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压绳滚轮组件、测速滚轮组件、弹性支架和轴编码器;压绳滚轮组件固定安装底座的中部左侧;弹性支架设有结构相同的4个,该4个弹性支架分前后2排对称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右侧中部,弹性支架的上端与测速滚轮组件固定连接;轴编码器与测速滚轮组件固定连接;压绳滚轮组件的中心与测速滚轮组件的中心在上下向的同一平面上,且测速滚轮的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压绳滚轮的中心的位置高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检测精度高、适用性强且能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因被测钢丝绳缠绕多层、跳绳或打滑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导致梭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度测量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级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无极绳绞车是煤矿井下巷道以钢丝绳牵引的一种普通轨道连续运输设备。无极绳绞车的配置通常包括主机、张紧轮、梭车、压绳轮、拖绳轮和转向装置等设备或装置。无极绳绞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牵引用的钢丝绳的移动速度进行检测,以相应地对梭车进行定位。目前检测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检测主机滚筒的转速,换算出钢丝绳的移动速度以实现梭车定位,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滚筒缠绕钢丝绳时需要缠绕很多层,而每层钢丝绳的缠绕半径却不同,在进行钢丝绳速度换算时会存在较大误差,从而导致梭车定位不准确。另一种是通过检测拖绳轮或者张紧轮的转速,进而换算出钢丝绳的速度对梭车进行定位,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钢丝绳在拖绳轮或者张紧轮上容易出现跳绳或打滑现象,当钢丝绳出现跳绳或打滑现象时,采用该种方法检测钢丝绳的移动速度就会存在较大误差,从而严重影响梭车定位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使用时检测钢丝绳移动速度精度高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该装置使用时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因钢丝绳缠绕半径不同以及跳绳打滑等现象带来的测量误差,实现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的高精度测量,从而相应实现梭车的精确定位。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底座、压绳滚轮组件、测速滚轮组件、弹性支架和轴编码器;
[0005]上述的压绳滚轮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盖、第一滚珠轴承和压绳滚轮;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盖和第一滚珠轴承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一滚珠轴承分别固定在2个第一轴承座内并分别各由I个第一轴承盖覆盖;2个第一轴承座前后相对固定安装底座的中部左侧;压绳滚轮包括压绳轮体和压绳轮轴;压绳轮体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压绳轮体的中轴线处设有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作为轴连接孔的;压绳轮轴为圆柱形杆体件;压绳轮轴的中部与压绳轮体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压绳轮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I个第一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0006]测速滚轮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盖、第二滚珠轴承和测速滚轮;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盖和第二滚珠轴承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二轴承座分前后对称设置;2个第二滚珠轴承分别固定在2个第二轴承座内并分别各由I个第二轴承盖覆盖;测速滚轮包括轮体和轮轴;轮体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轮体的中轴线处设有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作为轴连接孔;轮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体连接的向外凸出的圆形的边板;轮轴为圆柱形杆体件;轮轴的中部与轮体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轮轴的前端与I个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轮轴的后端与另I个第二滚珠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且其后端向后凸出于第二轴承座和第一轴承盖;
[0007]弹性支架设有结构相同的4个,该4个弹性支架分前后2排对称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右侧中部,每排分左右各设置2个;前排的2个弹性支架的上端与设于前侧的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后排的2个弹性支架的上端与设于后侧的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
[0008]轴编码器具有外壳和芯轴,轴编码器由其芯轴与测速滚轮的轮轴的后端固定连接;轴编码器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测速滚轮组件的位于后侧的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盖上。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压绳滚轮组件的压绳滚轮的中心与测速滚轮组件的测速滚轮的中心在上下向的同一平面上,且测速滚轮的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压绳滚轮的中心的位置高度。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弹性支架包括套筒、弹簧和伸缩杆;套筒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具有中空内腔的圆柱体件;套筒的内腔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形的第一内腔和位于下侧的圆柱形的第二内腔一体连接组成;套筒的第一内腔的内径小于第二内腔的内径;弹簧为螺旋弹簧,弹簧的外径与套筒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弹簧设置在套筒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由杆体和圆环形突起部一体连接组成;杆体为圆柱形杆体件,杆体的外径与套筒的第一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圆形突起部设置在杆体的下侧,圆形突起部由其内侧与杆体的外侧一体连接,圆形突起部的外径与套筒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伸缩杆的杆体的下部与圆环形突起部一起设置在套筒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的圆环形突起部的下端面与弹簧的上端面弹性相接触;伸缩杆的杆体的上部由套筒的第一内腔向上伸出;
[0011]上述的弹性支架与底座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弹性支架由其套筒的下端面与底座的上端面焊接;弹性支架与第二轴承座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弹性支架由其伸缩杆的杆体的上端面与第二轴承座的下端面焊接。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底座包括从前至后一体连接的前板、中间板和后板;前板为基本呈方形的板体件,前板的前端分左右设有2个螺栓槽孔;中间为左右两侧设有向内凹进的弧形凹口的板体件;后板与前板的结构相同,且与前板在中间板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
[0013]上述的压绳滚轮组件的2个第一轴承座固定安装底座的中部左侧的方式为该2个第一轴承座中的一个设置在底座的前板后侧的左端,且与底座的前板的上端面焊接;2个第一轴承座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的后板前侧的左端,且与底座的后板的上端面焊接;
[0014]上述的4个弹性支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右侧中部的方式为该4个弹性支架中的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的前板后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与底座的前板的上端面焊接;该4个弹性支架中的另外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的后板前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与底座的后板的上端面焊接。
[0015]进一步的方案还有:上述的轴编码器为BQH24型号的矿用本安型编码器。
[0016]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使用时被测钢丝绳从压绳滚轮的下端传入、从测速滚轮的上端穿出,压绳滚轮的下表面低于测速滚轮的上表面,当被测钢丝绳被张紧时,压绳滚轮的下压作用与测速滚轮的向上支撑作用迫使被测钢丝绳始终贴合在测速滚轮的上表面,测速滚轮的外表面平整,保证被测钢丝绳在其表面沿移动时缠绕半径不变,从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被测钢丝绳缠绕多层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导致梭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通过在测速滚轮的轮体的前后两端设置边板可有效防止被测钢丝绳脱离测速滚轮,被测钢丝绳在测速滚轮流水通过时,通过弹性支架的作用使得测速滚轮可随着补测钢丝绳的上下跳动而上下移动,从而有效保证被测钢丝绳始终贴合在测速滚轮的上表面上;从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被测钢丝绳跳绳或打滑现象导致的测速误差从而严重影响梭车定位的准确性问题。(3)本实用新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检测精度高。(4)本实用新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可用于煤矿立井提升、斜井提升、立井凿井绞车等系统上,实现钢丝绳或其他绳索测速,适用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还显示了使用时被检测的钢丝绳;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弹性支架沿其前后向的中轴线的纵向剖视图。
[0020]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1]底座1,前板11,中间板12,后板13,螺栓槽孔14,
[0022]压绳滚轮组件2,第一轴承座21,第一轴承盖22,第一滚珠轴承23,压绳滚轮24,压绳轮体24-1,压绳轮轴24-2,
[0023]测速滚轮组件3,第二轴承座31,第二轴承盖32,第二滚珠轴承33,测速滚轮34,轮体 34-1,边板 34-1-1,轮轴 34-2,
[0024]弹性支架4,套筒41,弹簧42,伸缩杆43,杆体43_1,圆环形突起部43_2,
[0025]轴编码器5,
[0026]被测钢丝绳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主要由底座1、压绳滚轮组件2、测速滚轮组件3、弹性支架4和轴编码器5组成。
[0030]底座I的材质为铸钢。底座I由前板11、中间板12和后板13从前至后一体连接组成。前板11为基本呈方形的板体件,前板11的前端分左右设有2个安装时固定连接用的螺栓槽孔14 ;中间12为左右两侧设有向内凹进的弧形凹口的板体件;后板13与前板11的结构相同,且与前板11在中间板1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
[0031]压绳滚轮组件2主要由第一轴承座21、第一轴承盖22、第一滚珠轴承23和压绳滚轮24组成。
[0032]第一轴承座21和第一轴承盖22的材质为铸钢。第一轴承座21和第一轴承盖22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2个第一轴承座21中的一个设置在底座I的前板11后侧的左端,且与底座I的前板11的上端面焊接;2个第一轴承座21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I的后板13前侧的左端,且与底座I的后板13的上端面焊接;2个第一轴承盖22与2个第一轴承座21配套设置。第一滚珠轴承23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一滚珠轴承23分别由其外圈在2个第一轴承座21上各固定设置I个并分别各用I个第一轴承盖22覆盖。压绳滚轮24主要由压绳轮体24-1和压绳轮轴24-2组成。压绳轮体24_1和压绳轮轴24_2的材质均为高锰钢。压绳轮体24-1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压绳轮体24-1的中轴线处设有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作为轴连接孔。压绳轮轴24-2为圆柱形杆体件。压绳轮轴24-2的中部与压绳轮体24-1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压绳轮轴24-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I个第一滚珠轴承23的内圈固定连接。
[0033]测速滚轮组件3主要由第二轴承座31、第二轴承盖32、第二滚珠轴承33和测速滚轮34组成。
[0034]第二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盖32的材质为铸钢。第二轴承座31和第一轴承盖32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2个第二轴承盖32与2个第二轴承座31配套设置。第二滚珠轴承33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二滚珠轴承33分别由其外圈在2个第二轴承座31上各固定设置I个并分别各用I个第二轴承盖32覆盖。测速滚轮34主要由轮体34-1和轮轴34-2组成。轮体34-1和轮轴34-2的材质均为高锰钢。轮体34_1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轮体34-1的中轴线处设有圆形的作为轴连接孔的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轮体34-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体连接的向外凸出的圆形的边板34-1-1。轮轴34-2为圆柱形杆体件。轮轴34-2的中部与轮体34-1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轮轴34-2的前端与I个第二滚珠轴承33的内圈固定连接;轮轴34-2的后端与另I个第二滚珠轴承33的内圈固定连接且其后端向后凸出于第二轴承座31和第一轴承盖32。
[0035]参见图3,弹性支架4主要由套筒41、弹簧42和伸缩杆43组成。套筒41的材质为301不锈钢。套筒4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具有中空内腔的圆柱体件。套筒41的内腔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形的第一内腔和位于下侧的圆柱形的第二内腔一体连接组成。套筒41的第一内腔的内径小于第二内腔的内径。弹簧42为螺旋弹簧,弹簧42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弹簧42设置在套筒41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43的材质为不锈钢。伸缩杆43由杆体43-1和圆环形突起部43-2 —体连接组成。杆体43_1为圆柱形杆体件,杆体43-1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一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圆形突起部43-2设置在杆体43_1的下侧,圆形突起部43-2由其内侧与杆体43-1的外侧一体连接,圆形突起部43-2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下部与圆环形突起部43-2一起设置在套筒41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43的圆环形突起部43-2的下端面与弹簧42的上端面弹性相接触。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上部由套筒41的第一内腔向上伸出。弹簧42处于被压缩状态,为伸缩杆43提供支撑力。
[0036]仍见图1和图2,弹性支架4设有结构相同的4个,该4个弹性支架4中的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I的前板11后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4均由其套筒41的下端面与底座I的前板11的上端面焊接;该2个弹性支架4均由其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上端面与设于前侧的I个第二轴承座31的下端面焊接。该4个弹性支架4中的另外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I的后板13前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4均由其套筒41的下端面与底座I的后板11的上端面焊接;该2个弹性支架4均由其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上端面与设于后侧的I个第二轴承座31的下端面焊接。
[0037]前述的压绳滚轮组件2的压绳滚轮24的中心与测速滚轮组件3的测速滚轮34的中心在上下向的同一平面上,且测速滚轮34的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压绳滚轮24的中心的
位置高度。
[0038]轴编码器5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BQH24型号的矿用本安型编码器。轴编码器5具有外壳和芯轴,轴编码器5的芯轴与测速滚轮34的轮轴34-2的后端固定连接;轴编码器5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测速滚轮组件3的位于后侧的第二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盖32上。轴编码器5的芯轴随着测速滚轮34的转动而同步转动,轴编码器5用于测量测速滚轮34转动的角速度,并对外输出O?1000Hz的频率信号,后端配套设置的测速装置再将接收到的轴编码器5输出的频率信号转换为线速度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测钢丝绳6进行测速之目的。
[0039]本实施例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在使用时,通过其底座I上的4个螺栓槽孔14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煤矿巷道内,且位于无极绳绞车的张紧轮的下一级。被测钢丝绳6从压绳滚轮组件2的压绳滚轮24的下端传入、从测速滚轮组件3的测速滚轮34的上端穿出,压绳滚轮24的下表面低于测速滚轮34的上表面,当被测钢丝绳6被张紧时,压绳滚轮24的下压作用与测速滚轮34的向上支撑作用迫使被测钢丝绳6始终贴合在测速滚轮34的上表面。当被测钢丝绳6移动时,测速滚轮34在被测钢丝绳6的静摩擦力作用下转动,轴编码器5测量测速滚轮34的转动角速度并输出速度信号。
[0040]测速滚轮34的轮体34-1的外表面平整,保证被测钢丝绳6在其表面沿移动时缠绕半径不变,通过在测速滚轮34的轮体34-1的前后两端设置边板34-1-1可有效防止被测钢丝绳6脱离测速滚轮34。被测钢丝绳6在测速滚轮34流水通过,从而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被测钢丝绳6缠绕多层造成测量误差从而导致梭车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弹性支架4的弹簧42支撑伸缩杆43再经测速滚轮组件3的第二轴承座31、第二滚珠轴承33的传动,使得测速滚轮34可随着补测钢丝绳6的上下跳动而上下移动,从而有效保证被测钢丝绳6始终贴合在测速滚轮34的上表面上;克服现有技术中因被测钢丝绳6跳绳或打滑现象导致的测速误差从而严重影响梭车定位的准确性问题。
[0041]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压绳滚轮组件(2)、测速滚轮组件(3)、弹性支架(4)和轴编码器(5); 所述的压绳滚轮组件(2)包括第一轴承座(21)、第一轴承盖(22)、第一滚珠轴承(23)和压绳滚轮(24);第一轴承座(21)、第一轴承盖(22)和第一滚珠轴承(23)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一滚珠轴承(23)分别固定在2个第一轴承座(21)内并分别各由I个第一轴承盖(22)覆盖;2个第一轴承座(21)前后相对固定安装底座(1)的中部左侧;压绳滚轮(24)包括压绳轮体(24-1)和压绳轮轴(24-2);压绳轮体(24-1)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压绳轮体(24-1)的中轴线处设有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作为轴连接孔的;压绳轮轴(24-2)为圆柱形杆体件;压绳轮轴(24-2)的中部与压绳轮体(24-1)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压绳轮轴(24-2)的前后两端分别与I个第一滚珠轴承(23)的内圈固定连接; 测速滚轮组件(3)包括第二轴承座(31)、第二轴承盖(32)、第二滚珠轴承(33)和测速滚轮(34);第二轴承座(31)、第二轴承盖(32)和第二滚珠轴承(33)分别各设有结构相同的2个;该2个第二轴承座(31)分前后对称设置;2个第二滚珠轴承(33)分别固定在2个第二轴承座(31)内并分别各由I个第二轴承盖(32)覆盖;测速滚轮(34)包括轮体(34-1)和轮轴(34-2);轮体(34-1)为前后向设置的圆柱体件;轮体(34-1)的中轴线处设有前后向贯通的圆柱形通孔作为轴连接孔;轮体(34-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体连接的向外凸出的圆形的边板(34-1-1);轮轴(34-2)为圆柱形杆体件;轮轴(34-2)的中部与轮体(34_1)的轴连接孔固定连接;轮轴(34-2)的前端与I个第二滚珠轴承(33)的内圈固定连接;轮轴(34-2)的后端与另I个第二滚珠轴承(33)的内圈固定连接且其后端向后凸出于第二轴承座(31)和第一轴承盖(32); 弹性支架(4)设有结构相同的4个,该4个弹性支架(4)分前后2排对称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右侧中部,每排分左右各设置2个;前排的2个弹性支架(4)的上端与设于前侧的第二轴承座(31)固定连接 ;后排的2个弹性支架(4)的上端与设于后侧的第二轴承座(31)固定连接; 轴编码器(5)具有外壳和芯轴,轴编码器(5)由其芯轴与测速滚轮(34)的轮轴(34-2)的后端固定连接;轴编码器(5)的外壳固定安装在测速滚轮组件(3)的位于后侧的第二轴承座(31)和第二轴承盖(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绳滚轮组件(2)的压绳滚轮(24)的中心与测速滚轮组件(3)的测速滚轮(34)的中心在上下向的同一平面上,且测速滚轮(34)的中心的位置高度高于压绳滚轮(24)的中心的位置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支架(4)包括套筒(41)、弹簧(42)和伸缩杆(43);套筒(41)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且具有中空内腔的圆柱体件;套筒(41)的内腔由位于上侧的圆柱形的第一内腔和位于下侧的圆柱形的第二内腔一体连接组成;套筒(41)的第一内腔的内径小于第二内腔的内径;弹簧(42)为螺旋弹簧,弹簧(42)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弹簧(42)设置在套筒(41)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43)由杆体(43-1)和圆环形突起部(43-2) —体连接组成;杆体(43-1)为圆柱形杆体件,杆体(43-1)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一内腔的内径相适应;圆形突起部(43-2)设置在杆体(43-1)的下侧,圆形突起部(43-2)由其内侧与杆体(43-1)的外侧一体连接,圆形突起部(43-2)的外径与套筒(41)的第二内腔的内径相适应;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下部与圆环形突起部(43-2) —起设置在套筒(41)的第二内腔内;伸缩杆(43)的圆环形突起部(43-2)的下端面与弹簧(42)的上端面弹性相接触;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上部由套筒(41)的第一内腔向上伸出; 所述的弹性支架(4)与底座(1)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弹性支架(4)由其套筒(41)的下端面与底座(1)的上端面焊接;弹性支架(4)与第二轴承座(31)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弹性支架(4)由其伸缩杆(43)的杆体(43-1)的上端面与第二轴承座(31)的下端面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包括从前至后一体连接的前板(II)、中间板(12)和后板(13);前板(11)为基本呈方形的板体件,前板(11)的前端分左右设有2个螺栓槽孔(14);中间(12)为左右两侧设有向内凹进的弧形凹口的板体件;后板(13 )与前板(11)的结构相同,且与前板(11)在中间板(12)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 所述的压绳滚轮组 件(2)的2个第一轴承座(21)固定安装底座(1)的中部左侧的方式为该2个第一轴承座(21)中的一个设置在底座(1)的前板(11)后侧的左端,且与底座(1)的前板(11)的上端面焊接;2个第一轴承座(21)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底座(1)的后板(13)前侧的左端,且与底座(1)的后板(13)的上端面焊接; 所述的4个弹性支架(4)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右侧中部的方式为该4个弹性支架(4)中的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1)的前板(11)后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4)与底座(1)的前板(11)的上端面焊接;该4个弹性支架(4)中的另外2个分左右设置在底座(1)的后板(13)前侧的右部,且该2个弹性支架(4)与底座(1)的后板(11)的上端面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绳绞车钢丝绳移动速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编码器(5)为BQH24型号的矿用本安型编码器。
【文档编号】G01P3/00GK203688571SQ20142000886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7日
【发明者】荣相, 于方洋, 周雪峰, 朱永平, 杨生元, 康洪席 申请人: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