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机领域的一种测量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织机的诸多运动中,后梁运动最具有复杂性。后梁随开口高度的大小运动,后粱位置不仅有高低,有前后,且没有规律,测量有困难。后梁的运动与开口高度、送经电机的送经量、经纱的种类、经纱张力、织物张力大小和织口位置等因素有关。因此,测量从织机起动位置到正常运行到织机关停位置各阶段的后梁位置十分重要,后梁运动直接影响织物的品质、经纱的承受能力和织机运行速度。后梁位置的高低与经纱张力的正常、织疵的出现紧密相关。在织机运转正常保持经纱张力正常、织物张力正常和后粱位置正常,就能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若后粱位置升高,产生较低的经纱张力会造成织物段的稀疏。后梁位置不仅在织机运转状态下是变化的,且在织机停车后也随织机静止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因此,有必要测量织机停车后后梁位置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由经纱长度的变化确定理想的后梁位置及确定的经纱张力标准,从而确定合理的后梁摆动区域、后梁的起动位置、后梁运动范围等。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于后梁上的光发射管以及一对相对于机架静止
的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管发射方向与所述光接收器接收方向相对应;所述光发射管发射方向延长线与后梁轴线重合,两个光接收器接收端所在平面与所述后梁端面平行;所述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传输至信号识别处理器、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通过分析软件、时间窗计算所述后梁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光发射管为红外光发射管,所述光接收器为红外光接收器。进一步的,所述光发射管发射端、所述一对光接收器接收端所在平面之间相距50-80mm,所述一对光接收器接收端相隔40_60mm。优选的,所述光发射管通过连接座连接于所述后梁,所述连接座一端套于所述后梁端部,另一端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槽,所述光发射管可在所述安装槽内调节位置和方向,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座置于所述机架外侧。优选的,所述一对光接收器通过探测架固定于T形臂上,所述T形臂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探测架置于所述机架外侧。进一步的,所述时间窗有两个,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启动时刻开始,计算机记录时间窗内的数据并显示曲线,记录长度为6-10个织机运行周期;另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关闭时刻开始,记录长度为600-1000个织机运行周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监测从织机起动到正常运行到织机关停位置各阶段后梁的位置,以便及时调整织机的参数,使织物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和最少织疵、提高经纱的承受能力和织机运行速度。2、本测量采用光电式传感器,光发射管连接在后梁上,用两只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接收器接受光发射管发射的光信号,光到达时间原理来测量距离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通过光发射管每秒发射上万个脉冲到光接收器,信号识别处理器计算脉冲遇到光接收器所需的时间,以此计算出距离值。通过两接收器与动点组成的三角形,计算出后梁的动态位置。3、光发射管采用激光发射管或红外光发射管。激光、红外光是效率最高的光束。红外光经过调制后光能量升高,增大了检测距离,并扩展了光束的角度。光接收器的透镜采用机械屏蔽手段,光接收器只能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光,经过调制的光接收器能忽略周围环境的光线,只对光发射管的光线做出响应。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后梁连接关系示意图2本发明所述的测量装置示意图3连接座结构示意图4连接座结构侧视图5探测架连接关系示意图6光发射管与光接收器设置距离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后梁,101、后梁轴线,2、机架,3、光发射管,4、光接收器,5、信号识别处理器,6、计算机,7、连接座,701、安装槽,8、探测架,9、T形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于后梁I上的光发射管3以及一对相对于机架2静止的光接收器4。所述光发射管3通过连接座7连接于所述后梁I,所述连接座7 —端套于所述后梁I端部,另一端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槽701,所述光发射管3可在所述安装槽701内调节位置和方向,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座7置于所述机架2外侧。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通过探测架8固定于T形臂9上,所述T形臂9固定于所述机架2上,所述探测架8置于所述机架2外侧。所述光发射管3发射方向与所述光接收器4接收方向相对应。所述光发射管3发射方向延长线与后梁轴线101重合,两个光接收器4接收端所在平面与所述后梁I端面平行。所述光接收器4将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传输至信号识别处理器5、计算机6,由所述计算机6通过分析软件、时间窗计算所述后梁I的位置。所述时间窗有两个,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启动时刻开始,计算机记录时间窗内的数据并显示曲线,记录长度为6-10个织机运行周期;另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关闭时刻开始,记录长度为600-1000个织机运行周期。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发射管3为红外光发射管,所述光接收器4为红外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管3发射端、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接收端所在平面之间相距D=50-80mm,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接收端相隔E=40_60mm。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发射管3连接在后梁I上,用两只相隔一定距离的光接收器4接受光发射管3发射的光信号,光到达时间原理来测量距离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通过光发射管3每秒发射上万个脉冲到光接收器4,信号识别处理器5计算脉冲遇到光接收器4所需的时间,以此计算出距离值。通过两光接收器4与光发射管3组成的三角形,计算出后梁I的动态位置。光发射管3采用激光发射管或红外光发射管。红外光是效率最高的光束。红外光经过调制后光能量升高,增大了检测距离,并扩展了光束的角度。光接收器4的透镜采用机械屏蔽手段,光接收器4只能接收到光发射管3发出的光,经过调制的光接收器4能忽略周围环境的光线,只对光发射管3的光线做出响应。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于后梁(I)上的光发射管(3)以及一对相对于机架(2 )静止的光接收器(4 ),所述光发射管(3 )发射方向与所述光接收器(4)接收方向相对应; 所述光发射管(3)发射方向延长线与后梁轴线(101)重合,两个光接收器(4)接收端所在平面与所述后梁(I)端面平行; 所述光接收器(4)将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传输至信号识别处理器(5)、计算机(6),由所述计算机(6)通过分析软件、时间窗计算所述后梁(I)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管(3)为红外光发射管,所述光接收器(4)为红外光接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管(3)发射端、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接收端所在平面之间相距50-80mm,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接收端相隔4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发射管(3)通过连接座(7)连接于所述后梁(1),所述连接座(7)—端套于所述后梁(I)端部,另一端有一径向设置的安装槽(701),所述光发射管(3)可在所述安装槽(701)内调节位置和方向,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座(7 )置于所述机架(2 )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光接收器(4)通过探测架(8)固定于T形臂(9)上,所述T形臂(9)固定于所述机架(2)上,所述探测架(8)置于所述机架(2)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窗有两个,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启动时刻开始,计算机记录时间窗内的数据并显示曲线,记录长度为6-10个织机运行周期;另一个时间窗从织机关闭时刻开始,记录长度为600-1000个织机运行周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梁动态位置测量装置,包括连接于后梁上的光发射管以及一对相对于机架静止的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管发射方向延长线与后梁轴线重合,两个光接收器接收端所在平面与所述后梁端面平行;所述光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依次传输至信号识别处理器、计算机,由所述计算机通过分析软件、时间窗计算所述后梁的位置。监测从织机起动到正常运行到织机关停位置各阶段后梁的位置,以便及时调整织机的参数,使织物获得最佳织物均匀率和最少织疵、提高经纱的承受能力和织机运行速度。
文档编号G01B11/00GK103047931SQ20121054492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平, 祝章琛 申请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