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度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因汽车超速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日益显现。为遏制愈来愈严重的超速驾驶问题,除了对驾驶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其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外,交管部门配备汽车测速装置以加大惩治力度是目前的主要措施。测速装置耳熟能详,有多种形式,较为常见的是雷达、感应线圈和红外测速装置。地面埋设感应线圈根据车辆经过平行线圈的速度判断是否超速,并摄像取证。该检测方法 的缺点是在于地面埋设感应线圈的施工量大,路面一旦变更则需重埋线圈,另外高纬度开冻期和低纬度夏季路面以及路面质量不好的地方对线圈的维护工作都是巨大的;红外线光栅式测速系统则只适合单车道路面行驶的检测。国际上采用雷达测速亦有20多年的历史,且技术成熟,所以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雷达测速。测速雷达的正式名称是雷达测速仪,俗称电子警察。雷达测速的原理是应用多谱勒效应,即移动物体对所接收的电磁波有频移的效应,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雷达枪发射出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并在任何物体表面发射形成反射波,若目标是固定的,其反射波的频率与发射波是一致的;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率。这种因距离的渐近、渐远而引起反射波频率改变的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测速雷达就是借由频率的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目前雷达测速仪广泛用于城市交通,主要用于测量汽车是否超速,分固定和流动两种,固定的安装在桥梁或者十字路口,流动的一般安装在巡逻车上。从目前的情况开看,城市路面上以背向测速为主,但也已经有了少量的正向测速的雷达测速器出现。高速公路上以正向测速装置居多。背向测速就是雷达波和摄像机方向与汽车行进方向一致,车辆超速时摄像机拍摄车辆的后车牌。正向测速就是雷达波和摄像机方向与汽车行进方向相反,车辆超速时摄像机拍摄车辆的前车牌。小型的手枪式测速雷达由操作人员手持操作;大型的可以安装在警车顶部或者用三角支架临时固定在路边实施检测;也有一些是固定安装在高速公路的某一监测点。测速雷达在无人操控使用时都配有摄像机,以自动抓照记录违章车辆。现有雷达测速仪虽有因其原理可以在移动状态中使用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有如下缺陷,以至于在使用中使其效果大打折扣I、只能在单车道路况下使用,对多车道路况下无法确认违规车辆;雷达波发射的圆心角约在十至二十度间,照此算来雷达波的发射范围会如图I所示。按照图I所示,如果从300米处开始检测,则雷达波发射面会宽达70米左右,几乎是两条高速路的宽度,如果在此处检测到超速现象,除非是只有一辆车在行驶,否则根本无法确认违规车辆;若将测试距离缩短至100米,雷达发射波面宽仍达20多米,涵盖了整个单向道路,在两辆以上车辆并驶时,还是无法确认违规车辆。2、检测速度慢;雷达测速时,需长达2 3秒钟才能正确测试出目标速度。正如前面所述,当目标距离较远时,因涉及车辆较多,致使雷达无法确认超速车辆。如在近距离开始测速,假设在50米处开始测速,则会因车速太快使得未能检测完成,车辆已经越过监测点。3、易被反侦测;传统的雷达枪发射的雷达波束照射面大 ,并在任何物体表面反射形成散射波。这种特点导致雷达信号极易被测到。雷达探测器也称作“电子狗”。“电子狗”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它接收到雷达信号后,马上用声光报警的方式提醒车主减速。当雷达对准前行的车辆测速时,散射到空间的雷达波会被雷达探测器捕捉到,这些跟在被测目标后面的超速车辆会及时刹车,以规避检测。目前市场上有各种波段的“电子狗”出售,很受驾驶员的欢迎。“电子狗”的广泛使用固然能够提醒驾驶人员减速,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应对的却是雷达测速装置。有了“电子狗”反而使得驾驶人员放松警惕,在没有测速的路段加速行驶,反而造成了普遍的超速现象。4、取证复杂、操作不便雷达测速系统除了存在上述测速时的不便之处外,与之配套的照相机也使得该系统的取证效率大大降低。测速雷达均配装测速照相机,其原理是检测到超速目标后自动控制相机拍照取证。高档手持式测速雷达在拍照取证后,可以即时播放查看或者下载至电脑中;普及型手持测速仪则无拍照功能,使用时只能一人测速,另一人拦截。这种手持式测速装置一般外观类似于一个电吹风机,使用时需要握持瞄准被测目标操作,此时不能做其他操作,也不便于实施隐蔽测速;固定安装式测速雷达则是在照相机内安装了存储装置,由人工固定时间内去取回再读入PC机查看。显然这种方式的即时性不强。如果在高速路上发现超速车辆,最好的办法是可以在下一路口进行拦截,其一是可以及时指出违规行为,二来也便于进行处罚。否则如是外来车辆,则会给处罚带来很多不便。5、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目前使用的雷达测速仪普遍体积笨重,价格不菲。固定式测速仪多由三脚架、导波管(测速雷达)、照相机、蓄电池、传输电缆、校准音叉等组成。有的仅导波管就类似于火箭筒大小,所以只能固定安装在地面、路面上方或巡逻车顶。无拍照功能的手持式测速仪一般也要近一公斤的重量。在价格方面,即使是手持式无拍照功能的测速仪也要突破I万元人民币,如较为流行的美国产品中最为便宜的Bushnell/博士能也要1532. 6元/台(不含运费),高档的手持STALKER/斯德克价格达76000元/台,固定式更是高达数十万元。
实用新型内容(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多车道路况下确认违规车辆、提高检测速度、并不易被反侦测;进一步降低操作复杂度,并减小装置体积、降低装置成本。(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激光传感器和移动终端,[0018]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速度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优选地,所述激光传感器为红外激光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设置的预设速度,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与所述预设速度进行比较,若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则进行提示。优选地,所述激光传感器还用于获取待测目标与其自身之间的距离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距离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视频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视频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视频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优选地,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为一体化设置。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包括USB接口、且通过所述USB接口作为主设备分别连接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传感器进行测速,实现了在多车道路况下确认违规车辆、提高了检测速度、并不易被反侦测;采用激光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结合,降低了操作复杂度,并减小了装置体积、降低了装置成本。
图I是雷达波的发射范围示意图;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测试点与待测目标之间呈零度夹角时的示意图;图4是测试点与待测目标之间不呈零度夹角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激光传感器I和移动终端2,所述激光传感器1,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速度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2 ;所述移动终端2,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速度信息数据。激光传感器测距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测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激光传感器测速是对被测物体进行两次有特定时间间隔的激光测距,取得在该时段内被测物体的移动距离,从而得到该被测物体的移动速度。理论上,发射两次脉冲即可量测速度,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激光传感器在瞬间发射高达七组的脉冲波,自以最小平方法求其平均值,计算目标速度。[0038]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光传感器I为红外激光传感器,即激光传感器的光源采用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红外线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有几个特点使它极适合用来量测速度1、激光二极管自微小范围中发射出极窄的光束,它可以精确地对准目标。激光的狭窄光束使得两车被同时侦测到的机会等于零,在多车道路况下能够准确确认违规车辆;2、激光二极管以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的瞬间切换开关,能够快速进行速度检测;3、激光二极管只发射电磁光谱中的红外线部分;而红外线肉眼看不到,不会影响驾驶人的注意力。由于不同的路段具有不同的限制速度,为便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设置,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设置的预设速度,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与所述预设速度进行比较,若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则进行提示。 在实际操作中,可测量长度、面积、体积和高度等功能在公安业务中也非常具有实用性。测距可用在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测绘中;测量某建筑物空间的体积对侦破刑事案件也有很大帮助;在救助现场常常无法准确得知救助位置的高度,不便于救助行为的实施,快速准确的得知高度对相关行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优选地,所述激光传感器还用于获取待测目标与其自身之间的距离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距离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由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距离信息数据进行显示。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视频采集单元3,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视频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视频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为便于所述装置的携带和使用,优选地,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为一体化设置。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2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 4、且通过所述USB接口 4作为主设备分别连接所述激光传感器I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3 ;所述移动终端2上设有屏.6。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本实施方式的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使用者所输入的预设速度,并控制所述激光传感器对待测目标进行测速(测速的时候,无论是正向还是背向,标准的测速需要测试点与待测目标之间呈零度的夹角,就如图3所示,若出现如图4所示的情况则需要加以计算矫正,由于计算过程为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将获取的速度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与所述预设速度进行比较,若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则进行提示,并控制所述视频采集单元获取待测目标的视频信息数据,所述视频采集单元将所述视频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视频信息数据进行识别,以获得所述待测目标的车牌号,并显示所述车牌号,若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不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则检测结束,不做后续处理。针对现有技术产品笨重、昂贵、易被察觉和不便于提取抓拍图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简单的激光传感器结合视频采集单元与移动终端(手机)共同组成微型测速装置。激光传感器与视频采集单元为一体化设置,构成一个佩戴式的微型测速/测距头5,微型测速/测距头5通过USB接口与移动终端(手机)相连接,既可将微型测速/测距头5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胸前或肩章上,也可以放置在某处通过操控移动终端实施测距或测速,所述微型测速/测距头和所述移动终端采用传输线7连接。在测速时操作人员只需操作移动终端,选择进入测速界面操作,被测目标通过佩戴的微型测距/测速头的摄取显示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器上,对被测目标的寻找只需要操作人员调整人体的部位实现,而无需像手持式雷达测速仪那样需瞄准被测目标。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更适合隐蔽测速。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与传统设备仪器等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I、比雷达测速速度快、照射面小、不易被反测;2、基于移动终端的组合式结构,测量部件体积小巧,便于携带;3、自动化程度高,可自动识别被测车辆号牌,便于室外操作;4、价格低廉,是进口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5、可回传记录信息,相当于记录容量的无限扩充。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激光传感器和移动终端, 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速度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速度信息数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为红外激光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接收设置的预设速度,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与所述预设速度进行比较,若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大于所述预设速度,则进行提示。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还用于获取待测目标与其自身之间的距离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距离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视频采集单元,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视频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视频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为一体化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USB接口、且通过所述USB接口作为主设备分别连接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视频采集单元。
8.如权利要求I 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型测速装置,涉及速度测试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激光传感器和移动终端,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获取待测目标的速度信息数据,并将所述速度信息数据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速度信息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激光传感器进行测速,实现了在多车道路况下确认违规车辆、提高了检测速度、并不易被反侦测;采用激光传感器和移动终端的结合,降低了操作复杂度,并减小了装置体积、降低了装置成本。
文档编号G01S17/58GK202631733SQ2012200781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高金铎 申请人:深圳市世纪安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