晓辉, 梁志斌, 涂明, 王胜, 罗鸣 申请人:深圳市通力信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超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