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气体采集器,具体地,涉及ー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
背景技术:
钻井技术中,钻井液中所含各气体组分非常复杂,只有对该混合气体进行适时快速地、定量地分析,才能在钻井过程中对该区域地质结构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将溶解于钻井液中的混合气体从钻井液中分离开来,则是关键的第一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用于将溶解于液体中的混合气体分离出来,并可以測量液体中气体组分和含量的气液分离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该气体采集器包含气体采集头、四块盖板以及透气膜;所述的气体采集头包含一体成型的头部和腔体,即该气体采集头是ー个整体零件,其中腔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的透气膜设置在腔体的四个侧面外部,透气膜与腔体的四个侧面之间分别有密闭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以及第四空腔;所述的四个空腔分别在腔体的四个侧面外沿腔体的延伸方向贯通,四个空腔之间分别通过设置在腔体内靠近头部一端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设置在腔体内另ー端的若干第三通孔和若干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的四块盖板分别覆盖在腔体四个侧面外的透气膜上;所述的气体采集头在头部的顶端开ロ向内设有入气管和出气管,入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相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相连通。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气体采集器还包含若干螺钉以及密封条。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四块盖板通过若干螺钉分别在腔体的两端固定,并通过若干密封条密封。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第一通孔在腔体内靠近头部的
一端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第二通孔在腔体内靠近头部的
一端连通第三空腔和第四空腔。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第一空腔和第三空腔通过设置在腔体内远离头部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三通孔相连通。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第二空腔和第四空腔通过设置在腔体内远离头部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四通孔相连通。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入气管为载气入口,所述的出气管为载气和待测气体的出口。上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中,所述的气体采集器与外界金属套管相连接。[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运用了膜渗透气体分离技术,可将溶解于液体中的混合气体分离出来,并可以測量出液体中气体组分和含量,因此能够用来对钻井液中所含各气体组分进行适时快速地、定量地分析,进ー步为在钻井过程中对该区域地质结构进行有效合理的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的BB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地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包含气体采集头I、四块盖板2以及透气膜3。气体采集头I包含一体成型的头部11和腔体12,即该气体采集头I是ー个整体零件,其中腔体12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本实施例中采用截面为正方形的腔体12。透气膜3设置在腔体12的四个侧面外部,透气膜3与腔体12的四个侧面之间分别有密闭的第一空腔kl、第二空腔k2、第三空腔k3以及第四空腔k4 (參见图2和图3),四个空腔kl、k2、k3、k4分别在腔体12的四个侧面外沿腔体12的延伸方向贯通,四个空腔kl、k2、k3、k4之间分别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靠近头部11 一端的第一通孔be、第二通孔fg以及设置在腔体12内另一端的若干第三通孔de和第四通孔ij相连通。四块盖板2分别覆盖在腔体12四个侧面外的透气膜3上。气体采集头I在头部11的顶端开ロ向内设有入气管a和出气管h,入气管a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be相连通,出气管h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fg相连通。该气体采集器还包含若干螺钉4以及密封条5,四块盖板2通过若干螺钉4分别在腔体12的两端固定,并通过若干密封条5密封。第一通孔be在腔体12内靠近头部11的一端连通第一空腔kl和第二空腔k2,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be的一端b垂直连接第一空腔kl,另一端c垂直连接第二空腔k2。第二通孔fg在腔体12内靠近头部11的一端连通第三空腔k3和第四空腔k4,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fg的一端f垂直连接第三空腔k3,另一端g垂直连接第四空腔k4。第一空腔kl和第三空腔k3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 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三通孔de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空腔kl和第三空腔k3通过三个第三通孔dlel、d2e2、d3e3垂直连通。第二空腔k2和第四空腔k4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 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四通孔ij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二空腔k2和第四空腔k4通过三个第四通孔iljl、i2j2、i3j3垂直连通。入气管a为载气入ロ,出气管h为载气和待测气体的出ロ。气体采集器与外界金属套管相连接。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在工作时如图4所示,将气体采集器放在器皿6内,使气体采集器浸没在溶解了待测气体的溶液7中。入气管a接通载气,载气由入气管a进入后,通过循环流动将通过渗透膜3滲透入四个空腔kl、k2、k3、k4内的待测气体最終从出气管h处带出。该循环流动是指载气由入气管a进入后,在第一通孔be的两端分为两路,一路气体经由第一通孔be的b端,通过第一空腔kl到达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的一端,再分别由第三通孔dlel、d2e2、d3e3进入第三空腔k3,然后通过第三空腔k3到达腔体12内另一端的第二通孔fg的f端;另一路气体经由第一通孔be的c端,通过第ニ空腔k2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的一端,再分别由第四通孔iljl、i2j2、i3j3进入第四空腔k4,然后第四空腔k4到达腔体12内另一端的第二通孔fg的g端;两路气体最后在第二通孔fg内汇合,共同在出气管h处将待测气体与载气的混合气体带出。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 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干,该气体采集器包含气体采集头(I)、四块盖板(2)以及透气膜(3); 所述的气体采集头(I)包含一体成型的头部(11)和腔体(12),所述的腔体(12)横截面为四边形; 所述的透气膜(3)设置在腔体(12)的四个侧面外部,透气膜(3)与腔体(12)的四个侧面之间分别有密闭的第一空腔(kl)、第二空腔(k2)、第三空腔(k3)以及第四空腔(k4); 所述的四个空腔分别在腔体(12)的四个侧面外沿腔体(12)的延伸方向贯通;所述的四个空腔之间分别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靠近头部(11) 一端的第一通孔(be)、第二通孔(fg)以及设置在腔体(12)内另一端的若干第三通孔(de)和若干第四通孔(ij)相连通; 所述的四块盖板(2)分别覆盖在腔体(12)四个侧面外的透气膜(3)上; 所述的气体采集头(I)在头部(11)的顶端开ロ向内设有入气管(a)和出气管(h),入气管(a)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be)相连通,出气管(h)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fg)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采集器还包含若干螺钉(4)以及密封条(5)。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块盖板(2)通过若干螺钉(4)分别在腔体(12)的两端固定,并通过若干密封条(5)密封。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孔(be)在腔体(11)内靠近头部(11)的一端连通第一空腔(kl)和第二空腔(k2)。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通孔(fg)在腔体(11)内靠近头部(11)的一端连通第三空腔(k3 )和第四空腔(k4 )。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空腔(kl)和第三空腔(k3)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 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三通孔(de)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空腔(k2)和第四空腔(k4)通过设置在腔体(12)内远离头部(11) 一端的若干并列的第四通孔(ij)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气管(a)为载气入ロ,所述的出气管(h)为载气和待测气体的出ロ。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采集器与外界金属套管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该气体采集器包含气体采集头、四块盖板以及透气膜。气体采集头包含一体成型的头部和腔体,腔体横截面为四边形。透气膜设置在腔体的四个侧面外部,与四个侧面之间分别有密闭的四个空腔,空腔之间分别通过设置在腔体内靠近头部一端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设置在腔体内另一端的若干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相连通。四块盖板分别覆盖在腔体四个侧面外的透气膜上,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并通过密封条密封。气体采集头在头部的顶端开口向内设有入气管和出气管,入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通孔连通,出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气液分离的气体采集器,可用于测量液体中气体组分和含量。
文档编号G01N1/22GK202453229SQ20112049475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吕昶, 毕东杰 申请人: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神开石油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