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质量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结构件的焊缝检测工作主要是检验焊缝的外观成型质量,检验内容一般为焊脚高度,咬边,焊接变形,焊瘤,弧坑,焊缝直度等,还有焊缝的内在质量,如夹渣,气孔,未焊透,裂纹,未熔合等。裂纹是最危险的一种缺陷,它除了减少承载截面之外,还会产生严重的应力集中,在使用中裂纹会逐渐扩大,最后可能导致构件的破坏。所以焊接结构中一般不允许存在这种缺陷。热裂纹是在焊缝金属中由液态到固态的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大多产生在焊缝金属中。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焊缝中存在低熔点物质,它削弱了晶粒间的联系,当受到较大的焊接应力作用时,就容易在晶粒之间引起破裂。焊件及焊条内含S、Cu等杂质多时,就容易产生热裂纹。热裂纹有沿晶界分布的特征。当裂纹贯穿表面与外界相通时,则具有明显的氢化倾向。冷裂纹是在焊后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大多产生在基体金属或基体金属与焊缝交界的熔合线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热影响区或焊缝内形成了淬火组织,在高应力作用下,引起晶粒内部的破裂,焊接含碳量较高或合金元素较多的易淬火钢材时,最易产生冷裂纹。焊缝中熔入过多的氢,也会引起冷裂纹。钢结构焊缝缺陷在建筑中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在安装前必须对钢结构焊缝进行检测。现有的焊缝检测装置在使用方便性上还有提升的余地,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包含有X射线发射机构和探测接收机构,该探测接收机构通过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探测接收机构接收X射线发射机构发出的射线强度,并传送至计算机汇总处理,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设于支撑机构上,该支撑机构上具有传送机构,待检工件由传送机构转运,并从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之间通过。X射线发射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上方,探测接收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采用X射线动态成像检测,能够在不损伤和不破坏原材料和结构物的前提下,对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做出定量判断和评价,定量的分析缺陷的类型、形成原因、危害的原因,为焊缝检测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便提高施焊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包含有X射线发射机构I和探测接收机构2,探测接收机构2通过线路与计算机3相连,探测接收机构2接收X射线发射机构I发出的射线强度,并传送至计算机3汇总处理,X射线发射机构I与探测接收机构2设于支撑机构上,该支撑机构上具有传送机构4,待检工件由传送机构4转运,并从X射线发射机构I与探测接收机构2之间通过。X射线发射机构I位于传送机构4的上方,探测接收机构2位于传送机构4的下方。该装置采用X射线动态成像检测,能够在不损伤和不破坏原材料和结构物的前提下,对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做出定量判断和评价,定量的分析缺陷的类型、形成原因、危害的原因,为焊缝检测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便提高施焊质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包含有X射线发射机构和探测接收机构,该探测接收机构通过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探测接收机构接收X射线发射机构发出的射线强度,并传送至计算机汇总处理,其特征在于,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设于支撑机构上,该支撑机构上具有传送机构,待检工件由传送机构转运,并从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之间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X射线发射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上方,探测接收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结构焊缝检测装置,包含有X射线发射机构和探测接收机构,该探测接收机构通过线路与计算机相连,探测接收机构接收X射线发射机构发出的射线强度,并传送至计算机汇总处理,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设于支撑机构上,该支撑机构上具有传送机构,待检工件由传送机构转运,并从X射线发射机构与探测接收机构之间通过。X射线发射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上方,探测接收机构位于传送机构的下方。该装置采用X射线动态成像检测,能够在不损伤和不破坏原材料和结构物的前提下,对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形状、位置做出定量判断和评价,定量的分析缺陷的类型、形成原因、危害的原因,为焊缝检测提供准确的依据,以便提高施焊质量。
文档编号G01N23/04GK202903696SQ201220568408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黄全军, 马新继, 方小榕, 石建 申请人:新疆万通人钢结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