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的金属夜流动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液流动性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液态金属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合金的充型能力,进一步影响铸件的质量。合金的流动性与其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是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衡量的。已有的金属流动性试样类型繁多,辐射型(主要应用于橡胶模)、螺旋型(主要应用于金属模)真空试样(借助真空吸铸)等。张素芝等“液态金属流动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室科学,2010)提出了螺旋形石膏模具并在重力和离心力两种压力下进行了流动性实验,该模具适用于熔点高的合金。杨钢等“金属流动性测试装置”(实用新型专利,CN 2816795Y)提出了一种可改变温度、流动型槽结构的流动性测试装置,其型槽结构为辐射状,在下模下端加设恒温加热器,结构较复杂,其左右半浇口杯需另加紧固套紧固, 且无法改变浇道高度,实现不同压力下的流动性实验。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流动性实验装置只能在固定的浇注系统、单一的流动型槽结构下测定合金液流动性的局限性,同时在型槽下方开设测温孔,可准确测量温度,为实践教学和新材料的流动性实验提供基础实验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左半浇口杯和右半浇口杯、上模与下模,左半浇口杯和右半浇口杯合拢后,形成浇口腔和竖向的直浇道;其特征在于配合设置的左半浇道增补块和右半浇道增补块设置在左半浇口杯和右半浇口杯下面,左半浇口杯和右半浇口杯合拢后,配合设置在左半浇道增补块和右半浇道增补块之间合拢后形成的锥形凹孔内,呈锥形的左半浇口杯和右半浇口杯锥度与所述锥形凹孔的锥度一致;直浇道与左半浇道增补块和右半浇道增补块之间的内浇道以及上模的内浇道连通,形成竖向浇道。进一步的特征是在上模与下模之间活动设置镶块,镶块上有螺旋线型槽和浇口窝,竖向浇道与流动型槽的浇口窝对应而连通。在流动型槽上开设测温孔用于放温度计;下模上开设有热偶孔,用于放置加热热电偶。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测定不同合金液、不同浇注高度、不同的流动型槽以及不同温度下液态金属的流动性。通过增加或去除浇道增补块3和14可实现不同浇注高度下液态金属流动性的测定;通过更换中间镶块10可以测定不同结构流动型槽下液态合金的流动性;通过调节热偶加热温度和温度控制器,可测定模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本实用新型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制造、安装和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成本低,可用于实践教学以及新材料的流动性实验。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装配图;[0013]图2为对称的浇道增补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上模4与下模7,为了方便设置和增加互换性,采用对称设置(或基本对称设置),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合拢后,形成浇口腔1和竖向的直浇道16 (在两者的中间);配合设置的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设置在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与上模4之间;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合拢后,配合设置在左半浇道增补块3 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之间的锥形凹孔内,呈锥形的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锥度与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之间的锥形凹孔的锥度一致,并相吻合,无需外加紧固快可直接保证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与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 14配合合模,直浇道16与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之间的内浇道以及上模 4的内浇道连通,形成长度更长的竖向浇道。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组通过上、下锥形配合的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更增加竖向浇道的长度。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位于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的中间的锥形凹孔内,而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又位于上模4的中间孔内,就能改变竖向浇道(直浇道16以及内浇道)的长度;上模4与下模7用导向销6连接兼做导向作用,上模4与下模7之间为可拆卸、替换的中间镶块10,镶块10活动设置在下模7上(图中所示用螺钉9连接),镶块10 上有螺旋形流动型槽11和浇口窝12,竖向浇道与流动型槽11的浇口窝12对应而连接,流动型槽11与竖向浇道(直浇道16)垂直,在流动型槽11上开设一个或多个测温孔13用于放温度计以便测温;下模7上设有热偶孔8,用于放置加热热电偶以根据需要加热(调控模具的温度),以实现多种温度条件下的浇注。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的周围分别开设浇口杯环形槽17和增补块环形槽15,便于装卸。镶块10的螺旋线型槽结构可以改变,可以实现不同结构下合金液流动性测定。浇道增补块3和14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和取卸,从而可以改变直浇道的高度,实现不同浇注压力和高度对合金流动性影响的测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将U型流动型槽镶块10用螺钉9固定于下模7上,镶块上有浇口窝 12及流动型槽11 (流动型槽11的断面呈U型),导向销6固定在下模7中,合模时插于导销孔5内,导向销6连接上模4并做导向作用。如图1所示左、右半浇口杯2、18与左、右半浇道增补块3、14均沿锥面配合置于上模4中,形成浇口腔1和直浇道16,在下模7的热偶孔8中放置热电偶,在镶块10的测温孔13中放置温度计。打开外接测温仪,热电偶加热模具,待温度计显示200°C时,停止加热。往浇口腔1中倒入适量已熔化的铝液,充填型腔,冷却凝固一段时间后开模,测定铝液在镶块10的螺旋线型槽中流过的长度。实施例2如图1所示,将矩形流动型槽镶块10用螺钉9固定于下模7上,镶块上有浇口窝 12及流动型槽11(流动型槽11的断面呈矩形),导向销6固定在下模7中,合模时插于导销孔5内,导向销6连接上模4并做导向作用。如图1所示左、右半浇口杯2、18与上模4沿锥面配合,形成浇口腔1和直浇道16,将下模7的热偶孔8中的热电偶取出来,在室温下往浇口腔中倒入适量铝液,充填型腔,待冷却凝固后开模,测定铝液在镶块10的螺旋线型槽中流过的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上模(4)与下模(7),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合拢后,形成浇口腔(1)和竖向的直浇道(16);其特征在于配合设置的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设置在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下面,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合拢后,配合设置在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之间合拢后形成的锥形凹孔内,呈锥形的左半浇口杯(2)和右半浇口杯(18)的锥度与所述锥形凹孔的锥度一致;直浇道(16)与左半浇道增补块(3)和右半浇道增补块(14)之间的内浇道以及上模(4)的内浇道连通,形成竖向浇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模(4)与下模(7)之间设置镶块(10),镶块(10)上有螺旋形流动型槽(11)和浇口窝(12),竖向浇道与流动型槽 (11)的浇口窝(12)对应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金属流动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流动型槽(11)上开设测温孔(13)用于放温度计;下模(7)上开设有热偶孔(8),用于放置加热热电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流动性测试装置,包括对称的左右半浇口杯、左右半浇道增补块、上模,其中左右半浇口杯的锥部与左右半浇道增补块以及上模的锥孔均相吻合,浇口杯位于浇道增补块的中间孔内,浇道增补块又位于上模的中间孔内,浇口杯中形成浇口腔和直浇道,浇道增补块用于改变直浇道的长度;上模与下模之间为可替换的中间镶块,镶块用螺钉可拆卸式连接在下模上,镶块上有螺旋形流动型槽和浇口窝,直浇道与流动型槽和浇口窝相连,在流动型槽下方的测温孔内放温度计以便测温;下模下方设有加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测量不同流动型槽结构、不同浇注系统、不同温度下合金的流动性;主要用于实践教学以及新材料的流动性实验。
文档编号G01N11/00GK202330215SQ2011204106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刘春 , 周志明, 曹敏敏, 邹然, 陈元芳, 黄伟九 申请人: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