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冷却装置,尤其是指,用于冷却火焰检测器使其正常工作的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燃烧炉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处理未完全燃烧的废气,从而使燃烧后的废气达到能够排放的指标,如图4所示,工作时空气与煤气持续从二次燃烧炉的上方进入炉体内并和炉内的废气混合,由喷嘴将混合气体点燃,喷嘴的一侧连接有火焰检测器2,用于检测炉膛内是否有火焰,火焰检测器与遮断阀(图中未标示)相连接,如果火焰检测器检测到炉内 无火,就会传送信号给控制器,关闭遮断阀,迅速切断煤气进入二次燃烧炉的通道,防止煤气不断进入炉内造成煤气含量过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二次燃烧炉台面的温度高达100度,超出了火焰检测器正常工作的温度(79度),严重影响了火焰检测器的工作性能,降低了它的工作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能够降低火焰检测器外表的工作温度,使其維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和外壁的上端由台面封闭连接,底板、内壁、外壁和台面之间形成一封闭腔,内壁包围形成上端开ロ的柱形空腔,内壁和外壁的顶端之间具有ー缺ロ,所述缺ロ两侧的外壁上分別设有进水口和出水ロ。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柱形空腔套在火焰检测器上,进水口和出水ロ分别和水管相连,接通水源,使水流在进水口、封闭腔以及出水ロ之间循环,由于该水冷装置将火焰检测器与周围相隔离,就可以降低火焰检测器的工作温度,使其不受二次燃烧炉台面高温的影响,延长了检测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柱形空腔的高度为15cm 25cm。再进ー步,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cm 5cm。这样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単位时间通过封闭腔的水流量,从而控制水冷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水通过内壁和外壁双层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来实现降温的目的,结构简単,安装方便,适宜在行业推广利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0014]图4为二次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a、外壁,lb、内壁,lc、封闭腔,IcU底板,2、火焰燃烧器,10、台面,11、进水
ロ,12、柱形空腔,13、缺ロ,14出水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说明。请參阅图I至图3,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底板Id上的内壁Ib和外壁la,所述内壁Ib和外壁Ia的上端由台面10封闭连接,底板、内壁、外壁和台面之间形成一封闭腔lc,内壁Ib包围形成上端开ロ的柱形空腔12,内壁Ib和外壁Ia的顶端之间具有ー缺ロ 13,所述缺ロ两侧的外壁上分別设有进水口 11和出水ロ 1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柱形空腔套在火焰检测器上,缺ロ 13可以放置火焰检测器 上的连接管,进水口 11和出水ロ 14分别和水管相连,接通水源,使水流在进水口、封闭腔以及出水ロ之间循环,由于该水冷装置将火焰检测器与周围相隔离,就可以降低火焰检测器的工作温度,使其不受二次燃烧炉台面高温的影响,延长了检测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柱形空腔的高度为15cm 25cm。再进ー步,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cm 5cm,该垂直距离也就是封闭腔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封闭腔的厚度,从而控制単位时间通过封闭腔的水流量,控制水冷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干 它包括设置在底板(Id)上的内壁(Ib)和外壁(la),所述内壁(Ib)和外壁(Ia)的上端由台面(10)封闭连接,底板、内壁、外壁和台面之间形成一封闭腔(lc),内壁(Ib)包围形成上端开ロ的柱形空腔(12),内壁(Ib)和外壁(Ia)的顶端之间具有ー缺ロ( 13),所述缺ロ两侧的外壁上分別设有进水ロ( 11)和出水ロ( 1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空腔的高度为15cm 25c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cm 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焰检测器的水冷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底板(1d)上的内壁(1b)和外壁(1a),所述内壁(1b)和外壁(1a)的上端由台面(10)封闭连接,底板、内壁、外壁和台面之间形成一封闭腔(1c),内壁(1b)包围形成上端开口的柱形空腔(12),内壁(1b)和外壁(1a)的顶端之间具有一缺口(13),所述缺口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4)。所述柱形空腔的高度为15cm~25cm。所述内壁和外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cm~5cm。本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水通过内壁和外壁双层之间形成的空腔结构来实现降温的目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宜在行业推广利用。
文档编号G01J5/02GK202634981SQ20122020716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柏良, 刘国强, 戈伟斌, 俞伟耀, 何建明 申请人:宝钢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