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红外线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从鼓膜放射出的红外线以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
背景技术:
过去,检测从鼓膜放射出的红外线以测定体温的红外线体温计已为人所知。
在这样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在将探头插入到外耳道的状态下按下测定开关,从而检测从鼓膜放射出的红外线强度,由该检测结果测定体温(更具体地说是鼓膜温度)。
参照图9,对采用根据现有技术的红外线体温计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测定顺序进行简单地说明。图9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测定顺序流程图。
首先,接通电源(S60),将探头插入耳朵(外耳道)(S61),在这种状态下,按下测定开关(SW)(S62)。于是,设置在探头内的红外线传感器接收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对红外线的强度进行测定(由A/D转换等进行的测定操作)(S63),根据该测定结果计算体温(S64),利用LCD等显示体温(S65)。
另外,在(S63)中进行多次测定(A/D转换),通过在(S64)中采用所述多次A/D转换的平均值,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体温,这类体温计是已知的(商品名OMRON MC-505等)。
这样,在过去,通过在将探头插入到外耳道的状态下按下测定开关,对体温进行测定,但在这种情况下,是在以何种状态插入探头并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测定的,因此增大了测定误差。
即,设置在设探头内的红外线传感器的受光面没有正确地朝向鼓膜的情况下,不能正确地测定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强度,而在探头倾斜的状态下就对外耳道的温度进行测定了。
图10是表示鼓膜70和外耳道71的温度分布的测定结果的图示。如图所示,在耳朵内部鼓膜70的温度最高,离鼓膜越远温度越低。另外,在图中表示出了多个人的测定结果中的平均值(Mean)和误差。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不适当的情况,例如,在特开平8-215154号公报和US5325863中,公开了采用在多个测定值中利用最高值来确定体温的峰值保持方式的技术。
采用该技术,由于采用测量温度的峰值计算体温,因而捕获到探头正确朝向鼓膜方向时的温度的可能性提高了。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会产生下述问题。
第一,采用上述的峰值保持方式,虽然在探头插入状态适当的情况下测定体温的可能性提高,但由于使用者不能确切地分辨探头的插入状态,所以仍然存在在探头插入状态不适当的情况下测定体温的情况。
因而,为了让使用者学习正确的插入位置,有必要进行多次测定以便能够习惯。
第二,在探头长时间插入外耳道内部的状态下进行测定,在反复进行几次测定的情况下等,在探头内部由于从外耳道等接收到的热而温度升高的状态下进行测定时的测定误差变大。
另外,根据现有技术的红外线体温计,虽然设有从测定结束后可以再次进行测定的间隔,但是由于该间隔时间是固定时间,所以若不采用直到能够进行正确测定的间隔,则测定误差会增大。
并且,该间隔时间,由于是与探头状态等无关、从测定结束后开始的,所以在测定结束后,即使是在探头插入外耳道的原样状态下,由于经过固定时间便又可进行测定,所以如上所述测定误差变大。
第三,在采用上述峰值保持方式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周围的环境温度而产生测定误差的问题。
即,在采用峰值保持方式的情况下,即使在探头未朝向鼓膜的状态下也会对温度进行测定,由于记忆(保持)了该温度,所以在周围的环境温度比体温高的情况下,在探头插入到外耳道之前,已经记忆了环境温度,所以测定的是比体温高的周围温度。
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正确测定鼓膜本身的温度、可信度高的红外线体温计。
发明内容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红外线体温计,在配有插入外耳道的探头,和设置在该探头内部、检测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的检测传感器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所述探头向外耳道的插入状态的检测装置,和根据该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许可进行测定的许可装置。
在此,许可装置的测定许可,是指成为可以进行测定的状态。因而,在许可装置不允许进行测定的状态下,在将探头插入到外耳道中的状态下,例如,即使按下测定开关也不能进行测定。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只有在探头向外耳道的插入状态正确时才可以进行测定,可以防止由于插入状态不正确而造成的测定误差。
优选地,配有将所述许可装置作出的允许测定的意思告知使用者的告知装置。
在此,作为告知装置,可以采用例如蜂鸣器或声音信息等。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告知探头插入到外耳道中的状态已经正确。
所述检测装置,根据由所述检测传感器连续检测的检测结果,可检测出所述探头向外耳道的插入状态。
所述检测装置,优选配有判断装置,该判断装置,以根据由所述检测传感器连续检测的检测结果为基础,根据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温度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来判断所述探头是否插入于外耳道内。
在此,所谓“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温度”,是指既可以根据红外线强度直接进行判断,也可以根据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温度进行判断。即,在判断探头是否插入于外耳道内时,虽然在此是根据检测出的温度本身进行判断的,但是通常,该温度是通过将作为模拟数据的红外线强度转换成数字数据而获得的,因而既可以在转换之前的阶段进行判断,也可以在转换之后的阶段进行判断,其结果是相同的,采用任何方式进行判断都可以。
所述判断装置,在所述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的温度,从所述规定的范围以外移至规定的范围以内后,在该规定范围内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所述探头插入到外耳道内的判断。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以防止在插入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判断,所以可以减小判断错误。
在所述红外线强度或由所述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温度从所述规定的范围内移至规定的范围之外后,在该规定的范围之外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所述判断装置可以确定所述探头离开外耳道的判断。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可以防止插入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判断,所以可以减小判断错误。
设置有通过所述判断机构在作出所述探头插入到外耳道内的判断之后、记忆由所述检测传感器连续进行检测的数据的记忆装置,并且,将该记忆装置记忆的数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用于体温测定的数据提取出来。
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测定在探头插入到外耳道内的状态下的体温。
优选设有停止所述记忆装置的记忆操作的开关。
在所述判断装置中,优选设有测量在作出将所述探头插入到外耳道内的状态的判断之后所经历的时间的测量装置,同时,在由该测量装置测量已经经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停止所述记忆装置的记忆操作。
采用这种结构,可以降低由于探头长时间插入到外耳道中、探头内部由于从外耳道接收的热而变热所造成的测定误差。
优选还可以配有警告装置,该警告装置在利用所述开关停止记忆操作之前,在利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出已经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对使用者发出警告。
采用这种结构,使用者可以得知不能进行测定。
从所述记忆装置记忆的数据中,将与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体温变为最大时相当的数据作为用于体温测定的数据提取出来。
采用这种结构,在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体温变成最大的情况下,红外线传感器正确朝向鼓膜的几率高,可以更加可靠地测定鼓膜本身的温度。
所述记忆装置,优选地,以仅记忆在利用所述检测传感器连续进行检测的数据中与红外线强度或由红外线强度计算出来的体温变成最大时相当的数据的方式,对记忆数据逐次进行更新。
优选地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中,根据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从由所述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中选择测定中使用的数据,在第二模式中,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无关,在测定中使用刚发出检测命令之后所述检测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数据。
采用这种结构,对于周围的环境温度等,在最初检测装置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情况下,采用第二模式进行测定,从而,可以仅使用刚发出检测命令之后由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即使在以前的测定中含有环境温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该数据作为测定数据被提取出来。
优选地,设有检测所述探头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同时,配有在由该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处于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的模式切换装置。
采用该结构,例如,若将上述规定温度设定为接近一般人的体温的温度,则在环境温度处于该温度之上的情况下,自动地切换到第二模式,从而可以防止将环境温度作为测定数据提取出来。
优选地,设有由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变化推断收敛温度的推断装置,同时,在该推断装置推断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模式切换装置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
采用这种结构,即使在刚从环境温度低的场所移动到环境温度高的场所中之后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由于可以自动地切换到第二模式,所以可以防止将环境温度作为测定数据提取出来。
优选地,在利用由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温度、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和在利用由所述推断装置推断的温度切换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模式切换装置进行切换的判断的温度条件不同。
采用该结构,例如可以消除推断装置的推断误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体温计,在配有插入外耳道的探头,和设置在该探头内部、检测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的检测传感器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其特征在于,设有在测定体温之后、在规定期间内不允许进行体温测定的不许可装置,同时,设有设定对所述规定期间的测定的设定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该结构,由于由不许可装置在规定期间内不允许测定体温,所以可以消除因进行测定而使探头内部温度升高所造成的测定误差。然后,通过设定装置对每次测定设定该所述规定期间,因此根据使用状态能够进行适当处理。
优选地,所述设定装置,根据测定所需的时间设定所述规定时间。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通常,由于测定所需的时间越长内部温度越高,测定误差变大,所以,为了消除这一点,优选将不许可测定的时间设定得长一些,通过根据测定所需的时间设定规定的时间,可以减小由于测定而使内部温度升高的测定误差。并且,可以减小把不许可时间设定在必要以上的无用时间。
优选地,设有检测出所述探头内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同时,所述设定装置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设定所述规定的时间。
因此,可以减少由于内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测定误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测定过程的例子的测定过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的控制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在各种状态下由LCD进行显示的例子的图示。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红外线体温计测定顺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鼓膜和外耳道的温度分布测定结果的图示。
图中1-红外线体温计,2-红外线体温计主体,3-探头,4-测定开关,51-红外线传感器,52-温度传感器,53-放大器,54-A/D转换器,55-电源开关,56-测定开关,57-CPU,58-LCD,70-鼓膜,71-外耳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示例性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记载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互的配置等不限于特定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所记载的内容。
参照图1~8,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整体结构等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如图1所示,红外线体温计1大致包括红外线体温计主体2、用于插入外耳道的探头3、和在进行测定时的测定开关4。
由于红外线体温计本身是公知技术,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其除了构成电源的电池配置部和电路板之外,还配有显示测定结果的显示部。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设置探头3一侧的背面上设有由LCD构成的显示部。
另外,在进行测定时,一边由单手握住红外线体温计主体2,一边将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在该状态下,通过按下测定开关4,可在短时间内测定体温(鼓膜温度)。
现在参照图2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1中,向负责对各部分进行控制的CPU57输入从电源开关55而来的输入信号、从测定开关56而来的输入信号以及从A/D转换器54发出的数据。
首先,当将从电源开关55而来的开关输入信号输送至CPU57中时,进行初始处理,并使红外线传感器51处于可进行检测的状态。
而且,利用作为检测传感器的红外线传感器51检测红外线,在利用放大器53对红外线传感器51发出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后,作为模拟数据输送至A/D转换器54,并转换成数字数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配有作为检测探头3内部温度(主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传感器52,由该温度传感器52发出的输出信号也被输送至A/D转换器54中,转换成数字数据。
而且,这些数字数据被输送至CPU57中。
在CPU57中,根据这些数字数据以及从测定开关56输入的信号计算出体温,由LCD58显示体温。
下面,参照图3~图8,详细说明各部分的控制等。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的测定过程的例子的测定过程图。图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中的各种控制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在各种状态下由LCD58进行显示的例子的图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红外线体温计1中,设有检测探头3向外耳道的插入状态的检测装置,只有在检测结果为插入正确的情况下才允许进行测定(许可装置)。
更具体地说,只有在探头3充分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定,探头3是否充分插入到外耳道中的判断,是根据检测出的温度而进行的(判断装置)。
例如,在当检测出的温度在34℃以上42℃以下时,判断为探头3正确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红外线传感器51逐次检测红外线,逐次利用CPU57计算出温度,其中,仅将在判断插入到外耳道中的范围(34℃以上42℃以下)内的温度数据作为测定数据加以利用。
因而,不将该范围以外的数据作为测定数据显示出来。
在此,在探头3插入外耳道时,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检测出的温度在上述温度范围的阈值附近变为不稳定状态的情况,当探头3插入外耳道或脱离外耳道便立即进行判断时,产生判断误差的可能性增加。
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判断范围内的状态或范围外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才确定进行判断。
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逐次输出计算数据,在连续三次处于判断范围内的状态或范围外的状态的情况下确定进行判断。因而,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从34℃以下的状态起连续三次检测到34℃以上的检测数据S1、S2、S3,因而在S3阶段确定判断探头3被插入到外耳道中。
因此,在此以后检测、计算出的数据被作为测定数据使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判断为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情况下,利用告知装置(蜂鸣器等)将该意思告知使用者。从而,使用者可以确认探头3被插入到外耳道中,获知可以进行测定。
并且,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由于检测数据E1、E2、E3连续三次处于34℃以下的状态,所以在E3阶段确定判断为探头3脱离外耳道。
下面,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操作顺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首先,当接通电源(电源开关55)时(S0),进行初始处理(S1)。这时,在显示部(LCD58)中显示图8(a)所示的画面。
为此,对于从红外线传感器51和温度传感器52输出的数据,开始由A/D转换器54进行向数字数据的转换(S2)、和由CPU57进行的测定温度(T×(K))的计算(S3)。
然后,应当进行探头3是否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检测,判断(T×(K))是否在规定的温度范围(T×_low~T×_high),即,是否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的34℃以上42℃以下。另外,优选仅在如上所述的连续三次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进行判断。
检测出探头3被插入外耳道中后,进行插入检测确定显示(S5)。例如,以图8(b)所示的由LCD58进行显示。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利用蜂鸣器等告知装置的声音告知使用者。
然后,开始逐次计算作为体温测定温度的构成数据的测定温度(T×(n))(S6)。在此,逐次测定多个温度。
首先,将最初测定的测定温度T×(O)作为最大温度T×_maxl存储到记忆装置(存储器)中(S7)。
然后,在逐次计算出的温度比以前的温度高的情况下,更新最大温度T×_maxl的温度(S8~S10)。直到判断出探头3脱离外耳道为止,持续该操作,即,直到(T×(K))达到(T×_low~T×_high)的范围之外为止,重复该操作(S11)。另外,如上所述,优选只有在连续三次处于规定温度范围以外的情况下确定进行判断。
然后,为了表示探头3从外耳道中脱离,进行脱离检测确定显示(S12),为了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进行测定,进行测定间隔处理(S13)。
对于到此为止的处理,以图3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始处理后,在连续出现三次34℃以上的检测数据后,开始测定温度的检测。由于直到图3中的T0~T3为止顺序测定的温度变高,所以更新了储存的温度数据。
由于其后的数据暂时比T3的温度低,所以对储存的温度数据不进行更新,到T4时再次进行更新,然后,T5、T6时更新温度数据。
由于以后的温度数据低于T6,所以不进行更新,在连续三次出现34℃以下的检测数据的时刻,表示探头3脱离外耳道的意思。
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表示下述的探头3插入状态,即,探头3的前端逐渐插入到外耳道的内部,在探头3的前端朝向鼓膜之后,方向偏离,而后再次朝向鼓膜的方向,在T6时刻成为正常的朝向的情况。
下面,利用图5的流程图说明在实际测定时的控制处理。
若测定在上述图4中说明的流程图中S5~S12之间,则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均可进行测定,图5中所示的流程图被适当地插入到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S5~S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设有测定在判断出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之后所经过的时间的、图中未示出的测定装置(计时器),利用该测定装置监视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超时时间(T_ov)(S20)。
而且,在经过该T_ov之前接通测定开关56的情况下(S21),向将所述记忆装置中存储的T×_maxl作为体温测定值的测定模式转移(S22),在LCD中显示测定结果(S23)。另外,图8(e)是显示测定结果的情况的一个例子。
在此,在接通测定开关56的时刻,显示记忆装置中储存的温度。从而,由于判断为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因而显示直到测定开关56接通为止的最高测定温度。
但是,不言而喻,也可以考虑直到测定开关56接通之后到一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内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利用S20直到经过超时时间(T_ov)之前,不接通测定开关的情况下,进行超时(time out)处理S24,并不进行测定。这时,最好设有向使用者警告没有进行正确测定的意思的警告。例如,可以由蜂鸣器或声音进行警告,同时如图8(c)所示,可以在LCD58中进行显示。
在超时(time out)处 S24之后,与上面所述一样,在探头3脱离外耳道之后(S25),进行脱离检测确定显示(S26),为了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进行测定,进行测定间隔处理(S27)。
进行这样的超时(time out)处理S24,是若探头3持续保持插入到外耳道内的状态,则由于从外耳道接收的热的影响,探头3内部的温度上升,由于其影响是不能忽略的,所以为了不会产生由这一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探头3被插入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测定。
作为超时时间(T_ov),优选例如为20秒左右。
下面,根据图6的流程图对测定间隔处理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探头3的内部(主体内部)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会产生检测误差。因而,在进行测定之后,在再次进行随后的测定的情况下,有必要设置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进行测定的间隔(不许可装置)。
由于该间隔中所必需的时间,在实际中根据测定状态或环境而异,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该间隔时间可对应于各种情况进行变更,所以可以对每次测定进行设定。例如,当标准的间隔时间为10秒时,可在5~30秒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更具体地说,在测定时,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时间越长,则探头3的内部温度上升越多,因此有必要使间隔时间更长。并且,根据实际的探头3内部温度变化改变必要的间隔时间。这在体温高的人和体温低的人的情况下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且,由于环境温度的差异大小影响也不同。
在此,在考虑到这一点的条件下,对间隔时间进行设定。另外,通过预先选择充分的间隔时间,可以降低由于内部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测定误差,但是,如果一律使间隔时间变长,则由于无用的时间增加,导致处理效率降低,谈不上是适宜的方式。
如图6所示,当测定间隔处理开始时(S30),计算出从探头3向外耳道的插入检测至脱离检测的时间tio(S31)。
而且,判断该时间tio是否在预定的标准时间th_tio(例如10秒)以上(S32)。
如果时间tio没有到达标准时间th_tio,则先把测定间隔时间tint作为标准时间th_tio(S34)。
另一方面,在时间tio在标准时间th_tio以上的情况下,暂且只在标准时间th_tio上加上f(tio)作为测定间隔时间tint(S33)。
在此,加上的时间f(tio),有必要随测定时间增长而增大,从而,例如可以用f(tio)=α×tio这样的与tio呈比例的一次式表示。
接着,计算出探头3在插入检测时的内部温度和在脱离检测时的内部温度的差ΔTaio(S35)。另外,利用温度传感器52获得内部温度。
另外,该ΔTaio因体温高的人和体温低的人而不同,并且,由于环境温度的差异也会不同。
然后,判断该ΔTaio是否在标准温度差thΔTaio(例如5℃)以上(S36)。
若Δtaio没有达到thΔTaio,则原样采用至此为止的测定间隔时间tint(S38)。
另一方面,在ΔTaio在thΔTaio以上的情况下,在到此为止计算出的tint上只加上g(ΔTaio)计算出测定间隔时间tint(S37)。
在此,由于对加上的时间g(ΔTaio),有必要当ΔTaio的大小越大时也越大,所以,例如可以用g(ΔTaio)=β×Taio这样的与Taio成比例的一次式表示。
这样,计算出tint,在待机tint之后,可以准备进行下一次测定(S39)。
另外,即使在经过tint之前按下测定开关,也不显示测定温度。
下面,参照参照图7的流程图,说明用于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降低测定误差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除了根据对探头3插入状态的判断选择测定数据(即,在多个计算出的温度中以最高的温度作为测定温度)的第一模式之外,还设有用于根据周围环境进行测定的第二模式。
即,在环境温度比判断为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时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实际上,即使没有插入外耳道,也会判断为被插入到外耳道中。
即,就上述图3所示的例子而言,在环境温度在34℃以上的情况下,由于与探头3是否插入无关地判断探头3被插入,所以其后计算出的数据被作为测定温度而确认。
因此,假设环境温度为38℃而体温为36℃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控制(第一模式),在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中之前的阶段就已经储存了38℃,测定温度为38℃,从而产生了误差。
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在发出由测定开关56产生的输入信号之后,通过仅根据所获得的测定数据计算测定温度,使这种误差减小。
因而,由于使用者根据在探头3插入到外耳道内的状态下按下测定开关56时检测出的数据进行体温计算,所以,可防止计算出外部的环境温度的上述的不适宜的情况。
这里,向第二模式的切换,可以由使用者任意地设定,但是,优选根据外部的环境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温度传感器52的温度)自动地进行切换。
但是,在刚从环境温度低的场所移动到环境温度高的场所之后的状态下,由于还不能确认在探头3内测定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52检测出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这种情况也必须考虑。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从温度的变化推定实际的环境温度,在该推定温度比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切换为第二模式。
参照图7,说明在第二模式中更加具体的操作流程。
首先,与上述第一模式的情况相同,当电源接通时(S40),进行初始处理(S41),开始A/D转换(S42)。
接着,利用CPU57,根据温度传感器52的检测数据,开始计算探头3内部、即体温计内部的温度Ta(K)(S43)。
然后,判断该温度Ta(K)是否在用于判断探头3是否插入到外耳道内的温度范围(T×_low~T×_high)内,即,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是否在34℃以上42℃以下(S44)。
在该温度范围内的情况下,为了适当地进行探头3是否插入到外耳道内的判断,自动地转移到第二模式中,进行转移到高温测定模式(第二模式)的确定显示(S45)。例如,以图8(d)所示的方式进行显示。
然后,与上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一样,监视是否时间超时(S46),在时间超时的情况下,进行超时处理(S47)。
在超时之前接通测定开关的情况下(S48),向测定模式转移(S49),显示测定结果(S50)。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在测定模式中根据刚打开测定开关之后(根据情况也可以设置一定的延迟)的检测数据,计算出体温的测定温度。
另一方面,在S44中,在温度Ta(K)不在温度范围(T×_low~T×_high)内的情况下,为了测定环境温度的变化,测定在某一时间(k-1)中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52的温度)和只经过规定时间后的时间k时的温度的温度差dTa(k)=Ta(k)-Ta(k-1)。
接着,判断该温度差dTa(k)是否在预定的标准温度差th_dTa(k)以下(S52)。
在温度差dTa(k)比标准温度差th_dTa(k)大的情况下,环境温度的变化过大,难以推断实际的环境温度,进行环境温度变化误差处理(S54)。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进行测定。
在温度差dTa(k)在标准温度差th_dTa(K)以下的情况下,由Ta(k)和dTa(k)计算出收敛温度eTa(k)(S53)。该收敛温度eTa(k)成为实际环境温度的推定温度。
从而,若该收敛温度eTa(k)在温度范围(T×_low~T×_high)内,则优选与上述情况相同,自动地转移到第二模式。
然而,由于该推定的收敛温度eTa(k)含有误差,所以与根据实际测定的温度转移至第二模式时作为判断的温度相比,可以考虑将将阈值降低与误差相当的部分。
从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进行是否为T×_low-adjT×_low≤eTa(k)≤T×_high的判断(S55),若是这样,则自动转移至第二模式(S45),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由通常的测定模式(第一模式)进行测定(S56)。
另外,作为adjT×_low,在考虑到根据实验数据的误差范围的情况下优选为2℃。
如以上的说明,本发明可以更加正确地测定鼓膜本身的温度,可信度更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红外线体温计,在配有插入外耳道的探头,和设置在该探头内部、检测从鼓膜放射出来的红外线的检测传感器的红外线体温计中,其特征在于,设有在测定体温之后、在规定期间内不允许进行体温测定的不许可装置,并且,设有对每次测定设定所述规定期间的设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装置,根据测定所需的时间设定所述规定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体温计,其特征在于,设有检测所述探头内部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并且,所述设定装置,根据该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设定所述规定的时间。
全文摘要
一种红外线体温计,其结构使得只有在探头充分插入到外耳道中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测定,根据检测的温度,判断探头是否充分插入到外耳道中。这种红外线体温计,可以更为正确地测定鼓膜本身的温度,并且可靠性更高。
文档编号G01J5/04GK1560578SQ200410054479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9日
发明者佐藤哲也, 太田弘行, 大西喜英, 佐藤泰雅, 英, 行, 雅 申请人:欧姆龙健康医疗事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