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管道以及圆形、条形地下隐蔽物或者是隐蔽基础等需要进行变形监测时,通常都是开挖地面,裸露出监测对象,然后在对象的表面做好监测标志后进行施测,采用该方法进行监测作业虽然直观、准确,但是增加了施工投资成本,而且监测期间车辆及行人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下雨或灌水后,监测标志难于查找,不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地下隐蔽物监测点既能满足监测要求,又便于监测工作开展,同时还能免于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节省建设投资的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①.根据已有资料进行隐蔽物监测点的整体布置;
②.隐蔽物监测点定位放样,开挖至地下管道(或隐蔽物)表面或适当位置;
③.将测标2与固定支架6进行焊接,并与隐蔽物进行稳固处理;
④.将测标2下部分、固定支架6和隐蔽物浇灌砼5,使其固定为一体,等其凝固后放置可活动的竖立套管3,套管3外采用土或细砂进行回填;
⑤.在测标2顶端钻0.5 Imm小孔;
⑥.监测点顶端盖一块盖板I即可。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施工结构连接如下固定支架6和监测隐蔽物固定,测标4顶端2钻0. 5 Imm小孔,测标4焊接在固定支架6上,三者浇灌砼5使其为一体,测标外置套管3,套管3外回填土或细砂。套管上端盖盖板I。所述的测标,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变形量小、可以焊接的柱状物,如角钢、钢筋等,测标上端中心钻0. 5 Imm的小孔。所述的固定支架,可以为角钢、钢筋等可以焊接的材质。所述的套管,可以为PVC管、铁管、钢管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管材。所述的盖板,可以为砼板、铁板、钢板等。本发明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的优点是在进行地下隐蔽物监测点监测作业时,不破坏监测的隐蔽物,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受下雨或灌水的影响,埋设方法简单,经过多项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真实的监测出地下隐蔽物的水平或垂直变形量,满足各类隐蔽物变形(水平或沉降)监测的规范要求。
图1为以圆形隐蔽监测物为例,侧面为参照对象的埋设连接图。图2为以圆形隐蔽监测物为例,A-A处开剖面的埋设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1.根据已有资料进行隐蔽物监测点的整体布置;
2.隐蔽物监测点定位放样,开挖至地下管道(或隐蔽物)表面或适当位置;
3.如图2所示,将测标2与固定支架6进行焊接,并与隐蔽物进行稳固处理;
4.将测标2下部分、固定支架6和隐蔽物浇灌砼5,使其固定为一体,等其凝固后放置可活动的竖立套管3,套管3外采用土或细砂进行回填;
5.如图2,在测标2顶端钻0.5 Imm小孔;
6.监测点顶端盖一块盖板I(本例为轮板,形状视具体情况定制)即可。所述的测标,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变形量小、可以焊接的柱状物,如角钢、钢筋等,测标上端中心钻0. 5 Imm的小孔。所述的固定支架,可以为角钢、钢筋等可以焊接的材质。所述的套管,可以为PVC管、铁管、钢管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管材。所述的盖板,可以为砼板、铁板、钢板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根据已有资料进行隐蔽物监测点的整体布置;②.隐蔽物监测点定位放样,开挖至地下管道(或隐蔽物)表面或适当位置;③.将测标(2)与固定支架(6)进行焊接,并与隐蔽物进行稳固处理;④.将测标(2)下部分、固定支架(6)和隐蔽物浇灌砼(5),使其固定为一体,等其凝固后放置可活动的竖立套管(3 ),套管(3 )外采用土或细砂进行回填;⑤.在测标(2)顶端钻O.5 Imm小孔;⑥.监测点顶端盖一块盖板(I)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标,其材质可以为铁、钢等变形量小、可以焊接的柱状物,如角钢、钢筋等;测标上端中心钻O.5 Imm的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可以为角钢、钢筋等可以焊接的材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可以为PVC管、铁管、钢管等具有一定硬度的管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可以为砼板、铁板、钢板。
全文摘要
一种使地下隐蔽物监测点既能满足监测要求,又便于监测工作开展,同时还能免于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节省建设投资的嵌入式地下监测标志的埋设技术。其优点是在进行地下隐蔽物监测点监测作业时,不破坏监测的隐蔽物,不需要进行大面积开挖地面,不受下雨或灌水的影响,埋设方法简单,经过多项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真实的监测出地下隐蔽物的水平和垂直变形量,满足各类隐蔽物变形监测的规范要求。
文档编号G01C5/00GK103017723SQ20121056169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2日
发明者王剑, 沈新中, 孙起孟, 吕桂生 申请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