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激光光纤芯径智能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钬激光治疗机光纤芯径的智能识别技术。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一般的钬激光治疗机的光纤芯径都是人工识别,因为不同 功率的治疗机配备不同的光纤,或者一台治疗机配备几种不同型号芯径的光纤,在使用之 前通过使用者自己识别不同型号的光纤然后进行使用,不同芯径的光纤所能传输的功率是 不同的,光纤芯径越小所能使用的功率就越小,相反光纤芯径越大所能使用的功率也就越 大,由于不同的病灶部位对光纤芯径的大小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使用者判断出错就很容 易造成光纤的损坏,也有可能影响到手术的进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检测方便的激光光纤芯径智能 识别装置,减少人工的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光信号反射板、单片机处理器组成,所 述红外发射接收模块由三个相同的光耦分布在一块电路板上集合而成,所述光信号反射板是表面的不同区域上涂有黑色红外吸收材料的金属板,由金属 板在不同的区域上涂上黑色红外吸收材料组成,由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反射不同的信号,所述单片机处理器镶嵌于钬激光治疗机主控板上,用于发射识别信号,通过不同 的反射信号来识别不同型号的光纤。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发射的红外光经过信号反射板反射以后,再由红外发射接收模 块接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处理器处理后显示出不同光纤芯径大小。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可以智能的识别出光纤的芯径,不同芯径大小的光 纤所能传输的功率能够得到控制,不会再有插入小芯径的光纤而输入大功率从而把光纤损 伤,保证了设备使用。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直流式电动喷雾器的结构图。1、全反镜,2、泵浦氙灯,3、钬晶体,4、腔体,5、半反镜,6、耦合镜,7、红外发射接收 模块,8、光信号反射板,9、光纤,10、单片机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激光器内部由全反镜1、泵浦氙灯2、钬晶体3、腔体4、半反镜5、耦合 镜6、红外发射接收模块7、光信号反射板8、光纤9、单片机处理器10组成。
3[0014]当对泵浦氙灯2施加脉冲电压的时候,泵浦氙灯2发出荧光,通过腔体4内部的反 射,被钬晶体3吸收而产生受激辐射,通过全反镜片1,半反镜5产生震荡,当增益足够大的 时候激光从半反镜5输出,经过耦合镜6后进入光纤9输出。单片机控制器给红外发射接收模块供电并接收信号,当红外发射接收模块7有输 入电压时,上面所镶嵌的光耦发射部分会发出红外光,插入光纤的时候,对应的没有涂上红 外线接收材料的部分会反射红外光而被光耦的接收部分接收到,接收到的信号会传递给单 片机处理器进行处理。不同的光纤在光信号反射板的不同位置涂上红外线接收材料,红外线接收材料会 吸收光耦所发出的红外光,而其它位置则会反射红外光,所以插入不同的光纤的时候所返 回的信号不同,与单片机处理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即能判断出不同的光纤芯径。识别出光纤芯径以后就能对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小芯径光纤输出功率低,大芯径 光纤输出功率高,不同的病灶使用不同的光纤,安装了此项技术以后可以大大降低使用者 的工作量。
权利要求激光光纤芯径智能识别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光接收模块、信号反射板、单片机处理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模块由三个相同的光耦分布在一块电路板上集合而成,所述光信号反射板是表面的不同区域上涂有黑色红外吸收材料的金属板,由金属板在不同的区域上涂上红外吸收材料组成,由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反射不同的信号,所述单片机处理器镶嵌于钬激光治疗机主控板上,用于发射识别信号,通过不同的反射信号来识别不同型号的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光纤芯径智能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吸收材 料为黑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光纤芯径智能识别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光接收模块、光信号反射板、单片机处理器等组成。由于钬激光治疗机是采用光纤传输能量对病灶进行治疗,随着钬激光治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功率钬激光治疗机的出现,不同功率的治疗机需要配备不同芯径的光纤,所以需光纤芯径智能识别系统对光纤的芯径进行识别以控制激光治疗机输出功率,从而保证光纤不至于被意外损坏。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可以智能的识别出光纤的芯径,不同芯径大小的光纤所能传输的功率能够得到控制,不会再有插入小芯径的光纤而输入大功率从而把光纤损伤,保证了设备使用。
文档编号G01B11/08GK201688829SQ2010202190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李响, 王文勇, 隆林 申请人:无锡市大华激光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