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动加样系统中的取样及液面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食物检验、生物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医学检验、食物检验、生物学实验过程中,ELISA和CLIA是临床实验室进行的常规检验方法,目前的检验过程为,在96孔板上进行样本和试剂的添加,然后进行孵育、洗板、数据测量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加样本和试剂的环节工作量最大,其加样精度和位置准确度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国内加样本和试剂主要分手工和自动加样两种方法。我国中小型医疗机构由于条件限制,加样过程全部由手工完成,存在加样位置及加样精度误差等现象,影响检测结果。而进口的自动加样系统又存在着费用昂贵、体积大、 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等弊端,很难得到普及。在自动加样系统中取样机构是核心,现有的国内设备在吸液、分液方面准确度不高,而国外设备价格昂贵。此外现有的加样设备还存在容易出现样本间交叉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检验工作的质量。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加样系统中的取样及液面探测装置,它能够提高自动加样系统的加样精度和加样位置准确度,同时采用普通一次性TIP头,降低检测成本, 克服交叉污染。以较低成本的取样机构,实现了自动取样系统的高速、高质量的工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取样臂横梁上面安装有一弹性板,弹性板内端与取样臂横梁固定,取样头连接机构垂直穿过取样臂横梁与弹性板外端固定,在取样臂横梁外端固定有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在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和弹性板外端上面设有取样头到位挡片,负压发生机构和柱塞泵通过三通阀和压差传感器与取样头连接机构密闭连通,取样头连接机构为锥形管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目前在大多数仪器中所采用钢针取样所带来的交叉污染的风险。2、采用普通取样头避免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的一次性导电塑胶取样头的昂贵的价格(导电取样头的价格是普通针头的十倍左右),降低了仪器成本。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取样头装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1取样头连接机构;2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3取样头到位挡片;4压差传感器;5三向连通阀;6负压发生机构;7柱塞泵;8取样臂横梁;9液路管;10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液路管;11与柱塞泵连接液路管;12弹性板。如图2所示,21小TIP头装载位置;22大TIP头装载位置。当取样 臂机构移动到TIP头区域(图中未体现)时,取样臂横梁8下降,带动取样头连接机构1向下移动,当接触到TIP头后,由于弹性板12发生形变带动取样头到位挡片 3向上移动,当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2检测到变化,从而判断出已经装载上TIP头。通过本装置能够保证每次所取TIP头的力量一致,避免产生误操作。取到TIP头后取样臂横梁8上升,带动整个取样机构移动到样本位(图中未体现),通过控制三向连通阀5使液路管9与负压发生装置连接液路管10相连通,同时压差传感器4开始监测管路中的压力变化,在空气中时的压力为一相对恒定值时,当TIP头接触到液体后,由于负压的作用,液体会少量进入到TIP头,由于介质变化,管路中压力会突然变化,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此变化,当变化量达到一定的值时,则认为已经检测到液面。当检测到液面后三通阀切换使液路管9与柱塞泵连接液路管11相导通,然后柱塞泵7移动活塞, 从而实现了一次取样。在整个系统的加样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加多种液体,其中某些液体可以一次大量吸入TIP头中,然后到放样位进行多次放样,这样能够有效的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图2所示取样头装载机构分为两段,其中下部的细窄部分为小TIP头装载位置 21,用来取小TIP头,可吸取小量(小于100微升)的液体,以实现精确取样。中部的稍粗部分为大TIP头装载位置22,用来摘取大TIP头,可吸取较大量的液体(1000微升),实现一次吸样、到放样位多次少量放样的功能,提高了取样和添加试剂的效率。
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加样系统中的取样及液面探测装置,其特征是在取样臂横梁上面安装有一弹性板,弹性板内端与取样臂横梁固定,取样头连接机构垂直穿过取样臂横梁与弹性板外端固定,在取样臂横梁外端固定有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在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和弹性板外端上面设有取样头到位挡片,负压发生机构和柱塞泵通过三通阀和压差传感器与取样头连接机构密闭连通,取样头连接机构为锥形管体。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加样系统中的取样及液面探测装置,属于医学、食物检验、生物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取样臂横梁上面安装有一弹性板,弹性板内端与取样臂横梁固定,取样头连接机构垂直穿过取样臂横梁与弹性板外端固定,在取样臂横梁外端固定有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在取样头到位检测传感器和弹性板外端上面设有取样头到位挡片,负压发生机构和柱塞泵通过三通阀和压差传感器与取样头连接机构密闭连通,取样头连接机构为锥形管体。有益效果是1、避免了目前在大多数仪器中所采用钢针取样所带来的交叉污染的风险。2、采用普通取样头避免了目前主要依赖进口的一次性导电塑胶取样头的昂贵的价格,降低了仪器成本。
文档编号G01N1/14GK202101876SQ20112018488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日
发明者侯巍, 吴再辉, 吴军 申请人:侯巍, 吴再辉, 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