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ー种试验设备,尤其是ー种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
背景技术:
在电カエ作者使用的电カ安全工具中,绝缘靴、绝缘手套是最常用的基本安全用具。新购置或正在使用中的安全用具为确保其绝缘的可靠性,必须对其进行验收及定期试验。绝缘靴、绝缘手套在供电行业所用数量较大,进行试验时,常常花费掉大量的工作时间,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绝缘靴、绝缘手套这等安全用具,是在特制的水箱中进行试验的。试验时以水作为电极,即将水注入手套或靴中作为ー电极,并将其置于水箱浸入水中,水箱中的水就是另ー电极;内外部水面离边缘分别为手套5cm、靴2cm。为了测量泄漏电流值,应将水箱对地绝缘,并经一毫安表接地。试验时先闭合刀闸DK,耐压Imin后,降下电压;断开DK,然后升压,此时泄漏电流流过毫安表,读出泄漏电流值,看是否符合标准。如果绝缘靴、绝缘手套在耐压试验中被击穿,则在升压过程中试验电流迅速上升,试验电源箱设有过电流保护装置,使电源迅速断开,保护试验设备不受损坏。但是,现有的试验箱,由于结构的限制只能进行单只的试验,工作效率低,毫安表极易损坏。若多只同时进行试验,又会因无法监测泄漏电流,导致试验质量不高,给分析判断带来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能够同时进行多只绝缘靴及绝缘手套的试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包括箱体、仪表板、试验电源箱,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开ロ,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箱体内通过隔板设有多个隔层,隔层的开ロ方向与箱体的开ロ方向一致,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所述仪表板上设有多个交流毫安表,每个交流毫安表均设有对应的开关及指示灯,开关与试验电源箱连接。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交流毫安表为带屏蔽的交流毫安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试验电源箱的电流继电器为DL-32型、25A的并联型电流继电器。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多个隔层可解决多爽绝缘靴或绝缘手套的同时试验的问题,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使得各隔层间的水位互相循环,在试验中不需要毎次都调整水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原过流保护所用电流继电器为DL-32,50A,并联型。试验过程中,当有绝缘靴、绝缘手套击穿时,由于继电器刻度较大,控制箱电源不能及时被切断,不仅易造成试验变压器的损坏,而且易造成毫安表和控制箱电流表的损坏,改为选用DL-32,25A,并联型电流继电器,根据试验方法所需电流,把刻度调整至合适位置,保证在多只绝缘工具同时试验时,如有ー只击穿,控制箱电流继电器能及时切断电流,可保护试验变压器及电流表计不被损坏。使用带屏蔽交流毫安表,消除了高电压下电晕电流的影响,同用毫安表从低压侧测量泄漏电流相比,准确度更高ー些,并在多只试验吋,能对每只的泄漏电流进行有效监视。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包括箱体I、仪表板2、试验电源箱,箱体I的上端面设有开ロ,所述的箱体I内通过隔板设有多个隔层3,隔层3的开ロ方向与箱体I的开ロ方向一致,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所述仪表板2上设有多 个带屏蔽的交流毫安表4,每个交流毫安表4均设有对应的开关及指示灯,开关与试验电源箱连接;所述试验电源箱的电流继电器为DL-32型、25A的并联型电流继电器。试验时,先闭合刀闸DK,耐压Imin后,降下电压;断开DK,然后升压,此时泄漏电流流过专用仪表盘中的毫安表,读出各表泄漏电流值,看是否符合标准。如果绝缘靴、绝缘手套在耐压试验中被击穿,则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电流迅速上升,试验电源箱设有过电流保护装置,使电源迅速断开。
权利要求1.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包括箱体、仪表板、试验电源箱,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开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内通过隔板设有多个隔层,隔层的开ロ方向与箱体的开ロ方向一致,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所述仪表板上设有多个交流毫安表,每个交流毫安表均设有对应的开关及指示灯,开关与试验电源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 ,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毫安表为带屏蔽的交流毫安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电源箱的电流继电器为DL-32型、25A的并联型电流继电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包括箱体、仪表板、试验电源箱,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开口,所述的箱体内通过隔板设有多个隔层,隔层的开口方向与箱体的开口方向一致,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所述仪表板上设有多个交流毫安表,每个交流毫安表均设有对应的开关及指示灯,开关与试验电源箱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绝缘靴及绝缘手套试验箱,多个隔层可解决多爽绝缘靴或绝缘手套的同时试验的问题,相邻隔层之间的隔板底部设有缝隙,使得各隔层间的水位互相循环,在试验中不需要每次都调整水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G01R31/16GK202362422SQ2011205094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吕齐军, 吴华西, 周海炜, 夏世行, 夏秀华, 汪武, 王松 申请人:湖北省电力公司十堰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