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民用相机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摄影测量和航摄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民用相机代替专业相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所采用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测绘是我国基础测绘手段之一,它在空间信息的获取与更新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国测绘行业十几年来发展已非常快,但目前的航空摄影仪仍然大量使用传统的胶片相机,其胶片的动态范围小,航摄质量低,且要用大型扫描仪进行影像扫描数字化,从而导致影像的几何精度低,影像数据获取周期长等问题,这不能满足各行业对空间信息数据的需求,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快速提供地表空间信息的新一代测绘装备。作为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获取的新技术设备,数字航空摄影仪避免了传统测绘方式的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并迅速拓展应用,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力,其经济效益远优于传统的胶片摄影仪。但目前数字航空摄影仪主要依赖进口,奥地利生产的UCD、UCX,德国生产的DMC和瑞士生产的ADS40 就是此类设备在国内市场的代表,但是它们都比较昂贵,每台套的价格都在800万人民币以上,如此高的价格大大制约了数字航空摄影仪在我国的使用和推广。近几年,我国生产建设和基础测绘事业的发展,国内对数字航摄仪的需求越来越大,单纯地依靠进口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国内测绘市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固结构,可利用民用相机代替专业相机进行航空
摄影测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民用相机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加固结构,依据民用相机的外形,采用多块板组合并通过螺栓紧固后形成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通过螺钉与所述民用相机连接紧固, 形成对民用相机的后背、机身和镜头的加固,使相机成为一个钢体。所述多块板由位于相机六个面的上连板、下连板、左侧板、右侧板、前盖板和后盖板组成。所述板在对应相机操作按钮部位为镂空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民用相机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加固结构,采用外部框架经拼接紧固并与相机相连,形成对民用相机的后背、机身和镜头的加固,使相机成为一个钢体,各部件在应用时不会产生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减少影像由镜头和成像CCD引起的畸变,可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高档民用相机代替昂贵的专业相机来制造国产的数字航空摄影仪。由此数字航空摄影仪获取的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各种常规比例尺地形图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公路铁路、西部开发、应急救灾和科学研究等部门。
下面根据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固结构加固后的相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民用相机;2、上连板;3、下连板;4、左侧板;5、右侧板;6、前盖板;7、后盖板;8、
接筒;9、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给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固结构加固后的相机结构示意图,加固时,依据民用相机1的外形,采用多块板,本实施例具体由上连板2、下连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前盖板6和后盖板7组成,接筒8用于容纳镜头,并与前盖板6连为一体,各板块相互间采用组合并通过螺栓紧固后形成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通过螺钉9与所述民用相机 1连接紧固,形成对民用相机1的后背、机身和镜头的加固,使相机成为一个钢体,各部件在应用时不会产生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为不影响相机的原有操作,所述板在对应相机操作按钮部位为镂空结构。通过进一步对相机的检校,减少了影像由镜头和成像C⑶引起的畸变,可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高档民用相机代替昂贵的专业相机来制造国产的数字航空摄影仪。由此数字航空摄影仪获取的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各种常规比例尺地形图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公路铁路、西部开发、应急救灾和科学研究等部门。
权利要求1 一种民用相机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据民用相机的外形, 采用多块板组合并通过螺栓紧固后形成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通过螺钉与所述民用相机连接紧固,形成对民用相机的后背、机身和镜头的加固,使相机成为一个钢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板由位于相机六个面的上连板、下连板、左侧板、右侧板、前盖板和后盖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一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在对应相机操作按钮部位为镂空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民用相机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加固结构,依据民用相机的外形,采用多块板组合并通过螺栓紧固后形成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通过螺钉与所述民用相机连接紧固,形成对民用相机的后背、机身和镜头的加固,使相机成为一个钢体。各部件在应用时不会产生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减少影像由镜头和成像CCD引起的畸变,可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高档民用相机代替昂贵的专业相机来制造国产的数字航空摄影仪。由此数字航空摄影仪获取的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各种常规比例尺地形图生产,可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公路铁路、西部开发、应急救灾和科学研究等部门。
文档编号G01C11/02GK202041201SQ20112012352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5日
发明者任凯, 刘先林, 刘宗杰, 吴晓明, 李峰, 杨海东, 钟裕标 申请人: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