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锚杆的检测固定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锚杆是一高度受力的构件,锚固系统稳定性预测一旦失误,往往给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需要检查它是否按设计预定的方式起作用。当前,锚固技术已在水利水电、矿山采掘、公路铁路隧道、地铁、深基坑和高边坡维护等大型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同时现场因施工存在问题而又无先进完备的检测手段所造成的事故与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外锚杆锚固质量及受力状态的检测仍然停留在利用液压千斤顶进行破坏性拉拔实验阶段。这种检测手段既费工又费时,更重要的是这种检测手段对经锚杆加固的岩体产生较强的扰动,降低了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因其检测方法是破损性的且只能抽检,远不能适应现场大规模锚杆施工质量检测的要求。针对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关注。80年代中,瑞典曾推出超声波反射法检测砂浆锚杆锚固状态的商品化检测仪器,但超声波衰减大且激发条件苛刻又不能作出定量化评价,故现场不适用;声频应力波无损检测现场观测系统主要是在锚杆外端安装拾震器(接收换能器),在端部施加激震力,便会在锚杆系统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将携带锚杆系统的信息返回,被锚杆外端拾震器接收,由检测仪器按振动波形的形式记录下来,被记录的信号即为分析评价锚杆质量的基本资料,最后经资料分析处理达到评价锚杆质量的目的。由于目前声频应力波无损检测现场观测系统和检测装置(特别是激发震源和接收换能器)不能满足检测要求,如观测重复性不好、激发震源能量不稳定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检测信号重复性不好的问题,而且一次检测三个分量信号的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提高了检测信号的可信度,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夹紧装置、传感器及手动螺杆构成,其特点是传感器固定在夹紧装置上,夹紧装置套在锚杆头上,夹紧装置与锚杆头之间通过手动螺杆加固;上述夹紧装置上有一个螺纹卡孔,手动螺杆旋过螺纹卡孔后,其手动螺杆头可顶在锚杆上;上述固定在夹紧装置上的传感器至少两个;上述固定在夹紧装置上的传感器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采用夹紧装置,将传感器固紧在锚杆端部,克服了老式单分量传感器手扶或其他方式固定在锚杆头造成检测波形重复性差的缺点,且同时获得三分量检测信号,易于信号分析,使锚杆锚固质量的判别更有效、更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三分量传感器6-1~6-3固定在夹紧装置1中,夹紧装置1套在锚杆头2上,并用安装在夹紧装置1上的手动螺杆3将其与锚杆固紧,坚实牢固。夹紧装置1引出的三个信号接线头4与外置的仪器相连接,在锚杆头2激振(采用锤击或超磁震源),由外置的仪器接受由三个信号接线头4传出的信号。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6-1采用主频为60HZ-100HZ的动圈式短余振检波器;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6-2采用主频为10-20的压电式短余振换能器;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6-3采用加速度传感器。
权利要求1.一种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由夹紧装置(1)、传感器(6)及手动螺杆(3)构成,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固定在夹紧装置(1)上,夹紧装置(1)套在锚杆头(2)上,夹紧装置(1)与锚杆头(2)之间通过手动螺杆(3)加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紧装置(1)上有一个螺纹卡孔(5),手动螺杆(3)旋过螺纹卡孔(5)后,其手动螺杆(3)头可顶在锚杆头(2)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夹紧装置(1)上的传感器(6)至少两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夹紧装置(1)上的传感器(6)为三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传感器(6-1)采用主频为60HZ-100HZ的动圈式短余振检波器;传感器(6-2)采用主频为10-20的压电式短余振换能器;传感器(6-3)采用加速度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杆检测三分量传感器固定装置,由夹紧装置、传感器及手动螺杆构成,其特点是传感器固定在夹紧装置上,夹紧装置套在锚杆头上,夹紧装置与锚杆头之间通过手动螺杆加固;固定在夹紧装置上的传感器为三个。本实用新型采用夹紧装置,将传感器固紧在锚杆端部,克服了老式单分量传感器手扶或其他方式固定在锚杆头造成检测波形重复性差的缺点,且同时获得三分量检测信号,易于信号分析,使锚杆锚固质量的判别更有效、更可靠。
文档编号G01N35/00GK2658752SQ200320116138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张明, 丁志国, 张建清 申请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