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候温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装置,特别是一种候温台。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不同的茶叶要用相应温度的水泡制才能得到茶叶的天然韵味和最佳口感。比如高档绿茶的优选泡茶水温在70摄氏度一80摄氏度之间,水温太高,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了观赏性;而维生素遭到破坏,会降低营养价值。而且会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味道较苦。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而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95度以上的沸滚开水冲泡。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取出水中的异味,使水处于小分子团状态,通常需要将水煮沸,然后再冷却至合适的温度后,进行泡茶。那么如何方便快速地知道水温是否合适,对茶艺师是一个难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对于初学者和普通大众难以掌握。市场上也有一些专门的测水温的装置,如专利号200920123169. O “一种自动测温水杯”等,在水杯外壁装上温度测量仪或者温度计,来显示杯中温度。这样的直接接触水体的测试设备可以适用于奶瓶、药剂冲泡等,而用作泡茶,则会破坏茶汤的口感。而且由于各种茶叶对茶杯有一定要求,对各种茶杯都增加测温装置,无疑大大增加了成本。又如专利号201120144278. 8 “一种瓶装液体测温机”,其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瓶托的下方,通过瓶托上的透视孔来测量杯底的温度,并通过机座上的显示器显示。这种测量方式,实际测量的是杯底的温度,而对水温的测量并不准确,因为通常杯底是杯子最厚的部分,隔热效果最好,而且由于冷水密度比热水大,水底的温度比水面要低,因此上述测量的结果并不能反映杯中的实际水温,常常因实际水温过高,而影响泡茶的效果。并且,由于该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瓶托的底部,当茶水或灰尘积在透视窗上,会改变红外线的折射率,并且该茶水或灰尘会干扰测温效果,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泡茶的候温台,能非接触测量水温,能将候温容器外壁的温度自动换算成实际水温值,测量结果准确。当水温到达合适的温度时,自动提醒使用者。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候温台,包括一测量台,茶水盛放于候温容器中,所述测量台位于候温容器的侧面,测量台内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指向候温容器的侧壁;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放大电路与主板上的CPU相连,并将测量结果通过CPU计算后,在可视窗下的显示屏上显示。所述候温台还包括一底座,测量台和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放置候温容器的候温区域。所述候温容器包括茶杯、水杯和茶壶。[0011]所述候温容器为已知红外表面反射率的候温容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和候温容器之间设有红外菲涅尔透镜,红外菲涅尔透镜安装在测温台的外壳上。所述候温台上有校准接口,该校准接口连接有一个用于校准的接触式测温元件,该接触式测温元件通过校准接口与主板上的CPU电连接。所述主板与一光电稱合器电连接,所述光电稱合器输出端与固定在候温台座的光耦通讯接口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测量水温准确。通过接触式测温元件校准后,测温台可自动计算出候温容器的红外表面反射率。虽然红外测温单元测量的是候温容器外壁的温度,除以红外表面反射率后,可还原和显示温容器内实际的水温,满足泡茶的要求。2.对候温容器无特别要求,任何候温容器只要通过校准后都可以使用。3.所述候温台可以记录多组校准数据,使用时调出个候温容器的红外表面反射率即可,使用方便。4.通过光耦通讯接口,候温台还可将候温容器中的水温数值发送给其他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并进一步实现科学泡茶。
图1、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功能框图。图4、红外感温元件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功能扩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一种泡茶水的候温台,如图所示,实施例1是单体式候温台1,不带底座4。单体式候温台包括一测温台1,测温台I放置在候温容器2侧面的合适距离上,候温容器内倒入茶水3。实施例2是带有底座4的候温台,底座4上有放置候温容器2的候温区域41,候温容器内盛有茶水3。候温区域41的侧面设置有测温台1,测温台内装有红外测温传感器18,红外测温传感器指向所述候温区域内放置候温容器的侧面。所述候温容器包括茶杯、水杯和茶壶。候温容器和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之间设有红外菲涅尔透镜15,红外菲涅尔透镜安装在测温台I的外壁16上,可对候温容器发散出的的红外线聚焦,红外测温传感器接受后进行温度采样。红外菲涅尔透镜15也具有防尘、防水作用,可以保护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经放大电路与主板18上的CPU相连接,主板安装在测温台内。候温台上有一可视窗12,可视窗下有安装有液晶显示屏13,液晶显示屏接受主板的电信号并加以显示。实施例1中,液晶显示屏13位于测温台I的上表面,实施例2中,液晶显示屏13位于底座4上。候温台采用电池供电,也可以使用市电经过变压器供电。当盛有泡茶水的候温容器放入候温区域内时,候温容器侧面的红外辐射经红外菲涅尔透镜15聚焦后,通过红外测温传感器18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主板19,主板经过数据处理后,将温度数据传递给液晶显示屏13。候温台有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正常模式,一种是校准模式,当长时间不工作时,候温台自动进入休眠模式,关闭主板电源,节约电量。休眠切换开关14位于液晶显示屏13旁。当校准接口 11插入接触式测温元件17,则自行切换成校准模式。在校准模式下,需要将与主板连接的接触式测温元件17伸入候温容器中的水内,测量出实际的水温,而主板同时接收红外测温传感器反馈的候温容器侧面温度,主板将自动校准该候温容器的红外表面反射率。通常状态下,校准模式下候温容器内的水不会直接用于泡茶。在正常模式下,不需要将接触式测温元件伸入候温容器内,红外传感器将经过菲涅尔透镜聚焦的候温容器侧壁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送给主板19将自动根据该候温容器的红外表面反射率,计算得到杯中的实际水温,通过液晶显示屏加以显示。在正常模式下,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式,测温元件不与候温容器内的水体相接触,更为方便、卫生。出厂时,候温台已经附带一个已测试好的红外表面反射率的公道杯。这样用户可以无需测试校准,即可直接使用公道杯作为候温容器。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候温容器为红外表面反射率等于O. 95的玻质公道杯,浸入式温度传感器为一个50k Ω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通过浸入式传感器接口 11和处理器主板19电连接,用浸入式温度传感器测温数值作为校准红外测温传感器测温数值的基准。具体的校准步骤为将盛有开水的候温容器放入底座上的候温区域,随后将浸入式温度传感器浸入候温容器的水体中,处理器调整红外测温传感器测得杯子侧面温度值在显示屏的显示值,使所述显示值和浸入式温度传感器在候温容器的水体中测得温度值一致,并换算出供正常模式使用的该候温容器红外表面反射率。补偿了因不同材质造成候温容器的红外表面反射率不同引起的候温容器水体的红外温度读出误差,使测温结果更精准。为提高候温台的性能,CPU主板还与一光耦输出通讯串口 42相连接,使温度数值能在智能机器间便捷通讯,实现信息共享。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候温台可作为候温单元嵌入烧水设备及浸泡设备中,组合成一带有水温显示的科学泡茶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候温台,包括一测量台,茶水盛放于候温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测量台位于候温容器的侧面,测量台内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指向候温容器的侧壁;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放大电路与主板上的CPU相连,并将测量结果通过CPU计算后,在可视窗下的显示屏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候温台还包括一底座,测量台和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放置候温容器的候温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候温容器包括茶杯、水杯和茶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候温容器为已知红外表面反射率的候温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红外测温传感器和候温容器之间设有红外菲涅尔透镜,红外菲涅尔透镜安装在测温台的外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候温台上有校准接口,该校准接口连接有一个用于校准的接触式测温元件,该接触式测温元件通过校准接口与主板上的CPU 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候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与一光电耦合器电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固定在候温台座的光耦通讯接口电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候温台,包括一测量台,茶水盛放于候温容器中,所述测量台位于候温容器的侧面,测量台内设有红外测温传感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指向候温容器的侧壁;红外测温传感器通过放大电路与主板上的CPU相连,并将测量结果通过CPU计算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候温台还包括一底座,测量台和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放置候温容器的候温区域;红外测温传感器和候温容器之间设有红外菲涅尔透镜。候温台还连接有一个用于校准的接触式测温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非接触式测量候温容器中水温,测量结果准确、对候温容器无特别要求,使用方便。通过光耦通讯接口,候温台还可将候温容器中的水温数值发送给其他智能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并进一步实现科学泡茶。
文档编号G01J5/10GK202836769SQ20122033217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1日
发明者陈晓明 申请人:陈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