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报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红外测温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烟气余热提高进入锅炉炉膛空气温度的设备,目前最常见的类型是回转式,它是利用烟气和空气交替地通过受热面来加热空气,一方面使空气得到加热以提高温度;另一方面使烟气排烟温度下降以提高烟气余热的利用率。在使用时,空气预热器缓慢旋转,烟气入口和空气入口不变,烟气和空气分别通过烟气入口和空气入口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和空气侧,烟气进入烟气侧后将热量传递给受热面再从烟气出口排出,受热面为金属制成的散热片,吸收了烟气热量的散热片在空气预热器的旋转下进入到空气侧,将热量传递给空气,经过预热的空气从空气出口进入锅炉炉膛,空气预热器旋转一周即完成一次烟气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大型发电机组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在现场经验表明,大多数空气预热器的起火,首先是在局部区域发生,由沉积在空气预热器内部的受热元件上的未完全燃烧燃料着火引起的,这已为实验所证实。实验室试验还证明,假如燃烧着的热点使受热元件温度上升到 700°C以上时,这些热点可以导致钢制元件起火。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着火燃烧,需要加装报警系统,但目前的空预器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多采用悬臂式、小车式,现场安装或出现故障,需要停炉并进入空预器内部进行检修、更换,并且存在响应时间长、灵敏度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报警及时准确的锅炉红外测温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该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驱动电机、连杆、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以及至少2个扫描装置,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通信传输相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扫描装置内;所述扫描装置可旋转安装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上;所述扫描装置通过连杆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扫描装置为3个,并在所述空气预热器隔离板水平方向同排布置。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扫描组件和旋臂,扫描组件安装于旋臂的顶部,旋臂安装在所述预热器隔离板上并通过连杆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杆带动旋臂在空间内旋转幅度范围为士 18°。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扫描组件的内部,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风力除尘装置;在红外测温传感器上方安装有红外探头保护装置,所述红外探头保护装置与设置在扫描组件内部的微型马达传动相接。[0012]所述风力除尘装置与设置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外侧的除尘气体管道相通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上连接有与其相互通信的触摸屏,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报警装置、驱动电机以及风力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报警准确,能及时发现空气预热器的非正常状况从而排除火灾隐患。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扫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实用新型目的与技术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该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1、红外测温传感器2、报警装置3、驱动电机4、连杆5、空气预热器隔离板6 以及扫描装置7,所述可编程控制器1与红外测温传感器2、报警装置3通信传输相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1控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可编程控制器1上连接有与其相互通信的触摸屏11,可编程控制器1通过中间继电器12连接报警装置3、驱动电机4以及风力除尘装置 73,报警装置3包括指示灯和蜂鸣器,在图1中箭头表示用通信线连接,实现表示机械结构连接。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扫描装置7包括扫描组件71和旋臂72,扫描组件71安装于旋臂72的顶部,旋臂72安装在所述预热器隔离板6上并通过连杆5与所述驱动电机4传动连接。红外测温传感器2安装于所述扫描组件71的内部,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一侧安装有风力除尘装置73。如图4和5所示在红外测温传感器2上方安装有红外探头保护装置74,所述红外探头保护装置74与设置在扫描组件71内部的微型马达75传动相接;风力除尘装置73 与设置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6外侧的除尘气体管道8相通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通讯线和可编程控制器1 连接,红外测温传感器2把所测得的温度信号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1,由可编程控制器1对温度信号进行判断和处理并且控制输出,触摸屏11和中间继电器12都通过通讯线和可编程控制器1连接,触摸屏11和可编程控制器1之间进行通讯数据连接和显示,触摸屏11接收可编程控制器1的信号并显示供操作员操作,同时把操作员的指令传输给可编程控制器 1执行。驱动电机4通过连杆5连接旋臂72,并通过连杆5带动旋臂72在立体空间内做旋转往复扫描,完成一次往复扫描的时间即为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一个扫描周期。红外测温传感器2固定在旋臂72上,风力除尘装置73安装在红外测温传感器2旁边,为红外测温传感器2吹去积落在其上方的灰尘,并起到冷却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目的。[0027]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所述连杆5带动旋臂72在空间内作往复扫描,其旋转幅度范围为士 18°,转动范围小,精度高。固定在旋臂72上的红外测温传感器2共有3个,布置成水平方向一排,可准确测量整个空气预热器转子表面的温度。当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探头测得温度突然增加达到50°C时,由可编程控制器1控制驱动电机4停转,使红外测温传感器2停留在这个位置持续1分钟,若还是有此温度突变,则由可编程控制器1控制报警装置3的指示灯闪烁和蜂鸣器鸣叫,当红外测温传感器2 所反馈的温度超过150°C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时,由可编程控制器2控制报警装置3的指示灯闪烁和蜂鸣器鸣叫。当操作员在触摸屏11上点击扫描开关使扫描打开时,红外探头保护装置74在微型马达75的驱动下开启,露出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探头,得到准确的温度显示;当操作员在触摸屏11上点击扫描开关使扫描关闭时,红外探头保护装置74在微型马达75的驱动下关闭,遮盖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探头,使其在非扫描状态得到防尘、防水、防酸洗的保护,进而提高了红外测温传感器2的使用寿命,此红外探头保护装置74系自动开启和关闭,省去了人工手动操作的繁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内,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2来检测受热元件附近的温度,并将测得的信号送往可编程控制器1进行处理,正常时显示空气预热器各测点附近的温度值;当出现高温或温度突变状况时,就地进行声、光报警,可编程控制器1还可将其自动记入内存并可显示,且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当出现温度超过空气预热器内设定的温度极限值即超高温状况时,将再一次进行声、光报警,同时本实用新型可预留远程报警接口,通过该接口将报警信号送至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靠运行,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自诊断功能,当可编程控制器未接受到任何输入信号时,会有声、光报警指示,同时该信号将送至集控室以便于及时处理。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驱动电机、连杆、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以及至少2个扫描装置,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通信传输相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扫描装置内;所述扫描装置可旋转安装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上;所述扫描装置通过连杆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装置为3个,并在所述空气预热器隔离板水平方向同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扫描组件和旋臂,扫描组件安装于旋臂的顶部,旋臂安装在所述预热器隔离板上并通过连杆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杆带动旋臂在空间内旋转幅度范围为士 1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扫描组件的内部,在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一侧安装有风力除尘装置;在红外测温传感器上方安装有红外探头保护装置,所述红外探头保护装置与设置在扫描组件内部的微型马达传动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除尘装置与设置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外侧的除尘气体管道相通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上连接有与其相互通信的触摸屏,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连接报警装置、驱动电机以及风力除尘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预热器的旋转式红外测温报警系统,该红外测温报警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驱动电机、连杆、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以及至少2个扫描装置,所述可编程控制器与红外测温传感器、报警装置通信传输相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扫描装置内;所述扫描装置可旋转安装在空气预热器隔离板上;所述扫描装置通过连杆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反应时间短、报警准确,能及时发现空气预热器的非正常状况从而排除火灾隐患。
文档编号G01J5/00GK202119537SQ20112020404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余天乐, 别万成, 匡俊, 王立刚, 邱东雷, 钱好, 马玉顺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海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