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5-11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5-10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脉冲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
直O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评价电子设备抗击强快沿电磁脉冲的能力日趋重要, 在军事领域尤为重要。另外,电子设备在进行瞬变电场敏感度试验时,如果设备电磁兼容EMC计考虑不周全,往往会出现异常,甚至被强快沿电磁脉冲毁坏,随后就要进行整改,需要进行一系列电场强度值由小到大的快沿电磁脉冲试验,找出设备出现异常状况的临界场强,根据此临界场强下的异常现象分析设备的敏感部位(而不是直接施加强电磁脉冲,使设备失效,对着“尸体”分析异常原因),之后采取针对性的加固防护措施,反复试验,最终通过抗击标准电场强度的快沿电磁脉冲试验,设计出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产品。因此对高性能的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需求特别迫切。现有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的显著缺点是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无法自动连续运行,完成单次试验后,便会停下来,如果需要进行后续试验,必须每次都进行人工干预,重新设置试验参数,等待试验设备就绪(时间较长),之后进行试验。这样需要长时间反复人工干预才能连续进行试验。试验时,操作人员根据仪表上的读数进行参数设定,特别是模拟仪表,不同操作人员从仪表上读取的参数会有一定误差,同一操作人员在不同批次的试验中读取的参数会有一定误差,这样试验条件不完全一致,造成试验结果不一致;再者操作人员长期进行烦琐、单调、机械的重复操作,往往会出现误操作,造成测试数据不可信。采用现有设备完成上述连续试验,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试验数据可信度降低,不利于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该装置可单次或自动连续进行测试。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所述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接收数据调整电磁脉冲发生器各部件状态,当满足既定条件时,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
所述MARX发生器包括限流电阻器(Rl R7)、电容器组、气隙火花开关(Kl K4),所述气隙火花开关的相对两端设置有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所述气隙火花开关另外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阳电极E+和阴电极E-,所述阳电极E+由阳内电极和阳外电极构成,所述阴电极E-由阴内电极和阴外电极构成,所述电容器组包括由并联的高压无感电容器(Cl C5)组成的第一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6 C10)并联组成的的第二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ll C15) 并联组成的第三电容器组以及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16 C20)并联组成的第四电容器组, 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l对第一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1、 第二限流电阻R2、第五限流电阻R5对第二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 R1、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五限流电阻R5以及第六限流电阻R6对第三电容器组Cll C15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限流电阻(Rl R7)对第四电容器组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器组、第二电容器组、第三电容器组、第四电容器组和峰化电路依次并联在直流高压电源间,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与第二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与第三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组与第四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 E-与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组与峰化电路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连接,所述气配单元包括第一气配单元、第二气配单元和第三气配单元,第一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第一充气继电器、第一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一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放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一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第二充气继电器、第二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二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放气阀门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三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第三充气继电器、第三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三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放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上述智能控制器包括气体压力设定电路、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气体压力测量电路、气体压力调节电路、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启动电路、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存储电路以及单片机,所述气体压力测量电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充气阀门和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三AD采样电路AIN2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充气阀门和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四AD采样电路AIN3连接,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充气阀门和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五AD采样电路AIN4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设定电路包括N2压力设定电路和SF6压力设定电路,所述N2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一 AD采样电路AINO连接,所述SF6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六 AD采样电路AIN5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调节电路包括程控芯片LD0,所述程控芯片LDO包括第一程控LDOl、 第二程控LD02、第三程控LD03、第四程控LD04、第五程控LD05以及第六程控LD06,所述第一程控LDOl的一端与第一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2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程控LD02的一端与第一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3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程控LD03的一端与第二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4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程控LD04的一端与第二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5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程控LD05的一端与第三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6接口连接,所述第六程控LD06的一端与第三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7接口连接,所述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二 AD采样电路Aim连接,所述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与单片机的COMO接口连接;所述试验参数显示电路与单片机的扩展IXD接口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与单片机的GPF3接口连接,所述启动电路与单片机的GPF4接口连接,所述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的LAN接口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智能控制器供电。上述N2压力设定电路包括第一电位器RP1,所述第一电位器RPl的C端输出第一采样电压信号GET-Pl,所述SF6压力设定电路包括第二电位器RP2,所述第二电位器RP2的 C端输出第二电压采样信号GET-P2,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RP3,所述第三电位器RP3的C端输出第三电压采样信号GET-V。上述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包括以太网电路和网络滤波器U_PHY_T,所述以太网电路为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AEN(Pin34)端与单片机的nLANCS(Pin20)连接,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NT0(Pin4)端与单片机的ETH-INT (Pin33)连接,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ORB端(Pin29)接单片机的n0E(Pinl5);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OWB端(Pin30)接单片机的 nffE (Pinl6);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地址总线[SA0 SA4]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AINDR1 AINDR5]相连;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16位数据总线[SD0 SD15]与单片机的低16位数据总线[DATA0 DATA15]相连,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 U-LAN与网络滤波器U-PHY_T接口,所述网络滤波器U-PHY_T用于对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传输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还包括语音提示电路,所述语音提示电路包括立体声信号数模转换芯片U-IIS-DA 和低电压音频放大集成电路U-AMP,所述立体声信号数模转换芯片通过IIS接口接收单片机信号。还包括存储电路,所述存储电路包括程序存储单元和程序运行单元,所述程序存储单元为U-FLASH存储器,所述U-FLASH存储器通过Flash接口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程序运行单元为SDRAM存储器,所述SDRAM存储器通过SDRAM接口与单片机连接。上述高压源输出电路包括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U-COMO。还包括无线触发预留电路,所述无线触发预留电路通过单片机的COMl接口连接, 所述无线触发预留电路包括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U-C0M1。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1、在单次模式下,装置完成一次试验便停下来,再次测试需人工干预。在连续模式下,装置按照递增场强(递增值大小可任意调整)方式,自动连续进行试验。操作人员只需在远处监控室通过监视器观测设备是否发生敏感现象,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发出指令,中断试验进行即可。连续试验过程中,试验参数设置由装置自动完成,通过内部传感器进行参数反馈,经过内部控制器进行参数精度控制,根据内部指令启动试验,试验结果精准。通过该装置,在产品性能认证阶段,可以进行单次常规验证性试验;在产品摸底, 性能整改阶段,可以自动化连续进行试验,将操作人员从烦琐、单调、机械的重复操作中摆脱出来。这样大大简化试验过程,缩短试验时间,减少人为试验差错,增强试验条件一致性,提高试验效率,使试验任务高质量完成。2、本发明经实验验证,达到以下技术指标1]可产生信号上升前沿陡。可产生上升时间为2. 3士0. 5ns的瞬变信号。2]可产生信号频率范围宽。可产生半高宽时间为23士5ns的模拟信号,这种信号频带宽。3]可产生信号峰值场强高。可产生电场强度大于等于50kV/m的强电场信号。4]全自动智能控制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方式灵活,适用多种试验场合和试验目的。设备可以手动单次触发或者自动连续触发强快沿电磁脉冲。


图1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系统框图;图2快沿电磁脉冲强场发生器图;图3气隙火花开关原理示意图;图4第一气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第二气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第三气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图7智能控制器核心电路板框图;图8智能控制器的单片机信号关系图;图9气体目标压力设定电路 图10高压源目标电压设定电路图;
图11第一气配单元控制图;图12第一气配单元控制电路示意图;图13第二气配单元控制图;图14第三气配单元控制图;图15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图;图16就绪状态指示电路图;图17启动电路图;图18工作方式设定电路图;图19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图;图20电源系统电路图;图21语音提示电路图;图22存储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电磁脉冲发生器、智能控制器、远程控制终端、现场监控器四部分构成。远程控制终端可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智能控制器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接收数据调整电磁脉冲发生器各部件状态,当满足既定条件时,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另外智能控制器前面板上有很多旋钮、按键,通过这些旋钮和按键可以设定试验状态参数,产生触发指令。一般通过智能控制器前面板进行单次手动试验。通过远程控制终端进行连续自动试验。如图2,电磁脉冲发生器由MARX发生器、峰化电路、气配单元、传输线和负载构成。 MARX发生器用于初级储能与脉冲产生;峰化电路用于脉冲压缩,缩短脉冲上升时间;传输线和负载用于辐射强电场。MARX发生器由限流电阻器Rl R7、高压无感电容器Cl C20、 气隙火花开关Kl K4构成。设直流高压源输出直流高压为U,充电期间,直流高压源通过 Rl对Cl C5充电;通过R2、R5对C6 ClO充电;通过Rl R3、R5、R6对Cll C15充电;通过Rl R7对C16 C20充电。充电完成后,电容器Cl C20上电压为U,气隙火花开关Kl K3上承受电压为U。通过外部触发使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导通,则气隙火花开关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1K2上承受的电压陡增为2U,这样K2因承受电压突然升高而击穿导通。同理,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导通后,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上承受的电压陡增为3U, K3也因承受电压突然升高而击穿导通。最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击穿导通。限流电阻器 Rl R7为高阻值功率电阻,当气隙火花开关导通后,限流电阻器用于防止电容器Cl C20 对直流高压源反向充电。峰化电路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21和充满SF6气体的气隙火花开关 K5组成。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导通后,MARX发生器向峰化电容C21充电,直到峰化第五气隙火花开关K5击穿导通,这样电流通过传输线流过负载R8,产生瞬时脉冲。第五气隙火花开关K5的击穿电压远高于气隙火花开关Kl K4的击穿电压,这样将Kl K4的依次导通时间压缩为K5的瞬时导通时间,脉冲上升沿便大大提高了。气阀门连接;上、下方为电极,接直流高压。给气隙火花开关内部按照一定压力充满特定气体,同时给气隙火花开关上下两个电极施加高电压,由于气体的绝缘性,上下两个电极不导通,当保持电极上直流高压不变,突然降低气隙火花开关内的气体压力到一定数值,内部气体被高电压电离,产生电弧,产生电弧瞬间两个电极导通。电极导通瞬间,两电极间电压因放电而急剧降低,因电压降低,气体不再电离,这样气隙火花开关不再导通。气隙火花导通时间短,承受电压高,放电电流大,特别适用于强快沿电磁脉冲电路。如图4、图5、图6,电磁脉冲发生器气路由3个气配单元构成。气隙火花开关分为 3组(K1、K2 K4、I ),对应3个气配单元。以第1个气配单元为例,第一减压阀10输入端与Ν2气瓶连接,第一减压阀输出端通过气管与第一充气阀门11连接。第一充气阀门11、第一压力传感器12、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通过三通进行互连。第一放气阀门14通过气管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连接。气瓶内装有特定压缩气体,压力较高,压缩气体首先通过减压阀调节为压力合适的气体。第一充气阀门11闭合时,减压阀输出的气体不能进入气隙火花开关Κ1。第一充气阀门11开启时,减压阀输出的气体通过第一充气阀门11进入第一气隙火花开关Κ1。第一压力传感器12用于检测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内的压力,并向单片机通报压力数值,由单片机根据压力数值控制第一充气阀门11、第一放气阀门14开启、闭合状态。第一放气阀门14开启时,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通过第一放气阀门14放气,第一气隙火花开关内的气体压力会突然降低。第一放气阀门14闭合时,第一气隙火花内气体不能放出。同理第2、3个气配单元与第1个气配单元气路连接、压力控制方法相同,只是第2个气配单元将气隙火花开关Κ2 Κ4串联起来,进行气压控制,第3个气配单元的第五气隙火花开关Κ5内充SF6气体。智能控制器用于触发Marx发生器工作,如图7它由气体压力设定电路、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气体压力调节电路、气体压力测量电路、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试验参数显示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启动电路、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电源电路、语音提示电路、存储电路构成。智能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单片机U-MCU,该单片机片内资源包括GPIO 口、AD采样电路、UART 口。如图8通过单片机GPG2端口(GPI0 口,对应单片机36引脚)控制LDOl输出与否,GPG2输出控制信号C-LDOl,C-LDOl为高电平,LDOl输出;C-LDOl为低电平,LDOl禁止。 LDOl输出,则第一充气继电器41吸合;LDOl禁止,则第一充气继电器41断开。第一充气继电器41吸合,则220VAC电源通过第一充气继电器41给第一充气阀门11 (见图4)供电,第一充气阀门11开启;第一充气继电器41断开,则第一充气阀门11 (见图4)断电,第一充气阀门11闭合。同理,通过单片机GPG3 GPG7端口(GPI0 口,对应单片机37 41引脚) 控制LD02 LD06,进而控制第一至第三充气继电器 第一至第三放气继电器状态;通过这些继电器控制第二充气阀门21、第三充气阀门31、第一放气阀门14、第二放气阀门M以及第三放气阀门;34状态,对应关系见表1。表 权利要求
1.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所述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 所述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 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接收数据调整电磁脉冲发生器各部件状态,当满足既定条件时,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 所述MARX发生器包括限流电阻器(Rl R7)、电容器组、气隙火花开关(Kl K4), 所述气隙火花开关的相对两端设置有进气管接口和出气管接口,所述气隙火花开关另外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阳电极(E+)和阴电极(E-),所述阳电极E+由阳内电极和阳外电极构成,所述阴电极(E-)由阴内电极和阴外电极构成,所述电容器组包括由并联的高压无感电容器(Cl ( )组成的第一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6 C10)并联组成的的第二电容器组、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ll C15)并联组成的第三电容器组以及由高压无感电容器(C16 C20)并联组成的第四电容器组,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l)对第一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l)、 第二限流电阻(R2)、第五限流电阻(肪)对第二电容器组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第一限流电阻(Rl)、第二限流电阻(R2)、第三限流电阻(R3)、第五限流电阻(R5)以及第六限流电阻 (R6)对第三电容器组(Cll C15)充电;直流高压源通过限流电阻(Rl R7)对第四电容器组充电,所述第一电容器组、第二电容器组、第三电容器组、第四电容器组和峰化电路依次并联在直流高压电源间,所述第一电容器组与第二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组与第三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 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以)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组与第四电容器组分别通过阳电极(E+) 和阴电极(E-)与第三气隙火花开关(D)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组与峰化电路分别通过阳电极(E+)和阴电极(E-)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K4)连接,所述气配单元包括第一气配单元、第二气配单元和第三气配单元,第一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第一充气继电器、第一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一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一减压阀、第一充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放气阀门与第一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一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一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第二充气继电器、第二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二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二减压阀、第二充气阀门与第二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放气阀门与第四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三气配单元包括气源、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第三充气继电器、第三放气继电器以及第三放气阀门,所述气源通过第三减压阀、第三充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进气管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放气阀门与第五气隙火花开关的出气管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充气阀门的开、合,所述第二放气继电器用于控制第二放气阀门的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气体压力设定电路、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气体压力测量电路、气体压力调节电路、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状态指示电路、启动电路、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存储电路以及单片机,所述气体压力测量电路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以及第三压力传感器,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充气阀门和第一气隙火花开关(Kl)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三AD采样电路(AIN2)连接,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充气阀门和第二气隙火花开关(K2)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四AD采样电路(AIN3)连接,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连接在第三充气阀门和第三气隙火花开关(K3)之间,另一端与单片机的第五AD采样电路(AIN4)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设定电路包括N2压力设定电路和SF6压力设定电路,所述N2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一 AD采样电路(AINO)连接,所述SF6压力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六AD 采样电路(AIN5)连接,所述气体压力调节电路包括程控芯片(LDO),所述程控芯片(LDO)包括第一程控 (LDOl)、第二程控(LD02)、第三程控(LD03)、第四程控(LD04)、第五程控(LD05)以及第六程控(LD06),所述第一程控(LDOl)的一端与第一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2)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程控(LD02)的一端与第一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3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程控(LD03)的一端与第二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4接口连接,所述第四程控(LD04)的一端与第二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5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程控(LD05)的一端与第三充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6接口连接,所述第六程控(LD06)的一端与第三放气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单片机的GPG7接口连接,所述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与单片机的第二 AD采样电路(AINl)连接, 所述高压源输出电压调节电路与单片机的COMO接口连接; 所述试验参数显示电路与单片机的扩展LCD接口连接, 所述状态指示电路与单片机的GPF3接口连接, 所述启动电路与单片机的GPF4接口连接, 所述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与单片机的LAN接口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智能控制器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2压力设定电路包括第一电位器(RPl),所述第一电位器(RPl)的C端输出第一采样电压信号 (GET-Pl),所述SF6压力设定电路包括第二电位器(RP》,所述第二电位器(RP》的C端输出第二电压采样信号(GET-P》,高压源电压设定电路包括第三电位器(RP;3),所述第三电位器(RP;3)的C端输出第三电压采样信号(GET-V)。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远程控制电路包括以太网电路和网络滤波器(U-PHY T),所述以太网电路为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AEN端(Pin34)与单片机的 nLANCS(Pin20)连接,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NTO端(Pin4)与单片机的 ETH-INT端(Pin3;3)连接,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ORB端(Pin29)接单片机的nOE端(Pinl5);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IOWB端(Pin30)接单片机的 nTO端(Pinie);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地址总线[SA0 SA4]与单片机的地址总线[AINDR1 AINDR5]相连;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的16位数据总线 [SD0 SD15]与单片机的低16位数据总线[DATA0 DATA15]相连,所述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与网络滤波器(U-PHY_T)接口,所述网络滤波器(U-PHY_T)用于对高度集成以太网控制器(U-LAN)传输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提示电路,所述语音提示电路包括立体声信号数模转换芯片(U-IIS-DA)和低电压音频放大集成电路(U-AMP),所述立体声信号数模转换芯片通过IIS接口接收单片机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电路,所述存储电路包括程序存储单元和程序运行单元,所述程序存储单元为U-FLASH 存储器,所述U-FLASH存储器通过Flash接口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程序运行单元为SDRAM存储器,所述SDRAM存储器通过SDRAM接口与单片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源输出电路包括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U-COMO)。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触发预留电路,所述无线触发预留电路通过单片机的COMl接口连接,所述无线触发预留电路包括单电源电平转换芯片(U-COMl)。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全自动智能强快沿电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脉冲发生器、现场监控器、远程控制终端以及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电磁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快沿电磁脉冲强场;现场监控器用于监控被测试对象、电磁脉冲发生器和智能控制器的状况;远程控制终端用于在远处发送试验参数、程控触发指令;智能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根据指令使能电磁脉冲发生器动作;电磁脉冲发生器包括MARX发生器、气配单元和峰化电路,本发明解决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简化试验过程,缩短试验时间,减少人为试验差错提高试验效率。
文档编号G01R31/00GK102323501SQ2011102004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8日
发明者刘世木, 周开基, 商高平, 张海东, 王浩, 王骞, 郭恩全 申请人:陕西海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研究深水立管尾流振动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一种用于研究深水立管尾流振动的试验装置本发明涉及研究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深水立管尾流振动的试验装置。 深水立管通常是多根立管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等间距排列的,每排立管至少有
  • 专利名称:可伸缩式的改良的家庭人体秤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人体秤。背景技术:如今市场上家用人体秤,对于一些肥胖者或孕妇等腹围偏大的人群来说适用起来不是很方便,经常是自己看不到人体秤显式的数值。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腹围偏大人群看不到
  • 专利名称:保温杯测试机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 一 种用于检测保温杯保温性能的测试设备。背景技术:保温杯通常是由薄的不锈钢板焊接在一起,保温杯由两层組成,中间抽真 空,使其保温性能得以提高,中国专利200320110961,公开了
  • 专利名称:损坏标识模块和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标识绑定器(binder)的电信线路中的损坏的方法和一种实现这样的方法的损坏标识模块。背景技术:在本领域中已知这样的方法和模块。实际上,随着三重播放(Triple Play)服务在铜接
  • 专利名称:快速无损检测绿茶成分含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快速无损检测绿茶 成分含量的装置。背景技术:近红外光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区与中红外区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780nm2500nm,还可将
  • 专利名称:一种湿法氧化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氧化测定总有机碳的方法和装置。背景技术:总有机碳分析仪目前已经在城市水质环境监测、制药行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根据氧化的方法不同,可将总有机碳氧化方法分为如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