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铣床官方网站今天是:2025-05-15切换城市[全国]-网站地图
推荐产品 :
推荐新闻
技术文章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一种usb1.1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5-05-15    作者: 管理员

专利名称:一种usb1.1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强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USB1. I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
背景技术
光强度测量和控制在日常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光强度的远程监测在日常生活以及工 农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本实用新型专利运用单片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将光强度测量与手机短信结合,运用数字光强度传感器和支持标准AT指令集的USB1. I接口的短信发送装置,实现光强度测量数据的远程传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单片机,数字光强度传感器,以及USB1. I接口的短信发送装置,实现以短信方式发送光强度测量数据的远程传输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单片机控制并读取数字光强度计的光强度数据,经单片机处理后,显示在数码管上,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实现定时读取光强度,并以短消息形式将光强度数据发送到指定号码的手机上,或者由用户发送信息请求单片机读取光强度,以短消息形式返回光强度数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USB1. I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其特征在于电路包括Ul部分、U2部分、U3部分和U4部分,Ul部分至U4部分相互连接构成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的测量、控制与USB1. I接口输出电路;U1部分以单片机STC89LE52为主,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U2部分以芯片TOUSBD12为主,完成USB1. I接口数据输出;U3部分以芯片TSL2561为主,完成光强度数据的读取和转换;U4部分以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为主,用以显示光强度数据;其中,具体电路连接如下单片机STC89LE52 部分(Ul)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
3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0引脚和第15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容Cl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0引脚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1引脚至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2引脚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3引脚至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1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4引脚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5引脚和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6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9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0引脚接电源VCC ;芯片PDUSBD12 部分(U2)芯片PDUSBD12的第I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3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5引脚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9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1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2引脚连接到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TOUSBD12的第1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2引脚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PDUSBD12的第15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阻R23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21引脚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二极管LED2的正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2引脚接晶体振荡器Y3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3的另一端接电容C32的一端和芯片TOUSBD12的第23引脚,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4引脚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5引脚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21的一端和J2的第2引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6引脚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和J2的第3引脚,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7引脚接电容⑶3的正极和电容C31的一端,电容⑶3的负极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地;芯片TOUSBD12的第28引脚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J2的第I引脚接电源VCC ;J2的第4引脚接地;芯片TSL2561 部分(U3)芯片TSL2561的第I引脚接电容C7的一端和电源VCC,C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2引脚悬空;芯片TSL2561的第3引脚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SL2561的第5引脚悬空;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部分(U4) 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9引脚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0引脚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1引脚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2引脚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光强度数据准确,具有ILux的分辨率;2、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光强度数据,实现光强度数据的远程传输。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I所示,一种USB1. I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电路包括Ul部分、U2部分、U3部分和U4部分,Ul部分至U4部分相互连接构成光强度测量、控制与USB1. I接口的输出电路;其中,具体电路连接如下单片机STC89LE52 部分(Ul)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
3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0引脚和第15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1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容Cl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0引脚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1引脚至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2引脚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3引脚至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1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4引脚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5引脚和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6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 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9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0引脚接电源VCC ;芯片PDUSBD12 部分(U2)芯片PDUSBD12的第I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3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5引脚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9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1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2引脚连接到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TOUSBD12的第1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2引脚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PDUSBD12的第15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阻R23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21引脚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二极管LED2的正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2引脚接晶体振荡器Y3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3的另一端接电容C32的一端和芯片TOUSBD12的第23引脚,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4引脚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5引脚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21的一端和J2的第2引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6引脚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和J2的第3引脚,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7引脚接电容⑶3的正极和电容C31的一端,电容⑶3的负极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地;芯片TOUSBD12的第28引脚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J2的第I引脚接电源VCC ;J2的第4引脚接地;芯片TSL2561 部分(U3)芯片TSL2561的第I引脚接电容C7的一端和电源VCC,C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2引脚悬空;芯片TSL2561的第3引脚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连接到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SL2561的第5引脚悬空;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部分(U4)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9引脚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0引脚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1引脚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2引脚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产品运行环境说明开发系统环境本软件使用Keil C51编程语言编写,使用的单片机芯片型号为STC89LE52。产品运行环境光强度远程测量与传输。
权利要求1. 一种USB1. I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其特征在于电路包括Ul部分、U2部分、U3部分和U4部分,Ul部分至U4部分相互连接构成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的测量、控制与USB1. I接口输出电路;U1部分以单片机STC89LE52为主,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U2部分以芯片TOUSBD12为主,完成USB1. I接口数据输出;U3部分以芯片TSL2561为主,完成光强度数据的读取和转换;U4部分以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为主,用以显示光强度数据;其中,具体电路连接如下 单片机STC89LE52部分(Ul)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连接到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0引脚和第15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15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容Cl的一端和晶体振荡器XTAL的另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0引脚接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1引脚至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2引脚至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3引脚至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1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4引脚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电源VCC,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数码管的第1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5引脚和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6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电阻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9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悬空;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9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4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3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芯片TOUSBD12的第I引脚;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0引脚接电源VCC ; 芯片 PDUSBD12 部分(U2) 芯片PDUSBD12的第I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9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2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8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3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7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6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5引脚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5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7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4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8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3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9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2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0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1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1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2引脚连接到电阻R26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TOUSBD12的第1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2引脚和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接电源;芯片PDUSBD12的第15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7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16引脚;芯片PDUSBD1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阻R23和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电阻R2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9引脚;芯片TOUSBD12的第21引脚接二极管LED2的负极, 二极管LED2的正极接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2引脚接晶体振荡器Y3和电容C33的一端,电容C33的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3的另一端接电容C32的一端和芯片TOUSBD12的第23引脚,电容C32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4引脚接电源VCC ;芯片TOUSBD12的第25引脚接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接电阻R21的一端和J2的第2引脚,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6引脚接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电阻R20的一端和J2的第3引脚,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OUSBD12的第27引脚接电容⑶3的正极和电容C31的一端,电容⑶3的负极和电容C31的另一端地;芯片TOUSBD12的第28引脚接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J2的第I引脚接电源VCC ;J2的第4引脚接地; 芯片TSL2561部分(U3) 芯片TSL2561的第I引脚接电容C7的一端和电源VCC,C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2引脚悬空;芯片TSL2561的第3引脚接地;芯片TSL2561的第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8引脚和电阻R2的一端,R2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芯片TSL2561的第5引脚悬空 ’芯片TSL2561的第6引脚连接到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7引脚和电阻Rl的一端,Rl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 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部分(U4) 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I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I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2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2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3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3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4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4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5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5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6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6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7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7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8引脚接单片机STC89LE52的第8引脚;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9引脚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0引脚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1引脚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的第12引脚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SB1.1接口远程数字光强度计,电路由四个部分相互连接构成,U1部分以单片机STC89LE52为主,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U2部分以芯片PDUSBD12为主,实现USB1.1接口数据传输;U3部分以芯片TSL2561为主,完成光强度数据的读取和转换;U4部分以4位共阳数码管RED4GND为主,用以显示光强度数据;本装置与支持标准AT指令集的USB1.1接口的短信发送装置相互连接,可实现光强度数据的远程传输。
文档编号G01J1/00GK202511878SQ20122015149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孔庆霞, 朱全银 申请人:淮阴工学院

  • 专利名称:一种评估故障电弧断路器质量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故障电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估故障电弧断路器质量的方法。背景技术:随着我国居民用电的日益增多,电气火灾事故的威胁也日益严重,低压电弧故障是危险并多发的电气故障。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
  • 专利名称:酸雨自动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技术,尤其涉及酸雨的监测技术,特别是一种酸雨自动监测系统。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酸雨监测的仪器是降雨自动采集器。降雨自动采集器的主要原理为通过积雨式感雨器感知降雨,然后打
  • 专利名称: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全封闭检测卡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全封闭检测卡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器具,特别是一种检测赭曲霉毒 素的全封闭检测卡。背景技术:[0002]赭曲霉毒素A
  • 专利名称:一种桥洞水位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洞水位警示装置。背景技术:在雨天,桥洞经常会由于排水系统没能及时排出雨水,而导致桥洞内产生一定的积水,有时由于积水的深度不好确定,许多驾驶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从积水中开过
  • 专利名称:基于ZigBee网络与嵌入式3S技术的农田信息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精确农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农田信息同时 进行定点和移动采集,实现农用信息实时监测的系统。技术背景将嵌入式3S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在以美
  • 专利名称:超声波探伤水槽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超声波探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波探伤水槽。背景技术: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时,材料的声学特性和内部组织的变化对超声波的传播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超声波受影响程度和状况的探测了解材料
山东科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全国服务热线:13062023238
电话:13062023238
地址:滕州市龙泉工业园68号
关键词:铣床数控铣床龙门铣床
公司二维码
Copyright 2010-2024 http://www.ruyicnc.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44495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