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及铅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铅封领域,涉及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及铅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铅封为封线加铅块,多用于电、水、气等计量装置或相应开关的封装,以防窃用,也用于运输、海关等对货物的封装,以防货物被倒换或被窃。但该铅封易被破坏、易仿造、封线易断,如被封物需经常开闭,则非常麻烦;中国专利ZL00109407公开了一种带识别码的铅封及制做方法,即在传统铅封的主体上结合带有相应信息的识别码,该识别码可做为条形码或电子标签。虽然该方案增加了一定的防伪能力和可识别能力,但其本体仍为传统铅封,仍存在相同的缺陷,同时对大量铅填充来说加工麻烦,识别码易混淆,另外,该铅封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是该铅封方式无法解决人们关心的问题,即该铅封何时被打开的问题。所以对于象集装箱等流动物品或需实时监管的物品而言,上述铅封存在许多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实时监管、防伪性强的铅封设备和铅封方法。
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电子铅封装置,由一金属软锁及串接于其上的主铅封设备组成,该主铅封设备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CDMA通信模块、GPS模块、GPS天线、CDMA天线、读入器及监控锁开合的传感器组成;CDMA通信模块、读入设备及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单元CPU相连接;GPS天线与GPS模块相连接,CDMA天线与CDMA模块相连接。
所述的主铅封设备上设有注入口,该注入口与读入器相对。
所述的电子铅封装置还设有为主铅封设备提供电源的锂电池。
所述的主铅封设备中的读入器,在外面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设备是一加/解密枪,该加/解密枪是对货单(ID身份)等信息的加密设备,其与前述读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采用IC卡方式、磁卡方式、RF射频方式等。
所述的主铅封设备外附设强吸附性材料。
一种电子铅封方法,传感器监控锁的开闭,将信息传给中央处处理单元CPU;该CPU判断收到的信息为锁链断、锁头被打开,主铅封设备被撬、GPS天线被剪等时,通过CDMA通信模块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
通过计算机把经过加密的货物ID号写入ID加密枪。当锁锁上时,加密枪把经过加密的ID号通过注入孔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此时,主铅封设备报警功能开始工作;当需要开锁时,预先通过计算机把货物的ID号对应的解密密码写入ID解密枪中,用解密枪将解密密码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该CPU把解密ID与加密ID进行对比运算后解除报警,然后开锁。
所述的铅封方法GPS卫星定位模块实时向中央处理单元CPU传送位置信息,当该CPU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时,将位置信息传送给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当GPS卫星定位模块的功能受损时,CPU将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的同时传送CDMA基站定位的位置信息。
本方案由于应用了GPS卫星定位、CDMA、无线报警等技术,所以当锁被打开时,主铅封设备会主动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实现了对流动货物的实时监控;由于采用了加密ID码来控制报警的设防和解除,因此防伪性强;另外客户可随时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查询货物位置、安全状况及货物的历史运行轨迹等。
图1是本发明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中的客户端计算机控制中心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电子铅封装置,由一金属软锁及串接于其上的主铅封设备组成,该主铅封设备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CDMA通信模块、GPS模块、GPS天线、CDMA天线、读入器、锂电池及监控锁开合的传感器组成。所述的CDMA通信模块、读入设备及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单元CPU相连。
所述的主铅封设备中的读入器,在外面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设备是一加/解密枪,该加/解密枪是对货单(ID身份)等信息的加密设备。其与前述读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采用IC卡方式、磁卡方式、RF射频方式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金属软锁的锁头、锁芯及金属锁绳与主铅封设备组成一闭合回路,主铅封设备的传感器监控回路的开闭,将该开闭信息实时传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判断收到的信息为锁链断、锁头被打开,主铅封设备被撬、GPS天线被剪等时,通过CDMA通信模块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
本发明报警功能采用加密枪设防,解密枪撤防。加密/解密枪设有USB接口,客户端计算机内装有加密软件,对货物的ID号进行加密运算后生成一组加密密码,然后通过前述的USB接口写入ID加密/解密枪。当本铅封设备的锁锁上时,加密/解密枪把加密密码通过注入孔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此时,主铅封设备报警功能开始工作;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或需要开锁时,预先通过计算机对前述货物ID号进行加密生成对应的解密密码后写入ID加密/解密枪中,用加密/解密枪将解密密码通过注入孔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该CPU把解密ID与加密ID进行对比运算后解除报警,然后开锁。
所述的铅封方法利用了GPS卫星定位、CDMA、无线报警等技术,将货物的各种信息(如报警信息、位置信息等)传送给客户的计算机控制中心,该计算机控制中心便可知货物的各种信息(如铅封被打开、确切位置等)以便及时处理或报警;当GPS卫星定位模块的功能受损时,中央处理单元CPU将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的同时传送CDMA基站定位的位置信息,使中心知道货物的大致位置。
本发明可应用于集装箱的运输和海关监管,当集装箱的单证办理好后,通过计算机把货单的ID号进行加密写入加密/解密枪;当集装箱封箱时,把软锁通过锁环锁住,然后利用加密/解密枪把加密密码注入主铅封设备C孔(读入设备)中,此时,锁芯和锁头连接在一起,主铅封设备的报警功能开始工作。
集装箱在仓储、运输过程中,若出现锁链断裂、锁头被打开、主设备被撬、GPS被剪等任一情况,主设备会借助CDMA通信自动向中心报警,报告原因及所在位置。
若GPS天线被遮盖或被剪断,位置信息由CDMA的基站定位系统来提供;当GPS天线未被遮挡时,位置信息由GPS模块提供。
当集装箱到达目的地后,任何人不按要求强行打开软锁,主设备都会报警;只有按操作规程,才不会报警,即合法人员利用计算机把货单的ID号进行加密运算生成对应解密密码后将该密码写入加密/解密枪中,而后用ID解密枪将解密密码注入主设备C孔(读入设备)中,此时,主设备被解码,解除报警设置。
由于GPS卫星定位模块能实时传送货物的位置信息给客户控制中心,客户控制中心可随时查询货物的位置、安全状况,同时可查询货物的历史运行轨迹情况。
为确保设备在运动中的稳定可靠,在主设备上加设磁铁等强磁性材料,可保设备牢固地固定在集装箱的外表面。
本发明中金属软锁可以是其他任意形式的金属锁,或在锁绳中加入电缆的其他材质的锁,亦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一金属软锁及串接于其上的主铅封设备组成,该主铅封设备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CDMA通信模块、GPS模块、GPS天线、CDMA天线、读入器及监控锁开合的传感器组成;CDMA通信模块、读入设备及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单元CPU相连接;GPS天线与GPS模块相连接,CDMA天线与CDMA模块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铅封设备上设有注入口,该注入口与读入器相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铅封设备中的读入器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加/解密枪,该加/解密枪中写有对货单(ID身份)等信息加密的加密码,其与前述读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可采用IC卡方式、磁卡方式、RF射频方式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铅封装置还设有为主铅封设备提供电源的锂电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铅封设备外附设强吸附性材料。
6.一种电子铅封方法,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监控锁的开闭,将信息传给中央处处理单元CPU;该CPU判断收到的信息为锁链断、锁头被打开,主铅封设备被撬、GPS天线被剪等时,通过CDMA通信模块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计算机把经过加密的货物的ID号写入ID加密枪。当锁锁上时,加密枪把经过加密的ID号通过注入孔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此时,主铅封设备报警功能开始工作;当需要开锁时,预先通过计算机把货物的ID号对应的解密密码写入ID解密枪中,用解密枪将解密密码注入主铅封设备的读入设备,由读入设备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该CPU把解密ID与加密ID进行对比运算后解除报警,然后开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铅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封方法GPS卫星定位模块实时向中央处理单元CPU传输位置信息,当该CPU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时,将位置信息传送给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当GPS卫星定位模块的功能受损时,CPU将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的同时传送CDMA基站定位的位置信息。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铅封及铅封方法,其装置由一金属软锁及串接于其上的主铅封设备组成,该主铅封设备主要由中央处理单元CPU、CDMA通信模块、GPS模块、读入器、锂电池及监控锁开合的传感器组成;加密枪把经过加密的ID号注入主铅封设备来启动或解除报警功能,传感器监控锁的开闭,将信息传给中央处理单元CPU;当锁被打开时,CPU通过CDMA通信模块向客户端的计算机控制中心报警;采用本方案后实现了对流动货物的实时监控;由于采用了加密ID码来控制报警的设防和解除,因此防伪性强;另外客户可随时根据卫星定位信息查询货物位置、安全状况及货物的历史运行轨迹。
文档编号G01D11/26GK1789922SQ20041015554
公开日2006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7日
发明者朱哲, 黄朝阳, 李家祥, 汤益明 申请人: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