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其属于粮油及其制品以及饲料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粗蛋白的测定包括消化过程和蒸馏过程。在消化过程中往往采用万能夹夹住凯氏烧瓶进行加热,此万能夹的四个爪有的是用胶套套住的,这种情况下在加热时会出现胶套烧化的现象;也有是将胶套镶嵌在四个爪内侧的,消化时需要拆下来,这种情况下以后再安装上去就会出现胶套松动、无法重复使用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的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包括叠放的中间带有通孔的耐火砖、电炉和凯氏烧瓶,所述叠放的耐火砖放置于电炉上,所述凯氏烧瓶倾斜放置于耐火砖的通孔内,所述凯氏烧瓶的瓶口处放置有小漏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叠放的耐火砖代替万能夹,避免了万能夹过热损坏和松动,从而避免凯氏烧瓶就会滚落下来导致浓硫酸和过氧化氢溅出来造成人体的伤害;使得放置稳当、安全,同时使得热量集中不易扩散;凯氏烧瓶的瓶颈靠在耐火砖上,同时也给靠近瓶颈的部位加了热,使得水汽加速挥发到上部瓶壁,然后冷凝流到了下部瓶壁处,把沾到这个部位的消化液冲到了凯氏烧瓶的底部,以利于集中消化;当消化液沾到瓶颈上时,只要使用坩埚钳,就可以随意转动凯氏烧瓶,而且灵活自如,危险性降到最 ^(氏。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耐火砖为三块叠放。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三块耐火砖叠放,可以保证凯氏烧瓶放置与水平面的角度稍大于45度,使得小漏斗可以稳当的安置在凯氏烧瓶的瓶颈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电炉;2、耐火砖;3、凯氏烧瓶;4、小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0013]一种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包括三块叠放的中间带有通孔的耐火砖2、电炉 1和凯氏烧瓶3,所述叠放的耐火砖2放置于电炉1上,所述凯氏烧瓶3倾斜放置于耐火砖 2的通孔内,所述凯氏烧瓶3的瓶口处放置有小漏斗4。工作时,首先将大豆籽进行消化,即将适量大豆籽放置于凯氏烧瓶甲3中,然后加入适当的消化溶剂,将凯氏烧瓶甲3放在位于电炉甲1上的耐火砖2内部进行加热,最后得到消化液,冷却;将冷却好的消化液稀释并转移到规定的容量瓶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叠放的中间带有通孔的耐火砖 O)、电炉⑴和凯氏烧瓶(3),所述叠放的耐火砖⑵放置于电炉⑴上,所述凯氏烧瓶(3) 倾斜放置于耐火砖⑵的通孔内,所述凯氏烧瓶⑶的瓶口处放置有小漏斗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砖(2) 为三块叠放。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蛋白测定方法的消化系统,其属于粮油及其制品以及饲料工业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化过程的凯氏烧瓶的固定不够合理的缺陷,其主要包括三块叠放的中间带有通孔的耐火砖、电炉和凯氏烧瓶,所述叠放的耐火砖放置于电炉上,所述凯氏烧瓶倾斜放置于耐火砖的通孔内,所述凯氏烧瓶甲的瓶口处放置有小漏斗。
文档编号G01N1/44GK202216868SQ20112027195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刘淑英, 崔忠艾, 张艳敏, 徐萍, 李桂霞, 王义荣, 王波涛 申请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