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玻璃发霉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表面质量的观测装置,具体讲是一种玻璃发霉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玻璃深加工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各类功能型玻璃的新产品和深加工技术成果不断出现,如钢化玻璃和中空玻璃等等。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玻璃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建筑物各种不同的部位,而且用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玻璃本身材料及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作为深加工原片的平板玻璃,在储运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发霉的现象,即玻璃表面发生化学变化,出现白色或彩虹状的斑痕,严重时引起粘片。这些发霉的玻璃无法使用,也无法进行深加工,只能作为废品扔掉,这将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导致了玻璃原片的生产成本上升。一旦发霉的玻璃进入储运、市场和深加工等多个环节后,会给玻璃生产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深加工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同时给消费者造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玻璃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地评判玻璃原片是否有发霉现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现有的玻璃发霉现象的观测方法是按照《玻璃用防发霉材料》JC/T1008-2006行业标准的规定,即在自然光条件下,用肉眼观测玻璃发霉的情况。实际操作时,观测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自然光线条件,不断转动玻璃试样,观测人员才能获得理想的观测光线和角度,只有找到理想的观测光线和角度才能准确地观测到玻璃发霉情况;而对于发霉程度较轻、规格尺寸较大的玻璃,使用该方法很难准确的观测到所测玻璃是否已发霉;原因在于一是采用该标准规定的方法观测待测玻璃,受现场自然光线好坏的限制,当现场自然光线好时,该方法相对容易操作观测;当现场自然光线不好时,该方法很难进行操作观测,尤其是当玻璃发霉程度较轻时,根本无法准确观测。二是当待测玻璃试样的尺寸较大时,采用该标准规定的方法观测待测玻璃,缺少专门的试验装置辅助观测,导致观测人员很难获得理想的观测光线和角度。三是采用该标准规定的方法观测待测玻璃,无颜色强烈对比的背景,当玻璃发霉程度较轻时,很难观测该玻璃是否有发霉现象;这些直接影响到对玻璃质量判定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全方位观测到待测玻璃试样的每个部位,尤其是对大尺寸待测玻璃试样的观测,无论玻璃发霉程度轻重,都能够准确观测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包括灯光控制箱和玻璃试样台,该灯光控制箱位于玻璃试样台之上;其特点为,它还设置有一灯箱支架,支撑于所述灯光控制箱底面和玻璃试样台的台面之间;其中,玻璃试样台由一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支架、水平固装于该支架顶端的台面构成;所用的台面为一矩形框架,其厚度为70-100_;矩形框架的长框和短框的宽度相同,均为70-100_ ;在该矩形框架2边的长框之间与其长框平行且等间隔装有若干根支撑管,该支撑管的2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的2边短框上;每根支撑管的上表面等距间隔固装有若干个可使待测玻璃平移的万向轮;一黑色吸光板,位于上述矩形框架的正下方且与其底面固定相接。上述矩形框架的整体长为1100-1300mm,宽为1000-1200mm ;矩形框架的内长为1000-1200mm,内宽为900-1100mm ;所述支撑管为3_5根,相邻2根支撑管之间的间隔为120-150mm ;每根支撑管上的万向轮安装个数相等,均为5_7个;相邻2个万向轮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120-150mm;所述黑色吸光板的长度为1000-1200mm,宽度为1000-1200mm ;该黑色吸光板的宽向边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短框底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黑色吸光板的长向边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长框底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上述的支撑管为金属管,该金属管的横截面为方形;每根方形金属管的上表面沿其长向等距间隔装有6个万向轮,每个万向轮的直径为40-60mm。上述的黑色吸光板由一层黑色吸光布与木板通过胶粘剂粘接而成,其厚度为10-15mm ;上述的万向轮可选用硅胶万向轮,也可选用橡胶万向轮。上述的灯光控制箱包括底面开口的灯箱壳体、固定于该灯箱壳体内的聚光灯罩、齒素灯管和散热风扇;其中,聚光灯罩横向装于该灯箱壳体内腔的下部,该聚光灯罩的两端分别与灯箱壳体长向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在聚光灯罩内的两端固定有安装卤素灯管的灯座;灯光壳体底面的开口为一矩形透光孔;该矩形透光孔的长度长于卤素灯管的长度,其宽度与灯箱壳体底板的宽度相同,为150-200_ ;散热风扇至少装有一个,其固定于所述卤素灯管一侧的灯箱壳体内壁上。在上述灯箱壳体底面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的周边水平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宽为4mm,槽深为150-200mm ;在凹槽内水平插设有一与该矩形透光孔大小配合的投影片。所用的投影片为无色超白带黑白色等宽条纹的玻璃片,该玻璃片的厚度为2mm。上述的灯箱支架为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的上半部为2块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孔的不锈钢板,下半部分为I个两侧带凹槽的不锈钢柱;2块不锈钢板分别位于不锈钢柱上方的两侧,2块不锈钢板分别通过各自带的螺栓与不锈钢柱两侧的凹槽滑动连接。2块不锈钢板的上端分别与灯箱壳体一侧面的外表面固接;所述不锈钢柱的底端与所述矩形框架长向一侧边框的上表面中部固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I)灯光控制箱内的灯管选用卤素灯管,可以发出强度适宜和稳定性好的可见光,便于观测玻璃试样表面的发霉情况。避免了现行标准中自然光线不稳定造成观测结果不准确的弊端;2)可任意调节高度和角度的灯箱支架,可以使玻璃试样表面获得便于观测、角度适合的可见光光线,观测者可以更准确、容易地观测玻璃试样表面的发霉情况。避免了使用现行标准观测时,照射到玻璃试样表面光线的角度很难调节,很难找到适合观测光线的弊端;3)由硅胶万向轮或橡胶万向轮构成的一个可使待测玻璃试样在其上面自由水平移动的矩形框架式的玻璃试样台台面,玻璃试样能够很容易的在该玻璃试样台台面上水平移动,观测者能够方便地观测到玻璃试样每个部位的情况,特别方便大规格的待测玻璃试样的观测。解决了现行标准无法观测大规格玻璃的弊端;4)用黑色吸光布加工而成的黑色吸光板作为玻璃发霉观测的背景,不仅可以吸收透过待测玻璃试样的光线,避免光线二次反射对观测结果的不利影响,还可以为待测玻璃试样提供强烈的背景颜色进行对比参照,可及时发现待测玻璃中微小的发霉状况;5)采用无色超白带黑白色等宽条纹的玻璃片作为投影片,将该玻璃片插设至灯光控制箱的下方,灯光通过投影片照射到玻璃试样表面上会形成颜色对比强烈的光线,有利于观测者准确观察玻璃试样表面发霉程度轻重不同的情况。避免了使用现行标准观测玻璃试样时,光线单一造成的无法准确观测玻璃试样上发霉状况的弊端。6)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观测准确、可以有效地甄别出玻璃产品是否出现发霉现象,对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有益于推广实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玻璃试样台台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灯光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投影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灯箱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由灯光控制箱1、灯箱支架2、玻璃试样台3组装而成。玻璃试样台3由一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支架32、水平装于该支架顶端的台面31构成;支架32和台面31采用铁质方管焊接而成;其中,台面31为一矩形框架,其厚度为70-100mm ;矩形框架的长框和宽框的宽度相同,均为70_100mm ;该矩形框架的整体长为1100-1300mm,宽为1000-1200mm ;矩形框架的内长为1000-1200mm,内宽为900-1100mm ;在该矩形框架两边的长框之间与该长框平行且等间隔装有若干根支撑管33,最佳装有3-5根;支撑管33为金属管,该金属管的横截面为方形,其两端分别焊接于矩形框架两边的短框上;相邻2根支撑管33之间的间隔为120-150mm ;每根方形支撑管的上表面间隔固装有若干个可使通过的平板玻璃自由移动的万向轮,每根方形支撑管上安装的万向轮个数相等,均为5-7个,最佳装有6个;相邻2个万向轮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120-150mm。万向轮可选用硅胶万向轮或橡胶万向轮,其直径范围在40-60_之间。用螺丝固定方式将万向轮固装于方形支撑管的上表面。在矩形框架长向一侧边的中部向上垂直装有一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灯箱支架2 ;在灯箱支架2的顶部装有一可提供高亮度、稳定的可见光的灯光控制箱I ;灯光控制箱I在灯箱支架2的高度和角度的调节下,使照射到待测玻璃试样上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位置达到最佳观测状态。为了避免光线二次反射对观测结果的不利影响,在矩形框架的正下方且与其底面固定安装有一黑色吸光板34,黑色吸光板34由一层黑色吸光布与木板通过胶粘剂采用常规方法粘接而成。黑色吸光板34的厚度为10-15mm,所用的黑色吸光布可使用市售的任一种黑色布面,胶粘剂为市售任意一种具有胶粘性能的胶粘剂,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哥俩好899型万能胶产品做胶粘剂。黑色吸光板的长度为1000-1200mm,宽度为1000-1200mm ;黑色吸光板的宽向边使
用螺丝与矩形框架的短框底面固定连接,黑色吸光板的长向边使用螺丝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长框底面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万向轮35采用江苏申牌万向轮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20A11-1031、直径为50mm的硅胶万向轮,硅胶万向轮的下端使用螺丝固定在支撑管33的上表面。实际生产中,也可根据需要用橡胶万向轮替代硅胶万向轮使用。玻璃试样在玻璃试样台3的台面31上的万向轮35上水平移动且不会对玻璃试样表面造成划伤等伤害。如图3、图4所示,灯光控制箱I由灯箱开关11、灯箱壳体12、投影片13、卤素灯管14、聚光灯罩15、风扇16组装而成;灯箱开关11是整个灯光控制系统的电源开关,装于灯箱壳体12的一侧;灯箱壳体12底板的长度为350-400mm,最佳为370_ ;宽度为150-200mm,最佳为170mm ;聚光灯罩15的长度为300-350mm ;宽度为100_150mm ;其两端使用螺丝水平固定在灯箱壳体12下部的内壁上,齒素灯管14装在聚光灯罩15内;聚光灯罩15的两端使用长螺丝水平固定在灯箱壳体12带风扇一侧的内壁上;在灯箱壳体12的底板上开有一矩形透光孔,矩形透光孔的长度长于卤素灯管14的长度,宽度与灯箱壳体底板的宽度相同。在该矩形透光孔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的周边水平开设有可以插入一投影片13的凹槽,其凹槽的槽宽为4mm,槽深为150-200mm。投影片13位于卤素灯管14的下方且三边插入矩形透光孔三边的凹槽内,将整个灯箱壳体12的底板覆盖,卤素灯管14的光透过投影片13照射到玻璃试样台3的玻璃板上。投影片13选用厚度为2mm、无色超白带黑白色等宽条纹的玻璃片,该玻璃片为利用常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的普通玻璃片。为了给工作状态下处于高温的齒素灯管14降温,在聚光灯罩15 —侧的灯箱壳体12的侧壁上开孔,固装有至少I个风扇;该风扇的底盘固定在灯箱壳体12侧壁的外侧;风扇的扇叶与该灯箱壳体的内壁成一平面。本实例中,在聚光灯罩15 —侧的灯箱壳体12的侧壁上并排且间隔安装有2个风扇16 ;本实施方式中所用风扇型号为XHA15050B22H ;其作用是给处在高温状态的卤素灯管14降温。卤素灯管14选用功率为1500W的灯管,将该灯管固定在聚光灯罩15内,可以发出强度适宜和稳定性好的可见光。如图2、图5所示,在矩形框架的长向一侧边框的中间位置垂直向上装有一用于支撑、连接、调节照射到玻璃试样上光线的入射角度和位置的灯箱支架2 ;灯箱支架2是灯光控制箱I和玻璃试样台3之间的连接结构,可调节灯光控制箱的高度和角度;由3部分构成,其中灯箱支架2上半部分是2根带有长方形开孔的不锈钢板21,2根不锈钢板21的长度为150_,宽度为50mm;其内长方形开孔的孔径长为110_,宽为IOmm ;中间是I个带手柄和螺母的螺栓22,螺栓规格为IOmm ;下半部分是I根两侧带有长方形开孔的不锈钢柱23,该不锈钢柱23的长为150mm,宽为50mm ;其内的长方形开孔内径长为110mm,宽为IOmm ;在使用时,可以将螺栓22旋松后,通过调节不锈钢板21与不锈钢柱23之间的角度,实现调节灯箱角度,即达到任意调节照射到玻璃试样的灯光角度的效果;通过调节不锈钢板21与不锈钢柱23之间上下位置的高低,实现调节灯箱高度效果。不锈钢板21的上端与灯箱壳体12带有风扇的侧面固定,不锈钢柱23的下端与玻璃试样台3的台面31的长向外侧边框中间固定,为观测玻璃试样的照明提供更适合的高度和角度。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玻璃观测装置安装在一无光线照射的暗室内,打开灯光控制箱I的开关11,接通电源使1500W的卤素灯管14发出高亮度、稳定的可见光;聚光灯罩15将卤素灯管14发出的可见光亮度汇聚;2个风扇16同时转动,及时给处于高温状态的卤素灯管14降温,以提高灯光控制箱整体的使用寿命。将待测的玻璃试样水平放置在玻璃试样台3的台面31上,操作人员用手轻轻推动玻璃试样,使其随着台面31上表面硅胶万向轮的滚动而水平移动,并从台面31的任一侧经过灯光控制箱I的下方到达台面31的另一侧,使玻璃试样的整个板面通过灯光的照射。在玻璃试样经过灯光控制箱I的下方时,通过调节灯箱支架2的高度和角度,使灯光控制箱I内发射出的可见光,通过其下方的矩形透光孔始终照射到玻璃试样上,并使玻璃试样表面获得最佳的光线,方便对玻璃试样表面是否有发霉情况进行准确地观测。光线通过投影片13照射到玻璃试样上,在其表面形成光线颜色强烈的对比效果,使玻璃试样表面发霉的情况能够更容易、更清晰地观测到。玻璃试样经过玻璃试样台台面上的矩形框架31时,台面31下方安装的黑色吸光板34,也为观测玻璃试样是否有发霉现象的观测提供了黑色的观测背景,黑色吸光板34的作用不仅可吸收透过玻璃试样的光线,避免光线二次反射对观测结果的不利影响,还为观测玻璃试样发霉情况提供强烈的颜色对比背景,提高了观测的准确度。用本实用新型的观测装置观测过的玻璃试样,其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同时也完全能够满足《玻璃用防发霉材料》JC/T1008-2006行业标准的要求,实现准确观测玻璃发霉结果和现象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包括灯光控制箱和玻璃试样台,该灯光控制箱位于玻璃试样台之上;其特征在于,它还设置有 一灯箱支架,支撑于所述灯光控制箱底面和玻璃试样台的台面之间; 所述玻璃试样台由一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支架、水平固装于该支架顶端的台面构成;其中,台面为一矩形框架,其厚度为70-100mm;矩形框架的长框和短框的宽度相同,均为70-100mm ;在该矩形框架2边的长框之间与其长框平行且等间隔装有若干根支撑管,该支撑管的2端分别固接在所述矩形框架的2边短框上;每根支撑管的上表面等距间隔固装有若干个可使待测玻璃平移的万向轮; 一黑色吸光板,位于所述矩形框架的正下方且与其底面固定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的整体长为1100-1300mm,宽为 1000_1200mm ;矩形框架的内长为 1000_1200mm,内宽为 900_1100mm ;所述支撑管为3-5根,相邻2根支撑管之间的间隔为120-150mm ;每根支撑管上的万向轮安装个数相等,均为5-7个;相邻2个万向轮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120-150_ ;所述黑色吸光板的长度为1000-1200mm,宽度为1000-1200mm ;该黑色吸光板的宽向边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短框底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黑色吸光板的长向边与所述矩形框架的长框底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为金属管,该金属管的横截面为方形;每根方形金属管上表面沿其长向等距间隔装有6个万向轮,每个万向轮的直径为40_6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吸光板由一层黑色吸光布与木板通过胶粘剂粘接而成,其厚度为10-15mm ;所述万向轮为娃胶万向轮或橡胶万向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光控制箱包括底面开口的灯箱壳体、固定于该灯箱壳体内的聚光灯罩、卤素灯管和散热风扇;其中,聚光灯罩横向装于该灯箱壳体内腔的下部,该聚光灯罩的两端分别与灯箱壳体长向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在聚光灯罩内的两端固定有安装齒素灯管的灯座;灯光壳体底面的开口为一矩形透光孔;该矩形透光孔的长度长于所述卤素灯管的长度,其宽度与灯箱壳体底板的宽度相同,为150-200mm ;所述散热风扇至少装有一个,其固定于所述卤素灯管一侧的灯箱壳体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灯箱壳体底面开口处的左右两侧和后侧的周边水平开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宽为4mm,槽深为150-2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内水平插设有一与所述灯箱壳体底面开口大小相同的投影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片为无色超白带黑白色等宽条纹的玻璃片,该玻璃片的厚度为2mm。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支架为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的上半部为2块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孔的不锈钢板,下半部分为I个两侧带凹槽的不锈钢柱;2块不锈钢板分别位于不锈钢柱上方的两侧,2块不锈钢板分别通过各自带的螺栓与所述不锈钢柱两侧的凹槽滑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2块所述不锈钢板的上端分别 与所述灯箱壳体一侧的外表面固接;所述不锈钢柱的底端与所述矩形框架长向一侧边框的上表面中部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发霉观测装置,包括灯光控制箱和玻璃试样台,该灯光控制箱位于玻璃试样台之上;其特点为,它还设置有一灯箱支架,支撑于灯光控制箱底面和玻璃试样台的台面之间;玻璃试样台水平装有一台面;台面为一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长框和宽框的宽度相同,均为70-100mm;在矩形框架2边的长框之间与该长框平行且等间隔装有若干根支撑管,支撑管的2端分别固接于矩形框架的2边短框上;每根支撑管的上表面间隔固装有若干个可使待测玻璃移动的万向轮;一黑色吸光板,位于矩形框架的正下方且与其底面固定相接。该装置操作简便、效率高,观测结果直接、准确、灵活,适用于大规格玻璃试样的观测,有益于推广实施。
文档编号G01N21/958GK202869996SQ20122058447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
发明者王立祥, 李勇, 嵇书伟, 冯素波, 李晓杰, 王川, 刘逸群, 宋圆美 申请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