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直升机旋翼桨距角动态标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模型旋翼试验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桨距角 动态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直升机旋翼模型试验中,通常由操纵系统来操纵控制旋翼的总距 角和周期变距角,而由于条件和技术限制,操纵系统只能进行静态的桨 距角标定。实际情况下,旋翼旋转起来后,由于存在机械间隙以及由于 叶片受离心力、气动力等作用,由操纵系统操纵的桨距角与旋转状态下 的桨距角存在一定的误差,目前的操纵系统或测试系统无法进行动态标 定,无法得到每片桨叶在旋转周期内的桨距角动态变化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旋翼旋转状态下桨距角的 标定系统,以得到真实的、动态的桨距角,进而用于研究旋翼试验中桨 距角的周期变化,以便操纵系统对操纵量进行动态标定和修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直升机旋翼桨距角动态标定系统,其特 征在于,它由一个动态角标定计算机、方位角传感器和与旋翼数量相同 的微型数字式测角仪组成;方位角传感器安装在旋翼轴上,方位角传感 器的输出端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触发釆集输入端连接,微型数字式测角 仪安装在旋翼桨叶的根部,微型数字式测角仪的输出端分别与动态角标 定计算机的角度釆集输入端连接,动态角标定计算机的桨距角控制信号 输出端与旋翼操纵系统的操纵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动态标定,得到旋翼旋转状态下真 实的、动态的桨距角以及各方位处的每片桨叶的方位角,这是目前的试 验技术无法得到的数据,具有极大的工程价值。根据这些数据,才能对 搡纵系统的操纵量进行动态标定和修正。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l,直升机旋翼桨距角 动态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动态角标定计算机l、方位角传感
器3和与旋翼数量相同的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组成;方位角传感器3安 装在旋翼轴上,方位角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触发釆 集输入端连接,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安装在旋翼桨叶的根部,微型数字 式测角仪2的输出端分别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的角度釆集输入端连接, 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的桨距角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旋翼操纵系统4的操纵 控制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以三片桨叶为例。旋翼试验台运转前, 将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卡固在桨叶根部,将方位角传感器3安装在桨轴 上。旋翼旋转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采集方位角传感器3测量得到的 触发信号和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测量得到的桨距角信号,然后将釆集到 的数据通过计算转换成总距角、横向变距角和纵向变距角。同时,数据 可通过网络发送给操纵系统供其进行动态修正。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方位角传感器3和数字式测角仪2均 为成品件。
权利要求1、直升机旋翼桨距角动态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方位角传感器[3]和与旋翼数量相同的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组成;方位角传感器[3]安装在旋翼轴上,方位角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触发采集输入端连接,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安装在旋翼桨叶的根部,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的输出端分别与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的角度采集输入端连接,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的桨距角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旋翼操纵系统[4]的操纵控制单元[5]的输入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直升机旋翼桨距角动态标定系统属于直升机模型旋翼试验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桨距角动态标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它由一个动态角标定计算机[1]、方位角传感器[3]和与旋翼数量相同的微型数字式测角仪[2]组成。本实用新型能解决目前无法进行旋翼桨距角动态标定的难题,能够得到旋翼旋转状态下真实的桨距角。
文档编号G01B21/22GK201307004SQ20082018102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1日
发明者刘正江, 吉军鹏, 明 李, 李新民, 熊景斌, 陈功力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第六〇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