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尤其涉及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制造、调试、测试光纤通讯器件或设备中,需要进行与光波波长相关的激光功率测量。两波长的激光功率测量是最常见的,由于光敏传感器(如=PIN管,APD管等)不具有波长选择性;测试系统中需要波长分离和波长选择单元。众所周知的、常见的测试方法,如图I所示,用光开关10切换控制不·同波长的激光光源λ I、λ 2,从而采用光功率计14测量被测件16的光功率,光开关10受控于光开关切换控制12。以上结构中通常采用光开关10作为选择单元,光开关10由于存在如下的缺点a)光开关10重复误差彡O. 05db ;b)光开关10的开关寿命有限,不适于连续反复频繁切换。因此,用光开关10作为选择单元的测量方法,既不能满足高精度的测量要求,也不能满足实时的测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既能满足高精度的测量要求又能满足实时的测量要求的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其用于检测被测件的光功率,其包括若干光源发生器、合波器、光功率测量单元以及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所述合波器接收所述若干光源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并输出合成光线,所述合成光线经由所述被测件至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与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与所述若干光源发生器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包括偏置电路、I/V和交流放大电路、若干相敏检波电路、若干低通滤波电路、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偏置电路接收来自所述被测件的光线并与所述Ι/v和交流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I/V和交流放大电路与所述若干相敏检波电路电性连接,每个相敏检波电路与所述若干低通滤波电路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且还与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每个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每个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嵌入有A/D转换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的优点在于I、光功率测量是光通讯无源器件或设备最基本的测量,如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偏振相关损耗等等,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不仅可用于光功率计,也可用于回波损耗仪,偏振相关损耗测量仪等仪器;2、在光纤通讯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多波长光功率实时监测提供在线检测手段,为反馈控制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条件;[0013]3、避免波长的选择和切换,简化光纤通讯器件或设备的多波长测试操作。
图1为传统的光功率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的光功率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1.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測量装置,其用于检测被测件的光功率,其包括若干光源发生器,其特征在干,所述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測量装置还包括合波器、光功率测量单元以及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所述合波器接收所述若干光源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并输出合成光线,所述合成光线经由所述被测件至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与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与所述若干光源发生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測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功率测量单元包括偏置电路、I/V和交流放大电路、若干相敏检波电路、若干低通滤波电路、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偏置电路接收来自所述被测件的光线并与所述ΙΛ和交流放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Ι/v和交流放大电路与所述若干相敏检波电路电性连接,每个相敏检波电路与所述若干低通滤波电路中的一者电性连接,且还与所述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每个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中的一者电性连接,每个若干程控放大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嵌入有A/D转换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波长激光功率相敏检波测量装置,其用于检测被测件的光功率,其包括若干光源发生器、合波器、光功率测量单元以及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合波器接收若干光源发生器发出的光线并输出合成光线,合成光线经由被测件至光功率测量单元,光功率测量单元与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电性连接,正交调制信号发生器与若干光源发生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不仅可用于光功率计,也可用于回波损耗仪,偏振相关损耗测量仪等仪器;2、在光纤通讯器件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为多波长光功率实时监测提供在线检测手段,为反馈控制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条件;3、避免波长的选择和切换,简化光纤通讯器件或设备的多波长测试操作。
文档编号G01M11/02GK202420825SQ20112056266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9日
发明者崔健吾 申请人:南京吉隆光纤通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