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岩土相似模型点载荷加载试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设备,尤其是指ー种用于进行岩土相似模型试验的新型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岩土相似模型中的模拟试验领域,现有的点载荷相似模拟检测装置只采用了简单设备进行测试,试验准备过程较繁琐,精度不高。现有装置只采用液压传感器,控制精度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更专业的装置以达到测试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土相似模型点载荷加载试验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试验准备过程较繁琐,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上横梁、左侧梁、右侧梁、下横梁、前大板、后大板通过高强度连接螺栓互相固定连接构成加载框架,水平加载单元、下加载单元、上加载单元通过螺钉与加载框架固定连接,前大板上开有观察窗,两根直线导轨与上横梁两侧固定连接,点载荷加载单元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点加载油缸通过螺钉一与点载荷油缸安装座固定连接,压头与压盘螺纹连接,压盘通过螺钉ニ与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固定连接,高精度负荷传感器通过锁紧螺母与点加载油缸锁紧固定连接,滑动轴座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轴套与轴套接,轴套与滑动轴座过盈配合,卡簧与轴卡接,齿轮与轴固定连接,手轮通过键与轴一端固定连接,标尺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横梁有手轮ー侧,滑座与上横梁另ー侧的直线导轨固定连接,点载荷油缸安装座穿入滑动轴座、滑座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采用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可实现高精度液压加载,拆卸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安全、准确、可靠。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点载荷油缸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上横梁3、左侧梁10、右侧梁4、下横梁7、前大板6、后大板12通过高强度连接螺栓互相固定连接构成加载框架30,水平加载单元9、下加载单元8、上加载单元I通过螺钉与加载框架30固定连接,前大板6上开有观察窗5,两根直线导轨11与上横梁3两侧固定连接,点载荷加载单元2与直线导轨11滑动连接,点加载油缸15通过螺钉一 14与点载荷油缸安装座13固定连接,压头20与压盘19螺纹连接,压盘19通过螺钉ニ 16与高精度负荷传感器17固定连接,高精度负荷传感器17通过锁紧螺母18与点加载油缸15锁紧固定连接,滑动轴座25与直线导轨11滑动连接,轴套24与轴23套接,轴套24与滑动轴座25过盈配合,卡簧27与轴23卡接,齿轮22与轴23固定连接,手轮21通过键26与轴23 —端固定连接,标尺29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横梁3有手轮21 —侧,滑座28与上横梁3另ー侧的直线导轨11固定连接,点载荷油缸安装座13穿入滑动轴座25、滑座28并固定连接。试样31放加载框架内,前大板上的观察窗可观察或摄录记录点载荷加载试验过程中试样31的变化,水平加载单元、下加载单元、上加载单元对试验31进行加载,水平加载単元、下加载单元、上加载单元进行位移保持,上加载单元缩回上横梁里,把点载荷加载单元的下加载部分安装到滑动轴座与滑座上,点载荷加载单元可通过直线导轨在上横梁上移动,通过手轮调整点载荷加载单元到相应位置,在点加载单元移到相应位置后可对试样31施加高精度载荷,并进行试验。
权利要求1. 一种岩土相似模型点载荷加载试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横梁、左侧梁、右侧梁、下横梁、前大板、后大板通过高强度连接螺栓互相固定连接构成加载框架,水平加载单元、下加载单元、上加载单元通过螺钉与加载框架固定连接,前大板上开有观察窗,两根直线导轨与上横梁两侧固定连接,点载荷加载单元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点加载油缸通过螺钉ー与点载荷油缸安装座固定连接,压头与压盘螺纹连接,压盘通过螺钉ニ与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固定连接,高精度负荷传感器通过锁紧螺母与点加载油缸锁紧固定连接,滑动轴座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轴套与轴套接,轴套与滑动轴座过盈配合,卡簧与轴卡接,齿轮与轴固定连接,手轮通过键与轴一端固定连接,标尺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横梁有手轮ー侧,滑座与上横梁另ー侧的直线导轨固定连接,点载荷油缸安装座穿入滑动轴座、滑座并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土相似模型点载荷加载试验检测装置,属于试验设备。在加载框架部分上横梁、左侧梁、右侧梁、下横梁、带有机玻璃观察窗的前大板、后大板通过高强度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形成预加载框架。水平加载单元、下加载单元、上加载单元通过螺钉固定在加载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新颖,采用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可实现高精度液压加载,拆卸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测试安全、准确、可靠。
文档编号G01N3/12GK202453252SQ20112054796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彦波, 王伟, 路东辉, 迟成芳 申请人: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