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连接电线电缆的金属夹都是带有尖齿的,以便于抓接更加牢固,但是这种带尖齿的金属夹较适合用于低电压的线路连接,如果用在高压的线路连接上,特别是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圆形金属接触头,很容易挫伤,造成凹凸蜂窝状,进而引发局部放电等故障发生,给设备和工作人员造成安全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解决目前用于高压验电器的金属夹连接不稳定和容易挫伤圆形金属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包括由两个单夹片相互铰接而成的夹体,所述夹体的尾部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相焊接,所述夹体的前部衔接端的内侧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该光滑圆弧的曲度与工频高压验电器的金属接触头相适配。更进一步的,上述夹体的尾部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相焊接部分,以及夹体的尾部均包裹在塑料绝缘套内。更进一步的,上述夹体的前部衔接端的内侧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光滑圆弧形成的圆形直径为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衔接端内侧圆弧光滑,没有尖齿,在与工频高压验电器金属头这样的圆形器件相连接时,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稳定,也不容易产生尖齿挫伤、凹凸蜂窝状和引发局部放电等,使其造成设备和人员安全故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一个实施例的前部衔接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一个实施例应用于高压验电器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包括由两个单夹片相互铰接而成的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I的尾部11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2相焊接,所述夹体I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该光滑圆弧的曲度与工频高压验电器的金属接触头相适配。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另一个实施例,夹体I的尾部11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2相焊接的部分,以及夹体I的尾部11均包裹在塑料绝缘套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一个实施例,夹体I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光滑圆弧形成的圆形直径为6mm。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另一个实施例,上述夹体I的尾部11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2相焊接部分,以及夹体I的尾部11均包裹在塑料绝缘套内。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状态,其中工频信号发生器4的火线引出线2与夹体I的尾部11相焊接,被测高压验电器5的金属接触头被夹体I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夹持,其圆柱形的金属接触头刚好与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状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接触面积最大化,各个交连接触部分都是实芯体,所以衔接饱满、牢固,并且使用方便,不损伤高压验电器金属头,减少了局部放电等故障隐患,有了综合性能的提闻。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包括由两个单夹片相互铰接而成的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I)的尾部(11)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2)相焊接,所述夹体(I)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该光滑圆弧的曲度与工频高压验电器的金属接触头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I)的尾部(11)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2)相焊接的部分,以及夹体(I)的尾部(11)均包裹在塑料绝缘套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I)的前部衔接端(12)的内侧(13)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光滑圆弧形成的圆形直径为 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金属夹具,包括由两个单夹片相互铰接而成的夹体,所述夹体的尾部与工频高压验电器试验仪的火线引出线相焊接,所述夹体的前部衔接端的内侧为中部内凹的光滑圆弧,该光滑圆弧的曲度与工频高压验电器的金属接触头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是由于衔接端内侧圆弧光滑,没有尖齿,在与工频高压验电器金属头这样的圆形器件相连接时,接触面积更大,连接更稳定,也不容易产生尖齿挫伤、凹凸蜂窝状和引发局部放电等,使其造成设备和人员安全故障。
文档编号G01R1/04GK203069625SQ20122055656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余伟, 梁健, 粟和林 申请人: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电业局, 四川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