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小型β闪烁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β射线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其主要应用于大气尘埃颗粒监测领域,也可以用于纸张测厚等其他领域。
背景技术:
以大气尘埃颗粒监测为例,大气中的颗粒物质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ΡΜ10,很多国家把大气中PMlO的含量作为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环境监测中主要利用β射线吸收法对于PMlO进行监测。目前监测PMlO常用的探测器件为盖革计数器。盖革计数器是根据射线对气体的电离性质设计而成的,但管内气体密度通常较小,使得其对高能β射线的探测效率不高; 另外,气体放电的工作方式也使得盖革计数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β闪烁探测器,包括外壳、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管座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压板、前放板、甄别板和滤波板,电路板之间采用穿针的方式固定, 固定针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小型β闪烁探测器的外壳包括端盖、螺纹套和套筒,端盖和套筒之间通过螺纹套连接,并且螺纹套位于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所述小型β闪烁探测器的闪烁体为固体闪烁体,比如塑料闪烁体、对联三苯闪烁体;所述小型β闪烁探测器的外壳端盖固定有屏蔽窗,屏蔽窗材料为镀铝薄膜。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该小型β闪烁探测器采用较薄的镀铝薄膜以及固体闪烁体,所测β射线能量下限较低;2.采用三角形穿针的方式固定电路板,有效地减小内部空间,有利于探测器的小型化;3.在外壳端盖和套筒之间使用螺纹套,既便于探测器的组装和拆卸,又能固定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4.采用甄别板和滤波板这种阈值比较的信号处理方案,使得探测器能够直接输出具有固定脉冲幅度的TTL信号,便于数据处理;5.与盖革计数器相比,采用固体闪烁体配以快速电路的设计方案,具有探测效率高、噪声低的特点;并且可以有效地克服盖革管的气体湮灭的缺点,具有较高的计数灵敏度、较长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外壳各组成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屏蔽窗2、闪烁体3、外壳4、光电倍增管5、管座6、分压板7、 前放板8、甄别板9、滤波板10、信号和电源线缆11、电路板固定针31、端盖32、螺纹套 33、套筒34、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本发明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包括外壳3、闪烁体2、光电倍增管4、管座5和电路板。外壳3由端盖31、螺纹套32、套筒33和后盖34组成。外壳3的端盖31上固定有屏蔽窗1,屏蔽窗1为镀铝薄膜材料,能够有效屏蔽自然光对光电倍增管和闪烁体的影响,并能使较低能量的β射线通过;外壳3的内部装有闪烁体2、光电倍增管4、管座5以及电路板。 闪烁体2与光电倍增管4通过硅酯耦合,所用闪烁体为固体闪烁体,比如塑料闪烁体、对联三苯闪烁体;电路板包括分压板6、前放板7、甄别板8和滤波板9,各电路板之间采用穿针的方式固定,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小内部空间,有利于探测器的小型化,并且电路板固定针11 呈三角形分布,增加了电路板的稳定性。外壳3的后盖34上有通孔,用于引出信号和电源线缆10。为了便于β闪烁探测器的组装和拆卸,将外壳3的端盖31通过螺纹套32与套筒 33连接;并且螺纹套32位于闪烁体2与光电倍增管4的连接处,这样能有效固定闪烁体2 和光电倍增管4。此外,本发明中采用甄别板和滤波板这种阈值比较的信号处理方案,使得探测器能够直接输出具有固定脉冲幅度的TTL信号,便于数据处理。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β闪烁探测器,包括外壳、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管座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压板、前放板、甄别板和滤波板,电路板之间采用穿针的方式固定,固定针呈三角形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端盖、螺纹套和套筒,端盖和套筒之间通过螺纹套连接,并且螺纹套位于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烁体为固体闪烁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闪烁体为塑料闪烁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闪烁体为对联三苯闪烁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固定有屏蔽窗,屏蔽窗材料为镀铝薄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β射线的小型β闪烁探测器,该探测器用于大气尘埃颗粒监测、纸张测厚等领域。其结构包括外壳、闪烁体、光电倍增管、管座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分压板、前放板、甄别板和滤波板,电路板之间采用穿针的方式固定,固定针呈三角形分布;所述外壳包括端盖、螺纹套和套筒,端盖和套筒之间通过螺纹套连接,并且螺纹套位于闪烁体和光电倍增管的连接处。该小型β闪烁探测器所测β射线能量下限较低,组装拆卸方便,探测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G01T1/20GK202339412SQ20112056372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6日
发明者崔晓静, 李高峰, 杨庆坤, 杨志慧, 聂江波, 许承聪, 陈嘉 申请人: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