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光电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光电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光电传感器大量进入民用及工控设备,其中红外光电器件因为原理简单、晶源广泛,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来光电直读表在行业内逐渐兴起。其原理为,先对表盘进行编码,在表盘两侧不同位置焊接光电管,利用光电传感器的光学特性,将码盘上编码进行解析得到码盘的精确位置。根据直读表的编码原理,每一位数字对应编码位至少5位,表具如果要实现千位直读,将面临检测20对甚至更多对光电管的检测。人工检测光电管的性能一般采用万用表来检测,方法如下将万用表拨在Ω档,将红色表笔接光电管的负极,黑色表笔接光电管的正极,测得正向电阻应在3 4ΚΩ ;红色表笔接光电管正极,黑色表笔接光电管负极,测得反向电阻应在500ΚΩ以上。符合以上测试数据的光电管才可视为性能良好的光电管,但是由于此类光电管体积小、数量多,单一的手工检测并不现实。我公司根据现有直读表的设计特点,研发出一款高效的光电检测装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检测数量较多的光电管,节省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人工检测光电管费时费力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高效的光电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以测试光电直读表接收管为例,含有直读表电路板和测试工装电路板,其特征是每个直读表电路板上设有5个红外接收管,测试工装硬件电路含有单片机、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状态显示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共有30个红外发射管,分为六组,每5个红外发射管与直读表电路板上的5个红外接收管相对应;红外发射电路一端与单片机连接,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电路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分别于单片机相连接,红外检测电路一端与单片机相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模块向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电检测装置能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六组光电直读表上的红外接收管的性能,避免了人工检测费时费力的弊端,提高了检测效率。(2)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电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适合批量检测。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光电检测装置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以测试光电直读表接收管为例,含有直读表电路板和测试工装电路板,每个直读表电路板上有5个红外接收管,测试工装硬件电路含有单片机、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状态显示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共有30个红外发射管,分为六组,每5个红外发射管与直读表电路板上的5个红外接收管相对应。红外发射电路分别由红外发射管Dl D30共30个红外发射管及电阻R3 R8 组成,其中红外发射管D1、D7、D13、D19、D25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3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1端口 ;红外发射管D2、D8、D14、D20、D26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4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2端口 ;红外发射管D3、D9、D15、D21、D27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5 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3端口 ;红外发射管D4、D10、D16、D22、拟8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6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4端口 ;红外发射管D5、Dll、D17、D23、D29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7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5端口 ;红外发射管D6、D12、D18、D24、 D30的负极接在一起后经电阻R8接至检测控制电路的PCB/CA_6端口。红外发射管Dl D6正极接于单片机的RBO引脚,红外发射管D7 D12正极接于单片机的RB2引脚,红外发射管D13 D18正极接于单片机的RB4引脚;红外发射管D13 D18正极接于单片机的RB3 引脚,红外发射管D19 D24正极接于单片机的RBl引脚。状态显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D31 D60及电阻R9 R38组成,发光二极管D31 D35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CA_6端口 ;发光二极管D36 D40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CA_5端口 ;发光二极管D41 D45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CA_4端口 ;发光二极管D46 D50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CA_3端口 ;发光二极管D51 D55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CA_2端口 ;发光二极管D56 D60的负极接于检测控制电路PCB/ CA_1端口,D31经电阻R9、D36经电阻R14、D41经电阻R19、D46经电阻R24、D51经电阻R29、 D56经电阻RiM接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的QO端口 ;D32经电阻R10、D37经电阻R15、D42经电阻R20、D47经电阻R25、D52经电阻R30、D57经电阻R35接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Ql端口; D33经电阻R11、D38经电阻R16、D43经电阻R21、D48经电阻I^6、D53经电阻R31、D58经电阻R36接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Q2端口 ;DIM经电阻R12、D39经电阻R17、D44经电阻R22、 D49经电阻R27、M4经电阻R32、D59经电阻R37接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Q3端口 ;D35经电阻R13、D40经电阻R18、D45经电阻R23、D50经电阻R28、D55经电阻R33、D60经电阻R38 接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Q4端口。显示状态控制电路由移位寄存器74HC164以及PNP型三极管Q7、Q8、Q9、Q10、Q11 组成,移位寄存器74HC164输入端接单片机RC5脚,输出端QO经电阻R56接Q7基极,Q7射极接电源;输出端Ql经电阻R57接Q8基极,Q8射极接电源;输出端Q2经电阻R58接Q9基极,Q9射极接电源;输出端Q3经电阻R59接QlO基极,QlO射极接电源;输出端Q4经电阻 R60接Qll基极,Qll射极接电源。检测控制电路单片机的RCO RC3以及RA7、RA6引脚分别经电阻R51、R53、R52、R45、R44、R50接于NPN型三极管Q4、三极管Q6、三极管Q5、三极管Q2、三极管Q1、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4、三极管Q6、三极管Q5、三极管Q2、三极管Q1、三极管Q3的射极接地,三极管Q4、三极管Q6、三极管Q5、三极管Q2、三极管Q1、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输出 PCB/CA_3 端口、PCB/CA_4 端口、PCB/CA_5 端口、PCB/CA_6 端口、PCB/CA_6 端口、PCB/CA_1 端口、PCB/CA_2 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原理如下所述以检测一个直读表电路板上的一个红外接收管为例,单片机的RA7脚置高电平,RCO RC3引脚及RA6脚置低电平,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口 PCB/CA_1为低电平,单片机的RBO脚置高电平,则红外发射管Dl发射红外光,如果与之相对应的直读表电路板上的红外接收管能接收到红外光,单片机检测到RA5引脚为低电平,则认为此红外接收管性能良好,若检测到RA5为高电平,则认为此红外接收管为不合格产品,同时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输出端口 QO输出低电平,点亮发光二极管D56提示检测人员此红外接收管为不合格产品。其它当取走当取走被测试的接收光电管板后,本实用新型会的状态显示电路会保持测试的结果状态,提示检测人员对不合格的接收管进行更换。当放上下一块待检测的接收光电板后,本实用新型会自动检测并更新当前待测板的接收管状态。
权利要求1. 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以测试光电直读表接收管为例,含有直读表电路板和测试工装电路板,其特征是每个直读表电路板上有5个红外接收管,测试工装硬件电路含有单片机、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状态显示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共有30个红外发射管,分为六组,每5个红外发射管与直读表电路板上的5个红外接收管相对应;红外发射电路一端与单片机连接,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电路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分别于单片机相连接,红外检测电路一端与单片机相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电源模块向各功能模块提供电源。
专利摘要一种光电检测装置,以测试光电直读表接收管为例,含有直读表电路板和测试工装电路板,其特征是每个直读表电路板上有5个红外接收管,测试工装硬件电路含有单片机、电源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状态显示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共有30个红外发射管,分为六组,每5个红外发射管与直读表电路板上的5个红外接收管相对应;红外发射电路一端与单片机连接,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电路一端与状态显示控制电路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状态显示控制电路、检测控制电路分别于单片机相连接,红外检测电路一端与单片机相连接,一端与检测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光电检测装置。
文档编号G01R31/26GK202110248SQ20112016843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刘胜利, 潘明辉, 王均, 袁金龙, 费战波, 赵志强, 黄明主 申请人:河南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