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定位双剪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定位双剪工装,特别是一种用于力学性能检测的双剪切试验工装,属于可定位双剪切工装结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夹具是依据GJB715.26A要求制造的,由上剪刀、下剪刀、底座三部分组成。试验过程中,完全依靠操作人员进行对正,会对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简捷,能够精确定位,从而提高双剪切试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的可定位双剪工装。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可定位双剪工装,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定位连杆I、上剪刀5和下剪刀3,所述定位连杆I通过其上所设的插销孔4与试验机连接,上剪刀5具有与定位连杆I相连接的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和上剪刀U型槽6,下剪刀3与底座固位连接,下剪刀3具有与上剪刀5配合的下剪刀剪切槽9、下剪刀基体U型槽7和下剪刀U型槽8。本实用新型可定位双剪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确保同一批次试验件的受力状态的一致性,工装加工起来更简单,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经济效益;解决了双剪试验不易定位的问题。
图I :为本实用新型可定位双剪工装结构示意图;图中,I、定位连杆,2、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3、下剪刀,4、插销孔,5、上剪刀,6、上剪刀U型槽,7、下剪刀基体U型槽,8、下剪刀U型槽,9、下剪刀剪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本实施例的可定位双剪工装参考图I,包括定位连杆I、上剪刀5和下剪刀3,所述定位连杆I通过其上所设的插销孔4与试验机连接,通过插销与试验机连为一体,确保受力方向与试验机施加的压力在同一轴线上,上剪刀5具有与定位连杆I相连接的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和上剪刀U型槽6,下剪刀3与底座固位连接,下剪刀3具有与上剪刀5配合的下剪刀剪切槽9、下剪刀基体U型槽7和下剪刀U型槽8。[0014]本实施例中,定位连杆I通过插销孔4与设备连在一起,上剪刀5通过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与连杆I装配在一起,将对应规格的圆棒工件放入下剪刀U型槽8中,通过试验设备衡量纵向移动,进行剪切试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可定位双剪切工装,实用性很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那个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可定位双剪工装,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连杆(I)、上剪刀(5)和下剪刀(3),所述定位连杆(I)通过其上所设的插销孔(4)与试验机连接,上剪刀(5)具有与定位连杆(I)相连接的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和上剪刀U型槽(6),下剪刀(3)与底座固位连接,下剪刀(3)具有与上剪刀(5)配合的下剪刀剪切槽(9)、下剪刀基体U型槽(7)和下剪刀U型槽(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定位双剪工装属于可定位双剪切工装结构技术领域。可定位双剪工装,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连杆(1)、上剪刀(5)和下剪刀(3),所述定位连杆(1)通过其上所设的插销孔(4)与试验机连接,上剪刀(5)具有与定位连杆(1)相连接的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和上剪刀U型槽(6),下剪刀(3)与底座固位连接,其具有与上剪刀T型连接基体(2)配合的下剪刀剪切槽(9),以及下剪刀基体U型槽(7)和下剪刀U型槽(8)。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同一批次试验件的受力状态的一致性,工装加工起来更简单,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经济效益;解决了双剪试验不易定位的问题。
文档编号G01N3/04GK202383016SQ20112056769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吴振华, 杨俊生 申请人: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