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应用于药检工作中的一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药检工作中,药检人员在对糖浆等药液取样检测时,通常是采用吸管提取药液。 用吸管提取药液存在两个缺点,一是每次用吸管提取的药液量有限,这样很可能要通过多次提取才能达到需要的检测量,不仅操作麻烦,药量也很难精确控制,而且在一次次的提取过程中也会造成药液的损失及污染;二是普通的吸管上没有刻度,每次吸入的药量也仅是凭借估量,因而造成最终提取的药液量也不准确,检测的结果自然也会有所误差。在ZL200820172490. 3中提供了一种糖浆药液药检取样器,对普通吸管进行改进, 称其为流液管,在流液管的顶部安装螺纹瓶口接头与糖浆药瓶的瓶口连接相通,在流液管的末端固定连接出药液嘴,流液管上还设置有开关,能够控制药液的流量。该专利将螺纹瓶口接头拧在需要药检的糖浆药液的药瓶口上,药检人员取样时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药液的流量,并且糖浆药瓶上标有刻度,可以计量流出的数量,大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药液提取过程,同时也减少了检测结果的误差几率。尽管如此,上述专利只是解决了在对糖浆药液进行药检时的药液提取问题,并且对于开关的控制是通过工作人员手工完成的,也就是说在提取过程中还是要认真观察,及时关闭开关,才能尽量减少误差,并不能实现提取过程的自动进行,浪费时间和人力。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能够对不同口径的瓶装药液进行提取,实现全部过程自动进行,而无需工作人员手工自行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包含有螺纹瓶口接头和流液管,流液管的一端与螺纹瓶口接头连通,流液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流液管上设置有开关,所述螺纹瓶口接头的内径可调节,所述流液管的内壁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器、开关顺次连接,控制器上设置有键盘及LED屏,用以输入数据。本实用新型在ZL200820172490. 3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对螺纹瓶口接头的改进,使得其适合对不同口径的瓶装药液进行提取采集,从而进行药检工作,通过对开关的改进,使得整个药液提取过程实现自动完成,而工作人员只需在提取时设定需要提取的药液的数量即可,将工作人员从提取药液的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去做其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自动控制数据精准,有利于药检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包含有螺纹瓶口接头1 和流液管2,流液管2的一端与螺纹瓶口接头1连通,流液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 3,所述的螺纹瓶口接头1为内径可调节式,可以调节以适合不同口径和形状的药液瓶口。所述流液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传感器5,传感器5可以是开关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还包含有一个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上设置有微型电源、电路、键盘及LED显示屏,用以实现对所需提取的药液数量数据的输入。流液管2上设置有开关4,所述传感器5与控制器6、开关4顺次连接,形成回路。使用时,将螺纹瓶口接头1拧在装有待检药液的药液瓶口,药液瓶倒立挂好,在控制器6上设置好并通过键盘输入所需药液的数量,打开开关4,药液开始流出,当达到所需数量时,传感器5开始工作,输出信号给控制器6,控制器6动作关闭开关4,提取工作结束, 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需工作人员看守观察。用毕将本装置的螺纹瓶口接头1拧下,打开开关4,将整个装置清洗即可。
权利要求1. 一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包含有螺纹瓶口接头(1)和流液管0),流液管( 的一端与螺纹瓶口接头(1)连通,流液管O)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3),流液管( 上设置有开关G),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瓶口接头(1)的内径可调节,所述流液管( 的内壁上设置有传感器(5),所述传感器( 与控制器(6)、开关(4)顺次连接,控制器(6)上设置有键盘及 LED屏,用以输入数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液药检提取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含有螺纹瓶口接头(1)、流液管(2)、出液口(3)、开关(4)、传感器(5)和控制器(6)。本实用新型在ZL200820172490.3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对螺纹瓶口接头的改进,使得其适合对不同口径的瓶装药液进行提取采集,从而进行药检工作,通过对开关的改进,使得整个药液提取过程实现自动完成,而工作人员只需在提取时设定需要提取的药液的数量即可,将工作人员从提取药液的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去做其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自动控制数据精准,有利于药检的顺利进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
文档编号G01N1/10GK201945473SQ20112004235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张惠, 朱叙德, 郭珍 申请人:朱叙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