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漏磁探伤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磁探伤机,主要涉及一种用于铁质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无损检测的漏磁探伤机。
铁质的管件、杆件的缺陷探伤方法很多,有射线探伤、漏磁探伤等,由于射线探伤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目前主要采用漏磁探伤方法。市售的铁质管件、杆件的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电源控制装置、检测装置、显示器,主机的机架上设有前、后两扶正夹紧机构、打标记装置、周向缺陷检测机构和轴向缺陷检测机构。由于周向缺陷检测与轴向缺陷检测需要在不同的电磁场中进行,因此两种电磁场间相互干扰,常常出现漏测、误测,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同时,轴向缺陷检测的被测件需要在轴向相对静止的状况下进行,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检测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铁质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准确、快速进行无损探伤的漏磁探伤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电源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显示器。在主机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打标记装置,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之间设有两个横向磁化线圈,两个横向磁化线圈之间设有探头架,探头架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气缸,探头通过压缩弹簧与气缸的活塞驱动杆连接,几个探头在探头架的中心组成一个检测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漏磁探伤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主机、电源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显示器。在主机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打标记装置,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之间设有横向磁化线圈,探头的一侧与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磁化线圈上,几个探头在横向磁化线圈的内侧组成一个检测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除去了轴向缺陷检测的机构,克服了现有漏磁探伤机存在的周向缺陷检测与轴向缺陷检测的电磁场间相互干扰的缺点,避免了漏测、误测,使周向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速度大大提高,适合各种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的快速无损探伤。尤其适合油气田中的各种铁质油管、抽油杆的周向缺陷的无损探伤。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漏磁探伤机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漏磁探伤机的探头架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漏磁探伤机探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漏磁探伤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图1、图4所示漏磁探伤机的前、后扶正夹紧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漏磁探伤机横向磁化线圈部分的示意图;图7是图4所示漏磁探伤机探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1、电源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3、显示器4、打印机5,在主机1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打标记装置9,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之间设有两个横向磁化线圈7、7′,两个横向磁化线圈7、7′之间设有探头架8。
由图2、图3可见,探头架8上均匀设有四个气缸10、气缸10的活塞驱动杆11上设有滑块12,探头护套13的底部通过一压缩弹簧14与滑块12连接,滑块12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压缩弹簧14与活塞驱动杆11的连接,探头护套13由硬质非铁磁性材料组成,设有开口和侧孔,探头15嵌在探头护套13的开口内,并与探头护套13的开口齐平,探头15的导线从探头护套13的侧孔中穿出。探头15也可直接通过压缩弹簧14与活塞驱动杆11连接。四个探头15分两组在两个不同的平面合拢,组成一个检测圈,两组探头15位置相错,避免了漏测现象的出现。探头15和探头护套13与被测件的接触面呈弧面,探头15和探头护套13的形状也可根据被测件的外形而定。活塞驱动杆11只可将滑块12推到距被测件尚有一定距离的位置,然后由压缩弹簧14将探头护套13与探头15推到被测件表面,这样的结构既可使探头15很好地贴合到被测件上,又不至于由于探头15与被测件因磨擦力过大而出现抱死现象。
由图4、图6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漏磁探伤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主机1、电源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3、显示器4、打印机5,在主机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之间设有横向磁化线圈7,在后扶正夹紧机构6′之后设有消磁线圈21,探头15的一侧设有侧口,连杆18的一端在侧口处与探头15活动连接,连杆18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磁化线圈7上,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19将四个探头15圈在一起在横向磁化线圈7的内侧组成一个检测圈。两个相邻的探头15的接触部分呈凹凸状,相互嵌套,避免了由于接触部分的间隙而造成的漏测。环19可由橡胶制成,也可由其它非铁磁性弹性材料制成。探头15与连杆18也可由其它方式活动连接。
由图5可见,主机1上的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均由下夹滚16和由气缸控制的上夹滚17组成。下夹滚16的轴可与变速后的机载电机由皮带或齿轮连接。
由图7可见,探头15上沿检测面垂直的方向上设有若干个孔,孔内安装有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耐磨螺钉20。
电源控制装置2主要是向主机1提供动力电源,向横向磁化线圈7、7′提供直流稳压电源,向消磁线圈21提供交流电源等。
检测装置3主要由计算机及一些辅助电路组成,它是将由探头15探测到的漏磁信号经放大、滤波后,在示波器或显示器4上显示出来,并将信号传给打标记装置9上的电磁阀和打印机5。
打标记装置9是由压缩气缸、导气管和安装在导气管上的电磁阀组成,导气管的侧口上设有颜料盒。
组成检测圈的探头15的数量为2-6个,其中优选4个。
检测时,首先根据被测件的形状选择好探头15,要使探头15与被测件贴合较紧,几个探头15共同组合成检测圈,以便使探头15准确地检测到漏磁信号,根据被测件的大小调整好电源控制装置2给横向磁化线圈7、7′提供直流电源的强度。将被测件放置在主机1上,被测件由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上的上夹滚17和下夹滚16夹紧定位,被测件的一侧置于检测圈中。检测圈可由气缸10推动探头15来实现,也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19圈起几个探头15来实现。然后开始检测,由机截动力或外部动力拉动被测件沿轴向匀速通过探头15组成的检测圈,由于被测件为铁磁性材料,在横向磁化线圈的电磁场中,被测件的磁导率是均匀的,探头15探测到的信号是正常的,经检测装置3放大、滤波后在显示器4上显示的信号亦是正常的。如果被测件存在缺陷,由于铁磁性材料与缺陷空间磁介质的磁导率不同,被阻隔的磁力线在其界面产生折射现象,则在缺陷的表面空间产生漏磁场,探头15检测到漏磁信号后,经检测装置3放大、滤波后在显示器4上即可显示缺陷信号,对于超标的缺陷信号则同时由检测装置3将超标缺陷信号传递给打标记装置9的电磁阀,电磁阀即可吸合,气缸内的压缩气体高速冲出,带出侧口颜料盒中的颜料,给有超标缺陷的被测件打上标记。打标记装置9也可由操作人员根据示显示器4上的超标缺陷信号手动开启打标记装置9的电磁阀给有缺陷的被测件打标记。从而完成铁质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的无损探伤。
检测装置3还可将信号传递给打印机5,由打印机5给被测件的检测情况进行打印、记录。
探头15由铜质材料制成,在高速检测过程中,探头15与被测件贴合较紧,极易磨损,由于探头15嵌在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探头护套13中,或在探头15上设置了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耐磨螺钉20,所以使探头15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了。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可以是不锈钢等材料。
被测件在横向磁化线圈中被磁化,为了给被测件退磁,可在主机1的机架上后扶正夹紧机构6′之后设消磁线圈21,或称退磁线圈,由电源控制装置2给消磁线圈21提供交流电源,使消磁线圈21在检测后的被测件周围产生交变磁场,从而达到给被测件退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漏磁探伤机适合各种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无损探伤,尤其适合对油气田中各种铁质油管、抽油杆的周向缺陷无损探伤。
权利要求1.一种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1)、电源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3)和显示器(4),在主机(1)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打标记装置(9),其特征是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之间设有两个横向磁化线圈(7、7′),两个横向磁化线圈(7、7′)之间设有探头架(8),探头架(8)上均匀设有若干个气缸(10),探头(15)通过压缩弹簧(14)与气缸(10)的活塞驱动杆(11)连接,几个探头(15)在探头架(8)的中心组成一个检测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磁探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探头(15)外设有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并设有开口和侧孔的探头护套(13),探头(15)嵌在探头护套(13)的开口内,探头护套(13)通过压缩弹簧(14)与活塞驱动杆(11)连接。
3.一种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1)、电源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3)和显示器(4),在主机(1)的机架上设有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打标记装置(9),其特征是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6、6′)之间设有横向磁化线圈(7),探头(15)的一侧与连杆(18)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杆(18)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磁化线圈(7)上,几个探头(15)在横向磁化线圈(7)的内侧组成一个检测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磁探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探头(15)沿检测面垂直的方向上设有若干个孔,孔内安装有硬质非铁磁性材料制成的耐磨螺钉(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漏磁探伤机,其特征是组成检测圈的探头(15)的数量为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漏磁探伤机,包括主机、电源控制装置、检测装置和显示器,在主机上设有前、后两扶正夹紧机构、打标记装置。在前、后扶正夹紧机构之间设有横向磁化线圈,探头在主机的探头架上或在横向磁化线圈的内侧组成检测圈。它克服了现有的漏磁探伤机由于周、轴向缺陷检测的电磁场间相互干扰而造成的漏测、误测,使被测件的周向缺陷的检测率和检测速度大大提高,适合各种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管件、杆件的周向缺陷的无损探伤。
文档编号G01N27/82GK2434676SQ0024171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8日
发明者杨保生, 李先发, 方淑亭, 喻光, 汪可德, 吴春学, 殷国宏 申请人:安庆市安科精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