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仪器,特别是一种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窃电现象。这种窃电现象对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而对窃电的监测,还是通过稽查人员到现场检查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样监测不能做到准确实时监测、记录窃电信息,从而使察测窃电概率低,依据不足。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稽查人员,他们的工作效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这种监测仪器能够向供电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窃电的时间、方式、窃电量,为供电部门追缴损失电量提供充分的依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由前门、箱体组成。在前门上设置有本地表窗口、红外窗口、前门旋钮、八芯电缆,八芯电缆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前门相连接。在箱体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口、红外口、护锁器,本地电能表安装在本地电能表挂板上,在本地电能表的前面还设有本地表挡板。在本地电能表挂板上设有铅封,挂板的后面设有本地表过线口。在箱体的后面紧固有箱体挂板,箱体上还设有电源板、CPU板,箱体的底部设有接地螺栓、本地端子、校表端子。箱体挂板是用螺栓紧固在箱体的后面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实现了对窃电行为的侦别;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表前、表后的全程监测;3.通过对窃电方式、时间、窃电量的测定准确反映出窃电行为发生全过程;4.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窃电行为的实时监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去掉前门(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B-B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由前门(1)、箱体(2)组成。在前门(1)上设置有本地表窗口(3)、红外窗口(4)、前门旋钮(5)、八芯电缆(6),八芯电缆(6)通过防水电缆接头(7)与前门(1)相连接。透过本地表窗口(3)能够看到本地电能表(10)的运转情况。在箱体(2)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口(8)、红外口(9)、护锁器(18)。透过液晶显示口(8)能够看到用户是否存在窃电及窍电的种类、时间及窃电量。本地电能表(10)安装在本地电能表挂板(11)上,在本地电能表(10)的前面还设有本地表挡板(12)。在本地电能表挂板(11)上设有铅封(13),挂板(11)的后面设有本地表过线口(14)。在箱体(2)的后面紧固有箱体挂板(15),箱体挂板(15)是用螺栓紧固在箱体(2)的后面的。箱体(2)上还设有电源板(16)、CPU板(17),箱体(2)的底部设有接地螺栓(19)、本地端子(20)、校表端子(21)。在液晶显示口(8)、红外口(9)的外面贴有一层面膜(22),起保护作用。
如图四原理框图所示,在用户电力线的远端处(计量点前端)接入了三个二次电流为1A的监测电流互感器,将此处的电流互感器信号连同三相电压信号一同引入到监测仪内部用于监测计量和信号采集。在计量点处,即本地,接有用户自有的三个二次电流为5A(直通型无此互感器)的本地电流互感器,将本地的电流互感器的信号连同本地三相电压信号及N线一同引入到监测仪内部用于用户计量和信号采集。来自远端的电流信号、电压信号与来自本地的电流信号、电压信号一同输入到单片机系统,单片机通过对这些信号幅值分析,向量分析,判断用户是否存在窃电及窃电的种类、时间、窃电量,然后将此信息通过液晶显示出来,或通过红外及载波等方式传输出去。
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权利要求1.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由前门(1)、箱体(2)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前门(1)上设置有本地表窗口(3)、红外窗口(4)、前门旋钮(5)、八芯电缆(6),八芯电缆(6)通过防水电缆接头(7)与前门(1)相连接;在箱体(2)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口(8)、红外口(9)、护锁器(18),本地电能表(10)安装在本地电能表挂板(11)上,在本地电能表(10)的前面还设有本地表挡板(12);在本地电能表挂板(11)上设有铅封(13),挂板(11)的后面设有本地表过线口(14);在箱体(2)的后面紧固有箱体挂板(15),箱体(2)上还设有电源板(16)、CPU板(17),箱体(2)的底部设有接地螺栓(19)、本地端子(20)、校表端子(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其特征在于箱体挂板(15)是用螺栓紧固在箱体(2)的后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仪器,特别是一种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本实用新型由前门、箱体组成。前门上设置有本地表窗口、红外窗口、前门旋钮、八芯电缆;箱体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口、红外口、护锁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电能计量监测仪。这种监测仪器能够向供电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窃电时间、方式、窃电量,为供电部门追缴损失电量提供充分的依据。
文档编号G01R11/24GK2611907SQ0321202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1日
发明者吴迪 申请人: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