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钻井机械监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井套管钳扭矩仪的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下套管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作业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套管螺纹连接质量、采油产量及油井寿命等。 目前,国内使用的套管比较混杂且因密封方式、密封脂、管径规格、钢级型号、臂厚不同,控制旋合扭矩值也不同,旋合扭矩值过大会涨裂丝扣、或产生过大应力;过小会造成螺纹连接强度不够,导致密封不良等。现有的套管钳扭矩仪的结构通常为1.指针式扭力表显示依靠人工监测、记录旋合扭矩值的误差大,由人工准确控制旋合扭矩,操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熟练过程才能胜任。2.单片机数显结构只显示和记录扭力值和上扣圈数,由人工控制旋合扭矩,操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熟练过程才能胜任,自动化程度底。3.上下位机构成多路电源供电结构复杂体积大,扭力圈数曲线对应关系不直观、故障率高。因此,提高监测、记录和控制下井套管螺纹旋合扭矩程的自动化水平是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尚未有一种能达到实时监控、实时显示对应双曲线及微机管理为一体的套管钳扭矩仪出现,也未见文献有此方面技术文章的报道。用于油井套管钳扭矩仪的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是传递连接传动轴和光电编码器的装置,也是套管钳扭矩仪要研究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监测、记录、控制下井套管螺纹旋合扭矩这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油井套管钳扭矩仪的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的设计方案,使套管钳扭矩仪现场数据采集更简单,更方便。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架、软轴、和护罩构成,光电编码器中心轴一侧有安装盘,安装盘与支架上端连接, 支架下端固定在油井套管钳的钳体上,油井套管钳的钳体上预留Φ30的孔,在孔的下方为传动齿轮轴,光电编码器中心轴通过软轴与套管钳的预留测试用的传动齿轮轴中心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灵活;配合油井套管钳扭矩仪,使现场数据采集更简单,更方便。
图1、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0008]如图1所示的用于油井套管钳扭矩仪的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由支架1、软轴2、 和护罩4构成,光电编码器3中心轴一侧有安装盘,安装盘与支架1上端连接,支架1下端固定在油井套管钳的钳体5上,油井套管钳的钳体5上预留Φ30的孔,在孔的下方为传动齿轮轴6,软轴2的上、下两端带有备帽(M8螺母);将带备帽(M8螺母)的软轴2与穿传动齿轮轴6的中心孔连接并用备帽拧紧;软轴2的上端与光电编码器3的中心轴连接,并用备帽 (螺母)背紧;光电编码器3的中心轴通过软轴2与套管钳的传动齿轮轴6的中心孔连接;用于测量套管钳的紧扣圈数。根据上述说明,结合本领域技术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权利要求1. 一种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架、软轴、和护罩构成,光电编码器中心轴一侧有安装盘,安装盘与支架上端连接,支架下端固定在油井套管钳的钳体上,油井套管钳的钳体上预留Φ30的孔,在孔的下方为传动齿轮轴,光电编码器中心轴通过软轴与套管钳的预留测试用的传动齿轮轴中心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井套管钳扭矩仪的光电编码器连接装置,由支架、软轴、和护罩构成,光电编码器中心轴一侧有安装盘,安装盘与支架上端连接,支架下端固定在液压动力套管钳的钳体上,液压动力套管钳的钳体上预留Ф30的孔,在孔的下方为传动齿轮轴,光电编码器中心轴通过软轴与套管钳的预留测试用的传动齿轮轴中心孔连接,本装置安装方便,操作灵活;配合油井套管钳扭矩仪,使现场数据采集更简单,更方便。
文档编号G01D11/00GK202195830SQ20112033676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刘德全, 曹杰, 杨建 申请人:天津弗兰克科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