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盖打开和关闭试验的模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盖在不同车型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但是其功能、开启以及关闭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基本类似。现有的发动机盖开启与关闭,尤其是在做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时主要靠手工完成,而汽车发动机盖疲劳试验一般为几千次往复动作,这样就给试验人员造成很大的负荷;而且在做发动机盖开闭试验时,需要试验发动机盖多种开启高度,由试验人员手工完成很难确保试验的准确性,不符合人机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盖的开闭疲劳冲击试验要求,能满足多个车型或者同种车型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能广泛适用于汽车行业上的各种车型,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而且符合人机工程,又节约了人力资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固定轴、夹持机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发动机盖以及第一气缸;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承及端盖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主动轮上安装有传动臂,所述从动轮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臂相配合的受力块;所述主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从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夹紧所述发动机
至JHL ο如此设计,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轴承和端盖固定在固定轴上,并能自由转动;当第一气缸拉动缠绕在主动轮第一定位槽上的第一钢丝绳使主动轮转动时,固定在主动轮上的传动臂旋转一定角度后与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受力块接触,进而带动从动轮旋转,所述第二钢丝绳收紧并缠绕在从动轮的第二定位槽上;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拉动夹紧在发动机盖上的夹持机构,通过发动机盖两端铰链的支点作用,从而模拟人手开启发动机盖。当发动机盖开启完毕后,第一气缸伸出,发动机盖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关闭。此时,若第一气缸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直径比,发动机盖的运动不受第一气缸的影响,可以自由下落,能满足试验要求;若第一气缸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小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直径比,发动机盖的运动受第一气缸的影响,下落受阻,不能满足试验要求,需进步一改进。同时第二钢丝绳拉动从动轮旋转,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受力块带动与其接触的传动臂旋转,进而带动主动轮旋转,所述第一钢丝绳收紧并缠绕在主动轮的第一定位槽内,最后整套装置复位至初始状态。此时,发动机盖夹持点的最大位移与第一气缸的最大行程的比为一个定值。当主动轮的直径小于从动轮的直径,且传动臂与受力块在第一气缸开始运动时已接触,发动机盖夹持点的位移为第一气缸行程与从主动轮直径比的乘积,此时发动机盖的开启高度为最大值;当主动轮的直径小于从动轮的直径,且传动臂与受力块在第一气缸运动一定距离后才接触,即传动臂与受力块对于固定轴有一个相对角度,发动机盖夹持点的位移为传动臂与受力块接触后第一气缸所走的行程与从主动轮直径比的乘积,此时发动机盖的开启高度为O至最大值之间。该套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气缸的固定行程,满足发动机盖一定范围内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即通过调整该套装置的安装位置、第二钢丝绳的长度、第一钢丝绳的长度或传动臂与受力块之间的相对角度,均可调整发动机盖的开启高度,使发动机盖的开启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无极可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轮上开有与其圆弧面平行的弧形槽;所述受力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弧形槽内。如此设计,受力块可固定安装在弧形槽内的任意位置,使受力块与传动臂的相对角度可调,即传动臂在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接触并带动受力块运动,第一气缸最初的部分行程并没有通过主从动轮机构起放大作用。如此设计,只需调节受力块的安装位置,不用调节整套装置的安装位置或更换钢丝绳就能控制传动臂与受力块的相对角度,使得发动机盖开启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可调,能满足多个车型或者同种车型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使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广泛适用于汽车行业上的各种车型,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准确可靠。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轴两端设有轴座,将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的组合机构安装在高度高于所述发动机盖高度的框架或其他承载物上。如此设计,将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的组合机构固定安装在高度高于所述发动机盖高度的框架或其他承载物上,可以使汽车发动机盖进行多次往复动作的疲劳试验时,主动轮、从动轮的组合机构不会发生偏移,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轮上开设有第一销柱固定孔;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设有第一销柱;所述第一销柱插于所述第一销柱固定孔内,使所述第一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主动轮相切;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利用第一销柱将第一钢丝绳更加灵活、方便的缠绕在主动轮第一定位槽内,而且,开启发动机盖时第一钢丝绳沿着主动轮的切线方向,第一气缸的放置角度沿着主动轮的切线方向,这时拉动主动轮转动的气缸力较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轮上开设有第二销柱固定孔;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设有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插于所述第二销柱固定孔内,使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从动轮相切;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利用第二销柱将第二钢丝绳更加灵活、方便的缠绕在主动轮第二定位槽内,而且,开启发动机盖时第二钢丝绳沿着主动轮的切线方向,使第一气缸拉动主动轮转动的气缸力较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臂设有圆弧面,所说弧形面贴紧所述端盖圆弧面,所述传动臂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上。通过端盖和螺栓将传动臂固定安装在主动轮上,方便传动臂与受力块的配合。[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住所述发动机盖的U型面,固设于所述U型面上的钢丝绳固定块,开设于所述U型面上的螺孔,与所述螺孔相匹配的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孔相配合将所述发动机盖夹紧在所述U型面内;所述第二钢丝绳与所述钢丝绳固定块连接。如此设计,通过把螺钉拧进开设于U型面上的螺孔,将发动机盖夹紧在U型面内,模拟了人手开启发动机盖时,夹紧发动机盖的状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试验装置还包括钢丝绳锁止机构;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设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气缸之间;所述第一钢丝绳穿过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通过钢丝绳锁止机构可以在第一气缸运动至最大行程并停止后,锁定第一钢丝绳,即锁定发动机盖开启的高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包括支架、手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二气缸及第三钢丝绳;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手柄与所述支架枢接,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通过第三钢丝绳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穿过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缝隙。如此设计,当第一气缸运动至最大行程并停止时,即发动机盖开启到指定的高度后,第二气缸收缩,第三钢丝绳绷紧,从而拉动钢丝绳锁止机构的手柄,使第二压板与第一压板距离缩小,夹紧穿过两压板中间的第一钢丝绳,锁定发动机盖开启高度;此时,第一气缸伸出,放松第一钢丝绳;当需要关闭发动机盖时,第二气缸伸出松开手柄,第三钢丝绳的锁紧力消失,发动机盖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关闭,同时拉动从动轮旋转,固定在从动轮上的受力块带动与其接触的传动臂旋转,进而带动主动轮旋转,使放松的第一钢丝绳收紧并缠绕在主动轮的第一定位槽内,最后整套装置复位至初始状态。当第一气缸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小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直径比时,若没有此机构,发动机盖下落受第一气缸的阻碍。加装此机构后,先伸出第一气缸,第一钢丝绳放松完毕再伸出第二气缸松开第三钢丝绳,最后发动机盖自行关闭。此时发动机盖下落无阻碍,充分模拟了汽车实际使用状态。加装此机构可以不考虑第一气缸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与主从动轮直径比的关系,对气缸的要求降低,节约了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试验装置还包括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工作的PLC控制柜。通过PLC控制柜的可控性控制,让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在适当的时候工作,以气动代替手动,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盖的开闭疲劳冲击试验要求,既符合人机工程,又节约了人力资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制造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以气动代替手动,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盖的开闭疲劳冲击试验要求,能满足多个车型或者同种车型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能广泛适用于汽车行业上的各种车型,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而且符合人机工程,又节约了人力资源。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一种施例中的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组合机构;[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动轮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丝绳锁止机构的结构图。图中标识:1-主动轮;11_传动臂;12_第一定位槽;13_第一销柱固定孔;2_从动轮;21-受:力块;22_第二定位槽;23_第二销柱固定孔;24_弧形槽;3_固定轴;31_轴座;301-第一钢丝绳;302_第二钢丝绳;303_第三钢丝绳;4_夹持机构;41_U型面;42_钢丝绳固定块;43_螺孔;44_螺钉;5_发动机盖;501_第一气缸;502_第二气缸;6_钢丝绳锁止机构;61_支架;62_手柄;63_第一压板;64_第二压板;7_PLC控制柜;8_端盖;9_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包括主动轮1、从动轮2、固定轴3、夹持机构4、第一钢丝绳301、第二钢丝绳302、发动机盖5以及第一气缸501 ;所述主动轮I与所述从动轮2通过轴承及端盖8固定于所述固定轴3上;所述主动轮I上安装有传动臂11,所述从动轮2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臂11相配合的受力块21 ;所述主动轮I圆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12 ;所述第一钢丝绳301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1并与所述第一气缸501连接;所述从动轮2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22 ;所述第二钢丝绳302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并与所述夹持机构4连接;所述夹持机构4夹紧所述发动机盖5。如此设计,所述主动轮I与从动轮2通过轴承和端盖8固定在固定轴3上,并能自由转动;当第一气缸501拉动缠绕在主动轮I第一定位槽12上的第一钢丝绳301使主动轮I转动时,固定在主动轮I上的传动臂11旋转一定角度后与固定在从动轮2上的受力块21接触,进而带动从动轮2旋转,所述第二钢丝绳302收紧并缠绕在从动轮2的第二定位槽22上;第二钢丝绳302的另一端拉动夹紧在发动机盖5上的夹持机构4,通过发动机盖5两端铰链的支点作用,从而模拟人手开启发动机盖5。当发动机盖5开启完毕后,第一气缸501伸出,发动机盖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关闭。此时若第一气缸501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5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主动轮I与从动轮2的直径比,发动机盖5的运动不受第一气缸501的影响,可以自由下落,能满足试验要求;若第一气缸501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5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小于主动轮I与从动轮2的直径比,发动机盖5的运动受第一气缸501的影响,下落受阻,不能满足试验要求,需进步一改进。同时第二钢丝绳302拉动从动轮2旋转,固定在从动轮2上的受力块21带动与其接触的传动臂11旋转,进而带动主动轮I旋转,所述第一钢丝绳301收紧并缠绕在主动轮I的第一定位槽12内,最后整套装置复位至初始状态。此时,发动机盖5夹持点的最大位移与第一气缸501的最大行程的比为一个定值。当主动轮I的直径小于从动轮2的直径,且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在第一气缸I开始运动时已接触,发动机盖5夹持点的位移为第一气缸501行程与从主动轮直径比的乘积,此时发动机盖5的开启高度为最大值;当主动轮I的直径小于从动轮2的直径,且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在第一气缸501运动一定距离后才接触,即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对于固定轴3有一个相对角度,发动机盖5夹持点的位移为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接触后第一气缸501所走的行程与从主动轮直径比的乘积,此时发动机盖5的开启高度为O至最大值之间。该套装置能够通过第一气缸5的固定行程,满足发动机盖5 —定范围内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即通过调整该套装置的安装位置、第二钢丝绳302的长度、第一钢丝绳301的长度或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之间的相对角度,均可调整发动机盖5的开启高度,使发动机盖5的开启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可调。如图2所示,所述从动轮2上开有与其圆弧面平行的弧形槽24 ;所述受力块21固定安装于所述弧形槽24内。如此设计,受力块21可固定安装在弧形槽24内的任意位置,使受力块21与传动臂11的相对角度可调,即传动臂11在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接触并带动受力块21运动,第一气缸501最初的部分行程并没有通过主从动轮机构起放大作用。如此设计,只需调节受力块21的安装位置,不用调节整套装置的安装位置或更换钢丝绳就能控制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的相对角度,使得发动机盖5开启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可调,能满足多个车型或者同种车型不同开度的试验要求,使本实用新型的试验装置广泛适用于汽车行业上的各种车型,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准确可靠。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轴3两端设有轴座31,将所述主动轮1、从动轮2的组合机构安装在高度高于所述发动机盖5高度的框架9或其他承载物上。如此设计,将所述主动轮1、从动轮2的组合机构固定安装在高度高于所述发动机盖5高度的框架9或其他承载物上,可以使汽车发动机盖5进行多次往复动作的疲劳试验时,主动轮1、从动轮2的组合机构不会发生偏移,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主动轮I上开设有第一销柱固定孔13 ;所述第一钢丝绳301的一端设有第一销柱(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一销柱插于所述第一销柱固定孔13内,使所述第一钢丝绳301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2内并与所述主动轮I相切;所述第一钢丝绳30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501连接。所述从动轮2上开设有第二销柱固定孔23 ;所述第二钢丝绳302的一端设有第二销柱(图中未标出);所述第二销柱插于所述第二销柱固定孔23内,使所述第二钢丝绳302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内并与所述从动轮2相切;所述第二钢丝绳302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机构5连接。如此设计,可以利用第一销柱将第一钢丝绳301更加灵活、方便的缠绕在主动轮I第一定位槽12内,利用第二销柱将第二钢丝302绳更加灵活、方便的缠绕在主动轮I第二定位槽22内,而且,开启发动机盖5时第一钢丝绳301沿着主动轮I的切线方向,第二钢丝绳302沿着主动轮I的切线方向,第一气缸501的放置角度沿着主动轮I的切线方向,这时拉动主动轮I转动的气缸力较小。如图2、图3所示,所述传动臂11设有圆弧面,所说弧形面贴紧所述端盖8圆弧面,所述传动臂1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主动轮I上。通过端盖8和螺栓将传动臂11固定安装在主动轮I上,方便传动臂11与受力块21的配合。如图1、图4所示,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夹住所述发动机盖5的U型面41,固设于所述U型面41上的钢丝绳固定块42,开设于所述U型面41上的螺孔43,与所述螺孔43相匹配的螺钉44 ;所述螺钉44与所述螺孔43相配合将所述发动机盖5夹紧在所述U型面41内;所述第二钢丝绳302与所述钢丝绳固定块303连接。如此设计,通过把螺钉44拧进开设于U型面41上的螺孔43,将发动机盖5夹紧在U型面41内,模拟了人手开启发动机盖5时,夹紧发动机盖5的状态。如图1、图5所示,该试验装置还包括钢丝绳锁止机构6 ;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6设于所述主动轮I与所述第一气缸501之间;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6包括支架61、手柄62、第一压板63、第二压板64、第二气缸502及第三钢丝绳303 ;所述第一压板63固定于所述支架61上;所述第二压板64与所述第一压板63相对;所述手柄62与所述支架61枢接,所述手柄62 —端与所述第二压板64连接,所述手柄62另一端通过第三钢丝绳303与所述第二气缸502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301穿过所述第一压板63与所述第二压板64之间的缝隙。通过钢丝绳锁止机构6可以在第一气缸501运动至最大行程并停止后,锁定第一钢丝绳301,即锁定发动机盖5开启的高度。当发动机盖5开启到指定的高度时,第二气缸502收缩,第三钢丝绳303绷紧,从而拉动钢丝绳锁止机构6的手柄62,使第二压板64与第一压板63距离缩小,夹紧穿过两压板中间的第一钢丝绳301,锁定发动机盖5开启高度;此时,第一气缸501伸出,放松第一钢丝绳301 ;当需要关闭发动机盖5时,第二气缸502伸出,松开手柄62,第三钢丝绳303的锁紧力消失,发动机盖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行关闭,同时拉动从动轮2旋转,固定在从动轮2上的受力块21带动与其接触的传动臂11旋转,进而带动主动轮I旋转,使放松的第一钢丝绳301收紧并缠绕在主动轮I的第一定位槽12内,最后整套装置复位至初始状态。当第一气缸501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5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小于主动轮I与从动轮2的直径比时,若没有此机构,发动机盖5下落受第一气缸501的阻碍。加装此机构后,先伸出第一气缸501,第一钢丝绳301放松完毕再伸出第二气缸502松开第三钢丝绳303,最后发动机盖5自行关闭。此时发动机盖5下落无阻碍,充分模拟了汽车实际使用状态。加装此机构可以不考虑第一气缸501伸出速率和发动机盖5夹持点运动速率的比值与主从动轮直径比的关系,对气缸的要求降低,节约了成本。如图1所示,该试验装置还包括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501、所述第二气缸502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501、所述第二气缸502工作的PLC控制柜7。通过PLC控制柜7的可控性控制,让第一气缸501、第二气缸502在适当的时候工作,以气动代替手动,可以满足汽车发动机盖5的开闭疲劳冲击试验要求,既符合人机工程,又节约了人力资源。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固定轴、夹持机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发动机盖以及第一气缸;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承及端盖固定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主动轮上安装有传动臂,所述从动轮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臂相配合的受力块;所述主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并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从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并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夹紧所述发动机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两端设有轴座,将所述主动轮、从动轮的组合机构安装在高度高于所述发动机盖高度的框架或其他承载物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上开设有第一销柱固定孔;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设有第一销柱;所述第一销柱插于所述第一销柱固定孔内,使所述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主动轮相切;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上开设有第二销柱固定孔;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设有第二销柱;所述第二销柱插于所述第二销柱固定孔内,使所述钢丝绳缠绕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从动轮相切;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夹持机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上开有与其圆弧面平行的弧形槽;所述受力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弧形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设有圆弧面,所说弧形面贴紧所述端盖圆弧面,所述传动臂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住所述发动机盖的U型面,固设于所述U型面上的钢丝绳固定块,开设于所述U型面上的螺孔,与所述螺孔相匹配的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孔相配合将所述发动机盖夹紧在所述U型面内;所述第二钢丝绳与所述钢丝绳固定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丝绳锁止机构;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设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气缸之间;所述第一钢丝绳穿过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锁止机构包括支架、手柄、第一压板、第二压板、第二气缸及第三钢丝绳;所述第一压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一压板相对;所述手柄与所述支架枢接,所述手柄一端与所述第二压板连接,所述手柄另一端通过第三钢丝绳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穿过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缝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工作的PLC控制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盖开闭试验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固定轴、夹持机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发动机盖以及第一气缸;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轴承及端盖固定于固定轴上;所述主动轮上安装有传动臂,所述从动轮上设有与传动臂相配合的受力块;所述主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钢丝绳缠绕于第一定位槽并与第一气缸连接;所述从动轮圆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钢丝绳缠绕于第二定位槽并与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夹紧发动机盖。本实用新型以气动代替手动,可满足汽车发动机盖的开闭疲劳冲击试验要求,能广泛适用于汽车行业上的各种车型,性能稳定,试验数据准确可靠,而且符合人机工程,又节约了人力资源。
文档编号G01M15/00GK202928800SQ20122054093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郜晗, 赖玉龙, 庞晓军, 郑胜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