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现有的电动汽车以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动力,所述电池的安全性和供电持续性是电动汽车正常行驶的保证。故亟需在动力电池投入使用前进行模拟测试的装置及系统保证电池的高效安全放电。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和系统,以实现对用于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保证电池的高效安全性能。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包括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所述用电负载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分别与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用电负载为用电电流连续可变恒定负载。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所述用电负载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为了完善上述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主回路上的分流器。以及,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和所述测试机柜之间,以及在输入电源和所述测试机柜间设置的绝缘电阻测量仪。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下的电池用电信息(组端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在与设定的充放电参量比较后,做出复检等控制动作,实现了动力电池投入使用前多参数测定的技术效果,从而保证了动力电池使用时的高效、可靠供电。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引用和清楚起见,下文中使用的技术名词、简写或缩写总结如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和系统,以实现对用于电动汽车中的动力电池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保证电池的高效安全性能。图1示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包括用电负载11、模拟信号采集单元12和控制分析单元13,其中所述用电负载11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12,分别与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 13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12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12按照预设周期采集连接有负载的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 fn息;所述控制分析单元13比较对应时间点上的所述充放电状态信息与参考曲线上的充放电参量,当比较结果得出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时,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复检,并判断是否符合复检要求,若不符合,则判定为不合格电池,若符合,判定为合格电池。作为优选,所述负载为可变负载,可通过调节负载的用电电流(恒流放电模式), 对不同电动汽车类型和电动汽车不同用电需求进行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状态信息具体为电池组组端电压、组端电流、所述电池组温度、单体电池电压、绝缘性能和抗扰度。 上述参数在可变负载的调节下,以组端电流为例,按照所述电流值步进值0. IA进行测试,与对应时间点上的设定放电电流曲线上的组端电流值对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负载优选为连续可变恒流放电负载,故,所述组电电流连续可变且恒定。设定采集充放电状态信息的频率,具体为在充放电时间范围内一秒两次;充电与放电之间间隔5分钟测试,所述充放电总和时间为5小时。需要明确地是所述预设周期及频率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可根据电池组个数等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并不局限于上述形式。图2示出了又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包括相同之处参见图1图示及其说明,现仅就不同之处描述,相比图1,图2中示出了将所述放电状态信息和偏移量比较结果以文档存入测试数据包中的存储单元21,所述存储单元21与所述控制分析单元13连接。图3示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系统,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31、用电负载32、模拟信号采集单元33和控制分析单元34, 其中所述用电负载32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33,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待测动力电池31电连接;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33按照预设周期采集连接有所述用电负载32的所述电动汽车的待测动力电池31的充放电状态信息;所述控制分析单元34,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将对应时间点上的所述充放电状态信息与参考曲线上的充放电参量比较后,并在比较后得出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系统对所述电池组31进行复检。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与控制分析单元不在同一场所中,可通过以太网等无线方式进行充放电状态信息的传输。作为优选,所述用电负载32、模拟信号采集单元33和控制分析单元34 —体化成型为测试机柜。图中还示出了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31和所述测试机柜之间,以及在输入电源和所述测试机柜间设置(未示出)的绝缘电阻测量仪35。串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主回路上的分流器36。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33将采集到的电池组31的单体电压、电池组端电压、端电流和温度数据通过RS485总线上传至所述控制分析单元34。所述控制分析单元34对用电负载的用电电流精准控制实现连续可变恒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下的电池用电信息(组端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在与设定的充放电参量比较后,做出复检等控制动作, 实现了动力电池投入使用前多参数测定的技术效果,从而保证了动力电池使用时的高效、 可靠供电。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所述用电负载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分别与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负载为用电电流连续可变恒定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放电状态信息和偏移量比较结果以文档存入测试数据包中的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与所述控制分析单元连接。
4.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所述用电负载和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动汽车的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于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主回路上的分流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一体化成型为测试机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和所述测试机柜之间,以及在输入电源和所述测试机柜间设置的绝缘电阻测量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工况测试装置和系统。其中装置包括用电负载、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和控制分析单元,其中所述用电负载与按照预设周期采集所述待测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信息的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分别与待测动力电池电连接;当充放电信息与参考信息的偏移量大于预设值而进行复检控制的控制分析单元与所述模拟信号采集单元电连接和/或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动力电池充放电状态下的电池用电信息(组端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在与设定的充放电参量比较后,做出复检等控制动作,实现了动力电池投入使用前多参数测定的技术效果,从而保证了动力电池使用时的高效、可靠供电。
文档编号G01R31/36GK202141794SQ20112022660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帆, 徐磊, 林晓斌, 胡黎斌 申请人: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市电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