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软管缺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药品检测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软管缺陷检测装置。
二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中,在药品软管包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针孔细裂缝现象,一般药厂均采用人工检测方法检测这种缺陷,但是软管上的细裂缝缺陷肉眼较难辨认,长时间操作会使人眼感觉疲劳,检测准确率降低,并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能自动检测软管上的细裂缝缺陷,检测准确,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图像处理单元,结构光发生器与图像处理单元联接,图像处理单元上并分别联有触发部件和摄像头。
上述结构光发生器上联有同步产生器,同步产生器并分别与触发部件和摄像头联接。
上述图像处理单元采用高速DSP和并行处理相结合的硬件结构。
上述触发部件采用红外、霍尔或电磁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能可靠检测0.2mm以上的孔状缺陷和0.1mm以上的宽度裂缝状缺陷;2、本实用新型处理速度高,每检测一次只需0.2秒;3、本实用新型检测率大于99.9%,误检率小于0.01%;4、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不受外部光照的影响,并且不受外部图案的影响,在工业环境中能不间断工作;5、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检测工作状态的功能,系统工作不正常时自动报警。
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图像处理单元、结构光发生器、触发部件、摄像头、同步产生器,结构光发生器与图像处理单元联接,结构光发生器上还联有同步产生器,同步产生器并分别与触发部件和摄像头联接。图像处理单元上并分别联有触发部件和摄像头。其中触发部件采用红外、霍尔或电磁传感器,图像处理单元采用高速DSP和并行处理相结合的硬件结构。结构光发生器的光谱和调制方式采用与摄像头匹配的编码方式。同步产生器用来协调各单元的操作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摄像头为CCD器件。
参见图2、图3,当软管1通过传送带3到达指定位置时,触发部件启动,图像处理单元启动,结构光发生器2和摄像头工作,并快速获取一组图像数据。这些图像数据包括结构光发生器信息和缺陷信息,图像处理单元将这些图像解码和组合运算得到一幅缺陷被放大增强的中间图像,该中间图像将缺陷大大增强而将背景大大抑制,以此为基础对目标进行处理和分析,最后得到结果图像,由结果图像得到最后的检测结果。
权利要求1.一种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处理单元,结构光发生器与图像处理单元联接,图像处理单元上并分别联有触发部件和摄像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光发生器上联有同步产生器,同步产生器并分别与触发部件和摄像头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采用高速DSP和并行处理相结合的硬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件采用红外、霍尔或电磁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缺陷检测装置,其能自动检测软管上的细裂缝缺陷,检测准确,可靠性高,使用方便,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包括图像处理单元,结构光发生器与图像处理单元联接,图像处理单元上并分别联有触发部件和摄像头,结构光发生器上联有同步产生器,同步产生器并分别与触发部件和摄像头联接,图像处理单元采用高速DSP和并行处理相结合的硬件结构,触发部件采用红外、霍尔或电磁传感器。
文档编号G01N21/88GK2788182SQ200320109690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8日
发明者苑学毅, 苑学功 申请人:西安至信制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