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容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 用新型属于电容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夹取送料机构上的电容, 并将电容输送到夹具上,以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的电容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半成品电容进行测试,为了提高测试效率,需要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在现有技术中,电容上料是通过皮带传送,由于一些电容引线在输送中容易变形,以往在皮带传送电容上料,不利与对电容引线进行整形动作,从而导致测试报废率增加,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结构巧妙合理,在自动化上料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整形、拉直操作,保证了电容引线的一致性,克服皮带输送上料的缺点,上料电容位置准确,大大提高测试电容准确率。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台板、支撑板、转动轴、分割器、转盘、取料气缸、送料机构、整形机构、拉直机构和出料机构;支撑板竖直固定在机架台板上,转动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支撑板上,分割器设置在支撑板后侧, 分割器通过支撑座固定在机架台板上,分割器的输出轴与转动轴联接;转盘设置在支撑板前侧,转盘的中心固定在转动轴前端上,转盘依靠分割器带动旋转;所述转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勻布设有取料工位、整形工位、拉直工位、上料工位和两个空置工位共计六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安装着一个取料气缸;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转盘正下方,送料机构与取料工位相对应;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转盘的正上方,上料机构与上料工位相对应;所述整形机构和拉直机构顺次设置在送料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整形机构与整形工位相对应,拉直机构与拉直工位相对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整形安装角座、整形气缸、气爪、整形板和推块,整形安装角座固定在支撑板上,气爪固定在整形安装角座上,整形板固定在气爪前端;整形气缸固定在气爪上,整形气缸的活塞杆端螺纹连接着所述的推块。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直机构包括拉直安装角座固定在支撑板上,气动滑台固定在拉直安装角座上,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气动滑台上,拉直气缸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拉直气缸的活塞杆端连接着所述的拉直块。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线轨竖直固定在支撑板上,连接座上固定安装滑块,滑块与线轨构成移动副;上料气缸固定在连接座上,上料气缸的活塞杆端安装夹爪,第二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支座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杠杆通过销轴支撑在支座上,杠杆前端通过滚子与连接座连接,杠杆后端通过滚子与凸轮接触;所述连接座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复位弹簧用于拉动连接座复位。[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板、固定座、摆块,送料板固定在机架台板上,送料板中间设有狭槽,电容放置在送料板上,电容的引线插入狭槽内; 在送料板前端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上分别安装着一根第一销轴;两个固定座上分别通过转轴安装着可转动的摆块,所述摆块一端安装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与第一销轴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板上还固定安装有防止摆块逆向旋转的挡块。本 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合理,能够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并且在自动化上料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整形、拉直操作,保证了电容引线的一致性,克服皮带输送上料的缺点,上料电容位置准确,大大提高测试电容准确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a为图1中的B向局部视图。图4b为图4a的E向视图。图5a为图1中的C向局部视图。图5b为图5a的F向视图。图6为图1中的D向局部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支撑板、2—拉直安装角座、3—气动滑台、4一第一连接板、5— 拉直气缸、6—拉直块、7—取料气缸、8—夹爪、9 一线轨、10 —支座、11 一凸轮、12—转盘、 13—杠杆、14 一复位弹簧、15—分割器、16—支撑座、17—送料板、18—机架台板、19 一联轴器、20—上料气缸、21—滑块、22a—滚子、22b—滚子、23—第二连接板、24—第一销轴、25— 弹簧、26—第二销轴、27—摆块、28 —转轴、29 —挡块、30—整形板、31—推块、32 —气爪、 33—整形气缸、34—连接座、35—固定座、36—转动轴、37—整形安装角座、38—夹具、39— 狭槽、A—取料工位、B—整形工位、C 一拉直工位、D—上料工位、E—空置工位、F—空置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所述电容上料装置用于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其主要由机架台板18、支撑板1、转动轴36、分割器15、转盘12、取料气缸7、送料机构、整形机构、拉直机构和出料机构组成;支撑板1竖直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转动轴36通过轴承支撑在支撑板1上,分割器15设置在支撑板1后侧,分割器15通过支撑座16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分割器15的输出轴与转动轴36通过联轴器19联接;转盘12设置在支撑板1前侧,转盘12的中心通过螺母固定在转动轴36前端上,转盘12依靠分割器15带动旋转;所述转盘12上沿圆周方向均勻布设有取料工位A、整形工位B、拉直工位C、上料工位D和两个空置工位E、F共计六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安装着一个取料气缸7 ;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转盘12正下方,送料机构与取料工位A相对应;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转盘12的正上方,上料机构与上料工位D相对应; 所述整形机构和拉直机构顺次设置在送料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整形机构与整形工位B相对应,拉直机构与拉直工位C相对应。所述整形机 构的结构如图1、图5a、图5b所示,其主要由整形安装角座37、整形气缸33、气爪32、整形板30和推块31组成,整形安装角座37固定在支撑板1上,气爪32固定在整形安装角座37上,整形板30固定在气爪32前端;整形气缸33固定在气爪32上,整形气缸33的活塞杆端螺纹连接着所述的推块31。所述拉直机构的结构如图1、图4a、图4b所示,其主要由拉直安装角座2、气动滑台3、第一连接板4、拉直气缸5和拉直块6组成,拉直安装角座2固定在支撑板1上,气动滑台3固定在拉直安装角座2上,第一连接板4固定在气动滑台3上,拉直气缸5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上,拉直气缸5的活塞杆端连接着所述的拉直块6。所述上料机构的结构如图广图3所示,其主要由线轨9、连接座34、滑块21、上料气缸20、夹爪8、第二连接板23、支座10、杠杆13、滚子22a、滚子22b、凸轮11和复位弹簧 14组成。线轨9竖直固定在支撑板1上,连接座34上固定安装滑块21,滑块21与线轨9 构成移动副;上料气缸20固定在连接座34上,上料气缸20的活塞杆端安装夹爪8,第二连接板2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上,支座10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3上,杠杆13通过销轴支撑在支座10上,杠杆13前端通过滚子22a与连接座34连接,杠杆13后端通过滚子22b与凸轮 11接触;所述连接座34与第二连接板23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4连接,复位弹簧14用于拉动连接座34复位。所述送料机构的结构如图1、图6所示,其自动上料是通过振动原理实现,主要由送料板17、固定座35、摆块27、第一销轴24、第二销轴26和弹簧25组成,送料板17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送料板17中间设有狭槽39,电容放置在送料板17上,电容的引线插入狭槽 39内;在送料板17前端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固定座35,两个固定座35上分别安装着一根第一销轴24 ;两个固定座35上分别通过转轴28安装着可转动的摆块27,所述摆块27 —端安装第二销轴26,第二销轴26与第一销轴24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5连接。所述送料板17 上还固定安装有防止摆块27逆向旋转的挡块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送料机构首先通过振动将电容在送料板17上进行有序的输送,电容输送到位后被摆块27限制住,电容停止在与取料工位A对应的位置;然后转盘12上的与取料工位A相对的取料气缸7动作,夹紧送料机构上的电容;由于有些电容引线存在弯曲变形的情况,在上料之前需要对电容引线进行整形、拉直操作;分割器15带动转盘12转动至整形工位B,整形机构动作,具体动作过程为对于弓丨线相距比较近的电容,通过整形气缸33推动推板前伸,推板将电容引线顶开,使引线之间达到合适的间距;对于引线相距比较远的电容,通过气爪32带动整形板30动作,整形板 30将电容引线拍打至合适的间距;整形完毕后,分割器15带动转盘12转动至拉直工位C,拉直机构动作,具体动作过程为首先拉直块6在拉直气缸5的作用下夹紧电容引线,然后拉直气缸5在气动滑台3 的作用下向后运动,从而使拉直块6拉直电容引线;拉直完毕后,分割器15带动转盘12转动至上料工位D,上料机构动作,具体动作过程为首先上料气缸20控制夹爪8动作,夹爪8夹住电容;凸轮11旋转,驱使杠杆13绕销轴旋转,杠杆13另一端带动连接座34在线轨9导向下向上做直线运动,当连接座34运动到位后,夹具38将夹持在夹爪8上的电容取走,即完成一个电容的自动上料操作。 上述的四个步骤循环进行,即可将电容连续地送到夹具38上,实现电容的自动化上料,并且在自动化上料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进行整形、拉直操作,保证了电容引线的一致性,克服皮带输送上料的缺点,上料电容位置准确,大大提高测试电容准 确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台板(18)、支撑板(1)、转动轴(36)、分割器(15)、转盘(12)、取料气缸(7)、送料机构、整形机构、拉直机构和出料机构;支撑板(1)竖直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转动轴(36)通过轴承支撑在支撑板(1)上,分割器(15)设置在支撑板(1)后侧,分割器(15)通过支撑座(16)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分割器(15)的输出轴与转动轴(36)联接;转盘(12)设置在支撑板(1)前侧,转盘(12)的中心固定在转动轴(36)前端上,转盘(12)依靠分割器(15)带动旋转;所述转盘(12)上沿圆周方向均勻设有取料工位(A)、整形工位(B)、拉直工位(C)、上料工位(D)和两个空置工位(E、F)共计六个工位,每个工位上安装着一个取料气缸(7);所述送料机构设置在转盘(12)正下方,送料机构与取料工位(A)相对应;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转盘(12)的正上方,上料机构与上料工位 (D)相对应;所述整形机构和拉直机构顺次设置在送料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整形机构与整形工位(B)相对应,拉直机构与拉直工位(C)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整形安装角座(37)、整形气缸(33)、气爪(32)、整形板(30)和推块(31),整形安装角座(37)固定在支撑板(1)上,气爪(32)固定在整形安装角座(37)上,整形板(30)固定在气爪(32)前端;整形气缸(33)固定在气爪(32)上,整形气缸(33)的活塞杆端螺纹连接着所述的推块(3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机构包括拉直安装角座(2)、气动滑台(3)、第一连接板(4)、拉直气缸(5)和拉直块(6),拉直安装角座(2)固定在支撑板(1)上,气动滑台(3)固定在拉直安装角座(2)上,第一连接板(4)固定在气动滑台(3) 上,拉直气缸(5)固定在第一连接板(4)上,拉直气缸(5)的活塞杆端连接着所述的拉直块 (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线轨(9)、连接座(34)、滑块(21)、上料气缸(20)、夹爪(8)、第二连接板(23)、支座(10)、杠杆(13)、滚子 (22a)、滚子(22b)、凸轮(11)和复位弹簧(14),线轨(9)竖直固定在支撑板(1)上,连接座 (34)上固定安装滑块(21),滑块(21)与线轨(9)构成移动副;上料气缸(20)固定在连接座 (34)上,上料气缸(20)的活塞杆端安装夹爪(8),第二连接板(2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 上,支座(10)固定在第二连接板(23)上,杠杆(13)通过销轴支撑在支座(10)上,杠杆(13) 前端通过滚子(22a)与连接座(34)连接,杠杆(13)后端通过滚子(22b)与凸轮(11)接触; 所述连接座(34)与第二连接板(23)之间通过复位弹簧(14)连接,复位弹簧(14)用于拉动连接座(34)复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板(17)、固定座(35)、摆块(27)、第一销轴(24)、第二销轴(26)和弹簧(25),送料板(17)固定在机架台板(18)上,送料板(17)中间设有狭槽(39),电容放置在送料板(17)上,电容的引线插入狭槽(39)内;在送料板(17)前端的两侧各安装有一个固定座(35),两个固定座(35)上分别安装着一根第一销轴(24);两个固定座(35)上分别通过转轴(28)安装着可转动的摆块 (27),所述摆块(27)—端安装第二销轴(26),第二销轴(26)与第一销轴(24)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5)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板(17)上还固定安装有防止摆块(27 )逆向旋转的挡块(29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上料装置。转动轴通过轴承支撑在支撑板上,分割器设置在支撑板后侧,分割器的输出轴与转动轴连接;转盘设置在支撑板前侧,转盘的中心固定在转动轴前端;所述转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有取料工位、整形工位、拉直工位、上料工位和两个空置工位,每个工位上安装着一个取料气缸;送料机构设置在转盘正下方,送料机构与取料工位相对应;上料机构设置在转盘的正上方,上料机构与上料工位相对应;整形机构和拉直机构顺次设置在送料机构和上料机构之间,整形机构与整形工位相对应,拉直机构与拉直工位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容自动化上料,并可方便地进行整形、拉直操作,保证电容引线的一致性,提高测试电容准确率。
文档编号G01R31/00GK202102907SQ20112022204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8日
发明者王燕清 申请人:无锡先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