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Rf接收线圈以及使用该rf接收线圈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测定来自检测体中的氢或磷等的核磁共振(以下称为“NMR”)信号,并对核的密度分布或弛豫时间分布等进行成像的核磁共振成像(以下称为“MRI ”)装置中使用的RF接收线圈。
背景技术:
MRI装置是测量检测体,尤其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产生的NMR信号,将头部、腹部、四肢等的形态或功能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图像化的装置。在拍摄中,对NMR信号赋予由于倾斜磁场导致的不同的相位编码,并且进行频率编码,作为时序数据来测量。测量到的NMR信号通过进行二维或者三维傅里叶变换来再构成为图像。在上述MRI装置中,为了接收NMR信号而使用高频接收线圈(以下称为RF接收线圈)。为了高灵敏度地接收NMR信号,希望使该RF接收线圈与检测体接近来使用该RF接收线圈。因此,为了能够安装在各种各样的检测体的体型或者拍摄部位上,以对应的形状来构成RF接收线圈。例如,关于颈部,已知专利文献I所示的以不妨碍检测体的视野,并且RF接收线圈不接触嘴唇或下颚的方式构成的RF接收线圈。这样的RF接收线圈被划分为上部和下部,配置在内部的天线方向图(导体闭环)在上部与下部的连接部被分断。在安装在检测体上时,上部和下部在它们的连接部电气并且机械地连接来使用。通过该连接,构成包围检测体的周围环绕一周的电气的导体闭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9085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RF接收线圈中,为了可靠地进行上部和下部被分断的天线方向图的电连接,在连接部需要用于坚固地固定连接的锁定机构。因此,在经由锁定机构进行连接上部和下部的操作时,在颈部附近,有可能在上部和下部之间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例如皮肤或头发,该课题还未被解决。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安全地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结构的RF接收线圈以及具备该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具有主 体部,该主体部具备:用于接收NMR信号的柔韧的一个以上的导体闭环;覆盖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导体闭环接收到的NMR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收纳前置放大部,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以使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检测体上。另外,本发明的MRI装置具备上述RF接收线圈。
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由于没有将导体闭环分断,所以能够去掉导体闭环的连接部。结果,没有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的危险性,能够安全地安装到检测体上。另外,因为没有电连接部,所以也无需锁定结构,能够降低在检测体上安装RF接收线圈时的作业负担、作业声音。另外,由于具备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因此能够确保被安装到检测体后的RF接收线圈的形状以及自立性。即,能够兼顾由于柔韧而易于安装和由于刚性而确保的形状稳定性。具备这样的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因为能够稳定地保持RF接收线圈的形状,所以能够稳定地拍摄高品质的图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MRI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表示在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图3是表示将图2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时的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在图2的RF接收线圈的主体部的角部设置了缺口部的例子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2的RF接收线圈的主体部的角部设置了隆起部的例子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图7是表示将图6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时的例子的图。(a)图表示弯曲图6的RF接收线圈,以使收纳部的盖部成为外侧,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图8是表示在收纳部中可装卸地安装支承部件的例子的图。(a)图表示将图6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图9是表示在收纳部和支承部件的与肩部相向的侧面部,以适合于肩部的形状的方式,在头部方向设置有欠缺的凹部的形状的图。图10是表示在图6的RF接收线圈中的检测体的面部侧的外壳部和收纳部的边界设置了铰链的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的图,Ca)图表示将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c)图表不电气电路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MRI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另外,在用于说明发明的实施例的全图中,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相同标号,省略其重复说明。首先,根据图1 说明本发明的MRI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MRI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框图。该MRI装置利用NMR现象得到检测体101的断层图像,如图1所示,具备:静磁场产生磁体102 ;倾斜磁场线圈103以及倾斜磁场电源109、RF发送线圈104以及RF发送部110、RF接收线圈105以及信号检测部106、信号处理部107、测量控制部111、整体控制部108、显示/操作部113以及使搭载了检测体101的顶板在静磁场产生磁体102的内部出入的床112。静磁场产生磁体102,如果是垂直磁场方式,则在与检测体101的体轴垂直的方向产生均匀的静磁场,如果是水平磁场方式,则在体轴方向产生均匀的静磁场,围绕检测体101的周围配置了永磁体方式、常导方式或超导方式的静磁场产生源。倾斜磁场线圈103是在作为MRI装置的实际空间坐标系(静止坐标系)的X、Y、Z三轴方向上缠绕的线圈,各个倾斜磁场线圈与驱动它的倾斜磁场电源109连接,被供给电流。具体来说,各倾斜磁场线圈的倾斜磁场电源109分别根据来自后述的测量控制部111的命令被驱动,向各个倾斜磁场线圈供给电流。由此,在X、Y、Z三轴方向上产生倾斜磁场Gx、Gy、Gz0在进行二维切面的拍摄时,在与切面(拍摄截面)垂直的方向施加切面倾斜磁场脉冲(Gs),设定针对检测体101的切面,在与该切面垂直且相互垂直的剩余的两个方向上施加相位编码倾斜磁场脉冲(Gp)和频率编码(读出read out)倾斜磁场脉冲(Gf),对NMR信号(回声信号)中各个方向的位置信息进行编码。RF发送线圈 104是对检测体101照射RF脉冲的线圈,与RF发送部110连接,被供给高频脉冲电流。由此,由构成检测体101的生物体组织的原子的原子核自旋引起NMR现象。具体来说,RF发送部110根据来自后述的测量控制部111的命令被驱动,对高频脉冲进行振幅调制,被放大后供给与检测体101接近配置的RF发送线圈104,由此,对检测体101照射RF脉冲。RF接收线圈105是接收由于构成检测体101的生物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的NMR现象而发出的回声信号的线圈,与信号检测部106连接,将接收到的回声信号发送到信号检测部6。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被安装在检测体101的颈部,主要与用于接收来自颈部的回声信号的结构有关。信号检测部106进行通过RF接收线圈105接收到的回声信号的检测处理。具体来说,通过与检测体101接近配置的RF接收线圈105接收通过从RF发送线圈104照射的RF脉冲而引起的检测体101的响应的回声信号,根据来自后述的测量控制部111的命令,信号检测部106对接收到的回声信号进行放大,通过正交相位检测分割为垂直的二个系统的信号,对它们进行预定数量(例如128、256、512等)采样,并将各采样信号进行A/D变换从而变换为数字量,并发送到后述的信号处理部107。因此,回声信号被作为由预定数量的采样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的数字数据(以下称为回声数据)而得到。信号处理部107对回声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回声数据发送到测量控制部111。测量控制部111是主要对倾斜磁场电源109、RF发送部110、信号检测部106发送用于收集在检测体101的断层图像的再构成中所需要的回声数据的各种命令,对它们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具体来说,测量控制部111通过后述的整体控制部108的控制进行动作,基于某预定的脉冲序列,控制倾斜磁场电源109、RF发送部110以及信号检测部106,重复执行向检测体101施加RF脉冲和倾斜磁场脉冲以及检测来自检测体101的回声信号,控制与检测体101的拍摄区域有关的图像的再构成所需要的回声数据的收集。通过这些控制,向整体控制部108输出来自信号处理部107的回声数据。整体控制部108进行测量控制部111的控制以及各种数据处理和处理结果的显示以及保存等的控制,具有在内部具有CPU以及存储器的运算处理部114、光盘、磁盘等存储部115。具体来说,控制测量控制部111,使其执行回声数据的收集,并且在输入了来自测量控制部111的回声数据时,运算处理部114根据对该回声数据施加的编码信息,存储到存储器内的与K空间相当的区域中。将存储在存储器内的与K空间相当的区域中的回声数据组称为K空间数据。然后,运算处理部114对该K空间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图像再构成等处理,将作为结果的检测体101的图像显示在后述的显示/操作部113上并记录在存储部115中。显示/操作部113由显示再构成的检测体101的图像的显示部、输入MRI装置的各种控制信息或通过上述整体控制部108进行的处理的控制信息的轨迹球或鼠标以及键盘等操作部构成。接近显示部地配置该操作部,操作者能够一边观看显示部,一边经由操作部按照指示控制MRI装置的各种处理。关于目前MRI装置的拍摄对象核种,作为在临床上普及的核种,是检测体的主要的构成物质即氢原子核(质子)。通过将与质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激发状态的弛豫时间的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图像化,二维或者三维地拍摄人体头部、腹部、四肢等的形态或者功倉泛。实施例1接着,说明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以及MRI装置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具有主体部,该主 体部具备:用于接收回声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覆盖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导体闭环接收到的回声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收纳前置放大部,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即,由导体闭环和前置放大部构成的用于接收并放大回声信号的电路部分别被外壳部和收纳部覆盖成为RF接收线圈。以使这样的RF接收线圈的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RF接收线圈弯曲成大致圆弧状或者大致椭圆弧状,然后安装在检测体的颈部。以下,根据图2 5说明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首先,根据图2说明一个导体闭环,即具有在天线方向图部配置了前置放大部的结构的RF接收线圈105的例子。(a)图表示在使RF接收线圈105变为平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示RF接收线圈105内的电路部的电路图。另外,电路部仅表示电路结构,并非表示(a)图所示的天线方向图部的实际的形状。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如图2所示,主要具有主体部202、突出部203和收纳部208,在其内部具备电路部,该电路部具有前置放大部207、以及以该前置放大部207为中心大致对称配置的天线方向图部206。收纳部208被配置在主体部202的大致中央处,在内部收纳前置放大部207。在主体部202和突出部203的内部配置有天线方向图部206。在主体部202的两端部侧面形成突出部203-1和203-2,跨过主体部202和突出部203配置天线方向图部206。另外,也可以没有突出部203。关于天线方向图部206,以在收纳部208内相互一部分重叠,并且关于在主体部202的大致中央配置的该收纳部208大致对称的(更详细地说,关于与主体部202的长度方向中心垂直的宽度方向线大致线对称的)形状配置形状大致相同的天线方向图部206-1和206-2而成。天线方向图部206-1是被插入了电容器205-1的导体闭环,天线方向图部206-1是被插入了电容器205-2的导体闭环。电容器205-1和205-2与导体闭环206-1和206-2的重叠部一起被收纳在收纳部208中。关于天线方向图部分的重叠方式,无论哪个在上面都可以,但是相互间电气绝缘地重叠。该导体闭环的重叠是为了消除两个天线方向图部606-1和606-2的稱合(所谓的去稱合)。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一样。该天线方向图部206由柔韧的导体构成,能够自由地弯曲。例如,可以由形成为薄板状或者带状的铜或铝等导电部件构成。另外,天线方向图部206由柔韧的外壳部209覆盖,天线方向图部206和外壳部209作为一体能够被弯曲成大致圆弧状或者大致椭圆弧状。另外,在图2中,以从外部可以看到的方式记载了天线方向图部206,但是实际上,天线方向图部206被外壳部209覆盖而无法从外部看见。在后述的其它实施例中也一样。另外,该外壳部209由将天线方向图部206和检测体电气绝缘的具有绝缘性的部件构成,例如可以是海绵状的聚亚安酯。前置放大部207具有输入电容器205-1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204-1和输入电容器205-2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204-2,被收纳在收纳部208内。另外,对于一个导体闭环需要一个放大器,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一样。收纳部208由基部和对该基部进行遮盖的盖部构成,天线方向图部206的重叠部分和前置放大部207密闭地收纳在其内部。该收纳部208为使在内部收纳的天线方向图部206的重叠部分和前置放大部208不产生机械损伤,具有比外壳部206高的刚性,由此不会被弯曲能够保持其形状。另外,收纳部208由使天线方向图部206的重叠部分以及前置放大部207与检测体电气绝缘的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制成,例如,可以是树脂制成的树脂箱。由于具有该刚性高的收纳部208,能够在外壳部被弯曲时使RF接收线圈105的形状稳定。SP,能够兼顾由于导体闭环以及外壳部209柔韧使RF接收线圈105易于安装和由于收纳部208的刚性使RF接收线圈105的形状稳定。另外,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被弯曲地安装在检测体的颈部来使用,因此,具有适合于这样的使用的形状。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优选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主体部和突出部203。突出部203在主体部202的两端部的一方的侧面分别设置了 203-1和203-2.,主体部202的端部的端面和突出部203的侧面位于一个面。各突出部203-1和203-2在RF接收线圈105被弯曲时,覆盖检测体的颈部的上部至胸部的颈部侧端部的上部。另外,在各突出部203-1和203-2中,以包含该突出部203-1和203-2,形成导体闭环的方式,分别配置了天线方向图部206-1和206-2的一部分。另外,为了分别覆盖在各突出部203-1和203-2配置的天线方向图部206-1和206-2的一部分,延长地设置外壳部209。另外,突出部203并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仅由主体部202构成RF接收线圈105。另外,天线闭环206没有分断部位或连接部位,仅具有导体闭环构造,因此,RF接收线圈105没有分割构造而作为一体来发挥作用。因此,在将RF接收线圈105安装在检测体上时,操作者没有必要进行专利文献I那样的分割部分之间的连接操作。因此,当将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安装在检测体上时,完全没有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安全性。将具有这样的天线方向图部206的电路部接收到的回声信号变换电信号后输出。即,天线方向图部206捕捉通过该导体闭环内部的磁通的变化,即回声信号,根据电磁感应的法则产生电信号,前置放大部207检测该电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并将其输出到信号检测部106。接着,根据图3说明将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的例子。如图3所示,以使前置放大部在下,覆盖两侧的天线方向图部206-1和206-2的外壳部209的端部彼此在前置放大部207的上侧位置不重叠,使两端部的端面彼此相向的方式,将RF接收线圈105弯曲后安装在检测体的颈部。即,以使外壳部209的两端部成为上侧(即检测体的面部侧)的方式,将外壳部209以及两侧的天线方向图部206-1和206-2向内侧大致对称地弯曲成大致圆弧状或者大致椭圆弧状。在具备突出部203的情况下,以使主体部202的两端部的端面彼此和两突出部203的侧面彼此分别相向的方式,将RF接收线圈105弯曲。并且,在弯曲后,使用面紧固件等固定部件301来固定外壳部209的端部彼此。该固定时,可以在外壳部209的端部端面间稍稍设置间隙。作为这样弯曲的结果,与检测体的后脑部相向地配置前置放大部207,两侧的天线方向图部分206-1和206-2卷绕检测体的颈部来覆盖颈部,两侧的天线方向图部分206-1和206-2的端部端面的相向部位位于检测体的面部上方。另外,突出部203从主体部202向检测体的体轴方向延伸覆盖到胸部的上端部。结果,天线方向图部206直到检测体的胸部的上端部为止具有灵敏度,并且不仅颈部还可以包含胸部的上端部地拍摄高品质的图像。使用后,解除固定部件301,打开外壳部209的两端部,使两侧的外壳部209和天线方向图部分206-1和206-2的弯曲恢复原状,使RF接收线圈105形成大致平坦的形状,将该RF接收线圈105从检测体撤离。另外,主体部202的两端部在弯曲时被配置在检测体的鼻部的上侧,因此优选能够避免与鼻部接触的形状。图4、5表示该例子。图4表示在主体部202的角部设置了缺口部401的例子,图5表示在主体部202的角部设置了隆起部501的例子。另外,对应于主体部202的这样的变形,天线方向图部206也变形。如上所述,本实 施例的RF接收线圈具备由作为柔韧的导体闭环的天线方向图部和对来自天线方向图部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形成的电路部,因此,可以将RF接收线圈做成没有分割构造和电气连接部的构造。结果,能够不夹住检测体的一部分地将RF接收线圈安全地安装在检测体上。另外,可以取消电气连接部,并且不需要锁定机构,减轻在检测体上安装RF接收线圈时的作业负担和作业声。并且,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由柔韧的天线方向图部、外壳部、比外壳部刚性高的收纳部构成,因此,容易弯曲RF接收线圈,可以以覆盖被检测的拍摄部位的方式,卷绕在该拍摄部位的周围来使用,并且,能够稳定地确保在安装到检测体后的RF接收线圈的形状以及自立性。即,能够兼顾由于柔韧而使RF接收线圈易于安装和由于刚性而确保RF接收线圈形状稳定。当使用这样的RF接收线圈在MRI装置中对检测体的颈部进行拍摄时,因为稳定地保持RF接收线圈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拍摄过程中RF接收线圈的形状变形,能够稳定地拍摄闻品质的图像。实施例2接着,说明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以及MRI装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在RF接收线圈的两个部位设置了前置放大部及其收纳部,在各收纳部中具备用于从搭载了检测体的顶板支承RF接收线圈的支承部件。以下根据图6 10说明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结构例。在外壳部柔韧的情况下,RF接收线圈弯曲,被安装在检测体上的RF接收线圈的上部放在检测体的嘴唇或颚周围,有肯能损害检测体的舒适感。为了防止该弯曲,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在被安装到检测体上时,在成为检测体的左右的耳部附近的主体部的各位置,分别设置比外壳部609刚性高的收纳部608,在各收纳部608中收纳了天线方向图部的重叠部分和前置放大部。即,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在关于主体部的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分别配置前置放大部的收纳部608,共计具有两个收纳部。首先,根据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例子。(a)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105变为平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b)图表不电路部的电路图。另外,电路部仅仅简单明了地表示了电路结构,并非表示(a)图所示的天线方向图部的实际的形状。如(a)图所示,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和606-2没有在主体部202的长度方向偏移,但是,在(b)图中,为了简单明了地表示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和606-2的电路图,在左右方向进行了偏移。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在关于主体部202的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分别配置了天线方向图部606和前置放大部607,共计具有两个天线方向图部606和前置放大部607。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与上述实施例1的RF接收线圈一样,优选在主体部202的两端部侧面分别具备突出部203,但是也可以没有。在具备突出部203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优选使主体部202的端部的端面和突出部203的侧面位于一个面。天线方向图部606分别具有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和606_2,该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和606-2具有与上述实施例 1的天线方向图部206 —样的电路结构。即,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具有彼此一部分重叠配置的作为两个导体闭环的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1和606-12,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具有彼此一部分重叠配置的作为两个导体闭环的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1和606-22。当在主体部202的两端部侧面分别具备突出部203_1、203_2时,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1包含突出部203-1而形成导体闭环,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2包含突出部203-2而形成导体闭环。另外,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2和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1在主体部202的大致中央,以它们的导体闭环彼此部分重叠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关于上述各天线方向图部分彼此的重叠,无论哪个在上面都可以。这些重叠部与实施例1 一样,用于对相互的导体闭环进行去耦合。作为以上的构成的结果,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和606-2在主体部202的中央彼
此一部分重叠,关于该中央大致对称地配置。各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1、606-12、606-21以及606-22由柔韧的导体构成,可自由地弯曲。另外,天线方向图部606由柔韧的外壳部209覆盖,能够将天线方向图部606和外壳部209 —体地弯曲。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的大致中央配置了收纳部608-1。收纳部608_1具有基部和对该基部进行遮盖的盖部,在基部内收纳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1和606-12的导体闭环的重叠部和前置放大部607-1,通过盖部遮盖来密闭。前置放大部607-1具有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1的导体闭环中插入的电容器605-11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604-11 ;以及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12的导体闭环中插入的电容器605-12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604-12。同样,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的大致中央配置收纳部608-2。收纳部608_2具有基部和对该基部进行遮盖的盖部,在基部内收纳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1和606-22的导体闭环的重叠部和前置放大部607-2,通过盖部遮盖来密闭。前置放大部607-2具有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1的导体闭环中插入的电容器605-21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604-21 ;以及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606-22的导体闭环中插入的电容器605-22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604-22。收纳部608-1和608-2具有比外壳部609高的刚性,保护在内部收纳的天线方向图部分的重叠部和前置放大部。另外,在收纳部608-1和608-2的基部的主体部202中央侧的一端,阶梯状一体地或者通过螺丝固定地安装板状的支承部件608-1和608-2。由此,收纳部608的基部和支撑部件601成为一体的结构,其截面具有两级阶梯状的阶梯结构。并且,在收纳部608的盖部被安装在基部的状态下,盖部的上表面和支承部件601的上表面成为一面(成为同一平面)。另外,天线方向图部606贯通该阶梯结构,在收纳部608的基部的两侧面连接外壳部。另外,收纳部608的基部和支承部件601的阶梯结构以关于主体部202的中央大致对称的方式配置。然后,根据图7说明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被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的例子。(a)图表示将图6 (a)的RF接收线圈105以收纳部608的盖部成为外侧的方式弯曲,被安装到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如上所述,在RF接收线圈105的收纳部608-1和608-2的基部中分别一体地设置支承部件601-1和601-2。使该支承部件601相对搭载了检测体的顶板垂直地竖立,从顶板支承支承部件601,由此,使RF接收线圈105的左右自立而不会被弯曲地支承该RF接收线圈105。或者,如图7 (a)所示那样,可以另外准备支承台702,经由在顶板上设置的支承台702,可以从顶板支承支承部件701。具体来说,支承台702具有能够在其两端部插入支承部件601的一方的端部的凹槽,在该凹槽中插入支承部件601的一方的端部,支承台702通过夹紧其端部来固定,由此,支承台702支承支承部件601。由此,通过支承台702和支承部件601进行支撑,以使RF接收线圈105不会左右弯曲,该RF接收线圈105能够稳定地维持其形状。支承部件601以及支承台702例如可以用塑料等树做成。或者,如图8所示,在收纳部608中可装卸地安装支承部件601。Ca)图表示将RF接收线圈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b)图表示从检测体的头部方向观看(a)图的RF接收线圈的图。例如,分别在收纳部608的盖部的上表面和与该盖部的上表面相向的支承部件601的面上粘贴面紧固件801,通过该面紧固件801可以将支承部件601可装卸地安装在收纳部608上。在将支承部件601安装在收纳部608上后,将该支承部件601的一方的端部插入支承台702的凹槽内,从支承台702支承RF接收线圈。关于收纳部601和支承部件601的形状,当设为简单的四方形时,与检测体的肩部相向的侧面有可能碰触到该肩部 。为了防止该情况,例如,如图9所示,可以做成在与收纳部608和支承部件601的肩部相向的侧面部,与肩部的形状相匹配地在头部方向设置了欠缺的凹部901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本实施例的说明中,说明了将支承部件601可装卸地安装在支承台702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支承部件601和支承台702成为一体结构。并且,可以使收纳部608和支承部件601以及支承台702成为一体结构,成为具备支承台702的RF接收线圈。另外,如图10所示,在检测体的面部侧的外壳部609和收纳部608的边界配置铰链1001,经由铰链1001连接外壳部609和收纳部608,由此,相对于外壳部609的弯曲,可以提高外壳部609和收纳部608之间的连接部的耐久性。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前置放大部的收纳部被设置在柔韧的外壳部的两个部位,在各收纳部中具备用于从搭载检测体的顶板来支承RF接收线圈的支承部件。结果,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还可以确保由于外壳部柔韧易于向检测体柔软地安装RF接收线圈,并且能够使安装到检测体后的RF接收线圈的形状稳定来支承该RF接收线圈。另外,具备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在拍摄过程中不会出现RF接收线圈的形状变形的现象,RF接收线圈稳定自立,因此,能够取得稳定高品质的图像。实施例3接着,说明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和MRI装置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被构成为弯曲后的RF接收线圈的端部相向部位(以下称为开放端)不是RF接收线圈的上侧,而是上侧以外的左右的某一方的部位。并且,在成为开放端的RF接收线圈的两端部配置收纳部。以下,作为一个例子,根据图11说明使开放端成为RF接收线圈的侧面时的例子。图11所示的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表示开放端不是被弯曲后的RF接收线圈的上侧的大致中央,而是成为侧面的例子。(a)图表示将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安装在检测体后的状态的立体图,(b) 图表示使RF接收线圈变为平坦的状态下的立体图,(c)图表示电路部的电路图。另外,关于电路部仅简单明了地表示了电路结构,并不表示(b)图所示的天线方向图部的实际的形状。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类似于如下结构:将图6所示的上述实施例2的RF接收线圈的前置放大部607-2和收纳部608-2划分为两部分,从主体部202观看,将外侧的分割部分与主体部202的相反侧连接,使天线方向图部606-22和606-11相互一部分重叠。因此,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具有三个收纳部1108-1、1108-2、1108-3。并且,与如下的结构类似,即图6的突出部203-1和203-2成为一体,成为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突出部1103,突出部1103被设置在主体部1102的侧面。天线方向图部具有四个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1 1106-4部分,天线方向图部分
1106-1和1106-2、1106-2和1106-3以及1106-3和1106-4相互间一部分重叠地配置。收纳部1108-1将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1的一部分和前置放大部1107-1密闭收纳在内部。前置放大部1107-1具有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1中插入的电容器1105-1的两端的信号,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104-1。收纳部1108-2将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2和1106-3的重叠部以及前置放大部
1107-2密闭收纳在内部。前置放大部1107-2具有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2中插入的电容器1105-2的两端的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104-2和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3中插入的电容器1105-3的两端的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104-3。
收纳部1108-3将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4的一部分和前置放大部1107-3密闭收纳在内部。前置放大部1107-3具有输入在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4中插入的电容器1105-4的两端的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的放大器1104-4。收纳部1108-1、1108-2、1108-3都具有用于收纳天线方向图部分或它们的重叠部分以及前置放大部的基部和遮盖该基部的盖部,这点与上述的各实施例一样。另外,与上述实施例2 —样,在收纳部1108-2和1108-3的基部的一端,阶梯状一体地或者通过螺丝固定分别安装支承部件1101-2和1101-3,成为收纳部的基部和支承部件成为一体的结构的截面为两级的阶梯状的阶梯结构。另外,以相互相向的方式配置该阶梯结构。突出部1103被设置在收纳部1108-1和1108-2之间的主体部的侧面,在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被安装在检测体上时,覆盖从该检测体的颈部的上部至胸部的颈部侧上端。另外,横跨主体部1102和突出部1103地配置天线方向图部分1106-1和1106-2以及它们的重叠部。然后,根据(a)图说明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被安装到检测体的颈部的例子。Ca)图表示以使各收纳部的盖部成为外侧的方式弯曲(b)图的RF接收线圈105,并安装到检测体上的状态的立体 图。在安装时,收纳部1108-2和1108-3被配置在检测体的耳部近旁,使该收纳部1108-2和1108-3中具备的支承部件相对于顶板或支承台垂直来将RF接收线圈105卷绕在检测体的颈部。结果,在开放端,收纳部1108-2和1108-3相向,其开放端位于检测体的侧面,突出部1103覆盖到检测体的胸部上端。作为RF接收线圈105的安装的具体步骤,首先,以使这些支承部件1106-2和1106-3相对于顶板垂直的方式,隔开间隔地配置收纳部1108-2和1108-3。或者,在使用支承台702的情况下,在配置在顶板上的支承台702的两端的凹槽内插入支承部件1106-2和1106-3的一方的端部,经由支承台702来支承支承部件601。由此,使RF接收线圈105的形状稳定从而能够收纳检测体头部。然后,在收纳部1108-2和1108-3之间收纳检测体头部。接着,将收纳部1108-2和1108-1之间的主体部1102以及突出部1103卷绕在检测体的颈部,使收纳部1108-1的端面和收纳部1108-3的端面相向来成为开放部。最后,通过面紧固件1151来固定开放部的收纳部1108-1和收纳部1108-3。在从检测体取下RF接收线圈105时,进行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另外,在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105中,也与上述的实施例2—样,可以在收纳部1108中可装卸地安装支承部件1101。此外,可以使支承部件1101和支承台702为一体结构。并且,可以使收纳部1108和支承部件1101和支承台702作为一体结构,作为具备支承台702的RF接收线圈。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弯曲后的开放端不是设置在RF接收线圈的上侦牝例如设置在检测体的侧面。并且,在成为开放端的RF接收线圈的两端部设置收纳部。结果,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效果外,还可以抑制将RF接收线圈卷绕安装在检测体上时的RF接收线圈的变形,从而使RF接收线圈的形状稳定。特别是在成为开放端的RF接收线圈的两端部设置了刚性高的收纳部,所以RF接收线圈的形状稳定性提高。具备本实施例的RF接收线圈的MRI装置也与上述实施例2—样,RF接收线圈在拍摄过程中没有变形稳定地自立,因此,能够稳定地取得高品质的图像。
至此,说明了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以及MRI装置的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RF接收线圈以及MRI装置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卷绕在检测体的颈部的RF接收线圈的例子,但是,不仅是颈部,对于下肢或腕部也可以使用具有同样结构的RF接收线圈。符号说明101检测体;102静磁场产生磁体;103倾斜磁场线圈;104发送RF线圈;105接收RF线圈;106信号检测部;107信号处理部;108整体控制部;109倾斜磁场电源;IIORF发送部;111测量控制部;112床 ;113显示/操作部;114运算处理部;115存储部。
权利要求
1.一种RF接收线圈,其被安装在检测体上,用于接收来自该检测体的核磁共振信号,该RF接收线圈的特征在于, 具有主体部, 该主体部具备: 用于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 覆盖所述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 对所述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 收纳所述前置放大部,刚性比所述外壳部高的收纳部, 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被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大致中央, 以在所述收纳部的上侧配置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在其两端部的侧 面分别具备突出部, 所述主体部的端部的端面与所述突出部的侧面位于一个面, 包含所述突出部地配置所述导体闭环, 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彼此和所述两突出部的侧面彼此分别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检测体的鼻部相向的部位有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检测体的鼻部相向的部位隆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将所述主体部弯曲后,对该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两个所述收纳部, 以将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配置在上侧,将所述前置放大部配置在左右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具备用于支承所述主体部的支承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部中可装卸地具备所述支承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的与所述检测体的肩部相向的部位有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固定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F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在该主体部被弯曲时成为左右某一方的部位。
13.—种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具备安装在检测体上,用于接收来自该检测体的核磁共振信号的RF接收线圈,该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RF接收线圈具有主体部, 该主体部具备: 用于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 覆盖所述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 对所述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以及 收纳所述放大部,刚性比所述外壳部高的收纳部, 以使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被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大致中央, 以在所述收纳部的上侧配置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上配置两个所述收纳部, 以将所述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的相向部位配置在上侧,将所述前置放大部配置在左右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所述检测体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了提供具有能够安全地安装在检测体上的结构的RF接收线圈以及使用该接收线圈的核磁共振成像装置,RF接收线圈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备一个以上的用于接收核磁共振信号的柔韧的导体闭环;覆盖导体闭环的柔韧的外壳部;对导体闭环接收到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放大的前置放大部;收纳前置放大部,刚性比外壳部高的收纳部,以使主体部的两端部的端面相向的方式,将该主体部弯曲地安装在检测体上,MRI装置通过这样的RF接收线圈进行拍摄。
文档编号G01R33/34GK103118592SQ20118002939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6日
发明者谷口健, 大泽透, 小林千惠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