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5-14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一种换热器及其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5-14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及其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本实 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空调行业不断朝着多元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一 机多用的热泵型空调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热泵型空调系统中,一般通过改变制冷介质的流通方向,调整空调系统的制冷或 者制暖,而制冷介质的流通方向的改变需要换向阀来实现。热泵空调在制热状态运行时, 由于靠近室外一侧的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换热器的表面结 霜,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如果不采取除霜措施,霜层的厚度会不断增加,霜层影响了换热 器的工作,导致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热泵空调的工作效率,因此,系统在运行 一段时间后便需要及时为换热器除霜。在热泵空调系统中,通常使用感温包确定开始除霜 的时间和结束除霜的时间,感温包通常包括圆柱形的外壳,感温包检测换热器上的温度,并 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换热器的温度低于预定温度 时,控制器发出开始除霜的信号或者直接控制除霜部件开始工作,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 换热器的温度等于或者高于预定温度时,控制器发出停止除霜的信号或者直接控制除霜部 件停止工作。按常规的连接方式,感温包与管式换热器通过绕于两者外壁的连接带缠绕固定, 感温包与换热器的套管直接接触,而在一种典型的换热器中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 多个换热管和翅片,第二集流管与第一集流管间隔开,每个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 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翅片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由 于换热管外壁没有保护套管,如果换热管与感温包直接接触,铜制的感温包与铝制的换热 器直接接触,在热交换过程中,铜铝之间会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造成换热器的腐蚀,严重 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圆柱形的感温包与薄片式的换热管通过缠绕式的连接带的 连接不牢固,很容易出现固定不稳或者脱落的问题,连接可靠性较差。因此,如何实现感温包与换热管连接的安全性,避免由于两者的直接接触导致的 换热器腐蚀,同时提高感温包与换热管的连接可靠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须解决的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在连接过程中能够 避免对换热器造成的腐蚀,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感温包与换热管之间的 连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 主体部和用于与感温包紧密连接、并与所述感温包具有预定接触面积的连接部。[000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开设于所述主体部上的安装槽,所述感温包可选择地安装 于所述安装槽中。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线束孔,所述线束孔的内径小 于所述感温包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下风向。优选地,所述主体部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远离所述感温包 的方向。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开设于所述主体部的顶壁上的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主体部,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主体部的轴线的夹角 大于或者等于O度且小于或者等于90度。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可 拆装地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沿所述主体 部的轴向延伸。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开设有卡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换热管、安装于所述换热管上的 感温包固定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中的感温包,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为如上 述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优选地,其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通过若干换热管连接,相邻两所述换热管之 间设置有翅片。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卡装于所述 换热管。优选地,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宽度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其中 主体部的一端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上,连接部固定连接有感温包,且与感温包具有预定 的接触面积;这样,感温包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上,安装连接较为可 靠,显著降低了感温包脱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感温包与换热器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感 温包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于换热管上,避免了感温包与换热管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 了对换热管造成的腐蚀,提高了换热管的使用寿命。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主体部的顶面为 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远离所述感温包的方向;在除霜的过程中,化霜会产生的 水落在主体部的顶面时,由于顶面与水平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也即主体部的顶面倾斜,水 能够沿着倾斜面流下,而不会对感温包造成影响,从而避免化霜产生的水对感温包测温的 影响,并延长的感应包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 分可拆装地连接,安装槽形成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感 应包形成夹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感应包安装的可靠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装配图;图2为图1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设有线束孔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在连接过程中能够 避免对换热器造成的腐蚀,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提高了感温包与换热管之间的 连接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换热器。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2、图3以及图4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装配图;图2为图1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感温包固 定装置设有线束孔时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换热器中, 其作用是将换热器的感温包4固定于换热器上。该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主体部1和用于与 感温包紧密连接、并与感温包具有预定接触面积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与感温包具有预定接触面积是指,连接部与感温包相接触,且两者的 接触面积以实现工作目的为准,接触面积的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际适应情况确定,在此不做 限定;由于换热管上的温度是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传递到感温包上的,因此,上述连接部与 感温包的接触面积主要是指,连接部与感温包在靠近换热管的一侧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 满足感温包的感温要求。上述连接部可以为开设于主体部1上的安装槽2,感温包4安装于安装槽2中;感 温包4通过主体部1上的安装槽2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3上,安装连接较为可靠,显著降 低了感温包4脱落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感温包4与换热管3的连接可靠性。上述主体部1的材料可以为铝材,也不局限于铝材,也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使用 的导热效果较好且与换热管材料电势差较小的其他材料。主体部1的厚度不应过厚,以避免影响感温包4的测温精确度,其厚度也不应过 薄,应能够满足使用中的强度要求。由于换热器中使用的感温包4的外形多为圆柱形,上述安装槽2可以为与感温包 4的外形相匹配的半圆柱形槽体,以便提高感温包4与安装槽2的外形匹配性,提高感温包和安装槽的接触面积,在感温包固定装置和感温包间更好地传递热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 感温包固定装置与换热管固定连接,使得感温包测得的温度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换热管的温 度,还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感温包发生损坏,且外形相匹配的安装槽2可以对感温包4形成 有效夹持,避免感温包4竖直放置时发生脱落;显然地,安装槽2的槽体也不局限于为半圆 柱形,也可以为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容纳感温包4且与感温包4具有 足够的接触面积的目的即可,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主体部1上可以开设有卡槽15,卡槽15沿换热管3的宽度方向卡装于换热管3,具 体地,卡槽15的结构可以为,其外侧的开口小于内侧的条形槽,安装时,将换热管3插装于 卡槽15的条形槽中,由于卡槽15外侧的开口小于条形槽,换热管3不会脱出,并且能够较 为方便地拆装;卡槽15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形式,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卡装的结构, 例如,可以为燕尾槽的形式。主体部1也不局限于通过卡槽15安装于换热管3上,其也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其他 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安装于换热管3,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主体部1安装于换热管 3,以便进一步保证主体部1的导热性能。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宽度可以小于换热管3的宽度,也即将感温包固定装置置于换 热管3的范围内,避免其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性能;换热器中一般包 括若干换热管3,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安装于相邻两换热管3之间,并安装于其中任一换热 管3上。显然地,感温包固定装置也不局限于安装在相邻两换热管3之间,只要能够保证感 温包4的工作不受影响,其可以安装于任何适当位置。安装槽2可以开设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壁,安装槽2的轴线可以与换热管3的轴 向平行,主体部1的底部开设有与安装槽2连通的线束孔11,感温包4的排线等从该线束孔 11中伸出与外界连接,线束孔11的内径小于感温包4的外径,使得安装槽对感温包4排线 伸出的方向也形成紧密夹持,以便当感温包4装入安装槽2中时,不会从安装槽2中掉出。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涉及的底部、顶面等方位词,是以图1中感温包固定装置所 处的位置为基准来定义的。应当理解,本文中所采用的方位词不应当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 围。主体部1通过除所述第一侧壁以外的任一外壁安装于换热管3,安装槽2的侧面 是开放式的,感温包4可以直接通过侧面安装于安装槽2中,从而简化了感温包4的安装过程。上述安装槽2的轴线也不局限于与换热管3平行,也可以与换热管3的轴向成一 定的角度。当安装槽2开设于主体部1的第一侧壁上时,主体部1可以通过其第一侧壁以外 的任一外壁与换热管3连接。感温包4通过主体部1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3上,安装连接较为可靠,显著降低 了感温包4脱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感温包4与换热管3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感温包4 通过主体部1安装于换热管3上,避免了感温包4与换热管3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对换 热管3造成的腐蚀,提高了换热管3的使用寿命。上述主体部1的顶面为倾斜面,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远离所述感温包的方向,在 除霜的过程中,化霜会产生的水落在主体部1的顶面12时,由于顶面12与水平面具有预定的倾斜角,也即主体部1的顶面12倾斜,水能够沿着倾斜斜面流下,而不会对感温包4造成 影响,从而延长的感温包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上述安装槽2的开口可以朝向换热器的下风向,以避免风对感温包4的测温准确 性造成影响。请参考图5、图6和图7,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二种具体实 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在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 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剖视图。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上述连接部可以为开设于主体部1顶壁上的安装孔, 该安装孔可以沿主体部1的轴向开设,且主体部1与换热管3的轴线具有预定的角度,安装 孔沿主体部1的轴向开设加工较为方便,简化了加工过程,节约了生产成本。连接部为开设 于主体部1顶壁上的安装孔,可以有效避免系统高温区比如压缩机高温辐射对感温包测温 的影响,使得感温包测温更加准确。主体部1的轴线可以与换热管3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大体平行,也即安装孔、主体部 1和换热管3的轴向同向;显然地,主体部1的轴线也不局限于与换热管3长度方向上的轴 线平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预定的角度是指,安装孔与换热管3轴向的夹角a大于或者等 于0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在主体部安装于换热管后,如果安装孔的开口方向朝上,则安 装孔的上段与换热管的夹角a大于或者等于0度,小于或者等于90度。由于换热器中使用的感温包4的外形多为圆柱形,上述安装孔可以为与感温包4 的外形相匹配的圆柱形孔,以便提高感温包4与安装槽2的外形匹配性,提高感温包和安装 槽的接触面积,在感温包固定装置和感温包间更好地传递热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感温包 固定装置与换热管固定连接,使得感温包测得的温度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换热管的温度,还 可以避免安装过程中感温包发生损坏,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感温包4安装的可靠性。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请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三种具体实 施方式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所 示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二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主体部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第一部 分13与第二部分14可拆装地连接,安装槽2形成于第一部分13与第二部分14之间,通过 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对感温包4形成夹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感温包4安装的可靠 性。第一部分13与第二部分14可以通过滑槽16滑动连接,滑槽16沿所述主体部1 的轴向延伸,具体地,上述第一部分13开设有第一滑道131,第二部分14开设有与第一滑道 131配合的第二滑道141,第一滑道131与第二滑道141可滑动地连接,第一滑道131和第 二滑道141相互穿插,扣于一体,形成紧配合,减小了主体部1的热阻,提高了测温精度。第一部分13与第二部分14之间的可拆装地连接,也不局限于上述滑道的形式,其 也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常规使用的可拆装的连接方式连接,例如螺栓连接等。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除了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换热
7器,该换热器包括进口管51、出口管55,进口管51连通有第一集液管52,出口管55连通有 第二集液管54,第一集液管52和第二集液管54通过若干换热管3连接,相邻两换热管3之 间设置有翅片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换热器还包括设于集液管中的隔板,将换热器分成 多个制冷剂流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52和第二集流管54折弯,或 者换热管3折弯。上述换热管3可以为扁管。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可以用于其它需要安装感温包的制冷系统中,而 不限于热泵系统。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及其感温包固定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 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 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 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8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和用于与感温包紧密连接、并与所述感温包具有预定接触面积的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 开设于所述主体部(1)上的安装槽(2),所述感温包(4)可选择地安装于所述安装槽(2) 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 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2)连通的线束孔(11),所述线束孔(11)的内径小于所述感温包 (4)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 的开口朝向下风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 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为远离所述感温包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 开设于所述主体部(1)的顶壁上的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贯 穿所述主体部(1),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主体部(1)的轴线的夹角大于或者等于O度且小于 或者等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主体部(1)包括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所述第一部分(13)与所述第二部分(14) 可拆装地连接,所述连接部形成于所述第一部分(13)与所述第二部分(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 (13)与所述第二部分(14)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沿所述主体部(1)的轴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主体部开设有卡槽(15)。
11.一种换热器,包括若干换热管(3)、安装于所述换热管(3)上的感温包固定装置以 及安装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中的感温包(4);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为如权 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第一集液管(52)和第二集液管 (54)通过若干换热管(3)连接,相邻两所述换热管(3)之间设置有翅片(5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开设有卡槽 (15),所述卡槽(15)沿所述换热管(3)的宽度方向卡装于所述换热管(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宽度小于所 述换热管(3)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主体部(1)和用于与感温包紧密连接、并具有预定接触面积的连接部;这样,感温包(4)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于换热器的换热管(3)上,安装连接较为可靠,显著降低了感温包(4)脱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感温包(4)与换热管(3)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感温包(4)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于换热管(3)上,避免了感温包(4)与换热管(3)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对换热管(3)造成的腐蚀,提高了换热管(3)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感温包固定装置的换热器。
文档编号G01K1/14GK201731948SQ20102029245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1日
发明者刘华钊, 汪峰, 黄宁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专利名称:基于应力波技术的木材无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尤其是测量应力波在木材中传播时间的无损检测系统。背景技术:木材是一种人类使用历史最长的可再生的天然资源。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 专利名称:高压试验室屏蔽板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的高压试验室屏蔽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传统的高压试验室中用于阻断电磁干扰的钢板结构都是采用钢板和钢板之间焊接,但是,处于经济性的因素,所用钢板多为薄钢板,其通常厚度仅
  • 专利名称:一种飞行器垂直速度检测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 型涉及导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器垂直速度检测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大幅度增加,空域变得更加繁忙和拥挤,有限的空域不得不同时容纳更多的
  • 专利名称:脱硫除雾器压差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吸收塔附属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雾器压差测量装置。背景技术:除雾器是脱硫吸收塔内部重要元件,其主要用于分离电厂吸收塔中气体所夹带的液滴,以保证传质效率。除雾器的性能直接
  • 专利名称:吊杆、立杆安装灯具振动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吊杆、立杆安装灯具振动测试治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杆、立杆安装灯具振动测试治具。背景技术:灯具作为一种必备的电器,广泛使用。抗振性能是灯具必须具备的可靠性指标这一,在灯具
  • 专利名称:用于处理粘性材料的辊轧机的制作方法用于处理粘性材料的辊轧机本发明涉及用于处理粘性材料的辊轧机,尤其是用于使悬浮在粘合剂 中的固体颗粒粉碎并均匀地分布的辊轧机。这样的辊轧机具有至少两个辊子以及至少一个施压装置,辊子以可绕 其纵向轴线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